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采样调查、问卷调查和资料调研的方法,对德宏州主要覆膜作物的地膜使用与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5类覆膜作物种植面积10.44万公顷,地膜使用量为0.53万吨,地膜平均厚度为0.006毫米,平均地膜用量为50.77千克/公顷,平均残膜量为27.06千克/公顷;德宏州残膜回收率低,回收方式单一,主要为人工捡拾,回收率为47.2%;不同县市土壤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瑞丽市>陇川县>芒市>梁河县>盈江县;不同覆膜作物土壤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玉米>冬春烟>冬早西瓜>冬早蔬菜>甘蔗;因地膜回收水平不一致等因素影响,地膜残留量与作物覆膜年限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地膜在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地膜使用初期“重使用、轻回收”导致一场“白色革命”逐步演变成了白色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本研究系统总结了甘肃省12个玉米主产区地膜监测点农田残膜污染特征,结果显示,灌区玉米农田地膜残留量较大、残膜碎片化严重,且地区差异大,建议通过实地验证选用适宜的生物降解膜,或采用半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套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做好秋收后地膜回收。旱作区玉米农田地膜残留量小、碎片化程度低,地区间差异较小,建议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配套一膜两年用技术,选用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或小型土壤残膜清理机具,在春耕前完成地膜清理与回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农田地膜残留的影响因素,探讨农田地膜的残留规律.[方法]选择新疆31个地膜使用重点县市的棉田、玉米田和加工番茄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覆膜年限、离村庄距离和作物种植种类对地膜残留规律的影响.[结果]农田覆膜年限、离村庄距离和作物种植种类对新疆农田地膜残留都有影响,其中农田覆膜年限和作物种植种类对地膜残留的影响较大.随着覆膜年数的增加,农田残膜密度会增加;离村庄距离<1km的农田地膜密度相对较小;不同作物农田地膜残留规律不一致,同等条件下,加工番茄田残膜密度最小.[结论]该研究为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新疆是我国农田地膜覆盖栽培重点区域,每年地膜应用面积超过5500万亩,地膜使用量接近30万吨。新疆地区研制的农田残膜回收机械现已近百种,但仍不能完全解决聚乙烯地膜的回收问题。残膜机械回收存有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一是回收率偏低,使用最广泛的立杆搂膜机具回收率只能达到50%左右;二是含杂率高,回收的残膜与土壤、秸秆等混在一起,资源化利用困难;三是回收机械使用可靠性差,关键工作部件受力  相似文献   

5.
地膜的使用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残膜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新疆作为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其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为了缓解残膜污染带来的危害,强化农业污染防治,通过研究新疆地膜的使用及回收现状,提出残膜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同厚度农膜在棉田使用及回收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使用量越来越大,但是残膜回收工作一直未得到重视,导致土壤中的残膜量逐年加大,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有效减轻地膜对耕地和环境的污染,探索不同厚度地膜在不同作物上使用的最佳选择,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开展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地位于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乐源农业专业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地膜成为农业生产的必备资源,田间残留大量的地膜,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农业快速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现阶段残膜回收的技术不成熟、残膜回收设备存在的问题较多,研究残膜在棉田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及相关特性对残膜回收机具的设计至关重要.以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和阿克苏6团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两地区棉田中残膜的分布情况、拉伸特性、残留量以及悬浮特性,为捡膜机理的研究与新型残膜回收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河北省邢台市重点覆膜的10个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40个行政村的400户农户,调查内容包括覆膜面积、覆膜作物种类、覆膜年限、地膜使用量、地膜厚度、地膜回收方式、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等,结合近年来全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邢台市地膜栽培技术应用历史悠久,覆膜作物品种多,使用地膜种类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黑龙港流域的县(市),以散户小块种植模式居多,大型地膜回收机械化推广难度大。2017年以来,邢台市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地膜覆盖面积以年均3.87%的幅度下降,地膜使用量以4.23%的幅度逐年减少。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农户和地膜回收网点对地膜回收的积极性不高,地膜回收利用链条有待建立健全。指出了当前地膜回收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残膜的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普通农用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地膜覆盖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我国土壤再生产能力,并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农田残膜的分布情况,残膜对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残膜污染应对措施——残膜回收再利用和新型环保地膜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环保地膜的开发和地膜覆盖应用过程中地膜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以降低土壤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10.
1新疆农田地膜现状及危害性 1.1农田地膜的现状 地膜覆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有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1980-2007年,新疆共使用地膜约145万吨。  相似文献   

11.
农田残膜作为农业污染物的一种且持续难降解,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该文综述了地膜在田间主要分布情况、残膜存在的主要危害以及残膜回收方式。具体概述了残膜对土壤中生物菌群及离子组分的影响、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威胁以及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残膜还存在降低棉田肥力、不利于化肥减量、降低作物产量、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花生种植区耕层土壤残膜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山东省花生典型种植区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准确评估花生种植农田系统地膜残留污染现状,为该地区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选择覆膜年限为1~15 a的18个农田为研究对象,调查土壤质地、地膜使用情况等指标,同时分析不同耕层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和残片数量。结果表明,覆膜1~15 a的4个典型花生种植区耕层(0~30 cm)土壤残膜量在2.48~46.01 kg·hm~(-2),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明显,均低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中残膜的含量和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残膜含量和残片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分布在0~10 cm土层内的残膜显著高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随着覆膜年限增加,残膜呈现向深层土壤下移的趋势。25、4~25 cm~2和4 cm~2残片数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覆膜年限增加,耕层(0~30 cm)土壤中小面积残膜数量和比例不断提高,且在20~30 cm深层土壤4 cm~2的小残片呈明显增多趋势,加大了长期覆膜农田的残膜回收难度,可能对耕层土壤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地膜回收,以减少该地区地膜污染,对保护该地区花生产地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乌兰察布市地膜使用和残留污染现状。明确土壤残留地膜污染程度.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田间样品采集两种方法对该市典型区域进行了地膜残留调研,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对该市地膜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鸟兰察布市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总体上呈现先直线下降后稳定回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2005年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均迭到低谷.与2001年相比降低幅度为42.02%和40.28%,2010年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较2005年增加幅度分别为67.60%和93.54%。鸟兰察布市基本维持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耕翻深度不足25cm,该地区地膜使用量为3.0-3.5kg/667m^2,大部分残留地膜集中在0-20cm层次,20-30cm层次残膜较少,0~30cm地膜残留量为0.8~6.4kg,/667m^2,初步认为鸟兰察布市地膜使用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基本没有负面影响.但必须警惕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后引发的环境污染和残膜污染威胁。鸟兰察布市无残膜回收机具.残膜通过耙耱和抛茬作业被带出农田,耙耱次数越多地膜残留越少。建议鸟兰察布市优化耕作制度,通过作物间合理轮作倒茬.推广后期揭膜技术、应用降解地膜、研制或引进地膜回收机具,并加强宣传培训、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等手段正确认识地膜残留危害.大幅度降低地膜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在青岛市 5 个农业主产区选择了 27 个代表性作物种植片区,对常年覆膜农田土壤地膜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在 10.7~69.3 kg·hm-2 之间,平均残留量为 32.3±15.7 kg·hm-2,中位值 27.3 kg·hm-2,其中有 7 个作物种植片区的残膜量均值超过 40 kg·hm-2,最高残留量均值达到 69.3 kg·hm-2,具有一定的残膜污染作物损害风险。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与种植模式、覆膜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当季残膜回收率有关。农田土壤中残膜大小以大于100 cm2 的最多,且 90%以上残膜分布在 0~20 cm 耕作层。为控制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提出 3 点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地膜残留污染综合治理机制;二是强化超薄型聚乙烯(PE)地膜的质量提升与达标地膜的应用;三是积极研发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从源头解决 PE 地膜残留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前言:目前,新疆农业种植长期使用地膜,对土地的污染十分严重,据农经部门抽样检测每亩土地的残膜量达二十公斤左右,影响作物播种与出苗率,据测算可影响作物产量10%—20%,若长期不进行残膜回收,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增产、增效,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残膜回收机具大都是采用搂、耙等方式进行残膜回收,或者是需要采用动力输出方式进行残膜回收的方式进行,这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机具简单价格便宜,残膜回收率不理想;另一方面是残膜回收需要消耗太多的动力,机具价格昂贵。因此,现在市场缺乏一种残膜回收率高而  相似文献   

16.
博乐市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30余年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棉花、玉米、甜菜等10余种作物。2012年,博乐市地膜使用面积480千米^2,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92%以上,年地膜使用量约2300吨左右。为掌握全市农田残膜污染情况,技术人员就当地主栽作物棉花、玉米开展农田地膜残留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情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山东省地膜污染现状及地膜残留系数,2011—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取样检测方法对山东省典型覆膜作物(棉花和花生)的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地膜残留系数,以期为山东省残膜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个调查地块的土壤耕层地膜残留量范围介于5.33~46.99 kg/hm~2,平均23.91 kg/hm~2,未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地膜污染状况较轻。统计分析表明,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与地膜厚度呈反比,与覆膜年限呈正比;与壤土区相比,砂土区地膜残留风险较小。受地膜厚度、覆膜年限、覆膜比例和土壤质地的综合影响,花生和棉花种植区的地膜残留量相当。3年的定点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和花生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13.02%和8.56%,维持生产和地膜回收现状不变的情况下,两种作物的种植年限分别超过21年和19年,地膜残留量将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成为残膜污染区域。因此,不能忽视地膜残留的防治工作,要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玉米"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种植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迅速增加,造成了严重的地膜残留,污染环境的问题,残膜回收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就是研究针对东北垄作玉米区"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下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河套灌区地膜使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本研究对不同作物种植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膜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18.20~418.6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131.11 kg·hm-2。地膜残留量受覆膜年限、作物类型、回收情况、土壤质地等因素影响,其中覆膜年限对残膜量的影响最大,随着覆膜年限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覆膜20年以上地块残膜量显著高于覆膜年限少于20年地块(P<0.05)。玉米种植区地膜残留量(132.77 kg·hm-2)高于向日葵种植地区(127.88 kg·hm-2)。地膜回收意识是影响河套灌区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回收方式主要为人工拾捡或耙地带出农田,研究区地膜回收率仅为38.10%,地膜回收地块的残留量(108.28 kg·hm-2)低于不回收地块(145.03 kg·hm-2)。相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中砂质壤土残膜量最多(153.84 kg·hm  相似文献   

20.
尉犁县棉花地膜覆盖种植近30年,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文针对尉犁县棉花使用不同厚度地膜进行机械回收,计算出残膜回收率,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