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伞滑刃线虫属 4个种rDNA的PCR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61份病松树样本中分离、鉴定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hofmanni)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B.hellenicus)3个种,其中后二者是中国新记录种,华山松和云南松分别是这两个种的世界新寄主记录。本试验以松材线虫(B.xylophilus)为对照,用伞滑刃属线虫rDNA相关引物对这4种伞滑刃线虫进行PCR扩增,进一步印证形态鉴定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霍夫曼伞滑刃线虫、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均扩增到约800 bp的分子片段,为霍夫曼伞滑刃线虫和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的鉴定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贝壳杉中一种伞滑刃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对1批出境的船舶铺垫材料检测时,截获一种伞滑刃属线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分子鉴定.该线虫属松材线虫组,交合刺较大,长约35~43 μm,明显大于松材线虫B. xylophilus、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锥尾伞滑刃线虫B. conicaudatus、伪伞滑刃线虫B. fraudulentus和B. luxuriosae等近似种的交合刺, 与豆伞滑刃线虫B. doui交合刺34~43 μm接近,但该线虫雌虫腹面末端有缺刻,而豆伞滑刃线虫的雌虫靠腹面末端有2~4 μm的尾尖突.该线虫ITS-RFLP图谱与新加坡伞滑刃线虫一致,但交合刺比新加坡伞滑刃线虫交合刺41~48 μm略小,且其雌虫和雄虫的尾均略长,雌虫尾末端多数有缺刻,而新加坡伞滑刃线虫尾末端钝圆,有短尾尖突.该批铺垫材料来自马来西亚,这是马来西亚除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外发现的第二种伞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3.
四川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PCR-RFLP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RFLP技术对来自四川省8个地方的枯死松树样品中的伞滑刃属线虫(Bursaphelenchus)群体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来自邻水、雅安的枯死松树样本中含有松材线虫(B.xylophilus),而来自大竹和遂宁的枯死松树样本中含有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其他伞滑刃属线虫包括莱鲁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霍夫曼伞滑刃线虫(B.hofumanni)、泰国伞滑刃线虫(B.thailandae)、变异伞滑刃线虫(B.aberrans)。本研究中选用的4种限制性内切酶(DraⅠ、SalⅠ、HhaⅠ、AluⅠ)除SalⅠ外均可对所鉴定的这6种伞滑刃属线虫产生特异性的酶切位点,从而可均有效地鉴别出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其他4种伞滑刃属线虫,其结果可为今后这几种伞滑刃属线虫的分子鉴定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对宁波余姚市针叶林中的伞滑刃属线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218份样本中,根据形态学特征共分离和鉴定出伞滑刃属线虫8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i)、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林伞滑刃线虫(B.1ini)、湖南伞滑刃线虫(B.hunanensis)、泰国伞滑刃线虫(B.thailandae)、中华伞滑刃线虫(B.sinensis)和程氏伞滑刃线虫(B.chengi)。其中,程氏伞滑刃仅在台湾的木质包装中报道:  相似文献   

5.
广东马尾松木中线虫种类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乳源、封开、广州市郊采到276个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死木样本,共分离鉴定出13种线虫:畸刺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eratospicularis),松材线虫(B.xylophilus)、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变异伞滑刃线虫(B.aberra-ns)、小角伞滑刃线虫(B.corneolus)、利昂伞滑刃线虫(B.leoni)、湖南伞滑刃线虫(B.hunanensis)、红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resinosi)、滑刃属线虫(Aphelenchoides sp.)、斯坦纳长尾线虫(Seinura steineri)、小茎线虫(Ditylenchus parvusZell)、剑尾齿杆双胃线虫(Odorhabdiplogaster xiphocaudatus)和寄生小杆属线虫(Parasitorhabditis sp.)。其中畸刺伞滑刃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畸刺伞滑刃线虫、斯坦纳长尾线虫和小茎线虫为马尾松上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
日本针叶木伪伞滑刃线虫鉴定及其与近似种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首次从日本进境的针叶木包装箱中截获了伪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fraudulentusRühm,1956,该种在我国尚未记载,在形态上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较为相似.本文对这3个近似种进行了形态学比较.  相似文献   

7.
形态特征:松材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它原产北美洲,1982年我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虫体长约1毫米,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而引发危害的。  相似文献   

8.
拟松材线虫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素珍  史延梅  陈凤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66-20667
对拟松材线虫的形态以及致病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拟松材线虫在形态上与松材线虫十分相似。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拟松材线虫的尾部形态为圆锥形,而松材线虫的尾部为指形。形态鉴定上支持将尾尖突短于1μm的定性为松材线虫,长于3.5μm的定为拟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松材线虫交合伞都有多种变化,不宜作为分类特征。关于拟松材线虫对松树的致病性,主要存在3种观点:①无致病性;②有微弱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③具有致病性分化,有的株系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在对宁波地区松木中携带的伞滑刃属线虫种类进行调查时,多次发现了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混生的现象,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确认。  相似文献   

10.
伞滑刃线虫属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伞滑刃属线虫是重要的寄生线虫。该属松材线虫是中国林业上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随着松材线虫及其近缘种拟松材线虫对森林资源危害性的加重,该属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迄今报道已有63个种,其中3个种有待查考(species inquirendae)、1个种有待确认(species indeterminatae)、1个种发现地不详(species incertae sedis)、5个裸名(nomen nuda)。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区分至关重要。为了弥补形态鉴定的不足,还辅以PCR技术鉴别。已开发出的PCR鉴别技术有RAPD,PCR直接鉴别法、RFLP和SSCP等。  相似文献   

11.
拟松材线虫对黑松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材线虫病(Buraphelenchusmucronatus)是发生在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目前已在日本、中国、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分布 ,并在日本和中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北美洲 ,松材线虫分布也很广。针叶树中还有一些形态与松材线虫非常相近的伞滑刃线虫 ,统称松材线虫复合种(PWNC) ,其中最常见的是拟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在东亚、美洲、欧洲都有 ,分布极广泛。杂交试验和DNA分析证实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有密切的关系 ,能用RAPD和RFLP技术进行区分 ,拟松材线虫的DNA有东亚和欧洲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分…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地区重点林区开展松材线虫普查时从油松中分离到一个伞滑刃线虫属群体.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发现其与东京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okyoensis)基本相似;通过扩增核糖体DNA(rDNA)18S、28S、ITS基因片段及测序分析,发现该群体与东京伞滑刃线虫的rDNA 18S和28S基因序列的相似度高达99%,ITS基因序列的相似度高达98%,因此将该群体鉴定为东京伞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4种松材线虫组线虫种内变异、松材线虫雌虫尾尖突随环境变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出松材线虫的形态鉴定特征,即对于大多数松材线虫群体,形态学方法可准确判定松材线虫,在判断其为伞滑刃属后,掌握以下3点:(1)雄虫典型的较大弓状交合刺(直线长20~30μm);(2)雌虫较长的阴门盖(长7~11μm);(3)雌虫尾亚圆柱形,末端宽圆,无尾尖突(偶尔群体内个别有微小的尾尖突,但不超过2μm)。最后对松材线虫持久型和繁殖型幼虫尾尖突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运用RAPD研究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同属伞滑刃属(Bursaphelenchus), 两者从形态上极难区分, 但对松树的危害却有本质的差别.本文运用RAPD技术对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地的18个松材线虫株系、8个拟松材线虫株系基因组 DNA 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 从OPA, OPJ, OPK, OPL, OPM, OPN,6组共120个随机引物中, 筛选出15个扩增效果较好的随机引物(OPA03, OPJ12, OPK06, OPK07, OPK08, OPM14, OPM16,OPM17, OPM19, OPM20, OPN02, OPN06, OPN08, OPN13, OPN15), 分别用它们对上述26个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群进行RAPD扩增, 一共扩增出165 条谱带, 其中151条为多态性谱带, 占总条带数的91.5%, 但未发现能够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特征性差异谱带.  相似文献   

15.
比利时橡木中伪伞滑刃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1份来自比利时的橡木原木中截获一种伞滑刃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PCR-RFLP方法确认,鉴定为伪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fraudulentus Rühm)。该线虫属松材线虫组,在比利时和我国尚无记载。该线虫的主要鉴定特征是雌虫尾圆锥形,渐尖,尾长约肛门处体宽的3倍;端生尾尖突多数弯向腹面,长约2μm;雄虫交合刺长约27μm,交合伞呈平铲形或圆铲形。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时间处理下4种化学药剂对松材线虫、阿苏里伞滑刃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苏云菌对这两种线虫的毒力最强,其最高浓度(50.00 g/L)处理松材线虫和阿苏里伞滑刃线虫48 h后,线虫的死亡率分别达85.67%、95.00%,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0.80、12.88 g/L;克百威·敌和丁硫·毒死蜱对两种线虫也具有一定的毒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时间处理下4种化学药剂对松材线虫、阿苏里伞滑刃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苏云菌对这两种线虫的毒力最强,其最高浓度(50.00 g/L)处理松材线虫和阿苏里伞滑刃线虫48 h后,线虫的死亡率分别达85.67%、95.00%,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0.80、12.88 g/L;克百威·敌和丁硫·毒死蜱对两种线虫也具有一定的毒力。  相似文献   

18.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1份来自俄罗斯的落叶松原木中截获一种伞滑刃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PCR-RFLP图谱比对,鉴定为欧洲型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Mamiya et al.,1979)。从原木中截获的线虫特别细长(雌虫和雄虫a值分别为53和57),且交合刺较小(长约18μm)。经灰葡萄孢培养后,其形态特征与相关描述一致。这表明寄主和环境等因素对线虫的形态特征有较大影响,应在一致的培养环境下进行形态观察和描述,PCR-RFLP方法是伞滑刃属线虫鉴定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6,(3)
正松材线虫是一种毁灭性虫害,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该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线虫成虫虫体长14~16微米,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具有繁殖速度快、传播速度迅速、危害重、治理难度大、松材线虫病害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松黑天牛以10万为单位的携带传  相似文献   

20.
中国2种伞滑刃属线虫记述(线虫门:寄生滑刃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线虫比较形态学和rDNA-ITS-RFLP及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采自广东省的伞滑刃线虫进行鉴定.在广东番禺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的栽培介质中和东莞木包装上分别发现了食菌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fungivorus)和豆伞滑刃线虫(B.doui),其中食菌伞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