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摄食对大口黑鲈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试验从摄食方面研究食物对大口黑鲈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分泌的影响,对摄食后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摄食后1h胃蛋白酶降低,至摄食后4 h升高到平稳水平(P>0.05);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摄食后开始降低,而从摄食后4 h开始升高(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摄食后1 h出现升高,摄食后4 h降到最低,10 h又升高到较大活力。摄食对淀粉酶活力影响:胃淀粉酶活力摄食后开始降低,摄食后4h又升高到最大(P<0.05);肠道淀粉酶活力摄食后开始升高,至摄食后4 h达到稳定(P>0.05);幽门盲囊淀粉酶活力在摄食后开始降低,到摄食后4h升高到较高活力,并保持到摄食后10 h;摄食后1 h肝脏淀粉酶活力便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鱼食性与肠道菌群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淡水养殖池中的乌鳢、鲢鱼、鳊鱼、鲫鱼不同食性鱼的后肠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鱼的后肠壁和后肠内容物都是厌氧菌总数远大于好氧菌总数;后肠内容物菌数远大于后肠壁菌数;不同的鱼,后肠壁的好氧菌总数差别很大,而厌氧菌总数差别不大;后肠内容物中的厌氧菌总数和好氧菌总数为:乌鳢>鲫鱼>鲢鱼>鳊鱼;而后肠壁细菌含量与食物没有明显的关系;后肠内容物和后肠壁中的双歧杆菌数为:乌鳢>鲫鱼>鲢鱼>鳊鱼。表明后肠内容物中的细菌总数、后肠内容物和后肠壁中的双歧杆菌数都与食性相关。大肠杆菌、肠球菌和乳酸菌在后肠的分布没有规律,说明它们与食物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3.
水温18~20℃,测定了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及丁香油对锦鲤血液生化指标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用鱼体长12~15cm,体质量30~40g。试验设置4个麻醉组(80mg/L、120mg/L的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30mg/L、60mg/L的丁香油)及一个对照组。对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组锦鲤进行血液分析结果表明,锦鲤麻醉后的血糖质量浓度高于复苏后,而复苏后血糖质量浓度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显著(P0.05);麻醉后和复苏后锦鲤的尿素氮质量浓度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显著(P0.05);麻醉后锦鲤谷丙转氨酶活力高于麻醉前和复苏后,差异显著(P0.05);低质量浓度组麻醉后锦鲤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而高质量浓度组麻醉后溶菌酶活力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对丁香油组锦鲤进行血液分析结果表明,麻醉后锦鲤谷丙转氨酶活力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和复苏后(P0.05);高质量浓度丁香油组麻醉后锦鲤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低质量浓度丁香油组麻醉后及复苏后锦鲤的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及丁香油对以上各种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麻醉剂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这些抑制作用均为可逆,在解除麻醉作用后,酶活性即可恢复。  相似文献   

4.
怀头鲇幼鱼摄食前后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摄食时间对怀头鲇幼鱼胃、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后怀头鲇幼鱼胃蛋白酶活性下降,之后开始快速上升至摄食后3 h酶活性达到最高峰,与摄食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肠蛋白酶活性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摄食后3 h酶活性达到峰值。摄食前后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即胃中淀粉酶活性在摄食后1 h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但该酶活性很快又迅速上升,到摄食后3 h达到最高峰;肠淀粉酶在摄食后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摄食后5 h达到最高峰;同时发现,摄食前后胃中脂肪酶活性变化较为剧烈,摄食后3 h达到最高峰,而肠道中脂肪酶活性的变化较为缓慢,说明摄食对胃中脂肪酶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胭脂鱼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鹤凌 《水利渔业》2006,26(1):34-35
采用双筒解剖镜,对胭脂鱼人工授精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胭脂鱼成熟卵桔黄色,卵径1.8~2.0mm。受精后卵膜遇水膨胀,卵径增至3.8~4.0 mm。在水温17~21℃条件下,多数受精卵经163 h 5 min孵出。受精卵在受精后72 min进入胚盘期,受精后2 h 13 min进入2细胞期,受精后7 h 8 min进入囊胚期,受精后14 h 6 min进入原肠期,受精后32 h 40 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61 h 50 min进入尾芽期,受精后163h 5 min 50%以上的胚体孵出。刚出膜的仔鱼长约9 mm。  相似文献   

6.
急性温度胁迫对半滑舌鳎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急性温度胁迫对半滑舌鳎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半滑舌鳎在17 ℃海水中驯化2周后直接放入21 ℃(T21)、24 ℃(T24)、27 ℃(T27)的海水中热冲击1.5 h,再放回17 ℃海水中饲养.分别在温度胁迫前(对照)、温度胁迫后0、6、12、24、48、96 h,尾柄采血,检测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白蛋白/球蛋白(A/G)、溶菌酶(LZM)、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后SOD先降后升,胁迫后12 h降至最低;CAT在胁迫后12 h急剧下降,之后维持较低水平;温度胁迫后GSH和MDA先升高后降至对照水平;T21、T24组GSH在胁迫后12 h升至最高,T27组24 h升至最高;MDA在胁迫后6 h升至最高;温度胁迫后6 h LZM急剧升高,之后维持较高水平;温度胁迫后A/G先降后升,12 h降至最低,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Glu在胁迫后6 h急剧降低,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TG在胁迫后出现波动,并有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的趋势;CHO在胁迫后整体呈下降趋势.ALT在胁迫后先升(12 h达峰值)后降,T21和T24组在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T27组在96 h仍高于对照组.T27组AST先升高(6 h达峰值)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T21和T24组AST在胁迫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在不同病原(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菌、斑点叉尾病毒)感染后TICAM基因在mRNA水平的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征。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TICAM基因在肝脏和脾脏中的上调表达,在注射后24h和12h后上调最大分别为2.3倍和1.9倍;而在头肾和后肠中的表达则下调到感染后48h的0.15倍和24h的0.53倍;感染链球菌后则导致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TICAM基因表达的强烈上调,最大上调幅度为感染后7d肝脏中表达提高了23倍,其次,在脾脏和头肾中基因表达最大可上调到感染前的10倍左右;在感染迟钝爱德华菌后,TICAM基因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表达上调。其中,感染后7d脾脏中的表达提高到感染前的23.1倍。而感染叉尾病毒后,TICAM基因在肝脏、头肾和后肠的表达上调但幅度不大,基因表达在4种组织内表达变化量在1.5~3.7倍范围内波动,而在脾脏中TICAM表达下调,在感染24h后达到最低为感染前的0.13倍。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斑点叉尾TICAM基因表达变化与病原感染密切相关,暗示TICAM基因在斑点叉尾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断食与复食对泥鳅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邻相  叶菲菲 《水利渔业》2005,25(6):42-43,45
为了研究断食对泥鳅体长、体重等影响,泥鳅断食7 d、14 d、21 d、28 d后,进行复食28d.结果表明,与非断食组泥鳅比较,断食7d后泥鳅体重下降,复食7 d后即恢复正常;断食14 d、21 d和28 d后的泥鳅体重明显下降,复食7 d后均恢复至断食前生长水平.泥鳅断食28 d内在复食7 d后体重恢复正常,可为养殖户节省饲料,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9.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水产学报》2019,43(12):2476-2484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相似文献   

10.
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般都在天气变化后爆发,特别是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虾病是养殖对虾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现将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虾病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对广大虾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雨后特别是台风加暴雨天气,长时间连绵阴雨,养殖水体中各理化因子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①水温,对虾属于变温低等无脊椎动物,雨后淡水冲入养殖水域会引起水温变化,必然导致对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一方面消化道分泌消化酶减少,对虾不摄食,消化吸收不良,很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长起来的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消费的重要新生力量,80后和90后对加工水产品的接受程度相比60后、70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方便、快捷而又安全的加工水产品更能受到他们的欢迎。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水产品加工比例仅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0%或更低,而世界发达国家的水产品加工率已经达到70%。这种差距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有关,中国家庭对鲜活水产品的接受度普遍要比加工水产品高,另一方面也与深加工水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次氯酸钠对双叉薮枝虫水母的抑制杀灭效果,在水温(28.8±0.7)℃、盐度为(7.4±0.7)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不同浓度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次氯酸钠对双叉薮枝虫水母作用3 h和24 h后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当高锰酸钾浓度为2.0 mg/L时,3 h后双叉薮枝虫水母平均成活率为80.0%,24 h后成活率为40.0%,当高锰酸钾浓度为2.9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为43.3%,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0%;当硫酸铜浓度为0.3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约为100%,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56.7%,当硫酸铜浓度为0.6 mg/L时,3 h后平均成活率约为63.3%,24 h后平均成活率为0%;260 mg/L次氯酸钠浓度作用3 h后,双叉薮枝虫水母成活率仍然有93.3%,但当104 mg/L次氯酸钠浓度作用24 h后,成活率迅速降为36.7%。综合比较,硫酸铜终浓度为0.6 mg/L且作用24 h抑制杀灭水母效果最佳,生产上药物作用24 h后结合池底吸污操作,抑制去除育苗水体中水母效果好。本研究对培育鱼苗过程中如何抑制去除双叉薮枝虫水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水槽模拟幼虾力竭运动情况,探究幼虾力竭运动后的呼吸代谢恢复规律,以期为斑节对虾养殖生产和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力竭后的各恢复时间点,斑节对虾幼虾肝胰腺总蛋白质(TP)、乳酸(LA),以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腹部肌肉中LA、LDH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肝胰腺TP在恢复后第4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8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A在恢复后第1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第2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ST和ALT活性在运动后第8至第12小时内显著上升,第2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DH和SDH活性持续上升,恢复后第1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8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肌肉糖原(GLY)在运动后显著下降,恢复后第12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A在运动后显著升高,第8小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运动后显著升高,第1至第12小时内持续升高,第72小时仍处于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幼虾在力竭运动后无氧代谢显著增强,第8小时可再次进行力竭运动;肝胰腺为幼虾清除代谢物的器官,对运动后呼吸代谢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般都在天气变化后爆发,特别是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虾病是养殖对虾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现将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虾病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对广大虾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饥饿和再投喂对哲罗鱼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进行7 d、14 d、21 d和28 d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其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各组实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哲罗鱼幼鱼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上升(P<0.05),21 d后则开始下降;饥饿7 d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趋于稳定;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第21天、28天和7天后与饥饿前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 d和14 d后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在饥饿7 d后显著下降(P<0.05);饥饿7 d后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均显著回升(P<0.05);Ca2+浓度在饥饿14 d后显著升高(P<0.05),28 d后显著降低(P<0.05);K+浓度在饥饿后升高,但与饥饿处理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恢复投喂结束后,哲罗鱼幼鱼血液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饥饿后再投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5±2)℃条件下,对体重(15.6±0.84)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把异育银鲫分为4组,为Ⅰ组(持续投喂48 d)、Ⅱ组(饥饿8 d后再投喂40 d)、Ⅲ组(饥饿16 d后再投喂32 d)和Ⅳ组(饥饿24 d后再投喂24 d),每组20尾鱼,研究再投喂后体重和体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持续投喂组相比,饥饿8 d后异育银鲫体重下降了13.28%,饥饿16 d和24 d后体重分别下降了22.36%和33.03%。短期饥饿(Ⅱ)组,再恢复投喂8 d后能实现完全补偿生长,而中长期饥饿组(Ⅲ和Ⅳ)分别在投喂16 d和24 d后表现为部分补偿生长。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其体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各试验组饥饿后,粗蛋白和粗脂肪显著下降,而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而再投喂后,各营养成分逐渐恢复。Ⅱ组再投喂8 d后,粗脂肪和粗灰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蛋白质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水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投喂40 d后,粗蛋白和水分亦恢复到对照水平,Ⅲ组恢复投喂16 d后,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恢复投喂32 d后,除灰分外,其余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Ⅳ组再投喂24 d后,除水分外,其余各营养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实现异育银鲫完全补偿生长,其饥饿时间以短时间饥饿8 d为宜。  相似文献   

17.
观测了草金鱼幼鱼(15.76±0.17g)在急性温度变化后耗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2h内,急性升温组(20~26℃)的耗氧率表现为先上升后稳定在一定水平后再次上升。而在急性降温后(26~20℃),耗氧率则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次下降。由Q10值可知,急性降温对实验鱼产生的胁迫大于急性升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强行喂饲法将3H-亮氨酸喂饲到幼草鱼前肠,研究幼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对3H-亮氨酸的吸收积累情况。结果表明: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均能吸收3H-亮氨酸,其中前肠总吸收积累率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3H-亮氨酸在草鱼肠道中的吸收主要在前肠和中肠,以单位重量计算共占92%,后肠只占8%。如按肠道总重量计算,前肠和中肠的重量是后肠的7倍以上,则后肠吸收的3H-亮氨酸基本上可忽略不计,只占不到1%。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强行喂饲法将3H-亮氨酸喂饲到幼草鱼前肠,研究幼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对3H-亮氨酸的吸收积累情况.结果表明: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均能吸收3H-亮氨酸,其中前肠总吸收积累率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3H-亮氨酸在草鱼肠道中的吸收主要在前肠和中肠,以单位重量计算共占92%,后肠只占8%.如按肠道总重量计算,前肠和中肠的重量是后肠的7倍以上,则后肠吸收的3H-亮氨酸基本上可忽略不计,只占不到1%.  相似文献   

20.
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般都在天气变化后暴发,特别是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虾病是养殖对虾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现将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虾确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对广大虾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