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覃大学 《湖南农业》2005,(11):28-28
慈爱孩子成长有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心理需求。孩子被人爱着,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爱孩子。但爱孩子不可溺爱或纵容,父母之爱要讲一定原则。表扬二三岁的小孩就开始喜欢旁人表扬他(她),四五岁时,这种心理更趋强烈。因孩子理念里还有其他的价值观,父母的表扬就是他(她)最渴望的肯定。孩子经过努力,哪怕是一点点成绩,都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鼓励意味着给孩子以勇气和信心,使他们能正视和对付生活中的一切。鼓励孩子时,父母应使用委婉的话语,还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批评父母批评孩子时,要尊重其人格,要告…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9,(9)
离婚对孩子的打击主要是情感的失落。父母任何一方的离去,在孩子心里都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因此,离异的父母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爱的言行去抚慰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真正相信父母依然爱他 (她)。这需要已经离异的父母双方的合作。当然,一对曾经有过许多恩怨的夫妻,要在离婚后合作显然是很困难的事。但为了孩子,彼此应该有最大的克制和宽容。不在孩子面前讲对方的坏话,应被视为离异双方的道德戒律。如果让孩子听到你恨他父亲(或母亲)的话,是对他心灵的伤害。因为父亲和母亲都是  相似文献   

3.
处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言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罚是必要的,但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事论事在对孩子进行处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处罚的是孩子所犯的错误,而不是孩子本身,不要让孩子感觉受到惩罚就代表父母不再爱他(她)了。严宽结合“严”  相似文献   

4.
颜巧萍 《当代农业》2011,(14):61-61
一、孩子的缺点跟父母相似 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思想。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加斥责和管教。同时,大人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做出轨的事,做一个能让孩子信赖、尊敬的父母。  相似文献   

5.
一、孩子的缺点跟父母相似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思想。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加斥责和管教。同时,大人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做出轨的事,做一个能让孩子信赖、尊敬的父母。  相似文献   

6.
1.批评要实事求是,公正合理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家长批评孩子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允许孩子陈述辩白,在没把真相搞清之前不能批评孩子。2.批评要及时批评孩子要及时,该批评的立即批评,不要说什么等你爸爸(妈妈)回来时,让他教训你之类的话延误时机。如果隔段时间再批评,会让孩子认为家长是在找借口训他,不仅不接受现在的批评,还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7.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1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爱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一旦表扬了他们,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期待老师的下次表扬。表扬和赞赏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  相似文献   

8.
小霞 《新农村》2007,(12):28
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表扬,可以增强其上进心和荣誉感,使其良好的品行得以不断巩固和发扬。在家庭教育中,及时合理的表扬,可以使孩子高兴,使其产生继续上进的意愿;但是,如果表扬得不恰当,不但起不到鼓励孩子进步的作用,还会使其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习惯。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为了使其开心,常对孩子说些好听的话,乱戴“高帽子”,结果孩子只爱听表扬,听不得半点批评。有的家长不辨是非对孩子乱表扬,把打人称为“能”,把沾人家的光夸为“精”,慢慢就使孩子养成了孤傲、自私、妒忌的坏品行。还有的家长往往利用金钱和物质来刺激孩子的学习和劳动,虽…  相似文献   

9.
表扬的艺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予以表扬,因为及时的表扬能满足孩子的自尊需要。任何一次自尊需要的满足,都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内驱力,激起他们更强烈的成功欲望。在家庭生活中,表扬孩子的机会是很多的。例如,孩子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取得了进步;孩子关心父母,自觉做家务;  相似文献   

10.
黄一 《新农村》2007,(5):31-31
孩子呱呱坠地,给父母带来欢乐、期望。年轻的父母首先想到的是给他以充足的营养、丰富的知识和智力开发……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贝多芬曾告诫后人:“把‘德性’教给你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孩童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切莫错过这个时期。1·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的同时,可提出新的要求;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家长要冷静…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20,(9)
正曾听过一句话:"世上的父母分两种,一种成为孩子一生崇敬的榜样;一种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活得像父母那样。"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影子。父母的一些习惯,会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和格局。优秀的父母应该不断地修正自己,才能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好榜样。如果你有以下几个坏习惯,就需要及时修正了。爱批评抱怨教育专家王人平老师曾说:要让孩子看到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对孩子错误思想,行为的一种否定,目的是使孩子改正错误,促其健康成长。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过:“孩子生来是好的,同时也是无知的。”的确,孩子来到世界上,心地纯洁.对人间是非曲直一无所知。如果孩子做了错事.批评时一定要合情合理,否则易伤害孩子的童心.不利其健康成长。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才算合情合理呢?作为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减少逆反行为的发生呢?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尊重、信任孩子,对孩子不摆架子,平等相待。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当着亲友和孩子的伙伴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家长的批评。批评措辞要  相似文献   

14.
<正>一、遵守关爱原则关爱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孩子对爱的需求远胜于对玩具的需求。二、遵守民主原则做父母的要努力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充分重视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三、遵守快乐原则要让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压力。对于孩子来说,赞美和鼓励是很棒的礼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晓 《农家致富》2010,(14):61-61
发掘方案:为什么妈妈不能对奇奇的热爱劳动耐心些呢?有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太懒.什么家务都不会做.那么孩子表现出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后.妈妈为什么要粗暴对待呢?不妨给孩子制造一些机会.表扬他的进步而不是专门挑他的不足.孩子的劳动智能只有在你的引导和耐心下慢慢养成.  相似文献   

16.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受特殊照顾,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长大后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给孩子很多零花钱。这样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  相似文献   

17.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对意识行为特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又叫积极强化 ,即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 ,如表扬、奖励、提薪、提升等 ;负强化 ,又叫消极强化 ,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负强化包括批评、惩罚、处分、降职、降薪等。通过负强化可以使人感到物质利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痛苦 ,从而自动放弃不良行为 ,达到改邪归正。目前的教育大力提倡不批评 ,不惩罚 ,以鼓励、表扬为主 ,而我认为教育离不开负强化 ,即批评和惩罚。一、教育对象不同 ,决定教育手段就不同。批评和表扬都是教育手段 ,不同人对这些反应是不同的 ,有些人一经表扬会加倍努力 ,而有些人一经表扬就骄傲自满 ;有些人一经批评就泄气 ,而有些人一经批评反而会转好。所以批评和表扬要因人而异 ,不能一概而论。每种教育手段都不是万能的 ,要随时随地随机应变。人们都说 :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 ,但也有的是批评、惩罚出来的。我上高中时有一个男同学特别地捣乱 ,上课时要么到操场上打球 ,要么在课堂上大声喧哗 ,老师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学生。一次上数学课 ...  相似文献   

18.
这样活着     
<正>从前,有夫妻两人,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他们叫他南南。他长得很结实,胖乎乎的,干干净净的。他可碰上了爱干净的父母:动不动就洗手。南南长大了一点,父母开始教他正确走路:"乖儿子,上街时要看着脚底下,当心别跌倒了。在走山路时还是要看着脚底下,那上面最容易滑倒,可别摔断了脊梁骨。下山时照样要看着脚底下,不然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恰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否则就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做家长的在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以下原则:(1)保护自尊批评孩子不可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恶语,如“蠢货”、“没出息的东西”、“不要脸的玩意儿”等。另外,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尤其对那些较敏感的孩子。(2)就事论事批评孩子态度要客观,就孩子所做的这件事本身讲道理,提出要求,不要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借此发泄。批评孩子时不可唠唠叨叨,将孩子以前的错事也说出来,或者进而给孩子的这次行为…  相似文献   

20.
绢子 《农家致富》2008,(1):59-59
一、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生活。譬如:夜间让孩子独立上厕所;父母暂时离开时.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独立而不害怕:当发生意外事情时,不惊慌、不哭泣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