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区针茅属植物颖果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燕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4,8(4):76-79
本文对内蒙古草原主要建群植物──针茅属的七种植物颖果特征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外部形态分化与纹饰上找到了种间明显差异,并为探讨种间系统关系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研究了针茅属颖果特征与生态环境梯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茅属(Stipa Linn.),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 Dumort.).针茅属植物是欧亚草原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其种类丰富、演化程度高、形态高度分化.该属的各个种受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影响,沿水平与垂直地理梯度及土壤机制的生境梯度产生了一系列的替代分布,组成了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广袤的针茅草原.我国针茅属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以此构成了地理分异和生态分异明显的北方最主要的草原类型.由于针茅属植物形态差异较小,建立在传统的形态、解剖特征基础上的我国针茅属植物在种类鉴定、系统演化与区域分化等研究领域还存在诸多争议,其物种的地理替代与生态替代等空间分异形成机制也尚不清楚.本文系统论述了中国针茅属植物分类、系统发育、生态、地理分布等研究历史、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茅属植物系统发育、地理分异与生态分异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放牧压力下大针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针茅(Stipa grandis)是我国北方典型草原上最重要的饲用植物之一,分布广,数量大,是优势种之一。本研究应用RAPD技术检测大针茅植物不同放牧压力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探索放牧强度与遗传分化的相互联系。在放牧和对照群体中,利用18个有效引物共获得了12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05个,占81.40%,说明个体发生较高的遗传变异。两个群体都具有特异性位点,说明放牧压力导致某些位点发生了变化,但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遗传一致度为90.43%)。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SDS法从无水乙醇浸泡美国白蛾幼虫标本中提取到高分子量的可用于RAPD扩增的基因组DNA。用正交试验对影响RAPD扩增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体系: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浓度1.25 ng/μL、引物浓度1.2 ng/μL、dNTP浓度 0.2 mmol/L、Mg2+浓度 3.0 mmol/L、TaqDNA聚合酶用量2.5 U。确定最佳退火温度为38 ℃。PCR反应条件:94 ℃ 30 s、38 ℃ 60 s、72 ℃ 60 s 35个循环后,72 ℃延伸5 min。为在分子水平上讨论美国白蛾种群的遗传分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防治青枯病的植物疫苗菌FJAT-1458的发酵工艺,本文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式,以活菌体数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菌株FJAT-1458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利用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发酵培养基主成分进行固体培养工艺优化,为研制植物疫苗菌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菌株FJAT-1458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5%、鱼骨粉0.5%、蔗糖0.1%、蛋白胨0.15%、K2HPO4 0.05%和MgSO4 0.025%,发酵48 h后,发酵液活菌含量可达3.87×109 cfu/mL。该菌固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垫料:黄豆饼粉=7:3(质量比),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5℃、含水量45%、接菌量15%、通气量70%时,培养40 h后,固体菌剂活菌量达4.68×108 cfu/g。 相似文献
6.
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技术对4种不同地理种群的白刺属(Nitraria L.)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5个引物扩增出11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5个(80.5%),各引物的Nei's指数和Shannon's 多样性指数差别较大,利用UPGMA方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白刺属植物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因种而异,除球果白刺以外,其余3种白刺的种群间有很大的基因流,其遗传一致度在0.8561~0.9694之间,而种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故4种白刺有着相近的祖先,这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分析结果一致,说明RAPD分析方法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白刺属植物的系统学分类提供更为有利和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乌恰县境内自然分布的6个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 f.)居群的120份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较高且扩增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41条DNA条带,多态位点26个,多态性比率(PPB)占63.41%,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居群水平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各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Nei's基因多样性(h)指数和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1169和0.1707,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17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为0.6989。根据UPGMA聚类图,6个居群可划分为两支,一支是吾合沙鲁居群和2个肖尔布拉克居群,另一支是康苏居群、巴音库鲁乡的托帕尔居群和阿合其居群。新疆沙冬青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距离的分子聚类结果与其地理分布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寒针茅草原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7年青海省兴海县牧业气象观测站0~50 cm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针茅草原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年变化、月变化和旬际变化规律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寒针茅草原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振荡明显,呈多波动变化,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显著;植物生长季逐月土壤水分变化曲线基本呈"M"型分布,按土壤水分月变化曲线可分为春季缓慢增墒期、春夏快速增墒期、盛夏快速失墒期、秋季快速增墒期和秋末快速失墒期5个阶段;土壤水分在20~30 cm层最大,就其垂直变化而言,0~10 cm为多变层,10~50 cm为缓变层;根据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利用情况将土层分为根系利用层和根系微利用层;土壤水分垂直剖面的季节变化按变异系数大小可分为两个阶段,土壤水分变异系数雨季(6~9月)大于干季.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有效分离蚜虫全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以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为材料,比较了不同蛋白提取方法(裂解液提取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饱和酚抽提法)、蛋白上样量、IPG胶条pH梯度等条件对蚜虫全蛋白双向电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所获得的豌豆蚜全蛋白提取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饱和酚抽提法的提取率最高,为5.34±0.26 mg/g,且所提取的蛋白种类丰富度也优于其它2种方法;当蛋白上样量为100 μg时所得蛋白点为1 793±36个,高于其它上样量;相同条件下选用11 cm pH 3~10非线性IPG胶条时所得蛋白点为1 803±42个,优于pH 4~7的IPG胶条。表明采用饱和酚抽提法进行提取蛋白,选用11 cm pH 3~10非线性IPG胶条,以蛋白银染方法、分离胶浓度为12.5%进行双向电泳时最适蛋白上样量为100 μg,所得可识别蛋白质点最高,且重复性试验匹配率高,可用于豌豆蚜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7种驼蹄瓣属(Zygophyllum L.)植物及其近缘种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 Bunge)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比较。RAPD研究结果如下:16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不同分子量的125个RAPD标记,其中99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数的79.20%;7种驼蹄瓣的PPB%多态位点比例介于43.2%—68.0%之间,Nei's(h)基因多样度指数介于0.1693—0.2541之间,Shannon's(I)信息多样性指数介于0.2488—0.3798之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霸王的PPB为70.4%,h为0.2570,I为0.4011,均高于驼蹄瓣属各个种,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13.
野生稻、野燕麦、枸杞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CTAB法和2种经改进SDS法提取野生稻、野燕麦、枸杞总DNA。提取结果表明植物的种类不同,所适用的提取方法也有所不同。野生稻和野燕麦DNA提取较合适的方法为SDS-和CTAB法,枸杞DNA提取较合适的方法为SDS-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人工培养箱内模拟环境条件,探讨了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白花鬼针草和金盏银盘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和温度不是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温度适应范围比金盏银盘宽,在15'12/10oc、20℃/15℃、25℃/20℃、30℃/25oC、35℃/30℃、40℃/35℃下均能萌发,在15%/10气、20%/15℃、25%/20℃、30~E/25℃时萌发率均达94%左右,金盏银盘种子在40%/35℃时不能萌发;温度影响白花鬼针草和金盏银盘种子萌发高峰的出现时间及峰值大小,而光照不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白羊草和柳枝稷适应性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黄土丘陵区的梯田和坡地两种不同立地上对乡土种白羊草和引进种柳枝稷的生长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牧草在植被土壤水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存在明显差异。黄土丘陵区上土壤平均含水量为梯田白羊草(17.95%)>梯田柳枝稷(16.02%)>坡地白羊草(13.82%)>坡地柳枝稷(12.95%)。地上部生物量比较,梯田下白羊草显著高于柳枝稷,坡地柳枝稷显著高于白羊草;但两种牧草的地上部生物量均表现为坡地明显大于梯田。两种牧草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0~20cm深度,但总地下生物量比较为梯田柳枝稷>坡地柳枝稷>梯田白羊草>坡地白羊草。同时研究发现梯田白羊草、坡地白羊草、梯田柳枝稷和坡地柳枝稷4种植物群落均表现为地上部生物量均明显大于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分别为0.1017、0.0463、0.2531和0.1091。相关分析表明,立地条件对白羊草群落有重要影响,柳枝稷在黄土丘陵区存在明显的的植被更新过程。在黄土丘陵区白羊草和柳枝稷的地下生物量与土层深度和土壤水分均存在相关性。从模拟方程发现梯田白羊草、坡地白羊草、梯田柳枝稷和坡地柳枝稷根系能达到的最大理论深度分别为175.24、92.30、82.88、90.55cm。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藜叶片干旱诱导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 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研究干旱胁迫对藜叶片干旱诱导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0 d,中度干旱藜的叶片110.3 KD和103.9 KD及24.8 KD,22.7KD,21.0 KD蛋白谱带明显加强,重度干旱胁迫下22.7 KD,21.0 KD蛋白谱带增强,但弱于中度干旱胁迫;干旱胁迫15 d,中度干旱胁迫下蛋白谱带与第10 d中度干旱胁迫下的蛋白谱带相比,26.4 KD和19.2 KD蛋白谱带增强.这说明干旱诱导了藜一些适应水分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或使一些基因的表达量增强,导致一些新蛋白质的出现或某些蛋白质量的增加而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