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花后喷施外源物质对小麦激素含量及源库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花后叶面喷施GA3,6-BA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N-P-K营养液(以下称外源物质),对小麦激素含量及源库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喷施GA3,6-BA,N-P-K营养液后,旗叶和子粒中内源GA3的含量增加,ABA的含量降低;大粒品系兰考8679花前物质转运率提高,花后物质积累量增加.温麦4号花前转运率降低,花后物质积累量增加;处理后大粒品系兰考8679子粒灌浆即表现出差异,中粒品种温麦4号处理后差异不明显,到灌浆盛期差异才表现出来;喷GA3和N-P-K营养液后兰考8679产量增幅最大,GA3和N-P-K之间差异不明显,喷6-BA次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温麦4号喷GA3产量最高,N-P-K营养液次之,喷6-BA和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氮素代谢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池栽试验,研究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氮素营养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显著地影响冬小麦氮素的吸收量,降低茎鞘、叶片和全株的相对含氮量和绝对含氮量,对氮素在不同器官的分配影响较小,从而导致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降低,最终使粒重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外源物质对油茶采穗圃穗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8(萘乙酸2000 mg/L)和处理10(生命素400倍液)的穗条木质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对油茶采穗圃穗条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处理3(喷施赤霉素500~1500 mg/L)效果最好,其穗条的长度、粗度等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而且穗条节间距适度合理、利用率高,能有效提高穗条产量;除穗芽数与节间距呈负相关,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外源物质对油茶采穗圃穗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8(萘乙酸2000 mg/L)和处理10(生命素400倍液)的穗条木质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对油茶采穗圃穗条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理3(喷施赤霉素500处理3(喷施赤霉素5001500 mg/L)效果最好,其穗条的长度、粗度等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而且穗条节间距适度合理、利用率高,能有效提高穗条产量;除穗芽数与节间距呈负相关,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外源物质缓解盐胁迫下植物幼苗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植物抗盐机理,研究和加强选育耐盐植物新品种,从盐胁迫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入手,综述了盐毒害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外源物质对盐胁迫下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外源物质对植物盐胁迫下各生理指标的研究等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自交系合344为材料,采用室内蛭石培养的方法,在200mmol/L的NaCl溶液胁迫下导入不同浓度的K+处理玉米幼苗,同时测定玉米幼苗的株高、鲜重和干重及其各自的变化率,研究添加外源物质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指标均在K+浓度为10mmol/L时表现最优,说明在玉米苗期添加适宜浓度的K+可以适当缓解玉米自交系的盐胁迫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 ,探讨了果实经不同温度处理后 ,施用 4种外源物质———抗坏血酸 (Vc)、苯甲酸钠(SBN)、氯化钙 (CaCl2 )和水杨酸 (SA) ,对果皮组织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 (O-2 ·)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4种外源物质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果皮组织中保护酶的活性 ,降低MDA的含量。另外 ,CaCl2 处理还能显著抑制O-2 ·的积累。果实经过 4 5℃高温处理后 ,施用SA能够极显著地提高果皮组织中SOD和POD活性 ,降低O-2 ·和MDA含量。不同外源物质对高温处理后果实抗氧化胁迫的效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镉在土壤中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消除的特点,可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并危害人类健康,而食物摄入是人体积累镉的主要来源。施用外源物质是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土壤镉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施用各类型外源物质缓解农作物镉胁迫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农作物对土壤镉吸收的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喷雾方法,研究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棉花幼苗(3~4真叶期)内相关抗虫酚类物质(黄酮、单宁和总酚)质量分数的诱导作用,以明确SA和MeJA对酚类物质的诱导时间及浓度效应。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SA和MeJA处理后棉叶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先升后降,对棉叶诱导作用分别可持续4~8d和12d。MeJA对棉叶酚类物质质量分数的诱导作用较SA显著,且这两种外源物均明显影响棉叶内黄酮、单宁和总酚质量分数。5mmol/L SA和0.5mmol/L MeJA处理棉叶第4天对黄酮、单宁、总酚质量分数的诱导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和时间处理。总之,外源信号物质对棉叶内酚类物质质量分数的诱导作用,具有激发子差异性、时间持效性和浓度依赖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冷害下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方法]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ALA)+海藻酸钠寡糖(AOS)、ALA+褪黑素(MT)、ALA+纳米二氧化硅(NPs),以喷施蒸馏水对照,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活性氧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LA+AOS处理能更显著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耐冷性;ALA+MT处理能更有效的提高SOD、POD、CAT活性,提高清除活性氧能力;ALA+NPs处理能更好提高植物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提高植物抗寒能力。[结论]综合来看,上述外源物质复配组合均能显著提高低温冷害下番茄幼苗渗透性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积累,缓解膜脂过氧化伤害,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增强番茄对低温胁迫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池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小麦氮素营养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逆境显著影响小麦氮素的吸收量,降低茎鞘、功能叶片和全株含氮量和全氮积累量,而对氮素在地上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由于渍水逆境影响了小麦根系正常吸收氮素,使叶片含氮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降低,影响小麦功能叶片正常光合性能,最终使小麦粒重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限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氮肥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于拔节、开花期各灌750m^3.hm^-2)条件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在N0-375kg.hm^-2范围内,随氮肥用量加大,小麦产量提高,每平方百米施225kg纯氮的处理达到最高产量(6466.5kg.hm^-2),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不再增加;氮素生理效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限水灌溉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集中在开花期以前,并且增加氮肥量降低了开花-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配于营养器官的氮素比例增加,其中以叶片占的例最大,而收获批数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肥配合运用减轻小麦抽穗期渍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育后期因降水较多易受涝渍危害,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为减轻涝渍危害,在现有田间排水措施基础上综合运用其他措施尤为重要。对主推品种郑麦9023抽穗期田间连续渍水7 d,按完全随机区组进行试验设计,研究渍涝后采用不同施肥处理的促生减损效果。结果表明,渍涝后采取氮、磷、钾配合运用,可使小麦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比渍水对照CK1显著降低47.2%、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85.3%,穗粒数显著提高24.0%,千粒重显著提高18.5%,从单株产量来看可减少产量损失27.20~36.93个百分点。综合节肥和减损效果,在渍涝后追施氮肥(折纯氮150 kg/hm~2)或采取配施氮(以纯氮计,150 kg/hm~2)、磷肥(以P_2O_5计,90 kg/hm~2)、钾肥(以K_2O计,90 kg/hm~2)的措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溃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渍害指标,建立冬小麦渍害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对多种气象资料、地理背景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逐年的相对气象产量值,构建冬小麦渍害减产率,分析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孕灾环境和渍害基本特征进行.结果表明,渍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淮河以南区域冬小麦减产率≥10%的情况有80%是渍害引起的.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的作用,基于灾损率和致灾因子确定了冬小麦渍害灾害分级指标,构建了反映冬小麦渍害程度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冬小麦扬麦4号为材料,采取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研究氮素营养对冬小麦光合与光呼吸的调节.用氧电极测定RuBPOase活力.用~(14)C同位素测定RuBPCase活力,用红外线CO_2气体分析仪测定光合和光呼吸强度.结果表明:这些代表整体和酶学水平等几个不同层次的光合参数均随氮素水平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且这些光合参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另外还观察到,光呼吸比光合作用对氮的反应敏感性更强.本文对氮与光呼吸的关系及光呼吸对碳氮代谢的调节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减氮结合覆盖下冬小麦养分累积及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减施氮肥结合不同覆盖措施下旱地冬小麦养分累积和转移规律,以期为西北旱地冬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于2012年至2017年进行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置农户模式(施氮量为195 kg/hm~2)、农户减氮(150 kg/hm~2),在施用氮肥150kg/hm~2的基础上设置垄覆沟播、全膜穴播、秸秆覆盖3种地表覆盖处理,共6个处理,测定了5季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 2016年至2017年测定各处理的氮磷累积量、转移量、转移率、转移氮磷对籽粒的贡献率,钾累积量、转移量、花后钾损失量及籽粒钾占转移钾比例.据2012-2017年5季产量和生物量平均值来看,农户减氮较农户模式籽粒产量及生物量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减氮基础上垄覆沟播有增产趋势,全膜穴播、秸秆覆盖较农户减氮分别增产8.4%, 5.0%,垄覆沟播、全膜穴播、秸秆覆盖处理的生物量较农户减氮分别增加7.1%, 15.5%, 10.0%.据2016-2017年数据显示,较农户模式,农户减氮处理氮磷的累积量、转移量、转移率、转移氮磷贡献率、钾素累积量和转移量,花后钾损失量以及籽粒钾占转移钾比例均无显著差异.较农户减氮处理, 3种覆盖处理下氮素累积量、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氮贡献率无显著差异,垄覆沟播与全膜穴播处理促进了磷、钾的累积和转移,但对磷转移率及转移磷贡献率无明显影响,钾的花后损失量较高,籽粒钾占转移钾的比例有下降趋势,秸秆覆盖处理下磷钾累积量显著增加,磷的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贡献率有下降趋势,钾的转移量和损失量均较低,但籽粒钾占转移钾的比例较高. 150 kg/hm~2氮肥用量基本满足旱地冬小麦生长需求,可见减施氮肥可行.全膜穴播及秸秆覆盖处理下产量有增加趋势,垄覆沟播与全膜穴播处理促进磷钾累积及转移,秸秆覆盖提高了籽粒钾占转移钾比例,因此地表覆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时期的冬小麦含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凯氏定氮法分别于10月10日、10月25日和11月10日测定了8月25日和9月24日播种的冬小麦的土壤、根和茎叶的含氮量。结果表明,10月10日测定的8月25日播种冬小麦土壤、根和茎叶含氮量为0.96,10.39,21.98g/kg,比10月25日与11月10日测定的含氮量分别高18.52%与71.43%,88.57%与131.40%,54.14%与92.98%;10月10日测定的9月24日播种冬小麦土壤、根和茎叶含氮量为0.97,16.66,42.50g/kg,比10月25日与11月10日测定的含氮量分别高31.08%与59.02%,51.18%与56.73%,55.28%与71.58%。随着气温降低,冬小麦土壤矿化氮的能力、根吸收氮的能力和茎叶积累氮的能力都在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大田群体冬小麦氮收获指数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氮收获指数(NHI)与产量、收获指数、籽粒氮含量、不同器官氮吸收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小麦品种育成年代、株高以及不同芒型对NHI的影响,为高产、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河南洛阳和南阳及陕西杨凌3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以不同育成年代、不同株高及不同芒型的224个...  相似文献   

19.
γ-氨基丁酸对渍水胁迫下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涝渍胁迫响应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利用5 mg/L GABA在人为渍水胁迫条件下喷施小麦叶片,检测逆境处理期间小麦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与相对电导率,并于收获后测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A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涝渍条件下小麦叶片内SOD、POD及CAT活性,同时显著降低叶片内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水平;测产结果表明,GA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渍水条件下小麦的产量。暗示GABA可以提高小麦对涝渍胁迫的抗性,进而增加小麦在涝渍条件下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