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地区大花蕙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大花蕙兰开花的5个主要因素———光照、温度、浇水、施肥和留芽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至10月中旬用50%遮阳网遮光,有利于大花蕙兰的生长发育,可促进花芽的形成;7—9月在海拔900 m的山区进行催花越夏栽培,为大花蕙兰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凉爽的气候条件,使其花芽的形成和生长得以顺利进行;6月上中旬给予10~15 d的干旱处理,使兰株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有益于大花蕙兰的花芽分化;5月底增加磷钾肥比例,减少追施氮肥,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生长;成龄苗在上年10—11月留芽,可使假鳞茎得到充分发育,提高大花蕙兰的开花率。  相似文献   

2.
大花蕙兰根据其花朵的大小一般可分为大轮花、中轮花和小轮花,大轮花从花芽分化至开花需6个月,中轮花和小轮花只需4—4.5个月时间。目前栽培的大花蕙兰盆花,主要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上市,其花芽分化期在6-8月的高温季节,大花蕙兰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冬春季开花品种在花芽形成后,需要给予一段时间的较低温度,其花芽才能继续进行发育和伸长开花。据此特点,国外的园艺家和大花蕙兰专业场摸索出一套较好的促进花芽发育的栽培技术,即在兰花业界常常提到的“高山技术”。为了填补我市大花蕙兰栽培的空白,本试验引进国内优良株系,进行催花技术探讨,以筛选出适宜本地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3.
大花蕙兰(Cymbidium.faberi)原生种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附生在树干或岩石上。其生长环境的特点是冬季无严寒,温度在8~10℃以上;夏季温和无酷暑,最高温度多在25~27cc,喜欢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大花蕙兰最适生长温度要求一般为25~28℃,当夏季温度高于30℃时,将明显影响大花蕙兰的花芽分化。因此,大花蕙兰人工栽培,通常都要依赖于温室大棚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4.
大花蕙兰又称虎头兰、喜姆比兰和蝉兰,兰科、兰属植物,是对兰属中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色泽艳丽、花朵硕大的品种的统称。大花蕙兰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性喜凉爽高湿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0~25℃,开花期在2—3月。越冬温度在15℃左右时,植株叶片绿且有光泽,开花提前到1—2月,以供应春节市场。大花蕙兰的组培苗要经过2.5~3a的营养生长,才能够进入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和发育,进而开花。因  相似文献   

5.
大花蕙兰成花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华年  赵鹂  朱宏彪  李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60-3360,3364
对温度、光照、肥料、抹芽等因子对大花蕙兰成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栽培比平地栽培有利于大花蕙兰的成花;大花蕙兰开花需要一定的直射光;NP∶2O5∶K2O为158∶.72∶0.8时,有利于大花蕙兰的生长2;004年抹芽与大花蕙兰的成花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花蕙兰在天津地区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2个日本大花蕙兰品种,利用不同温室、不同基质和不同季节试管苗移栽对比实验,在天津地区建立一个大花蕙兰组培试管苗移栽、幼苗栽增、商品成花批量生产的可行方案。经过3a实验,得出试管苗在天津春天移栽成活率最高,达到97.9%。幼苗经3a种植,开花率达到89%。2个品种在种植管理中差别不明显。影响试管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高温和pH值偏高。天津秋季低温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花蕙兰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花蕙兰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礼品花卉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培养基质及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成为大花蕙兰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大花蕙兰生态习性的说明,对其繁殖要点、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论述,总结出生产优质大花惠兰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浙江省夏季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开展了蝴蝶兰、大花蕙兰和观赏凤梨等盆花高山越夏试验,分析了平地与高山大棚内温湿度变化趋势和3类盆花的适温区长短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对植株生长和开花的影响,并提出3种花卉高山越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大花蕙兰“红霞”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36% 光照和18% 光照)下,不同苗龄大花蕙兰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3种光强下,一年生大花蕙兰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36%光照和18%光照下,二年生大花蕙兰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无论何种光强和苗龄,大花蕙兰的净光合速率都较低.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研究表明:在36%光照下,一、二年生大花蕙兰光系统具有较高的活性;光强超过850 μmol·m-2·s-1 时,大花蕙兰叶片发生光抑制,但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下降时,叶片的光合能力恢复;在364~400μmol·m-2·s-1光强下,大花蕙兰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维持在较高水平,有较好的光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大花蕙兰怒放国内外的今天,云南省禄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2011年引进龙头企业云南英茂花卉有限公司,并在禄劝县注册分公司。该公司在禄劝县主要研究大花蕙兰温室栽培种植技术,在大花蕙兰生产基地培育出色彩艳丽、娇艳动人的大花蕙兰,使其在世界各地绽开,并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基于此,以云南省禄劝县大花蕙兰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花蕙兰温室栽培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大花蕙兰疫病的发生机制,对河北地区引起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为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有伤接种3 d后即可以产生典型疫病症状。病原菌的适应能力较强,在24~32℃和pH值4.0~10.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在V8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在无菌水中连续光照培养2 d即可诱导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孢囊孢子保湿12.0 h萌芽率即可达90.0%以上,适宜萌芽温度为20~40℃,最适萌芽温度为30℃,适宜萌芽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7.0。以上研究表明,河北地区大花蕙兰疫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上山时间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大花惠兰应节预期开花是提高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手段.研究了不同上山时间处理对大花蕙兰不同品种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植株上山到花芽萌发,一般需要90~120 d,而从花芽萌发到花朵开放需100~120 d,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花蕙兰(Cymbidium grandiflorum)又称虎头兰,是园艺杂交改良品种,属兰科兰属植物。大花蕙兰株型紧凑美观,叶片秀丽、雅,花朵硕大,有黄、白、绿、粉红等多种颜色,色彩鲜艳,花形整齐且质地坚挺,经久不凋,是近年来在我国花卉市场上流行的高档室内盆栽花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其结实率很低,且分株能力弱,繁殖系数低,繁殖速度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商品化生产的要求,不适于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满足分子生物学要求的高质量大花蕙兰子房DNA,以大花蕙兰子房为材料,采用SDS法、CTAB法、优化CTAB法、高盐CTAB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子房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仪器检测提取产物,结果表明,采用优化CTAB法提取的DNA产物浓度高,纯度高,无酚类、多糖等杂质的污染,证明优化CTAB法是提取大花蕙兰子房基因组DNA的最适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花蕙兰种苗作外植体,应用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对大花蕙兰原球茎诱导、增殖和分化进行研究,对组培苗的壮苗和生根培养、种苗的驯化和移栽等技术进行探讨。通过对大花蕙兰的快繁技术系统化研究,为大花蕙兰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不论是连栋温室,还是塑料大棚,或是日光温室,室内高温一直是困扰其夏季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具有良好的降温性能,但风机耗电量大,运行费用高;弥雾降温则因为水质、一次性投资、运行费用以及室内湿度控制等问题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花蕙兰生物学特性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蕙兰又名虎头兰、喜姆比兰和蝉兰,为兰科兰属植物。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大花蕙兰中大型植株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皮科  刘峰 《新农业》2012,(2):40-41
大花蕙兰是多年生兰科草本花卉,植株挺拔,叶长碧绿,花茎直立或下垂,花大色艳,芳香高雅,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倾爱。大花蕙兰多用作盆栽,摆放于室内花架、阳台、窗台,突显典雅豪华,如多株组合成大型盆栽,适合宾馆、商厦、车站和空港厅堂布置,气派非凡,惹人注目。以前,春节花卉中  相似文献   

19.
赤霉素处理提高大花蕙兰座蕾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处理大花蕙兰花穗,能减少对温度的敏感性,提高花穗座蕾率。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4个大花蕙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是引起花穗黄蕾的主要原因,连续喷洒200mg/kg赤霉素水溶液,能有效减少黄蕾现象,大幅度提高花穗座蕾率。  相似文献   

20.
以茎尖、茎段、叶片、根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同时也对次生代谢物质的调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茎尖是最佳的外植体;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1mg/L对大花蕙兰愈伤组织和原球茎的诱导最好;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5mg/L对大花蕙兰原球茎的增殖较好;激素积累和温度都能增加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