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白菜霜霉病是我国白菜三大病害之一,三十年来一直威胁大白菜的稳产和高产。北方菜区,因白菜霜霉病的流行,引起严重减产,大发生年份减产约40—50%。包头市郊区1973、1975、1978年,几度大流行,造成秋冬市场蔬菜供应紧张。以前用于防治霜霉病的农药,如代森锌、福美双、退菌特等,  相似文献   

2.
白菜三大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植物医生》2007,20(2):16-18
白菜三大病害是指白菜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白菜是秀山县秋冬季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常年种植面积0.5万hm2。秀山县白菜病害较多,但以这三大病害发生最普遍,为害最重,常年发生面积0.2万hm2,年损失产量80t,严重影响秀山白菜生产。  相似文献   

3.
1996年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局部发生严重,整个麦区呈区域性流行,病害发生程度属中度偏重发生年,发病面积16.7hm以上。发生特点是突发性流行,流行期偏迟,4月上、中旬仅个别地块发病,6月上旬后,该地小麦条锈病普遍发生,部分重病田普遍率和严重度达到“双百”。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新的毒性小种上升,导致生产品种抗性丧失;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发生;1996年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发生严重且早于陇南,为陇南麦区提供了大量菌源。  相似文献   

4.
玉米苗枯病发生原因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 10万 hm2,其中夏直播 8.6万 hm2,无水浇条件地块占 70%以上.近年来,夏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本市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病地的病株率 10%~ 18%,严重地块达 20%~ 50%,个别地块高达 60%以上,甚至绝产,对玉米生产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5.
秋白菜是乳山市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秋白菜"三大病害"是指秋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多年来,"三大病害"的发生一直较重,给乳山市的秋白菜生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甜菜夜蛾在胶东地区秋白菜田上发生较重 ,尤其是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百棵有虫400~600头 ,最高达百棵有虫1736头 ,一般被害棵率50%~75% ,被害叶率45%~98% ,受害白菜叶片轻者被吃成缺刻、孔洞或网状 ,重者全被吃光 ,苗期生长点被吃掉 ,造成死苗 ,白菜受害后一般减产15%~30% ,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 ,且该虫具有爆发和极易产生抗药性 ,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 ,目前该虫已成为本地区白菜生产上的一个主要害虫 ,笔者自1999年开始对其在白菜上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7.
巧治大白菜黑斑病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黑斑病(A lternaria brassicae)是大白菜生产中普遍发生而为害严重的真菌病害。1988年和1996年该病在北京市大白菜上曾大发生,严重地块甚至绝收,远望一片枯黄,一般地块损失30%~50%。全部地块病株率达100%,病情指数50~92,损失惨重。几年来,该病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是山东省大白菜主要生产基地 ,常年种植大白菜约 6666.7hm2 。自 1 998年以来白菜萎蔫病和白菜黑腐病普遍发生 ,蔓延迅速 ,为害严重。一般病株率 2 5%~ 3 8%,重病地可达 60 %~ 75%,部分地块病株率 80 %以上 ,甚至绝产。 1 989~ 1 991年我们在对白菜黑腐病研究的同时 ,对白菜萎蔫病症状及分离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 ,取得了重大突破。白菜萎蔫病及其病原菌腐霉菌致病性乃属全国首次报道 ,为进一步研究防治该病提供了重要依据。1 症状经田间和人工接种观察 ,白菜 6~ 7叶期开始自下而上叶片褪色 ,无光泽 ,失水状萎蔫 ,先从底叶开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大蒜的种植面积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态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大蒜植株的抗病性逐年降低,大蒜病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大蒜病害对大蒜的危害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已成为大蒜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软腐病是白菜上三大病害之一。它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夏季高温多雨利于其发生,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白菜绝收。越夏白菜软腐病的防治应采取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和选用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技术。1)加强栽培管理①避免将白菜种在低洼、黏重的地块上。以麦茬地为最好,或与韭菜、葱间作,避免连作或与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轮作。②及时耕翻整地,使土壤充分暴晒,促进病残体腐解,减少病菌来源和害虫。③采用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水防涝,发病轻。垄高10~15cm,一般每垄1行,行距50~60cm,株距35~40cm。④增施底肥,…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病害一旦发生就呈规模化发展的态势。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耕作制度的改变,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病害的入侵,给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玉米生产造成巨大威胁,在病害流行的年份,可因病减产10%~30%,发病严重的可达50%以上。因此,掌握玉米病害的危害症状,做好玉米病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做到早  相似文献   

12.
韭蛆(BradrysiaodoriphgaYangetZhang)又称韭菜迟眼蕈蚊,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在河南省未见有危害大蒜的报道。1996~1997年作者在中牟县发现该虫危害大蒜,1998年严重发生。据调查,蒜田受害面积占65%左右,一般地块虫株率20%~30%,严重田块?..  相似文献   

13.
高强 《植物保护》2006,32(2):106-107
大蒜白腐病是大蒜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大蒜的根、鳞茎、叶,苗期直接造成田间缺株死苗。天水川道区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年种植大蒜2660hm^2以上,是大蒜重要产区之一。秦州大蒜质优、个大、味纯、口感鲜嫩,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AA级无公害绿色食品。多年来大蒜白腐病在本区流行,重茬大蒜地平均死苗30%以上,严重地块绝收,造成很大损失,是制约该地区大蒜生产的一毁灭性病害。为此针对该病在本区域的危害、流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茎基腐病乃世界性玉米病害,自70年代以来我国春、夏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据各地调查,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可达50%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灌浆—成熟期发病,从而引起玉米植株的根部及茎基部腐烂、变软,叶片青枯,果穗下垂,导致植株早死,籽粒松瘪,产量严重下降,是我国目前玉米生产上急待研究解决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自1988—1991年从全省各玉米主产区,采集了大量的病  相似文献   

15.
高民侠 《植物医生》2004,17(4):10-11
番茄病毒病是露地番茄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素有"植物癌症"之称,防治十分困难.2000至2003年在韩城市的龙亭、苏东、板桥等乡镇普遍发生,病情严重.病田率为80%~100%,平均病株率20%~30%,重者达80%以上,年发生面积超过0.07万hm2.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病田块几乎绝收.番茄病毒病还可使番茄品质下降,风味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是番茄生产中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比较普遍。一般病株率2%~8%,严重地块病株率可达30%以上,对玉米生产影响极大。在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上,应首选安全高效的理想药剂,规范农药用量及方法,降低农药残留量,提高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17.
姜腐烂病又称软腐病、青枯病、俗称“姜瘟”,是危害生姜栽培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本病在许多种姜地区均有发生。华东地区多在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为减少病害的发生,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避免病害的发生流行。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1 症状  姜腐烂病主要发生在地下的根茎部分,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  相似文献   

18.
 近年青岛地区栽培的巨峰系葡萄幼穗期出现了一种新病害,其特征是幼穗轴发生腐烂。据调查,其发病率一般为26%左右,严重地块病穗率可达63%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常年种植花生7 500 hm~2,花生白绢病是近几年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据召陵区植保站调查,花生病田率达到5%以上,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特别是重茬地块病株率达40%以上,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与品质。笔者经过多年观察、试验、查阅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跨区域流行的重大病害。1949年以来, 我国小麦条锈病研究, 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发病面积、流行程度、流行频率明显降低, 但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新毒性小种不断产生和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其流行规律和成灾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 发生危害加重, 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十二五”以来我国在小麦条锈病菌毒性新小种产生、有性生殖、侵染循环和大区流行规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在学习和实践以往病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 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 制定了“以绿色防控为基础, 以全周期管理为重点, 以跨区域联防联控为保障”的防控策略, 提出了精准监测预报、毒性小种变异监测、早期菌源控制、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应急防控等关键技术, 集成构建了全国小麦条锈病跨区域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制定了越夏易变区、冬季繁殖区(越冬区)和春季流行区分区防控技术体系。经在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大面积试验示范, 取得了防控效果85%以上, 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 小麦单产提高5%以上的成效。2022年-2023年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大范围组织推广应用, 有效控制了小麦条锈病严重流行势头, 全国病害发生面积出现了新低, 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