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2.
3.
本研究在雏鸡1日龄时感染法氏囊病毒,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了感染鸡ND免疫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清、泪液和气管液HI滴度的变化,测定了血液T,B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十二指肠粘膜、丕氏斑,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1)1日龄感染IBDV雏鸡ND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HI滴度、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IgG,IgA,IgM含量较对照免疫鸡显著减少,这表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显著抑制。 2)感染鸡ND免疫后,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ANAE~+T细胞数量、外周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免疫鸡,这说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显著减弱。 3)ND强毒攻击后,感染鸡的ND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健康免疫鸡,其免疫保护效应降低,与其对ND强毒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 IBDV 感染1日龄滨白雏鸡,在感染鸡14和28日龄或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测定了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清、泪液、气管液 HI 滴度、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丕氏斑、十二指肠、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1 日龄感染 IBDV 雏鸡 ND 疫苗二次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B 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明显增强,血清、泪液、气管液中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肠液、胆汁的 IgA,IgM,IgG 含量均显著高于感染一次免疫鸡,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二次免疫鸡。感染鸡 ND 二免后,法氏囊出现淋巴滤泡增生,脾脏和盲肠扁桃体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表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感染一次免疫鸡明显增高,呈现免疫增强效应。2.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免疫组织的 ANAE~+T 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T 细胞数和免疫功能均较感染一免鸡明显升高。但显著低于对照 ND 二免鸡,证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应答较感染一免鸡显著增强。3.ND 强毒攻击后,感染二免鸡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感染一免鸡,低于对照二免鸡,表明 ND 二次免疫对 IBDV 感染鸡的免疫保护力具有明显的加强作用,这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从口腔和泄殖腔对SPF鸡人工感染传染性鸡法氏囊病毒(IBDV),于感染后12、24、36、48小时观察法氏囊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对法氏囊组织中淋巴滤泡和主要细胞成分的变化进行生物统计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染性法氏羹病毒感染初期可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中胚层来源的细胞,特别是前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项研究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人工感染1日龄和4周龄雏鸡后,1~8周血清IgM,IgG和γ-球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和4周龄雏鸡感染IBDV后,血清IgM和Ig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而γ-球蛋白含量仅呈一过性降低,其中血清含量降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较IgG明显。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血清IgM和IgG含量的下降较4周龄感染雏鸡明显,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将120只白来航雏鸡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第1、2、3和4周龄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第7d,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感染后第14d,上述指标虽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同期对照组。表明IBDV对体内淋巴组织有明显损伤,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血糖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胰腺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Φ)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了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对异种抗原——小鼠红细胞(MRBC)和新城疫(ND)疫苗在外周血液的免疫应答反应。检测指标有IgG,IgM 和γ—球蛋白含量;血凝抗体滴度以及 T 细胞、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1日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ND 疫苗后,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B 细胞、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1日龄和4周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MRBC 后血凝抗体滴度,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也均低于未感染雏鸡。说明感染 IBDV 雏鸡对 ND 疫苗和 MRBC 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对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1~8周外周血液的 ANAE~+淋巴细胞(T 细胞)、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其血液中 ANAE~+,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雏鸡,表明其细胞免疫机能降低;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其 ANAE~+淋巴细胞数量呈一过性降低,变化不如1日龄感染雏鸡明显,说明 IBDV 对雏鸡存在感染年龄差异;对 ANAE~+淋巴细胞绝对数的检测较百分比能更真实地反映 IBD 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夹心ELISA试验两种方法对法氏囊病自然和人工感染病鸡各脏器、组织中含毒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夹心ELISA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呈正相关。法氏囊中含毒量最高,脾、肾次之,心脏、肌肉中较少。夹心ELISA能测出的最小限量为0.1μg,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的限量为1ng,人工口服感染32h就能在鸡法氏囊中检测到高滴度病毒。 相似文献
15.
以免抗鼠 IgG 作为抗血清,首先验证了应用单向琼脂扩散法与酶联兔疫测法(ELISA)测定中试样品中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单抗浓度的相应关系;以 DEAE 纤维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的鼠 IgG(3.8mg/ml)作标准样品,以单向琼扩法确定中试样品 F.中具有生物活性单抗含量为330uG/ml,并以 F.作为 ELISA 标准样品,作标准曲线,检测不同样品中抗 IBDV 单抗含量皆在50ug/ml(此为1:10稀稀应用的浓度标准值)以上,ELISA 效价皆在10~(-4)以上。证明了我们的中试产品 OD 值在0.050以上,都可以1:10稀释,可靠地投放市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项工作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中雏和大雏的免疫机能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 IBDV 的中雏和大雏血清 IgM 含量的增长受到抑制,感染 IBDV 的中雏血液 ANAE~+淋巴细胞总值及其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于感染后第二周明显降低;感染 IBDE 的中雏和大雏血清 IBD 沉淀抗体于感染后4日内不出现,感染后2—4周出现率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大雏的沉淀抗体比中雏的持续时间短且消失得早。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的相应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的浆细胞总数、成熟浆细胞和前浆细胞数量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前浆细胞数在感染初期也呈现一定的减少。浆细胞的上述变化在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脾脏的红髓和鞘动脉外周、盲肠扁桃体的弥散区、哈德尔腺的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胸腺的髓质等区域最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IBDV 后,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反应呈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