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籼粳杂交稻浙优18感光性较强,早播不能早熟与增产,在衢州以5月10日播种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2.
浙优18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2020)。2010-2011年参加浙江省区试,平均667 m2产量分别为634.7和689.5kg,比对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浙优18在衢州地区栽培的适宜秧龄,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进行秧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秧龄增大时,全生育期变化不显著,大田营养生长期减小,抽穗后籽粒灌浆期减小。秧龄25 d理论产量最高,秧龄20、30 d较高,秧龄15、35、40 d产量较低,秧龄20、25、30 d 3个处理的秧苗质量较好,穗大粒多,经济产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浙优18在衢州地区5月中旬播种时,秧龄在20~30 d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大区对比排列法,对籼粳杂交稻浙优21进行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浙优21适宜在福建省作中稻推广种植,全生育期154.8 d,长势繁茂,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剑叶长挺,穗大粒多,着粒紧密,丰产性好,平均产量达718.24 kg/亩,比Ⅱ优3301 (CK)增产15.82%,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6.
浙优18为中国超级稻品种,连续5 a列浙江省水稻主导品种,至今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6个省市被审定与引种。本文介绍浙优18在浙江省和周边省份的试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总结浙优18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高产攻关结果,通过分析建德和天台试验点的高产高效技术经验,提出了浙优18每667 m2产量1 000 kg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为大户高产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田间不同栽插密度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综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30cm×27cm双本、30cm×27cm单本和40cm×30cm双本3个处理,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行株距后,"甬优12"营养生长期有所延长,主茎总叶龄有随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因此,"甬优12"栽插密度以行株距30cm×27cm双本较为适宜,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高、每穗总粒较多、产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单季杂交晚稻嘉丰优2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栽密度19.5万丛·hm-2处理的产量与6.0万丛·hm-2处理的产量在10%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他的均未达显著水平;移栽密度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不显著;5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以及5个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随着移栽密度增减,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于产量的作用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很明显;通径分析结果显示,除千粒重外,其他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都比较大,高产高效栽培应特别重视在促进较大群体形成并获得较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健壮个体,提高结实率,促进穗大粒多;综合试验结果分析和生产实际认为,嘉丰优2号的移栽密度以15.0万丛·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浙优81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安徽荃银种业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母本是三系晚粳稻不育系浙08A,父本是广亲和籼稻恢复系浙恢制817。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浙优817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生长特点比较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进行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机插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17日。5月17日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产量下降,但太早播产量也反而下降。5月17日播种的甬优538群体结构好,生育进程适宜,穗形大,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籼粳杂交稻浙优21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优2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利用浙04A和浙恢F1121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偏粳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株型优良等特点,201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本文介绍该组合双亲的特征特性和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宁化县烟后机插的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品种,2022年宁化县农技站引进甬优7860等8个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以当地主推品种甬优1540为对照,在宁化县方田乡村头村进行品种筛选试验,分析比较这些品种的农艺特性与产量水平。结果表明,春优590、浙优21、诚优13品种比对照甬优1540分别增产19.6%、16.7%、15.4%,从生育期、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米质等方面来看,春优590、浙优21、诚优13等品种可作为今后宁化县烟后稻机插推广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前推广的多数籼粳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偏长,无法衔接冬播作物的直播茬口要求,培育早熟且高产、抗病的品种迫在眉睫。通过导入籼稻的早熟基因,培育出熟期早、高产抗病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浙优919。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全生育期分别为146.5 d和147.0 d,比对照嘉优5号早熟2.4 d和1.2 d; 2 a区域试验667 m2平均产量692.06 kg,比对照增产7.24%;稻瘟病抗性强,穗茎瘟损失率平均3.92%,最高等级3级。2022年通过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苏南等南方粳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分析籼粳杂交稻华中优9326机插和直播种植的穗型与产量特性,以明确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组合在直播和机插种植下的穗部性状差异。籼粳杂交稻华中优9326机插种植产量为13.43 t·hm-2,直播种植产量为12.57 t·hm-2,机插较直播增产0.86 t·hm-2。产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机插种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与直播种植相比,华中优9326机插种植穗长增加9.4%,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分别增加39.7%和28.9%,上、中、下部一次枝梗数分别增加43.8%、31.7%、43.8%。机插稻每穗总粒数为317.1粒,较直播稻增加26.0%。机插稻穗籽粒结实率为91.8%,较直播稻提高9.0百分点。机插稻上、中和下部穗籽粒结实率差异较小,而直播稻上部穗、二次枝梗籽粒结实率较高,中部和下部穗籽粒结实率较上部穗分别下降13.4和16.8百分点,中部和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结实率较上部穗分别下降21.3和31.1百分点。直播稻籽粒结实率较低,主要是由于中、下部穗籽粒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籼粳杂交稻浙优21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剖析其产量构成因素,探明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对该组合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浙优21的8个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单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主穗谷重和单株谷粒重的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66、0.82、0.71、0.64和0.77,上述性状共同影响了浙优21的产量性状。单株谷粒重(Y)与株高(X_1)、穗长(X_2)、穗数(X_3)、单穗总粒数(X_4)、实粒数(X_5)、结实率(X_6)、千粒重(X_7)、主穂谷重(X_8)的回归方程为Y=325.780 2+4.234 2 X_3+2.282 0 X_4+1.123 2 X_5+3.142 2 X_6+4.265 5X_7+1.253 8 X_8,决定系数R~2=0.913 5。通径分析表明,浙优21单株谷粒重主要受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影响,贡献率依次为18.39%、17.24%、16.21%和15.15%。栽培上要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兼顾穗数和籽粒满度。  相似文献   

16.
以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为材料,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行株距分别为30 cm×30 cm、27 cm×27 cm、30 cm×20 cm、27 cm×20 cm、23 cm×20 cm和20 cm×20 cm 6个处理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17.
推广高产稳产的籼粳杂交稻品种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2020年浙江省武义县引进浙优812新品种,通过院县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撑,开展了3 a的引种试验、小面积试种和大面积示范,观察记录浙优812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合本县的季节特点和农事操作,获得了高产稳产。本文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浙优812产量较高,丰产潜力较好,适合在武义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机插水稻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机插水稻在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对栽后发苗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插水稻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进行了机插水稻不同栽插密度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本区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务农劳动力越来越紧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区农机站引进高速插秧机,2006年在柘林丰元基地和庄行潘垫基地分别试种80 亩和130亩机插稻,品种为"秀水128",结果平均亩产达550kg,同面上水稻平均单产相比,机插稻略低于人工手插或直播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机插稻的行距较宽(30cm),未能有效封行,造成空间浪费,从而影响产量.为进一步推动机插稻在本区的推广以及杂交水稻在本区的种植,2007年特进行了机插杂交稻密度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籼粳杂交稻组合浙优18不同栽培密度试验,探索不同密度对浙优18生育动态、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浙优18高产最佳栽培密度为15万丛·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