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温州市永嘉县一个山区集镇的农技干部。我们办公室里订有许多报刊、杂志,但唯有《新农村》杂志最吸引人,每期一到,便成了办公室的“抢手货”。镇村干部总是争相仔细阅读,有些干部还利用笔记本摘录刊内自己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把《新农村》看作自己从事农业与农村工作不见面的“教授”。每期《新农村》杂志一到,我也总是必读,并联系工作实际,给《新农村》写稿。村镇干部认为,《新农村》好在:1.政策性强,有一定的指导性,帮助我们开展农村工作;2.栏目活跃,编排内容丰富;3.知识面广,实用性强,通俗易懂。4.信息可靠,实际实效,是致富良方。5.文章精悍、可读性好,定价也适当。我们县许多干部从《新农村》中汲取知识,收集信息,《新农村》成了村镇干部开展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好帮手;有的群众依靠《新农村》成为种养大户、致富带头  相似文献   

2.
我叫杨伯元,今年48岁,家住芷江县竹坪铺乡蚂蝗塘村王利山组。我之所以成为一名科技示范户,是《湖南农业》杂志帮助了我,使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我是怎样受《湖南农业》的启迪、帮助而成为科技示范户的呢?说起来有个曲折的经历。 一、没有技术终枉然 只有小学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8,(11)
我参加成教工作已有4个春秋。在这4年里,我都努力做好《新农村》征订工作。自踏上成教岗位后,我便与《新农村》结了缘。贵刊一到,不管刮风下雨,我都及时挨家挨户地送到订户手中,受到了订户的赞扬。本乡水利农机站杨站长说:“只有《新农村》送刊及时,一本不少。其它的报刊不是短三就是缺四。”由于我们的服务工作做得好,征订工作一直都能顺利地完成。平时我稍微有一点空隙就翻阅《新农村》,至于那些“致富门路、种植技术、科学养殖”等栏目中的文章,我都仔仔细细、咬文嚼字地看几遍,对我们当地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技术经验,剪下来汇编成资料,作我们成校短班培训的好教材。去年,我曾写了《百合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4.
我是高考落榜生,家居山区农村。村民有时生病都走20公里的山路去看病买药。为此,我下决心学一些医学知识,以便为民解忧。正当我苦于无学费求学无门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家看到1999年第6期《农村新技术》,我被其中“医疗保健”栏目深深吸引住了。当年秋季我开始订阅《农村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75岁的刘某因对邻居实施纵火,被警方抓走。通过多方调查和取证发现,刘某和附近的居民平时并无过节,他之所以屡屡纵火,原因竟是嫉妒!附近的住户均是在市场内经商多年的业户,每户都"家资不菲",  相似文献   

6.
我是河北省滦南县人,1984年高中毕业后有幸在乡政府谋得一份差事,先在文化站,后在经管站。2002年随着撤乡并镇,我被分流下了岗,没有工资收入,家里也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2003年女儿考上大学,儿子也上了高中,儿女们的学费和家中的开支让我难以承受。失业不能失志,在帮妻子种好责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养猪专业户,曾投资1万多元,自育母猪自繁仔。虽说通过精心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由于本人在养猪方面缺乏科学的育种技术,因此,几头母猪特别是头胎母猪的产仔数总是在7~8头左右。尽管我曾多次向别的养猪专业户讨教过,但总是效果不佳。偶尔一次机会,我从村里订的《新农村》杂志上看到  相似文献   

8.
我叫周锡元,是浙江省富阳市常安镇安禾村的一名养鸡专业户,更是《新农村》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高中毕业后,听说养蛋鸡能赚钱,于是便踏上了养鸡之路。创业的道路总是漫长而又艰辛。刚起步时,一是资金不足,只能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8,(10)
我与《新农村》杂志相识至今,屈指数来已整整10个年头了。10年前,我高考落榜后,回到了农村。面对贫穷的山村,寒酸的家境,我去了浙北一家石矿做工。一场意外的工伤事故,差点使我陪上了命。于是我又回到了那偏僻的小山村,干起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有一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8,(1)
在绍兴县马山镇,44个行政村都设有一块醒目的大黑板,专门用来刊登田间管理、科学养殖、种植技术、科技动态、致富门路等方面的知识,农村群众高兴地称它为“科技扶贫墙”。“科技扶贫墙”上刊登的内容大都来自《新农村》等科技报刊,每月定期更换一次。为促进科教兴农,该镇成立了科普协会,各村还相继成立了科普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科技扶贫墙”的工作。去年,该镇在44个行政村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近4000亩水稻田采用抛秧技术,亩产增加了50~100公  相似文献   

11.
我是贵刊最忠实的读者,也是贵刊最大的受益者。以前,我家里很穷,高中毕业后打过工,做过小买卖,闯荡好几年,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欠了一万多元的外债。通过冷静地思考,我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信息不灵,不能及时把握市场脉博。为此,我借钱订阅了《新农村》等10多种报刊,从上面寻觅最佳致富信息。1999年7月,我在第7期《新农村》“致富门路”栏目中看到一篇《蒋张林养殖鳄龟发家》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1984年,我高中毕业后有幸在乡政府谋得一份差事,一干就是二十来年,谁想到在2002年竟被分流下了岗,没了工资收入,家里也就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2003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也上了高中,子女的学费让我这并不宽裕的家庭,日子过的更加紧巴巴的。失业不能失志,在和妻子一起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又不得不想方设法谋求其它致富路,为此,我成了县邮局报刊零售亭的常客,希望从报刊上找到合适的致富之路,以早日摆脱家中的经济窘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12月份,我根据《农村实用科技信息》提供的信息,决定引进仿真水晶葡萄技术,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项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5,(1)
《新农村》帮助我场脱贫致富编辑部同志:首先感谢贵刊帮助我场及我场许多农户脱贫致了富。我场以前生产果品、苗木,自从订了贵刊,两年来充分利用贵刊传递的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生产技术信息,开展多种经营,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去年5月,我场利用藤稔葡萄,艳阳大樱桃树下的空闲地,挖地养蟹,池内还种水草,养螺蛳。这样形成了水草供螺、蟹采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1998,(8)
我是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一个有200万元固定资产的总经理。事业上的成功,追本溯源是《新农村》为我提供了养殖野鸡的技术与信息,才使我有了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我是江苏靖江县一个农村青年,结识《新农村》的时间不长,但是收益却不少,特别是贵刊1994年上半年的一则技术信息,使我致富的梦想成真。我在本乡的一家乡镇企业工作,收入不多,为了贴补生活,工作之余便和父母一起加工蜡烛出售,尽管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但是年利润也仅维持在3000元左右.近几年,由于当地电力情况好转,  相似文献   

16.
17.
我是临安县堰口乡逸村的一名种粮大户,1993年弃工务农时,村里给我订了一份《新农村》杂志。看了几期后,觉得《新农村》是我们“种田郎”的良师益友,从此爱不释手,期期孜孜阅读。我特别喜看《种植技术》、《致富门路》栏目。这两个栏目里介绍的“致富经”和种植技术,值得我们“种田郎”学习和借鉴。一年后,村里没有再给我订,我就自费年年订阅一  相似文献   

18.
我是浙南老区的一个退伍军人,从1990年起我订了《新农村》,从此我就与《新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本刊物使我受益匪浅。刊物中的内容深入浅出,而且实用的很多,这很适合我们农民胃口。所以,每期《新农村》一到,我们全家人都争先抢阅。我曾在贵刊上获悉“高密度圈养肉狗是条致富门路”的信息,便想当地人爱食狗肉,如饲养肉狗,销路是没有问题的。我很快就购到了“圈养肉狗”的技术资料及麻醉养狗的主药醉仙桃种籽和麻醉养狗的成药。我一边种植醉仙桃,一边试养了5条狗。我自配饲料结合催眠法对这5条狗精心饲养,日均增重0.29公斤,两个月就出栏了,出售5条狗使我净获利几百元。接着我又饲养了数批,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我种植的2亩醉仙桃良种长势很好,而且开花结果了。我因饲养肉狗致富,成了村里的能人,还并被评为“退伍军人标兵”、“致  相似文献   

19.
20.
《新农村》1998,(8)
我叫张庆林,今年62岁,是江苏省仪征市十二圩镇蒲新村十圩组村民,家中有7口人,三代同堂。父母年老多病,妻子体弱只能算半劳动力,两个儿子在外打工,一个女儿帮我种田,以前,全家人披星戴月,辛勤劳动,省吃俭用,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我原先是个文盲。第一次栽种平菇,技术员叫喷“多壮素”,我却喷“多菌灵”,结果一茬平菇绝收。1985年冬季我参加扫盲班学文化,1996年12月通过了脱盲考试。我人老心不老,有了文化便想闯闯科技致富路。1988年秋季,我家栽种的平菇出菌率高,长势喜人。可是在头茬采摘前两天,由于菇床紧靠猪圈,杂菌污染严重,平菇彻底完蛋了。这次教训使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