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扬麦23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探讨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随着播期推迟,小麦的产量大幅下降,生长指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花后同化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位有效穗,增加小麦最终产量,但随着播期进一步推迟,增量作用越来越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在江苏中部地区,扬麦23在10月底前的播种播量宜在105~120 kg/hm2;11月15日前的适宜播种量在120~150 kg/hm2,11月中下旬的播种量可控制在225 kg/hm2,12月初播种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小麦品种开麦20的适宜播期和最佳播量,在豫东地区设置裂区试验,利用新复极差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播期播量对开麦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麦20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280万/hm~2,适宜播量为基本苗240万~320万/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小麦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群体动态的调查,分析播期播量对小麦群体、产量及其产量三要素的影响,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为例,找出半冬性小麦和春性小麦在本地区适宜的播期播量,为黄淮南部(河南)小麦丰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儒麦1号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产量构成有不同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设计播期、播量主副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儒麦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对产量、产量三要素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得出,播期为10月8日与10月15日的两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其他播期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从而总结出该品种在在鲁西南地区儒麦一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8~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5万~20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5.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皖麦 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皖麦 44播期弹性较大 ,10月上旬至 11月初播种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最适播期为 10月下旬。不同的播期应采用不同的播量 ,10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12 0万~ 2 2 5万 /hm2 ;10月中下旬播种 ,基本苗 2 2 5万~ 3 0 0万 /hm2 ;11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3 0 0万~ 3 75万 /hm2 。皖麦 44的品质较稳定 ,对播期播量反应总体不敏感 ,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6.
播期、播量与行距对小麦新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播期、播量与行距3个因子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与行距对洛麦23产量均有显著影响,3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播量行距播期;洛麦23获得最佳产量的配置为10月17日播种,播量127.5kg/hm~2,行距17cm。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淮北麦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以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为材料,设置适期播种(10月10日)和晚播(10月25日)2个播期,每个播期下设常规播量(D1,适期播种为120 kg/hm2,晚播为180 kg/hm2)、1.25倍常规播量(D2)和1.5倍常规播量(D3)3个播量,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粒质量叶比和收获指数;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冬前茎蘖数、最大茎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和总结实粒数有补偿作用,但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粒质量叶比、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降低。与徐麦41相比,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较高的成穗率和总结实粒数,但穗粒数、千粒质量、收获指数较低。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多穗型品种徐麦40产量仍可维持在适期播种水平,而大穗型品种徐麦41则减产较多。适期播种条件下,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适宜播量分别为120 ...  相似文献   

8.
2016-2017年度在关中中东部的西安市临潼区新市街办大刘村,每公顷施氮(N)195 kg、磷(P_2O_5)150 kg、钾(K_2O)120 kg的基础上,选用主推的中麦895小麦品种,采取播期与播量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下中麦895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中麦895在关中中东部灌区的高产适宜播种期为10月9-16日,适宜播种量为143.47~180.14 kg·hm~(-2)。中麦895小麦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非常重要,对于晚播田适当增加播量可有助于提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麦52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0月20日以后,随着播期的延迟,减产幅度较大,必须增加播量,才能提高产量,播期和播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10月10日和20日播种,播量在120kg/hm2和165kg/hm2的产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10.
播期播量对小麦品种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比较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济麦22号生育期变化、群体动态、产量结构及单产水平等的影响,总结提出鲁西南地区济麦22号适宜的播期在10月5~10日左右,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亩基本苗12万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出白城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方法]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系选品系编号2013-BL113藜麦为材料,在白城地区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处理、播量为副处理,研究播期和播量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无效分枝、单株重和小区产量受播期影响显著,有效分枝和第一次有效分枝部位受播种密度影响显著;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56 700株/hm2,产量最高达到2 359.60 kg/hm2。[结论]该研究对白城地区藜麦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索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镇麦10号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沿江地区近年来因气候或前茬收获推迟等多种原因导致小麦播期间距拉得很大,播量也各不相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麦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本研究重点探索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生育特性、产量、品质的影响,在2016-2018年连续两年开展了不同播期播量双因子试验,测定其产量品质,分析其差异性,最终确定在不同的播期下适宜的播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速推广利用漯麦163,2018-2019年度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不同播量(75 kg·hm-2、105 kg·hm-2、135k g·hm-2、165 kg·hm-2、195 kg·hm-2)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间差异不显著,播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变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变化最大,千粒重最小,穗粒数与亩穗数和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稳定穗粒数,协调好其与亩穗数和千粒重的关系,使小麦产量三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本区域生态条件下以10月17-24日左右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13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新麦28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豫北地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新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小麦新品种新麦28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播期及其与播量的互作对新麦2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播期对新麦28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推迟播期后,新麦28的成穗数和产量均有所降低,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结论]10月12日播种新麦28的最佳播量为150 kg/hm2,晚播(10月19日)的最佳播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大面积高产,以当前山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该品种的播期播量研究。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济麦22在鲁西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对应的适宜播量(基本苗,下同)为180.0万~270.0万/hm2;最佳播期为10月9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180.0万/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徐麦99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明确了徐麦99在本地区的品种特性、群体发展及高产形成规律,为集成配套徐麦99保优节本高效轻简栽培技术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苏中地区小麦最佳播期和播量,以获得最大产量。以春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等变化规律和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宁麦13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其次是播量。播期显著影响小麦播种至出苗时间,播期越迟出苗越晚,播种至出苗时间最短为7 d,最长可达27 d。播期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穗长、小穗数、第5节间长呈显著差异,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差异,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扬花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LAI呈极显著差异,成熟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差异不显著。茎秆形态特征、穗长、植株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关性密切。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播量为300 kg/hm~2时,宁麦13在苏中地区高效种植的合理播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若播量为450 kg/hm~2,则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扬辐麦2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少祥 《农技服务》2010,27(2):177-178
开展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扬辐麦2号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六安市裕安区罗集乡扬辐麦2号适宜播期应确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配套播量120~135kg/hm2,以有利于扬辐麦2号增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57-59
为探索播期播量对菏麦21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调查不同播期播量对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中10月5日(A1)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921.8 kg/hm~2;播量中B4播量(187.5 kg/hm~2)的产量最高,为8 526.1 kg/hm~2;A1B4处理产量最高,达9 220.0 kg/hm~2。可见菏麦21适于早播期大播量栽培,播期和播量对菏麦21具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系凤台9606播期与播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度对小麦新品系凤台9606播期与播量和最优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以10月22日、播量以基本苗270万苗/hm2组合产量最高,其产量构成因素为427.4万穗/hm2、穗粒数为42粒、千粒重43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