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药和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对其毒性及不良反应现象更加重视。通过查阅中药毒性的化学成分、中药的中毒表现及解毒方法等相关文献,可知毒性中药主要有生马钱子、生半夏、生川乌、斑蝥、雪上一枝蒿、砒霜和水银等,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毒性蛋白类、毒苷类、动物类和矿物类等,主要毒性反应有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胚胎毒性、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等。中药材炮制和中药材配伍可降低中药毒性,洗胃、导泻和催吐等方法为中药中毒后主要的排毒措施。本文对中药的毒性成分及解毒方法进行总结,为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人们对中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多数人认为中药取自天然,对机体无害、无残留,而忽略了对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及药害问题。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不仅能产生治疗作用,也能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副作用,并可引起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与中药应用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中药不良反应(ADR)和药害。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常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致癌作用、致畸变作用等。据有关资料记载,1915~1990年408种医药学期刊中关于 ADR 的报道有2788例,在整个7062例 ADR 中占39.48%。其中1915~1959年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1227例。中药不良反应在近50年来有较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应当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有关中药 ADR 的报道也屡见不鲜。1994~1996年,日本报道88名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引起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药的毒性与药性入手,分析兽医常用中药的毒性与耐药性风险,阐释药食同源品种的安全性;分析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剂的毒性,以及单体提取物(化合物)的耐药性风险隐患,提出避免中药提取物安全风险的基本思路:适度提取、合理配伍。  相似文献   

4.
用抗菌素防治畜禽疾病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防抗菌素的毒性反应多种抗菌素在浓度很低时,有抑制细菌、霉形体等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但这些抗菌素中仅有少数能应用于防治人及动物疾  相似文献   

5.
多数人认为中药取自天然,对机体无害、无残留,而忽略了对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及药害问题。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不仅能产生治疗作用,也能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副作用,并可引起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与中药应用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中药不良反应(ADR)和药害。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常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致癌作用、致畸变作用等。药害是指不合理用药,如使用不合格药品、过期药品、误用、超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中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多数人认为中药取白天然,对机体无害、无残留,而忽略了对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及药害问题。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产生治疗作用,也能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造成不良的临床结果。与中药应用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中药不良反应和药害。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常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致癌、致畸等。有资料表明:1915~1990年408种医药学期刊中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有7062例,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就有2788例,占39.48%。其中1915年~1959年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1227例。可见中药不良反应在近50年来有大幅度上升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其严重性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屡见不鲜。1994~1996年,日本报道88名慢性肝炎患因服用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其中10例死亡;  相似文献   

7.
霉菌毒素污染是影响动物饲料安全的重要因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广泛存在于肉鸡饲料原料中。众多研究表明,OTA对肉鸡具有肾毒性、肝毒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免疫毒性和肠道毒性等,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对国内外OTA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从诱导机体产生肠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免疫毒性四方面阐述OTA对肉鸡的致毒机制,为深入研究OT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抗球虫中药散剂常青散的亚急性毒性反应,取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组,以临床应用剂量的2、4、8倍饲喂给药,确定常青散在28天内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全部健活,体征、体重、外观、行为、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脏器结构均无异常。常青散对受试动物未见有明显的亚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方法对3 073头奶牛全血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检测,结果发现编号a889的血样呈阳性反应,另外有3份血样(a126、a803、b1277)呈可疑反应;进一步的白细胞抽提物ELISA反应表明,a889血样呈阳性反应,其余呈阴性反应。对a889血样进行RT-PCR扩增,得到1条310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片段大小吻合;经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确定a889血样中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与畜禽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产生治疗作用也能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甚至有害的反应,引起机体病理变化,造成不良的临床结果。不合理用药有使用不合格药品、过期药品,误用、超大剂量使用、滥用等。1有毒中药成分有毒中药如马钱子中含有毒成分番木鳖碱,具有士的宁样作用;附子中的乌头碱、洋金花中的莨菪碱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毒性,其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但安全剂量小。在小剂量时具有治疗作用,用量增加,使用不当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药害反应。2中药用量不当若用量不当也会发生药害反应,如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细辛过量会发生眩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供中药肠宁(CN)的安全毒理学评价资料,本试验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定小白鼠的 LD50>60 973 mg/kg;在蓄积毒性试验中,小白鼠未表现出蓄积毒性。这说明中药肠宁属于实际无毒 性物质,并无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自行研制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对仔猪的急性毒性与蓄积毒性,选取21日龄断奶仔猪采用经口灌服途径评价其急性毒性与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该中药复方制剂对仔猪未见明显急性毒性,仅存在轻度蓄积毒性。故该中药复方制剂在兽医临床上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相传数千年的中药十八反,一直是中兽医临床处方用药的法则,却没有把单胃动物和复胃动物的中药配伍禁忌分开阐明。长期来其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单胃动物的毒性观察,而且较多的以死亡率作为主要毒性指标。许多学者认为过多的强调死亡率作为十八反的毒性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对复胃动物,要注意更多的生理、病理、毒理指标。所以,笔者认为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对反刍动物有许多不合理之处。现将笔者数十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畜禽发病主要表现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同时又存在免疫抑制、病毒不断变异、细菌耐药性增强,致使临床上呈现病原多元化,病症复杂化,给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表明,许多中药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甙类、挥发油类及树脂类等,用这些物质制成的中药制剂用于动物,具有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的作用.近几年在兽医临床上使用这些中药制剂防控畜禽病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分,因其经过了提取、精制、纯化,已经大不相同于原材,更不同于经过减毒、增效配伍的中药复方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富集,在其作用强度增强的同时,其毒性作用也可能增强,加上这些提纯的有效部位或成分没有足够药理和毒理研究数据.因此,对于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新药制剂有条件能做出毒性反应,就应该找出这个毒性反应剂量,以及毒性反应的靶器官、靶组织和毒性反应的强弱,甚至是长期大剂量给药下可能出现的后续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和运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在此,将其进行总结,为禽病防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猪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序列保守区段,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区分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与基因缺失疫苗株的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可扩增出388 bp的目的片段;对模板的最低检测量为1.1 pg;与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细小病毒、猪支原体、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高特异性。采用建立的PCR方法对2014年以来全国不同地区81个猪场421份疑似病料进行检测,发现PRV猪场平均阳性率为35.80%,样品平均阳性率为 25.42%。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PR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以70%乙醇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探讨10味中药对畜禽支原体的敏感性及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10味中药中,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3种畜禽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两面针、甘草、黄柏有较好的敏感性,MIC分别为3.91~15.625mg/mL,7.81~31.25mg/mL,15.625~62.50mg/mL。其余3味中药广藿香、土槿皮和艾叶敏感性最低,MIC均大于250mg/mL。10味中药中,土槿皮对Vero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最大安全浓度(the maximum safe concentration,TC0)小于0.49mg/mL,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3.12mg/mL;其余9味中药对Vero细胞毒性很小,TC0在3.91~15.625mg/mL之间,IC50在47.20~104.55mg/mL之间。筛选出7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且其细胞毒性很小,为兽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致病性微生物毒力机制以及致病因子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进一步了解,现已可鉴定出一系列的候选保护性抗原用于免疫预防可引起复杂致病机理的病原体。采用鉴定明确的亚单位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避免了一些由采用灭活或致弱病原体制备的疫苗所引起的潜在相关危害,比如毒性反应、免疫病理、非保护性免疫主导反应以及表位变异。  相似文献   

18.
一、中药中毒的临床评价"(一)肝毒性1.中药中毒引起的肝损伤。肝脏既是解毒器官又是毒物的靶器官。中药导致肝脏中毒有两种可能:一是药物本身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如黄药子;另一种情况是中药的炮制等加工方法不当,给药途径、剂型、剂量不合理,也会引起药源性肝病。中药导致肝中毒后  相似文献   

19.
异龄苜蓿土壤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倩  王希  沈禹颖 《草地学报》2009,17(6):784-788
采用自甘肃庆阳和定西地区不同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土壤制备浸提液,应用纸上发芽法检测其对苜蓿、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龄苜蓿土壤浸提液对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胚根和胚芽的抑制程度为年>3年>9年,在庆阳龄苜蓿土壤浸提液(00 g干土/L)中苜蓿发芽率下降18%,其胚芽和胚根显著受抑(P<0.0),比对照分别降低69%和80%.在平均降水391mm的定西,4年以下苜蓿土壤无明显自毒性;苜蓿秋季翻耕休闲有利于3个供试种的萌发及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有效解除了年龄以上苜蓿土壤的自毒效应,苜蓿-小麦轮作系统中,苜蓿后茬小麦建植不受苜蓿毒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家禽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其次是仔猪和母猪。会给饲养者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应该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展开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