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在给新生雏鸡接种马立克苗时,由于接种雏鸡的数量大,不可能做到每只雏鸡换一根针头,因此有可能在接种时将病原带进雏鸡体内引起感染和死亡。为了减少这种感染,可以在马立克苗中加入适量的抗菌素。据民主德国Gullthor,R.报道,他在马立克苗中加入氯霉素后给144,00。只新生雏接种,同时用不加氯霉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报道来源于同一种鸡群的两个农场,肉鸡群中发生以孵化后不久即死亡为特征的疾病.受侵鸡贫血、胸腺萎缩和骨髓白色化.组织学病变以胸腺淋巴球减少和骨髓未成熟颗粒球增生(即造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将病鸡的肝脏乳剂接种子一日龄 SPF(无特定病原)雏鸡,可发生本病.鉴定自实验感染鸡肝脏分离的病原为鸡贫血病原(CAA).根据此实验结果,诊断以上病例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雏鸡的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又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等,其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常常导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常常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鸡贫血病毒不仅可引起鸡的传染性贫血,而且也是引起鸡免疫抑制病的主要病原。鸡传染性贫血是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导致许多疫苗免疫失败以及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鸡贫血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养鸡业潜藏的巨大威胁。本文主要阐述了该病毒的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实验室检测方法,旨在为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雏鸡的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又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等,其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常常导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常常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鸡贫血病毒 (chick anaemia virus,CAV)是鸡传染性贫血的病原 ,它是圆环病毒科的代表成员 ,为单股负链环状 DNA病毒 ,基因组全长约为 2 3 0 0bp[1,2 ]。 CAV可引起雏鸡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 ,尤其是胸腺萎缩 [3 ]。 1周龄以内的雏鸡 CAV感染后易导致死亡 ,而 1周  相似文献   

7.
鸡贫血因子(CAA)从其理化性质与形态上看,与小核酸病毒(parvovirus)极为相似。1日龄雏鸡非经口按种CAA,16天后症状明显出现,表现为健康受损、贫血等,亦有死亡的例子。未死的雏鸡以后可以恢复。CAA接种的雏鸡表现为全身出血、骨髓白色化、胸腺高度萎缩、法氏囊轻度至中度萎缩,肝  相似文献   

8.
1病原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病毒可接种于鸡胚进行培养,病变的腱鞘经常规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于5-7日龄的鸡胚,经5-6天后鸡胚死亡,胚体充血和出血,绒毛尿囊膜混浊,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灶。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时在其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大小不等隆起的疱斑。1日龄肉用雏鸡足垫内接种,第二天即可引起局部红肿等典型的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9.
SPF雏鸡腹腔接种0.1ml鸡贫血因子(CAA)82—2株或口服10~(3.5)EID_(50)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GBF—1株,或在14、21或28日龄时间同时接种上述病毒。在第2个试验中,1日龄雏鸡皮下接种2200Pfu的火鸡疱疹病毒(HVT)H_2株;7日龄时,对接种的和未接种的雏鸡腹腔攻击2700Pfu的马立克氏病病  相似文献   

10.
在广大农村 ,存在众多的家庭孵化场 ,这种作坊式的土法生产方式 ,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和弱雏率相对较高。据笔者多年调查发现 ,对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技术相对落后是一重要原因。因为孵化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病原微生物一旦侵染了胚胎和雏鸡 ,就会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及雏鸡产品质量的低劣 ,轻者造成孵化场经济效益的下降 ,重者威胁孵化场的生存。可见 ,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控制 ,已成为家庭孵化场生产中重要的内容。  孵化前的病原微生物控制孵化前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有两个 :种蛋和孵化用具 ,现分别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某大雁养殖场大雁发病原因,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同时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DQBT01),该病毒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且这种凝集能被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同时其F基因检测阳性.经测定,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5 h、1.68、2.54,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本次病毒分离表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野生水禽可以感染新城疫病毒并导致发生疾病,因此提示有必要对此病毒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感染鸡贫血因子(CAA)的火鸡对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的抑制影响,研究了单独接种由雏鸡继代的CAA或CAA和马立克病病毒(MDV)或CAA和HVT混合接种雏鸡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鸡胚接种ALV-J相关急性纤维肉瘤浸出液对胚体及雏鸡的致病性,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肉瘤浸出液分别经5日龄胚卵黄囊、11日龄胚绒毛尿囊膜、1日龄雏鸡腹腔接种,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对SPF鸡胚及雏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5日龄卵黄囊接种的鸡胚在18~22日龄死胚率为14/30,肿瘤发生率为8/14; 11日龄绒毛尿囊膜接种的鸡胚在18~22日龄引起鸡胚死亡率为17/30,肿瘤发生率为6/17.对雏鸡的致病性比较表明,绒毛尿囊膜接种的13只出壳雏鸡全部死亡,有11只出现肿瘤.结果提示,绒毛尿囊膜接种的致病性不仅高于卵黄囊接种,也高于1日龄雏鸡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不仅肿瘤发生率高,且发生得更早、更快,可作为这种急性纤维肉瘤进一步作人工造病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导致许多疫苗免疫失败以及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自1979年在日本首次发现以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许多养禽国家和地区相继分离到  相似文献   

15.
<正> 1988年9月,江苏某农场从法国引进祖代肉雏3133只。这批雏鸡于9月7日孵出,9月9日运到。在运输途中雏鸡死亡265只,到达后的4天内又死亡88只,死亡雏鸡占总数的11%。解剖病、死雏鸡,均见有以心包炎为特征的病变。经病原分离和疾病复制,证明  相似文献   

16.
雏鸡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anemiavirus,CAV)的最易感宿主。为系统了解中国国内CAV海安分离株(HA9805)感染雏鸡后的病原动态及与血清学和致病性的关系,本研究对1日龄SPF鸡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感染后不同时间进行样品采集,并用病毒学、血清学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CAV海安分离株(HA9805)通过胸肌接种可引发雏鸡CAV病毒血症,引起CAV特征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导致雏鸡高达13.3%的死亡率;血清中CAV核酸以及中和抗体的产生与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疾病进程密切相关。该结果为CAV的早期诊断,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幼雏期的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笔者对不同规模鸡场雏鸡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浅谈自己的看法。一、胚胎病和孵化不良致雏鸡死亡1传染性胚胎病是指病原经垂直传播途径发生在子代的传染病,包括鸡白痢杆菌病、鸡副伤寒、鸡毒霉浆体病、包涵体性肝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贫血、白血病和传染性矮小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种鸡群净化不彻底,其次是在种蛋的收集、贮存和运输环节出现漏洞。2营养缺乏症种鸡群营养缺乏或患病期…  相似文献   

18.
用自然感染心包积水综合征(HPS)病鸡肝制成悬浮,经肌肉或口服途径接种25日龄肉用雏鸡,未接地照鸡与接种鸡同舍饲养。肌肉或口服接种雏鸡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30%,同群饲养的未接种雏鸡死亡率分别为60%和53.3%。死亡鸡最突出的共同病变为心包积水,肝和肾出现肉眼病变。在肝、肾、法氏囊和脾可见显微病变,在一些肝细胞中含有嗜硷性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ChickenInfectincsAnnemiavirus,CIAV)是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体。CIAN感染可引起雏鸡严重贫血和胸腺萎缩 ,甚至造成死亡 ,亚临床感染可引起食欲下降 ,并导致雏鸡对其它病原如IBD、MD、ND等的易感性增强 ,是目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病原体之一[1] 。 1979年Yasa首次在日本报道此病后 ,德国、瑞典、荷兰、美国也陆续报道了此病。先后在欧洲、非洲及亚洲的鸡中发现它的血清学证据。1 病原特性1.1 病毒的分类地位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六次分类报告公布以前 ,CIAV一…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发病鸡场的致病原,将临床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通过胚体病变特征、血凝试验、RT-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病料处理接种鸡胚后48~144 h内鸡胚全部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胚体存在蜷缩、发育矮小等特异性病痕,收获的鸡胚尿囊液无血凝性,RT-PCR检测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阳性,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的SPF雏鸡可复制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