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优3027(Ⅱ-32A/R3027)具有产量高、穗型大、品质佳、株型好、抗性良、适应广、易制种等优点,是一个单季和连晚兼用型的强优新组合,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其高产栽培宜采取"主攻大穗,稳定有效穗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章志兴  吕飞良等 《种子》2001,(3):58-59,80
Ⅱ优3027(Ⅱ-32A/R3027)具有产量高、穗型大、品质佳、株型好、抗性良、适应广、易制种等优点,是一个单季和连晚兼型的强优新组合,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其高产栽培宜采取“主攻大穗,稳定有效穗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嘉丰优 27 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利用长粒粳型三系不育系嘉禾 112A 与恢复系 P007 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生育期适中、广适性强、米质优、中抗稻瘟病、抗倒能力强、耐冷性较强等优势,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 20233029,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介绍了籼粳杂交稻嘉丰优 27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苗建利 《中国种业》2015,(11):68-68
<正>开农58是由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油酸、丰产潜力大等优点。种植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配合较高的施肥水平、加强田间管理能够提高开农58的单位面积产量、含油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品种的增产增效优势。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油2014006。1选育经过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选用高产、大果  相似文献   

5.
新两优6号是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用新安S×安选6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8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在宁都县示范表现并提出了新两优6号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盐两优888(盐582S/盐恢88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国标三级优质米、适口性好,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盐两优888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川优536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345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236杂交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稻瘟病抗性好等特点,2019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90003)。为了促进川优536的推广应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选育的寒地水稻新品种绥粳6号。丰产性高,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稻瘟性、抗逆性强。1998—2002年经全省区域、生产试验产量较对照增产11.79%。居参试品种(系)首位,于2003年1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绥粳6号。该品种是利用现有丰富的种质资源。通过组配杂交组合。加强自然选择和亲本多优集成的方法选育而成。结合配套栽培技术。一般产量达到7600~8500kg/hm^2。通过产量因子分析。采用高产栽培措施,高产地块可达到9500kg/hm^2。  相似文献   

9.
嘉丰优 13 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利用长粒粳型三系不育系嘉禾 212A 与恢复系 XR13 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中抗稻瘟病、抗倒能力强等优点,2024 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 2024018,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介绍了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嘉丰优 13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等,以期为其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新组合川香优569具有熟期适中、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米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4年川香优569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全瑞兰 《中国种业》2020,(8):105-106
Y两优19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作母本、自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信丰19作父本测交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90104)。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良,为促进Y两优19的推广应用,总结了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五优稻4号是由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长粒香水稻所从五优稻1号中系选而成。审定编号黑审稻2009005。本文阐述了五优稻4号,特征特性:生育天数,活动积温,产量表现。论述了白城地区优质高产栽培育苗、插秧、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3.
袁绪山 《中国种业》2022,(2):107-108
桔两优623是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以桔182S为母本、R1623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品种。2021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210071。介绍了桔两优62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曾宪楠  孙羽  宋秋来  王麒 《中国种业》2023,(10):176-177
龙稻206为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粳稻品种,由母本龙稻21、父本五优稻4号,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20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适宜种植区域为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700℃地区。对龙稻206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进行总结,为龙稻206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种植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香两优 5 号是广西瑞特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用公司自育两系不育系香 S 和自育的恢复系 R5 号,经过杂交组配择优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产量高、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2022 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 2022089 号。现对该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千乡优 236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抗病、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 236 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抗稻瘟病不育系千乡 654A 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于 2021 年 9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选育经过、产量等特征特性、栽培管理、制种方法进行介绍,为该品种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 88 S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 88 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8015 S为母本,培矮64 S为父本杂交,采用双向系选和温光加再生强化选择压力的育种方法,选择育成的水稻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于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分蘖能力强,植株高度抗倒,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良,配合力强、容易繁殖制种等优点。利用P 88 S已配组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高产、优质、高度抗倒伏,其中两优293和两优389于200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优质早稻T78优2155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已通过福建、广西、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为了探讨其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对优质早稻T78优2155进行移栽叶龄、密度和施N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4.0~5.2叶移栽,每公顷插16.5~31万丛,施纯N量155~212kg。  相似文献   

19.
“中优169”系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自育恢复系“铜恢2号”与不育系“中九A”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07)001号],品种品质优(国标2级)、产量高、耐寒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现根据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将品种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亚亚种间杂交新组合Ⅱ优D 06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明  蔡锡贵  刘育生  蔡津  董绍斌 《种子》2005,24(11):70-71
Ⅱ优D 069是用Ⅱ-32 A与自育含1/2粳稻亲缘、偏籼型的广亲和恢复系D 069配组而成的一个高产杂交中籼组合.该组合不仅产量高、而且还具有稳产性好、米质较优、抗性强、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于2001、2002年分别通过重庆市和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