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探讨了保靖黄金茶的生物学性状、繁殖特性、经济性状等情况,并与当地其他主栽品种进行了对比,得出了黄金茶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发的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2.
无性系良种茶苗的定植与管理技术钱六九,江济和(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祁门茶叶研究所)名优茶的发展,必须以良种茶园为基础,尤其是无性系良种茶园,其芽叶性状、发芽期等比当地的群体种茶园优越。因此,无性系良种繁殖与推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多数老茶区...  相似文献   

3.
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在种质创新和品种保护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贵州低热河谷地带采集而来的1 754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树型、树姿、生长势、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光泽度、叶面隆起性等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 754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树型覆盖灌木、小乔木和乔木3种树型,其中灌木占比最高(85.6%),小乔木为12.54%,占比最少的是乔木(1.88%);18个表型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7.63%,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身(47.7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叶片厚度(8.92%);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1.10之间,平均值为0.71,其中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10),叶片厚度遗传多样性最低(0.16);基于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1 754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16时聚为5类。本研究在调查这些地方茶树表型性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的系统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探索贵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贵州境内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树早、中、晚芽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江济和(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从1982~1990年止,经9年品系比较试验结果,波毫、黄荆茶、黄山早芽三个品种,其亩产量显著超过标准种(安徽一号、安徽三号)和对照种,属红、绿茶兼制型,还适宜制作表现各品种突出芽...  相似文献   

5.
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杰 《茶业通报》1996,18(4):32-34
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综述王文杰(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本世纪初福建茶农创行了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持良种茶树的性状,而且可以快捷大量地提供良种苗木,促进了无住系茶树良种推广与应用.目前茶树短穗扦插育苗,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6.
邱忠莲 《茶业通报》2002,24(1):35-35
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发芽早、萌芽整齐、性状一致、适制性强的优点。为提高日照茶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农业局1995年至1998年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茶树良种短穗扦插试验研究”课题,1999年至2000年承担了省农业厅下达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丰收计划项目,经过连续6a多的努力,日照市已建成无性系茶树良种生产示范园143.3h,并总结出了一套无性系茶树良种栽培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由我市的气候特点和茶叶生产、饮茶习惯决定了适合我市栽培的茶树品种,必须是抗寒性较强并适制扁平、卷曲形茶…  相似文献   

7.
为鉴别纯种铁观音和发生表型性状变化的铁观音茶树,本研究应用筛选出的11条ISSR引物对13份茶树样本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1条引物共产生91个扩增位点,其中45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49.45%。13份供试样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687~0.986之间,平均值0.805,聚类分析显示发生性状变化的铁观音茶树基本聚为一类,区别于纯种铁观音类群。依据扩增位点的特异性从中筛选出5条核心引物,对其扩增谱带编码后进行连锁组合构建了安溪铁观音茶树分子指纹图谱,依据图谱差异可鉴定性状不同的铁观音茶树。  相似文献   

8.
以连南县内涡水、黄连、大龙不同地方的共66份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为材料,对茶树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叶身、叶缘等24项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连南66份茶树资源24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1.86%,其中叶基变异系数最大(92.90%),侧脉与主脉交角最小(12.02%)。24个叶片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10,多样性系数均较大,叶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其值为2.08,叶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其值为0.59。基于24项叶片表型性状,66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5类,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10个地区的830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13个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4~1.40之间,平均为1.04,以芽叶色泽较高,叶基较低;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6~0.99之间,以红河地区较高,其次是临沧和文山地区,以昭通地区较低。14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27%~48.14%之间,平均为26.43%,以酚氨比较大,水浸出物含量较小;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变异系数在16.09%~25.75%之间,以文山、红河地区较大,昭通、大理地区较小。茶树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水平显示东南部>西部>东北部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10个地区的茶树资源划分为3个地理组,东北部的昭通和东南部的红河各单独聚为一组,其他8个地区聚为第3组,显示云南茶树资源存在东南部、西部、东北部生态地理的分化,初步推断东南部为云南茶树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189-5203
为有效保护和利用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探索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2 047份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树型、树姿、叶色等18个形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库。结果表明,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冠幅值,为1.13,均值为0.95,变异系数为29.41%~42.95%,均值为31.39%;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叶质,为0.81;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54.94%;无权重聚类分析显示(UPGMA) 2 047份资源被分为7个组群。用DARwin中的最大长度子树方法对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结果显示在791处构建核心种质1群体,在1 248处构建核心种质2群体。本研究在调查这些大茶树形态性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的系统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探索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旨在为黔中地区乃至贵州境内大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叶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来自川西地区的114份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熟叶、新梢芽叶等19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0.09%-23.4%之间,平均值为16.2%;多样性指数在1.39-2.04之间,平均值为1.86。10个描述型性状中有7个性状在各个描述级别中均有分布,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分化,其余3个性状仅分布在部分描述级别中,多样性指数在0.66-1.31之间。基于9个数值型性状,可将参试的114份茶树种质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85%的茶树种质聚在了第Ⅲ大类。并选取叶长、叶宽、一芽二叶长、一芽二叶百芽重4个数值型性状,以类群III为参照,比较各类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黄荆,是中州盆景取材的主要树种之一。黄荆盆景造型艺术的地方特色,在中州盆景的艺术风格中占有重要地位。黄荆在我国分布广泛。在中州地区,用于盆景制作的黄荆主要有4个品种,即荆条、齿叶荆条、黄荆和牡荆。黄荆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黄荆的木质结构紧密,质地坚硬,采挖出土后树桩失水较慢,因而一年四季均可挖取,极易成活。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以冬春两季为好。黄荆上盆之前,要因材取势,进行一次修剪。对枝干的修剪,要注意芽眼的位置与  相似文献   

13.
唐明熙 《茶业通报》2003,25(4):169-170
本文针对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理论和方法在茶学尤其在茶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其中提出的一些诸如种质资源分析、茶树选种与杂交优势组配及茶树进化与原产地等方面的应用可能性,供茶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树的群体结构,对茶树的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决定于单位地面上种植茶树个体数的多少和这些个体植株在地面上的分布状况。同时,随茶树个体生育的方向与速度的不同茶树的群体产量也随之而变。又跟茶树的品种性状有关联。因此,在搞好茶园土、肥、水基本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所选用的茶树良种,确定合理  相似文献   

15.
陈乐生 《茶业通报》1994,16(4):25-26
“福安大白茶”的性状及其栽培、采制技术陈乐生(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福安大白茶原产地在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高岭村。1983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后,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福安市自1974年以来共扦插繁育福安大白茶茶苗五亿多株(出圃数)...  相似文献   

16.
杨阳 《茶业通报》1992,14(4):11-14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严寒、干旱、病虫害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其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使茶树受害致死。因此,选择茶树良种,不仅要具有优质高产的经济性状,同时,还应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否则,优质高产的经济性状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我国茶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基本上能满足茶树对水分要求。可是雨量分布不匀,春夏两季的雨量占全年2/3以上,7—8月份气温高,日照强,湿度低,易产生“秋旱”、“伏旱”,限制夏、秋茶的增产,降低成茶的品质,而不同的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17.
结合歙县茶树品种现状,阐述了翠绿1号茶树品种的选育情况及该品种的性状与品质等方面特点,在相关茶区的种植生产情况,提出该品种的有关种植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星座图聚类分析应用于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定量化评价的方法,并对1997—2002年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点试验数据进行了星座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分析结果与常规分析方法基本一致,说明星座图聚类分析法应用于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中对试验结果作综合判定是可行的,而且可对茶树综合性状作出定量的评价分析,弥补了常规分析方法的单纯性。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皋卢”型茶树,虽然是一种单劣性性状,但是,这种遗传性和从日本本地种,山茶中出现的“皋卢”型茶树,都被作为有关茶树起源的问题提出来。围绕着茶树种类中心的这种“皋卢”型茶树所占的位置存在着若干看法上的混乱,兹根据资料中的一些论点,试作整理。  相似文献   

20.
茶树叶片解剖结构与品质性状多元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叶片解剖结构与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茶多酚含量、栅栏组织厚度互为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海绵组织厚度呈正相关,这两组性状互为负相关。15个茶树材料聚为灌木中小叶栽培型、半乔木大叶栽培型、乔木大叶野生型等3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