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不同规格红螯螯虾在17℃和26℃条件下的耗氧率以及17℃、20℃、22℃、24℃、26℃的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下降;在大小相近的个体中,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7℃时,体重0.11~2.34g的个体,耗氧率0.090~0.198mg/(g·h);26℃时,体重0.030~48.900g的个体,耗氧率0.081~0.883mg/(g·h);体重0.031~2.3408的红螯螯虾窒息点的范围在0.152~0.663mg/L之间。同时,红螯螯虾夜间的耗氧率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5.3~26.5℃下测定美洲鲥幼鱼的昼夜耗氧率,同时在14、18、22、26、30℃下分别对美洲鲥(体长7.8~9.7 cm,体重3.51~6.20 g)耗氧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美洲鲥在25.3~26.5℃条件下,昼夜耗氧率范围为0.447~0.838 mg/g.h,最低在上午7:00(0.447 mg/g.h),最高在下午15:00(0.838 mg/g.h)和夜间23:00(0.838 mg/g.h),全天平均耗氧率为0.639 mg/g.h;在不同温度下,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14℃时的0.073 mg/g.h,增加到30℃时的1.057 mg/g.h。  相似文献   

3.
远缘鲫及其亲本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远缘鲫的耗氧率、远缘鲫及其亲本白鲫(♀)、兴国红鲤(♂)的窒息点,体重186g±36.81g的远缘鲫在水温26~28℃下,平均耗氧率为123.25mg/(kg·h),窒息点为0.32mg/L。与文献资料比较,表明远缘鲫的耗氧率较低,窒息点稍高于亲本和其他鲤鲫养殖品种、鲤鲫杂交品种的窒息点,但仍低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窒息点。  相似文献   

4.
大鳞鲃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规格大鳞鲃(Barbuscapito)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水温16~34℃范围内,大鳞鲃1龄鱼[(24.78±2.19)g]和2龄鱼[(185.94±5.53)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水温26℃时,随着体重规格(10 g、30 g、180 g)的增大,大鳞鲃的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下降。1龄大鳞鲃[(34.61±3.75)g]白天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夜间耗氧率,白天12:00~14:00最高,平均耗氧率为(0.195 8±0.037)mg/(g.h),夜间22:00~24:00最低,平均耗氧率为(0.145 9±0.029)mg/(g.h)。测得1龄大鳞鲃在水温26~32℃时的窒息点为0.180 5~0.525 2 mg/L,2龄大鳞鲃的窒息点为0.292 1~0.588 8 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水温和光照对乌原鲤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影响,为其人工繁育及规模化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密闭流水环境中,设3个水温梯度(14、19和24℃)和3个光照强度(<10、500~600和1200~1300 lx),通过测定进、出水样溶解氧含量而计算乌原鲤鱼种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结果]乌原鲤鱼种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在14~19℃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对应的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19±0.07、0.22±0.06和0.29±0.07 mg/(g·h),临界窒息点则表现为24℃(1.5023 mg/L)>19℃(1.4887 mg/L)>14℃(1.2180 mg/L);乌原鲤鱼种耗氧率昼夜节律表现为:14℃水温条件下白天>晚上,19℃水温条件下晚上>白天,24℃水温条件下白天>晚上.在冬季水温(13℃)条件下,光照强度<10 lx时的乌原鲤鱼种平均耗氧率为0.15±0.06 mg/(g·h),光照强度为500~600 lx时的平均耗氧率为0.16±0.08 mg/(g·h),光照强度为1200~1300 lx时的平均耗氧率为0.16±0.07 mg/(g·h);对应的乌原鲤鱼种临界窒息点分别为1.7729、1.2316和1.1639 mg/L,乌原鲤临界窒息点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适宜生长水温范围内,乌原鲤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适当提高水温有利于促进其新陈代谢,提高生长速度;光照强度的变化对乌原鲤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无明显影响,但黑暗条件下其临界窒息点较高.乌原鲤的高耗氧率和高临界窒息点直接限制其自然种群分布,也是造成其种群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水温28.0℃时,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测定了6种体长(2.02~8.67 cm)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瞬时耗氧速率具有与河口水虾养殖的特点.其瞬时耗氧速率(V,mg/g·h)随时间(t,h)的延长与水体溶氧量(DO,mg/L)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犁属于顺应型;V随虾体长(L,cm)增长而降低,耗氧量却与体长呈正相关.当体长L=6.31 cm时,淡水和河口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具有相同的瞬时耗氧速率.体长L<6.31 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大于河口水养殖.L>6.31 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小于河水养殖;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窒息点随个体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温度、盐度和体重对美国红鱼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及体重对美国红鱼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体重对试验鱼耗氧率、排氨率影响显著 (P<005)。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呈指数相关。10~30℃时,排氨率和O/N比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升高,并且排氨率与温度呈幂函数相关。呼吸Q10处于正常水平,而排泄Q10较低。当盐度10~40时,耗氧率和O/N比先降后升再降,排氨率先降后升;试验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呈幂函数相关,但O/N比变化不显著。 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及体重对美国红鱼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体重对试验鱼耗氧率、排氨率影响显著 (P<005)。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呈指数相关。10~30℃时,排氨率和O/N比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升高,并且排氨率与温度呈幂函数相关。呼吸Q10处于正常水平,而排泄Q10较低。当盐度10~40时,耗氧率和O/N比先降后升再降,排氨率先降后升;试验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呈幂函数相关,但O/N比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泥鳅呼吸代谢活动规律和变化特点,利用静水密闭式方法研究温度及其突然变化对泥鳅耗氧率(OCR)、排氨率(AER)和窒息点(AP)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泥鳅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温度为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逐渐升高,在30℃时开始下降;窒息点则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泥鳅氧氮比(O/N)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呈"V"型变化,但均高于8且低于24,说明泥鳅主要以蛋白质为供能物质,其次为脂肪。在突然变化后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耗氧率呈上升趋势,而排氨率和窒息点则出现了"W"型的变化趋势,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与恒温条件下相比,突然变化后的同比温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均发生了增加。说明在泥鳅的养殖管理过程中应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以免引起泥鳅耗氧率增加,对低氧的耐受能力下降而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9.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4-2776
[目的]为光泽黄颡鱼的养殖结构优化及其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静水方法研究温度变化对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探索鱼类呼吸代谢受环境变化影响的生理机制。[结果]不同体重光泽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存在差异,体重较小的鱼的平均耗氧率较高,且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晚上。在11~29℃温度范围内,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与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并且呈现曲线上升的趋势,其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2 7x2-0.067 4x+0.516 5。光泽黄颡鱼幼鱼窒息点与体重和温度有一定关系。[结论]当温度为23~26℃时,光泽黄颡鱼幼窒息点最低,此时其生理代谢状态最佳,耐氧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盐度对蒙古裸腹溞生长及代谢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采用直接称重法测定蒙古裸腹溞不同体长组的鲜重,并应用统计方法获得相应的体长一体重回归方程式为:lnw=3.60906ln(?)-20.2694566同时运用体长—体重回归方程式。由体长求体重,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35℃,30℃,28℃,25℃,25±5℃,20℃,17℃)组和不同盐度(3‰,5‰,10‰20‰,30‰,40‰,50‰)组蒙古裸腹溞的生长情况及耗氧率,并推算出各试验组幼溞的同化指数及组织生长效率(K_2)。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生长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变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25±5℃组生长最快,28℃和30℃组生长次之。其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温度(X)和耗氧率(Y)之间呈正相关:Y=6.913×10~(-4)×-7.99×10~(-3)。幼溞的同化指数以35℃组最高,17℃组最低,随温度下降而降低,25±5℃组同化指数高于25℃组,组织生长效率则17℃组最高,35℃组最低,随温度上升而降低。蒙古裸腹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中3‰和20~30‰盐度组生长较快;其耗氧率在盐度20‰以下时随盐度升高而上升,在30‰以上时则相反,20~30‰组最高;同化指数以20‰盐度组最高,30‰组次之,3‰,5‰,10‰组最低;组织生长效率(K_2)则以30‰盐度组最高,5‰组其次,20‰组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水温对金钱鱼幼鱼呼吸和代谢活动规律的影响,为其适宜养殖水温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静水密闭式方法,在盐度5条件下,以体质量(8.84±0.32) g/尾的金钱鱼幼鱼为试验对象,设置15,20,25,30和35 ℃不同养殖水温处理,测算并分析不同处理金钱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代谢率、排泄率、氧氮比、呼吸温度系数(Q10值)、排泄Q10值、窒息点及其变化规律,以明确金钱鱼幼鱼适宜的养殖水温。【结果】养殖水温为 15~30 ℃时,金钱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30 ℃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46 mg/(g·h)、3.81 μg/(g·h)、6.29 J/(g·h)和0.09 J/(g·h),35 ℃时均开始下降。在15~35 ℃养殖水温内,金钱鱼幼鱼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升高,氧氮比为71.76~261.04;呼吸Q10值平均为2.50,20~25 ℃的呼吸Q10值为1.22;排泄Q10平均为2.23,25~30 ℃养殖水温的排泄Q10值为1.10。【结论】盐度5条件下,金钱鱼幼鱼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能量,15~30 ℃为其适宜养殖水温,其中最适养殖水温为20~30 ℃。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水温28.0℃时,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测定了6种体长(2.02~8.67cm)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瞬时耗氧速率具有与河口水虾养殖的特点。其瞬时耗氧速率(V,mg/g&#183;h)随时间(t,h)的延长与水体溶氧量(DO,mg/L)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V随虾体长(L,cm)增长而降低,耗氧量却与体长呈正相关。当体长L=6.31cm时,淡水和河口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具有相同的瞬时耗氧速率。体长L〈6.31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大于河口水养殖。L〉6.31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小于河水养殖;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窒息点随个体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鲇幼鱼耗氧率与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鲤鱼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2~34℃)鲤鱼(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成鱼(体长22~30 cm,体重600~880 g)和幼鱼(体长11.30~14.20 cm,体重58.30~118.90 g)的窒息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鲤鱼的窒息点有着显著的影响,在30℃时窒息点最高,成鱼为0.27 mg·L-1,幼鱼为0.29 mg·L-1;以30℃为界,鲤鱼成鱼及幼鱼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和降低而降低,温度升高到34℃时,鲤鱼成鱼降低到0.22 mg.L-1,鲤鱼幼鱼降低到0.24 mg·L-1;温度降低到2℃时成鱼降到0.12 mg·L-1,幼鱼降到0.13 mg·L-1。并且,鲤鱼的窒息点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用呼吸室法测定体质量分别为(9. 81±0. 84)、(26. 93±1. 35)、(748. 42±5. 61) g的锦鲤在不同水温(5、10、15、20、25、30℃)下的耗氧量、耗氧率,并测定体质量分别为(9. 78±0. 56)、(26. 45±1. 05)、(750. 87±4. 93) g的锦鲤窒息点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水温时,锦鲤的耗氧量与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耗氧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窒息点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同体质量时,锦鲤的耗氧量、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水温25℃时达到最大值;窒息点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锦鲤的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高峰时段出现在14:00—16:00;锦鲤窒息点为(0. 17±0. 01)~(0. 63±0. 03) mg/L,表明其耐低氧能力较强,对水中溶解氧要求不高,在生产上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温度(10、14、18、22、26、30、3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obseura幼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水温的升高呈直线上升,且都具有良好的直线回归关系(r2分别为0.972和0.971);18 ~22℃时河川沙塘鳢的氧氮比(0:N)明显高于26~34℃时的比值(P<0.05);10~ 34℃时的热能效系数(Q10)值为1.734,最低Q10值(1.069~1.161)出现在22 ~30℃时.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可耐受温度为10 ~34℃,适宜生长温度为22 ~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温度和盐度对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该贝的繁育和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0、15、20、25、30℃)和盐度(15、20、25、30)对织锦巴非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温度在10~30℃时,随着水温的升高,织锦巴非蛤的耗氧率逐渐增大,而排氨率先增加后下降,20℃时达到最大值;盐度在15~30时,随盐度的升高,织锦巴非蛤的耗氧率逐渐增大,排氨率也逐渐增大,当盐度为25时,排氨率略有下降。在盐度29,水温10~30℃范围内,织锦巴非蛤的O∶N值为16.320~71.046,平均值为31.692。在水温24℃,盐度为15~30时,O∶N值为10.459~32.974,平均值为19.060。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数据得出耗氧率与温度的拟合方程:y=0.027 7x+0.130 1,R2=0.985 2;排氨率与温度:y=-0.000 2x2+0.007 8x-0.045 4,R2=0.808 4;耗氧率与盐度:y=0.047 2x-0.637 4,R2=0.9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