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文添 《蔬菜》2007,(12):23-24
食用菌的菌种生产和袋栽(熟料栽培)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培养特定菌类的过程。培养材料通常带有许多的微生物,在接种前要求培养基或培养料处于无菌的状态,接种后还要给予一定的生长条件,进入食用菌菌丝的培养期(发菌期)。由于自然界中,微生物广泛存在,且繁殖速度快,在菌种生产过程及袋栽发菌期间,稍有不谨就会造成菌种污染或菌袋污染,从而影响菌种的质量、导致栽培失败。  相似文献   

2.
李正飞 《食用菌》2009,(6):45-45
蘑菇发菌阶段因管理不当,常出现不发菌,菌丝不向下扎等现象。菌种播后不发菌、原因有以下四种。①菌种老化、菌丝活力不强。②培养料变没腐熟或水分过大,而菌丝不吃料。③培养料中氨有害物质多影响菌丝生长。④螨虫为害严重,菌丝萎缩不发。  相似文献   

3.
方芳 《中国食用菌》1995,14(4):32-33
熟料菌袋的快速发菌新技术方芳(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210042)菌丝体生长阶段,在温度适宜的件条下,菌丝长生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菌袋内氧气的含量,即菌袋的通气情况。菌袋内通气不畅,Co_2浓度太高,一般菌丝长至袋子的1/3不再向下生长。并且对菌丝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菌塘的菌丝分布、形态、共生树根系分布的研究,探寻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于菌塘的关系。选择不同部位的菌塘挖掘和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菌丝显微观察表明不同出菇量菌塘的菌丝分布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约50cm,而群生菇菌塘的菌丝圈可达80cm。不同出菇量的菌塘松树根数和菌根数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根较粗量少,菌根较少,群生菇菌塘的菌塘根较细量多,菌根多;菌根数量多。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的菌丝形态差别较大。未见有锁状联合,泥土间菌丝膜片是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菌丝态。  相似文献   

5.
李庆利 《食用菌》2008,(1):10-10
平菇形美味鲜,栽培容易使城乡种植户越来越多,常规适温种植菇多价低。为了避开早秋投料高峰期,许多菇农分料生产,秋末冬初投料生产,可此时天气渐冷,对接种后菌丝生长不利,为了提高温度使菌袋尽早发满菌,就采取堆垛、加温方式。堆垛能增温,可堆内氧气不足,温度高时会遇到缺氧和高温烧袋,而且会有鼠害咬食菌袋,使菌袋成品率降低;煤、电成本高,对人体有些危害;笔者近年在不增加成本情况下使棚温增高,有利菌丝尽早发满袋,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过程中,选择发菌程度不同的栽培种进行搔菌出菇,结果表明:发满菌丝的栽培种较留1cm未发满菌丝及留2cm未发满菌丝的栽培种,菌丝恢复快、原基形成早、子实体整齐度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香菇菌筒栽培法目前发展较快。当菌袋通过室内发菌培养 ,菌丝长满整个袋内后 ,便要把装培养料的薄膜袋去掉 ,取出袋内菌筒 ,移至露地排放 ,这时即进入常说的菌筒转色期。正常情况下 ,脱袋后的菌筒 ,其表面白色菌丝先是倒伏 ,颜色略转粉红 ,随后逐渐变为棕褐色 ,形成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但转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往往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有必要及时处理 ,以免影响产量、质量。重庆合川市钓鱼城办事处小塔村九社黄正是种菇大户 ,他针对下列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1 菌丝徒长 菌筒表面的菌丝一直生长 ,长达 2mm时还不倒伏。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8.
尹亭 《食用菌》2001,23(3):25-26
平菇立体湿润栽培法是在袋式栽培的基础上,将采收头潮菇后的菌坯脱袋,不用补水补肥,直接用封口泥和营养土筑成可使菌坯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的菌墙,为菌丝复壮和出菇提供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菌墙筑成后,约 5~ 7天即可出第二潮菇。这潮菇无论从产量和质量上都不亚于第一潮菇,产量可提高 50 %以上。由于菌墙中的菌坯能源源不断地从营养土中得到水分和养分的供应,菌丝衰老慢,抗病虫能力强,采收期可维持 6~ 7个月,而且省时省工好管理。现将该方法简介如下:1 菇棚建造 选择远离畜禽栏舍、无污染、背风向阳、土质较厚的场所建菇棚。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泰安市及周边地区一些平菇种植棚内,不同程度发生核桃肉状菌侵害,造成减产,严重者绝产。经过几年调查与防治试验,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病原菌核桃肉状菌或又名狄氏裸囊菌。属子囊菌亚门,裸囊菌科。菌丝白色粗壮,有分隔,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或单生。子囊果由一团疏松交错的菌丝组成,初为奶油色,老熟后为红褐色;形状不规则,表面的网状皱纹似核桃仁,其直经可达1~3cm,群生。子囊排列不规则,短而宽阔,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近球形。2侵染症状由于核桃肉状菌丝白色粗壮,侵染初期无法…  相似文献   

10.
李庆利 《食用菌》2007,29(4):61-61
平菇在发菌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由于菌袋隔氧使袋内菌丝萌发后受到抑制,导致杂菌增加,使生料栽培成功率大大降低。为了使菌袋尽早发满菌,在发菌过程中用针刺微孔来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但用手拿针刺孔速度慢,不易操作。笔者在作生料栽培时用针制做了一个器具,使用方便快捷,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传统菇房发菌料为对照,从菌丝生长及培养料降解角度研究了隧道发菌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发菌料的菌丝生长速度比菇房发菌料快13.6%,基因拷贝数是菇房发菌料的3.7倍;在菌丝生长阶段,隧道发菌料中的蛋白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滤纸酶、酸性木聚糖酶活性显著提高,是菇房发菌...  相似文献   

12.
我区近年来,探索出一种新的封口及制作工艺,已大面积推广,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制作菌袋1.1 采用颗粒木屑 普通锯末不仅通气性差,而且长成的菌种易收缩老化,适用期短。改用袋料香菇专用的颗粒木屑不仅通气性好,发菌快,而且菌丝特别粗壮,浓白。颗粒木屑兼有枝条菌种类似的特性,接种中菌丝断裂损伤小,萌发快,成活率高。颗粒木屑块内菌丝生长较慢,发满后木屑颗粒内一部分菌丝仍在“吃料”,菌种不易收缩老化,使用期长。1.2 降低培养基舍水量 常规菌种料水比为1∶1.2,含水量偏高,通气性差,基内菌丝纤弱,不宜…  相似文献   

13.
徐占波 《食用菌》2010,(1):62-62
1采用两场制、减少重茬带来的损失 笔者所说的两场制,就是通常所说的室内发菌、室外出菇,可以根据需要搭建一个或多个发菌棚,棚内用木方、竹杆搭成栅栏式,分5-7层,中间用木方或竹杆隔开。香菇菌棒放在上面,间距3cm,上层与下层间距5cm,这种养菌棚既通风,又散热。养菌棚上方用弓型或三角型拱架均可,罩上塑料膜再用草帘遮光,草帘上方再罩高密度遮阳网,遮阳网与草帘间距50cm,防止阳光直射。这样的发菌棚基本上满足了发菌、转色的条件。棚内要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14.
赵放达  杨建国 《食用菌》2011,(4):51-51,68
平菇菌丝发育旺盛,栽培管理简单粗放易栽培成功,因此平菇栽培发展十分迅速。但近几年随着栽培量的增加,病虫害越来越猖狂,特别是核桃肉状菌的发生,使平菇菌丝发满袋后不出菇,甚至绝收。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其发生规律、特征及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过去一般培养蜜环菌大多用PDA培养基。在实践中发现,PDA培养基培养蜜环菌,发菌缓慢,基内菌丝稀疏,斜面培养由于菌素纤维质较高,接种难以操作,且易老化,转接数量少。笔者从1992年起采用:马铃薯100g,玉米粉50g,葡萄糖10g,琼脂16g,水1000mL,装管量达管长1/2~2/3,灭菌后直立凝固,接种后在27~28℃下萌发3天,待菌索进入培养基时降为18~20℃避光培养,菌索洁白、粗壮,萌发力强,耐老化,易转接,每管(18x180mm)可扩转150支以上或接原种30~40瓶。另外,在制原种…  相似文献   

16.
初始原基球形至卵球形,内部菌丝交织、致密,边缘菌丝凝结或胶化。随着原基膨大,顶端边缘内凹出现菌盖原基,此时未发现菌柄原基分化,之后菌盖原基侧面的裂缝中出现栅栏状菌丝细胞并逐渐发育形成菌褶腔,子实层原基分化开始,同时菌柄原基也开始分化。在菌褶腔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Y型菌褶。双孢蘑菇是半被果型发育中的副菌幕发育型,从发育顺序观察是菌盖发育型。  相似文献   

17.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 ,在姬菇菌袋播种后 8~10d ,发现大批菌袋有明显污染 ,严重抑制了正常菌丝生长。于是及时用 0 5~ 0 7cm的木棍或铁棍 ,在污染的菌袋四周扎 5~ 7cm深的孔 ,然后把菌袋按原来形式排起 ,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合时 ,经3~ 5d的培养 ,正常菌丝才开始向前吃料 ,生长速度加快 ,再过 10~ 15d ,姬菇菌丝逐渐淹没袋内霉菌落 ,最后菌袋发满变成洁白。以上处理措施 ,打破了常规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治疗的方法 ,既节省了药品投资 ,又避免了菌袋报废的经济损失。在我们当地栽培姬菇多用袋栽 ,它属保护性栽培 ,因两端封闭严密发菌…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菌丝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出耳期耳片的高温抗性,提高黑木耳出耳抗性和产品品质,实验设计5组不同发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培养温度、菌丝生理与出耳期耳片耐高温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5℃、20℃发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25℃)慢,但菌丝粗壮,培养期感染杂菌少,酶活性高。低温培养的菌丝出耳期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耳片不易流耳。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黑木耳出耳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原基初期卵球形,菌丝交织、致密;原基伸长生长,外部交织菌丝变稀疏,边缘形成一层染色呈黄褐色的菌丝,菌丝膨大,平行排列或凝结呈菌丝束,形成外菌幕.外菌幕菌丝在上部最为发达,形成菌盖菌幕,此时菌盖开始分化.同时原基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并垂直生长,菌柄开始分化.在菌盖、菌柄和子实层原基交接处出现菌丝稀疏区,菌褶腔在这一区域形成.由于半包膜的存在,菌环上无鳞片.菌盖菌幕与菌盖皮层相区分,而菌柄菌幕与菌柄皮层形态一致,只是菌柄菌幕菌丝继续保持向外生长特性.多脂鳞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是菌盖菌柄发育型.  相似文献   

20.
1)螨类。多在双孢菇上发生,部分平菇也有发生,表现为“发菌难、退菌”,有的40多天仍未完成发菌,且菌丝越来越少,生产中往往当作病害而被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