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不同原生境类型的120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田间抗大豆花叶病毒SMV-1、SMV-3株系的鉴定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120份野生大豆中,对SMV-1表现高抗的材料1份,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22份,中感材料34份,感病材料40份,高感材料1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0. 8%、5. 8%、18. 3%、28. 3%、33. 3%、13. 3%;对SMV-3表现抗病材料6份,中抗材料19份,中感材料24份,感病材料30份,高感材料41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5%、15. 8%、20%、25%、34. 2%,来自沿海地区的材料相对其他来源的材料具有更高的SMV抗性。部分农艺性状与病情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野生大豆对SMV抗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14,叶大小与抗病性也有一定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LVD140004和LYD141046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且LYD141046具有较高抗病性,与其杂交会有较大杂种优势,并获得抗病后代。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反映大豆种质资源对茵核病的抗病水平,排除环境、土壤、年份、生态区和接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作为抗病指标,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的盆栽场及病圃内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茵核病的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抗病品种2份,占试验材料的3.2%;中抗品种1份占所鉴定材料的1.61%,低抗品种29份占所鉴定材料的46.77%,低感品种20份占所鉴定材料的32.26%,中感品种6份占所鉴定材料9.68%,高感品种4份占所鉴定材料的6.45%。试验结果为大豆菌核病抗原大规模准确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籽用南瓜疫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接种浓度、接种方法、苗龄、保湿时间对南瓜疫病接种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多因素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南瓜苗期最佳抗性鉴定方法,即植株在3片真叶期用注射法接种,接种浓度为1250个孢子/mL,接种后保温48h效果最好。用此方法对29份试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6份.感病材料16份.高感材料6份。这些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表现的抗病性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218份加工番茄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雾的方法对其中30份自交系进行菌悬液室内人工接种,评价不同加工番茄自交系对番茄叶霉病的抗性表现;同时利用基因功能标记对所有参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明确这些材料中是否含有抗番茄叶霉病基因(Cf-9)。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在30份加工番茄骨干自交系中,共筛选出抗病材料6份,中抗材料16份,感病材料7份,高感材料1份,其占比例分别为20.0%、53.3%、23.3%和3.4%。特异引物PCR检测结果表明,在218份加工番茄骨干自交系中,含抗叶霉病基因(Cf-9)的材料有74份,占总数的33.9%;不含抗叶霉病基因(Cf-9)的材料有144份,占总数的66.1%。总体来看,在新疆加工番茄骨干自交系中,以中抗叶霉病材料居多,选用抗病自交系(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利用基因功能标记在育种早代筛选抗病基因型,有助于提高选择效率,加速新疆加工番茄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5.
王铁兵  王鹏  蒋建军  王芳 《西北农业学报》2020,30(11):1729-1740
为明确30份玉米自交系对瘤黑粉病的抗病性,于2018-2019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进行试验,其中选择高抗品种‘齐319’和高感品种‘掖478’为参照,在玉米 6叶1心期,采用注射法对玉米幼苗接种黑粉菌,在接种的第10天和第20天统计发病率、以第20天的发病率作为鉴定玉米种质抗病性的依据,并对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 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第10天发病率为3.33%~ 53.33%,第20天发病率为10.00%~86.67%;抗性评价上,表现为抗性的材料有7份,其中抗病的材料有1份,中抗的材料有6份,其余23份表现为感瘤黑粉病;69对多态性SSR引物在32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7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数3~6个,平均3.64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435~0.846,平均 0.764;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43时,69对SSR引物将32份种质资源分为4组类群,第Ⅰ组有19份材料,其中有8份抗性材料;第Ⅱ组有7份材料,有6份感病材料和1份高感病材料;第Ⅲ组有3份高感病材料;第Ⅳ组有3份高感病材料。抗病材料都集中在第Ⅰ组,其遗传背景较窄。  相似文献   

6.
38份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抗病性差异,2015—2016年对38份燕麦种质进行了人工接种坚黑穗病菌(Ustilago segetum var avenae)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8份燕麦种质中,17份材料对坚黑穗病表现为免疫,9份表现高抗,6份表现抗,6份表现中感,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4.7%、23.7%、15.8%和15.8%。通过鉴定获得的有效抗坚黑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7.
水稻资源对稻瘟病质量抗性及数量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病区病圃鉴定以及室内抗谱测定方法,对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 659份水稻资源进行稻瘟病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表现高抗的材料(0~1级)有292份,占17.6%;抗(2级)的材料有68份,占4.1%;中抗(3级)、中感(4~5级)、感(6~9级)的材料分别有208、471、620份,分别占12.5%、28.4%、37.4%。筛选出BG1222、BL122、BTX、IR37704-131-2-1-3-2、LEBONNET等27份广谱抗瘟性资源,具有较高的质量抗性水平,其抗性频率均达90%以上。对部分重点资源进行数量抗性评价,筛选出BR27、DRAGO、IR100、QINLIUAI、SERIBU GANTANG、YUEXIANGZHAN等14份数量抗性较好的材料,其中有8份资源对入侵病菌的抵抗能力优于IR36。本研究为华南地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材料以及基本数据,对抗瘟新基因的挖掘以及丰富本地区的抗病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向日葵资源抗列当鉴定及抗源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盆栽接种试验,对41份向日葵资源进行了抗列当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列当表现免疫的有24份,高抗材料4份,抗性材料6份,易感材料6份,高感材料1份。由试验得出:杂交种的抗性明显强于常规品种;油用向日葵资源的抗性要强于食用向日葵资源;具有国外亲缘关系的材料抗性大多强于本地材料;食用向日葵常规品种及农家种中没有对列当免疫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车卓  王春明  周天旺  郭成 《农学学报》2020,36(4):118-122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品种抗丝黑穗病差异,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于2015—2017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89份甘肃省区试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89份鲜食玉米品种中,9份材料‘彩糯1号’、‘甘甜糯1号’、‘秦粮糯902’、‘九洋双色蜜’、‘AP358’、‘酒糯4103’、‘雅玉1号’、‘禾糯1号’和‘田福糯1号’表现高抗(HR);5份材料‘保糯1号’、‘田福糯2号’、‘甘垦糯2号’、‘金辉306’和‘瑞糯260’表现抗(R);9份材料‘华甜玉6号’、‘白玉909’、‘朝糯606’、‘12009’、‘银玉16号’、‘黄糯90’、‘白甜糯828’、‘原玉糯505’和‘仲甜5号’表现中抗(MR);其余36份和30份表现感(S)和高感(HS);高抗、抗、中抗、感、高感分别占供试玉米品种的10.11%、5.62%、10.11%、40.45%和33.7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与筛选18份国外棉花种质黄萎病抗性、农艺性状,为丰富新疆棉花资源库提供黄萎病抗性资源。【方法】2018、2019年调查棉花农艺性状、黄萎病发病,检测吐絮期测产、取样考种、纤维品质。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各指标相关性、病情指数聚类分析。【结果】18份国外种质均为中早熟性类型;均为中等株高;果枝始节差异不显著,黄萎病高抗株系占5.55%,抗病占27.77%,耐病占44.44%,感病占22.22%;病情指数除了与有效果枝、马克隆值呈正相关,与其余指标呈负相关。病情指数聚类为抗、耐、感病三类,其中,4号为高抗材料。【结论】抗病材料6份分别为2、4、6、9、11、16号,耐病材料8份分别为1、3、5、7、8、12、14、15号,感病材料4份分别为10、13、17、18号;籽棉产量较高材料5份分别为3、4、9、11、15号,纤维品质较优材料3份分别为1、9、11号;筛选出2份抗病高产优质种质资源为9号和11号。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主要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自然病圃的90份贵州省主要小麦品种进行系统调查,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0份材料中,全时期免疫的材料1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6%;近免疫的材料2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高抗材料8份,占总鉴定材料的9%;中抗材料8份,占总鉴定材料的9%;中感及高感材料31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4%。  相似文献   

12.
甘蔗优良品种材料对花叶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筛选出的强致病性花叶病病毒分离物(SrMV-HH1)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2份优良育种材料、10个已鉴评甘蔗品种共32份优良品种材料,采用甘蔗生长期切茎接种法进行抗花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级免疫材料11份(34.38%),2级高抗材料1份(3.13%),3级中抗材料6份(18.75%),4级感病材料4份(12.5%),5级高感材料10份(31.25%)。  相似文献   

13.
国家大区北方春大豆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对国家大区北方春大豆参试的36份材料进行了大豆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在防蚜网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1号和SMV3号株系。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36份材料中没有免疫的。接种SMV1号表现为抗的仅6份,占总数的16.67%,中抗的13份,占总数36.11%,中感的15份占41.67%,感病的1份占2.78%,高感的仅1份占2.78%。接种SMV3号表现为抗的仅2份占5.56%,中抗的2份占5.56%,中感的5份占13.89%,感病的15份占41.67%,高感的12份占33.33%。  相似文献   

14.
甘蔗优良种质资源抗花叶病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筛选出的强致病性花叶病病毒分离物(SrMV HH1)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4份甘蔗属资源材料及11份杂交后代材料,采用甘蔗生长期切茎接种法进行抗花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级免疫材料13份(52.0%),3级中抗材料3份(12.0%),4级感病材料6份(24.0%),5级高感材料3份(12.0%)。  相似文献   

15.
甘肃豌豆地方品种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甘肃定西、临夏、河西等地收集的34份豌豆地方品种资源为试材,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结合室内盆栽人工接种试验,进行豌豆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鉴定出抗病资源7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20.59%,其中 D27表现为抗病(R),占供试材料的2.94%;D18、D20、D21、D23、D25、D28等6份材料表现为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17.65%。剩余27份材料为高感(HS)或中感。综合对白粉病抗性与农艺性状表现,半蔓生型豌豆抗白粉病资源 D23可作为地方优良品种直接加以利用,其余6份抗病材料则可作为抗病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6.
贵州地方辣椒抗疫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份贵州地方辣椒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灌根接种法接种辣椒疫霉菌混合游动孢子囊悬浮液,鉴定材料抗病性,并对辣椒果形与其抗病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份材料中抗性材料1个,中抗、中感及感病材料各9个,高感材料2个。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辣椒果形与其抗病性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马铃薯品种资源材料的黑胫病抗性,从常用马铃薯育种亲本块茎材料中随机抽取40份,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黑胫病抗性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高抗材料1份,抗病材料8份,中抗材料13份,中感和感病材料18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2.5%、20%、32.5%、45%.为今后进行马铃薯生产和开展抗黑胫病育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机理,采用玉米抗丝黑穗病田间接种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丁布含量与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0份玉米种质材料中,高抗材料、抗病材料和中抗材料分别为6份、7份和6份,感病材料和高感材料分别有10份和1份;萌发7d的玉米幼苗丁布含量与丝黑穗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4 6,p=0.000 1),表明,丁布是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花生对根结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然病田-人造病圃鉴定对入选的2份高抗花生根结线虫病的材料和3份中抗材料及新搜集的9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温室接种鉴定与小区接种鉴定;提出了不同试验条件下花生抗根结线虫病程度的划分标准.在温室和小区鉴定中,2份入选的高抗材料中的1份表现为中抗,1份入选的中抗材料表现为中感.新搜集的9份资源中D13表现高抗,D7在温室试验中表现中抗,D14在小区试验中表现为耐病.有40%的材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所表现出抗病程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