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鉴定引起香蕉叶斑病的突脐蠕孢霉,对突脐蠕孢的Brn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方法】用引物Brn1 01 (5'-GCCAACATCGCAAACATGG-3') and Brn1 02 (5'-GCAAGCAGCACCGTCAATACCAAT-3') 对3个分生孢子形态差异较大的香蕉突脐蠕孢叶斑病菌(CLER09、D087和JL05)的Brn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同菌株间存在简单的碱基缺失和替换,供试菌株与Exserohilum rostratum在系统发育树上聚类在同一个分支,与Exserohilum属其他种明显分开,形成一个独立的演化群。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E. rostratum亲缘关系相近,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18,而Exserohilum属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0.093。【结论】E. rostratum菌株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但仍属种内变异;Brn1基因可作为支持具有明显形态变异菌株为E. rostratum成员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鉴定引起香蕉叶斑病的突脐蠕孢霉,对突脐蠕孢的Brn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方法】用引物Brn101(5’-GCCAACATCGCAAACATGG-3’)andBrn102(5’-GCAAGCAGCACCGTCAATACCAAT-3’)对3个分生孢子形态差异较大的香蕉突脐蠕孢叶斑病菌(CLER09、D087和JL05)的Brn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同菌株间存在简单的碱基缺失和替换,供试菌株与Exserohilum rostratum在系统发育树上聚类在同一个分支,与Exserohilum属其他种明显分开,形成一个独立的演化群。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E.rostratum亲缘关系相近,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18,而Exserohilum属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0.093。【结论】E.rostratum菌株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但仍属种内变异;Brn1基因可作为支持具有明显形态变异菌株为E.rostratum成员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白僵菌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利用,以含碳量8g.L-1的葡萄糖、含氮量0.29g.L-1的蛋白胨及无机盐为固体基础培养基,用蔗糖等3种碳源(酵母膏等4种氮源)分别等量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蛋白胨),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或麦芽糖对菌株B70、B72和B76的生长和产孢明显优于其它碳源,相对于无机氮源,有机氮更利于上述菌株孢子的形成。菌株B76在生物量和产孢上对氮源的利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硫酸铵显著促进菌丝的生长,而玉米浆更利于孢子形成,其生物量及产孢量分别为645.7mg.菌落-1和3.6×109孢子.菌落-1。菌株B246、B252在研究设定的碳氮营养条件下,产孢量明显低于其它菌株,但多糖类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或硝酸钠为氮源显著促进了菌株的生长,菌丝生长旺盛,以硝酸钠为氮源菌株B246、B252生物量最高,分别达1 188.6mg.菌落-1和1 180.5mg.菌落-1,表现出对碳氮源利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银杏内生链格孢菌GI009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银杏内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var.GI009)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光照对其生长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链格孢菌最适宜的温度为25℃,4℃和37℃几乎不能生长。最适宜pH值为5.0-9.0。产孢量以25℃连续黑暗培养最多。10种供试碳源均能明显促进链格孢菌的生长,但对不同碳源利用上有一定差异。在10种供试氮源中,除L-谷氨酸外,9种氮源均能明显促进链格孢菌生长。硝酸钠组菌落生长直径最大,醋酸钠组菌落生长较差,对不同碳源利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从苏丹草叶斑病病斑上分离获得的高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防治该菌引起的病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粱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5~40℃温度下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菌丝在15~40℃,pH值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8;在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氮源中甘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胨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脲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在各碳源、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板蓝根根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对4个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以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1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6,产孢最适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菌株P2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钠.菌株P4、P5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7,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表明不同寄主、不同菌株的生存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尾松毛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及大规模生产球孢白僵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测定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B-2、B-14和B-19)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查比克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等质量的3种不同碳源或氮源代替蔗糖和硝酸钾,测定不同碳、氮源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存在一定差异,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B-2、B-14和B-19菌株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在26℃下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达最高值,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36~3.77 mm/d、9.33×104~16.33×104个/mL和92.67%~99.67%;在不同碳氮源利用方面,最适生长、产孢的碳源为葡萄糖,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3.56~4.35 mm/d、1.00×104~1.33×104个/mL,但孢子萌发率普遍不高;最适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率为4.40~4.81 mm/d;最适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液,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5.67×104~51.33×104个/mL、58.03%~100.00%.[结论]B-2菌株可优先选作球孢白僵菌工业化生产菌种;在26℃下选择葡萄糖和酵母浸出液为碳氮源可提高菌剂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杯鞘石斛链格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 H值、光照、碳源和氮源对其生长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链格孢病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5℃,在40℃几乎不能生长;最适宜的p H值为5~6;25℃12 h/12 h(L/D)光暗交替培养产孢量最多;能较好地利用蔗糖、葡萄糖、乳糖和淀粉碳源,但对不同的碳源利用有差异;供试氮源中,在含硝酸铵的培养基中菌落生长直径最大,而含甘氨酸的培养基中菌落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菌株BJM-11的生态学特性,为其菌种的发酵生产及在生姜生产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观测分析菌株BJM-11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结果】菌株BJM-11在10~35℃、pH 4.0~12.0及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25~30℃下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下同),在25℃下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在pH为5.0~6.0时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pH为5.0、6.0和7.0时产孢量较大,且均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24 h连续黑暗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在24 h连续光照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菌株BJM-11能在8种碳源和11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其中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时菌落直径较大,碳源为甘露醇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碳源处理;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而氮源为蛋白胨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菌株BJM-11在PDA等5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DA和PSA培养基中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结论】菌株BJM-11在温度25~30℃、pH 5.0~6.0、连续黑暗及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或酵母浸粉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或PSA条件下菌落直径较大,菌丝生长状况较佳;在温度25~30℃、pH 5.0~7.0、连续光照及以甘露醇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条件下产孢量较大,可供开发利用BJM-11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分离自青海患病刺儿菜中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内生真菌HL-1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适合该菌株生长的碳氮源、固态发酵基质、接种量和固-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材料中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浸膏;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的最大产孢量是5.79×108 CFU·mL-1;而在最适碳源和最适氮源混合培养基中,它的最大产孢量是 4.81×109 CFU·mL-1。菜籽饼为HL-1在供试材料中产孢最大的培养基质;在体积分数为40%接种量下,它的产孢量最大。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发现该菌株在培养温度27.5 ℃,培养基质含水量37%,发酵时间8 d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文飞  高智谋  曹君  邹艳  杜雷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30-4331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下,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的产生量最大;氮源以硝酸钠为最佳,其次为脲。硫酸铵作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低于无氮源对照,菌落不形成微菌核,产孢量小,这说明硫酸铵为氮源时不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毒力的蜡蚧轮枝菌菌株,根据已有文献所记载的蜡蚧轮枝菌的培养条件,对一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在不同接菌量、不同摇床转速、不同碳源和氮源条件下,分别比较了各处理组蜡蚧轮枝菌的产孢数量。结果表明,在接菌量为1%的液体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大,同时在培养转速160 r/min的条件下菌株产孢量与其他摇床转速处理差异显著,产孢量为1.46×10~9个/mL,在第6天供试碳源为葡萄糖的处理产孢量为1.26×10~9个/mL。菌株在供试氮源为蛋白胨的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大,为1.31×10~9个/mL,与供试氮源为酵母浸粉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在以上条件下,蜡蚧轮枝菌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和菌丝活力高等优点,并为更好地将该菌应用于大田生产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小麦根腐平脐蠕孢病菌在PSA培养基上,极易发生菌落变异,变异后菌落呈半月形,扇形,放射形,不规则形。变异在培养中不稳定,可以恢复原菌落状态。变异后的菌落生长速度下降,菌体干重和产孢量降低,致病力明显低于不产生变异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适宜莱氏野村菌生长的营养条件,研究了12种碳源、6种氮源、5种金属离子、7种维生素及不同碳氮比对莱氏野村菌Nr16菌落生长速度、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Nr16液体、固体培养对各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不同营养物质对该菌的菌落生长、菌丝干重及产孢量有明显影响。莱氏野村菌Nr16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优碳氮比为20∶1,Zn2+对菌落的生长有利,维生素对菌落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液体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碳氮比为10∶1,金属离子对其无显著影响,维生素中VC对其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VB1与VB2对液体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促进该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碳氮比为20∶1,金属离子对产孢无显著影响,其中,Cu2+对产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维生素对产孢亦无显著影响,叶酸对该菌的产孢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平脐蠕孢菌对多种碳、氮源都能利用,以蔗糖和硝酸钾、L-天冬酰胺最好,但以脲为氮源的培养基生长较差。菌丝最佳生长温度是25~30 ℃之间,在25 ℃时最利于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56 ℃;该菌在pH 3~11范围内均能生长,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7,产孢量最大的pH是 3,9,10;糖浓度在2%~8%菌丝能生长,在糖浓度为2%时菌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高;光照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明显影响,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但不会产孢,黑暗12h光照12h既利于菌丝生长又利于产孢,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对5种杀菌剂的研究表明:退菌特和百菌清对狗牙根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它杀菌剂也能有效的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玉米顶腐病生物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该病原菌在pH 4~13能够正常生长、产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12,孢子萌发的最适pH7~9,产生孢子的最适pH 6~8。该病原菌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与供试的其他8种碳源间差异极显著,10种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甘油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在供试的8种氮源上,该病原菌菌丝均能生长、产孢,孢子均能萌发;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在以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光照处理对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极显著增大;连续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100%,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10.8%,二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最适pH值分别为5~12,7~9和6~8;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和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Farlow)Samson]培养性状的影响,并筛选出产孢能力最强的培养基。以SMAY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更换碳源和氮源,研究培养性状的差异;采用正交试验对碳源和氮源含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对莱氏野村菌有不同的作用,单糖类碳源有利于产孢,多糖类碳源有利于菌落生长,最有利于产孢的碳源是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是最有利于莱氏野村菌产孢的氮源,蛋白胨是最有利于菌落生长的氮源,蚕蛹粉与酵母提取物联合使用对产孢能力有增效作用。最有利于莱氏野村菌产孢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0.4%+酵母提取物1.6%+蚕蛹粉0.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嘴突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孢子悬浮液与常用农药混配后孢子萌发特性,为该菌株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菌株Y9511为试验材料,通过配制完全培养基及缺少碳源、氮源、磷、硫、钾、铁、镁等元素的培养基,用葡萄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α-乳糖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碳源蔗糖,用Ca(NO_3)_2、(NH_4)_2SO_4、大豆蛋白胨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氮源NH_4NO_3,探究培养基对Y9511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在5~40℃、24 h光照/24 h黑暗、pH3~9的培养条件下探究Y9511的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Y9511与丙草胺、恶唑酰草胺、氰氟草酯、莠灭净、春雷霉素、苯甲嘧菌酯、多菌灵、苯甲丙环唑等8种农药分别混配,探究Y9511和不同农药混配后的孢子萌发率。[结果]菌株Y9511生长需要碳、磷、硫3种元素,Y9511生长受到氮、铁的抑制,微量元素铜和锌抑制Y9511的生长。缺钾和缺铜的培养基上Y9511基本不产孢,缺硫和缺锌的培养基产孢量较完全培养基高,为3.76×10~6 mL~(-1);5种碳源中,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4种氮源中,NH_4NO_3为氮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Y9511在低于15℃和高于35℃的条件下产孢受到抑制,32℃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8.15×10~6 mL~(-1);pH值低于3.02和高于9.50时,产孢量较低,pH值为6.24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2.77×10~6 mL~(-1)。3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达98.5%;pH值为6.24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大值,为85.8%。8种农药对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89.4%。Y9511与供试农药氰氟草酯的相容性最好,3种处理浓度下抑制率最高仅为7%;其次是多菌灵,3种浓度下抑制率为7.8%~19.5%;相容性最差的是苯甲嘧菌酯,其抑制率为25.1%~85.4%。[结论]嘴突凸脐蠕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2℃,pH值为6,钾和锌为菌株培养的必需元素,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铵;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最佳pH值为6~7,与农药氰氟草酯混用后孢子萌发基本不受抑制。  相似文献   

20.
以枯萎病植物疫苗工程菌(尖孢镰刀菌非致病性菌株FJAT-9290)为研究对象,以致病性菌株FJAT-282为对照,探索培养时间、碳氮源对2个菌株生长的影响差异,分析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株FJAT-9290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菌株FJAT-9290与致病性菌株FJAT-282在菌丝干重和发酵液的pH值方面无显著差异;而产孢量在第6d时达11.47×106 cfu·mL-1,显著低于菌株FJAT-282的108.33×106 cfu·mL-1;菌株FJAT-9290的还原糖含量较菌株FJAT-282下降得快。碳源的影响表明:淀粉利于菌株FJAT-9290菌丝生长,葡萄糖利于其产孢;木糖不利于菌株FJAT-282菌丝的生长,果糖利于其产孢。氮源的影响表明:有机氮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快,铵盐既不利于菌丝的生长,也不利于产孢。氮源对菌落形态的影响比碳源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