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海藻糖(0.1%、0.2%、0.3%)、蔗糖(0.1%、0.2%、0.3%)、乳糖(0.1%、0.2%、0.3%)和蔗糖+乳糖(0.1%+0.2%、0.15%+0.15%、0.2%+0.1%)对苜蓿叶蛋白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蛋白的化学成分,探讨适合的冻干保护剂.结果表明:糖类冻干保护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苜蓿叶蛋白中SOD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处理(0.1%、0.2%和0.3%)、0.1%和0.2%乳糖处理、混合糖处理SOD活性保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0.3%海藻糖处理和1:1比例的蔗糖和乳糖组合处理保护效果最好;0.3%蔗糖和0.3%乳糖处理对SOD未起到保护作用.苜蓿叶蛋白中富含蛋白质,而且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比例较为平衡,其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2.
植物叶蛋白对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40只生长后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含植物叶蛋白20、50、100、150g/kg的饲料饲喂,在第10、20、30、40d采心血,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可提高GSH-Px、SOD的活力,降低过氧化产物MDA的浓度,增加机体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海藻糖(0.1%,0.2%,0.3%)、蔗糖(0.1%,0.2%,0.3%)、乳糖(0.1%,0.2%,0.3%)和蔗糖+乳糖(0.1%+0.2%,0.15%+0.15%,0.2%+0.1%)对苜蓿叶蛋白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苜蓿(Medicago sativaL.)叶蛋白的化学成分,探讨适合的冻干保护剂。结果表明:糖类冻干保护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苜蓿叶蛋白中SOD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处理(0.1%、0.2%和0.3%)、0.1%和0.2%乳糖处理、混合糖处理SOD活性保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0.3%海藻糖处理和1:1比例的蔗糖和乳糖组合处理保护效果最好;0.3%蔗糖和0.3%乳糖处理对SOD未起到保护作用。苜蓿叶蛋白中富含蛋白质,而且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比例较为平衡,其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 ,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 7~ 9min较为适宜 ,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 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 ,在 5 4%~ 6 5 %之间 相似文献
5.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6.
苜蓿叶蛋白产品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苜蓿叶蛋白利用研究现状,包括提取方法、提取工艺以及叶蛋白营养价值的研究概况,归纳了叶蛋白的开发及利用价值,提出了目前我国苜蓿叶蛋白产品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苜蓿鲜草提取叶蛋白最适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酸化、加热、加盐综合方法提取苜蓿鲜草中叶蛋白,分别进行絮凝时间、温度、加盐量和提取液pH值等4个因素对叶蛋白粗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参数分别为:絮凝时间8min,絮凝温度70℃,pH值5,加盐量2.0%。对温度、盐浓度、絮凝时间和pH值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加盐量〉温度〉pH值〉絮凝时间,最佳条件组合为加盐量1.6%,絮凝温度70℃,絮凝时间8min和pH值4。 相似文献
8.
9.
苜蓿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苜蓿叶蛋白(ALPC)的营养价值、提取加工工艺,并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对于ALPC的饲用价值的应用研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介绍了苜蓿叶蛋白的研究现状,包括提取方法、提取工艺,归纳了苜蓿叶蛋白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饲用价值以及医用价值,并提出了苜蓿叶蛋白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进行了施用硅肥对紫花苜蓿(Ameristand20)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使紫花苜蓿单株干重显著提高,并对紫花苜蓿的生长高度也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叶面积增加,叶夹角减小,而且对紫花苜蓿根系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甘农3号(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了210,263,315,368,420 万株·hm-2的5个种植密度,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密度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群落空间各层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同一生育时期各层叶片C、N、P含量均下降,而叶片C∶N和C∶P则升高,分枝期和现蕾期的叶片C含量及初花期的叶片P含量对密度处理较为敏感;随着紫花苜蓿生育期的推进,相同密度下紫花苜蓿各层叶片C、N、P含量均减小,而C∶N和C∶P则增大;同一生育时期相同种植密度下,叶片C、N、P含量及N∶P的大小顺序为上层 > 中层 > 下层,C∶N和C∶P为下层 > 中层 > 上层。分枝期和现蕾期平均叶片N∶P均处于11~12之间,这2个时期紫花苜蓿受N限制;初花期N∶P为11.63~14.48,紫花苜蓿受N、P共同限制。紫花苜蓿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68 万株·h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