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态特征:有翅孤雌蚜,体长l.6~l.8毫米,卵形,黄绿或黑绿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比身体短;无翅孤雌蚜,体长1.8~2.2毫米,长卵形,淡绿或深绿色,上浮一层白色粉状物,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为体长的l/3。为害作物:玉米、高粱、大麦、水稻。为害症状: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  相似文献   

2.
香蕉交脉蚜又名蕉蚜、蕉黑蚜。近年来该虫发生严重,吸食植株汁液,传播香蕉束顶病毒,对当地香蕉生产影响很大。 一、形态特征 成虫可分为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类型。有翅蚜成虫体长1.7毫米,棕褐至黑褐色。头两侧具角瘤,触角6节,几与体等长。前翅径分脉与中脉有一段相交,径分脉端部分叉为2支,后翅翅脉退化,只有1根斜脉。无翅蚜体长0.7—1.0毫米,1龄时触角4节,2龄时触角5节,3龄和4龄时触角6节。 二、生活习性与危害 该虫以孤雌卵胎生方式繁殖,  相似文献   

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古代诗人对垂柳的赞美。然而最近在金水河畔的大石桥游园内,我们发现,婀娜多姿的垂柳正受到一种害虫的严重危害,它就是柳黑毛蚜,属同翅目毛蚜科,寄主有垂柳、杞柳、龙爪柳等柳属植物。一、形态识别(一)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长约1.4mm,全体黑色,体表粗糙,胸背有圆形粗刻点,构成瓦纹,腹管截断形,有很短瓦纹尾片瘤状。(二)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长约1.5mm,体黑色,腹部有大斑、节间斑明显黑色,触角长0.81mm,超过体长一半,腹管短筒形仅0.06mm。二、发生规律柳黑毛蚜每年发生世代数不一,为害时间各有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茶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数量与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有翅成蚜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节组成,其中鞭节由4个亚节组成;共观察到4类感器,分别是原生感觉圈、次生感觉圈、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结合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感器功能的相关研究等,分析了茶蚜有翅成蚜触角各类型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瘿绵蚜科一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上海蚜虫种类中,发现日本绵蚜Eriosoma japonica(Matsumura,1917)为我国首次记录。兹报道如下: 日本绵蚜Eriosoma japonica(Matsumura,1917)中国新记录有翅孤雌蚜:体呈椭圆形,长1.58~1.65mm,宽0.80~0.90mm。体灰黑色,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6种寄主植物繁育烟蚜和烟蚜茧蜂的能力,筛选出更多适宜繁殖烟蚜茧蜂的寄主植物,为烟蚜茧蜂低成本规模化繁育技术集成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茄科龙葵、云烟203、野生烟G80,十字花科小白菜和樱桃萝卜,以及旋花科空心菜作为烟蚜繁殖寄主植物,分别设10次重复,接蚜后每5 d调查1次单株蚜量,共调查4次;于接蜂30 d后调查僵蚜量、寄生蚜量和正常蚜虫量,并对6种寄主植物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雌性比、寿命和后足胫节长度进行比较.[结果]从繁蚜效果来看,6种寄主植物均可作为繁育烟蚜的理想寄主植物,其中以云烟203和龙葵的繁蚜效果最好,接蚜后第20 d的蚜量分别为3153.90和3369.80头/株,野生烟G80、空心菜、樱桃萝卜和小白菜的繁蚜效果次之;以空心菜的繁蚜速度最快,接蚜后15 d繁蚜量即超过2000.00头/株.从繁蜂效果来看,6种寄主植物上僵蚜量最高的是云烟203,达2081.90头/株,野生烟G80次之,僵蚜量为1805.60头/株,空心菜的僵蚜量最少,为1261.40头/株.各寄主植物上繁育的僵蚜羽化率以龙葵最高,为92.00%,显著高于其他5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云烟203、野生烟G80和樱桃萝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次之,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小白菜和空心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4.00%和69.00%;6种寄主植物中除空心菜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性比较低外,其他5种寄主植物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性比均较高,在65.00%左右,5者间无显著差异;各寄主植物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寿命存在一定差异,且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其中以龙葵和樱桃萝卜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峰寿命最长,显著长于其他4种寄主植物;6种寄主植物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长于雄蜂,不同寄主植物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雄蜂后足胫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以小白菜繁育的子代烟蚜茧蜂雌蜂后足胫节长度最短,为0.75 mm,显著短于其他5种寄主植物.[结论]龙葵和樱桃萝卜可替代烟草类寄主植物用于繁蚜繁蜂.  相似文献   

7.
丽蚜小蜂 Encarsia formosa Gahan 体长约0.6 mm,腹部长度约0.3 mm。雌性生殖系统位于腹部后端,约占腹腔的2/3,由成对的卵巢及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及附腺组成。对采自北京地区的3000余头丽蚜小蜂雌性成蜂进行解剖,发现丽蚜小蜂的一对卵巢由12根卵巢管组成,并且每侧卵巢包含的卵巢管数目相同,均为6根。  相似文献   

8.
正红松球蚜(Pineus cembrae pinkoreanus Zhang et Fang)发布于长白山区,主要危害天然更新和12~25年红松人工林针叶和嫩稍。少数在苗圃内危害留床红松苗。本文对红松球蚜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进行阐述,提出了适宜的防治方法。1形态特征1.1干母1龄干母体长0.5mm,黑色,卵圆形,腹面平,背面凸出,触角3节,全体密被向后伸展的白色粗蜡毛,背面具6纵列方形骨板列,中、侧、缘骨板各2个,每一骨板内有略呈多角  相似文献   

9.
<正> 棉根蚜(Smynthurodes betae Westwood),又名菜豆根蚜,系为害棉花根部的一种蚜虫,属蚜总科中的瘿绵蚜科,斯绵蚜属,在我国及我省均有分布。该虫1983年在寒亭区央子镇崔家央于棉田发生,到1989年已扩展到央子镇、固堤镇、部队农场、潍北农场等地,发生面积达25500亩,减产皮棉约25万多公斤。1985~1992年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一、棉根蚜的形态特征及为害棉根蚜为无翅胎生雌蚜,体为卵圆形,低龄时桔黄色,成蚜乳白色,体表略披白色蜡粉,体长1.8毫米,体宽1.4毫米。触角4~6节,粗而短,较光滑。喙4~6节,长锥形,可达后足基部。无腹管。足、尾片褐色至灰褐色。尾片小,呈半圆形。  相似文献   

10.
记述采自西藏林芝地区毛蚜蝇属1新种:西藏毛蚜蝇(Dasysyrphus xizangensis sp.nov.)。新种近似角纹毛蚜蝇(Dasysyrphus postclaviger(tysetMoucha,1962))。新种翅痣暗褐色,后足跗节背面黄色。后者翅痣黄色,后足跗节黑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动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1.
一、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2.2mm,体椭圆形,肥大,赤褐色,体侧有瘤状突起,着生短毛,身体被有白色蜡质绵状物,头部无额瘤。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超过第二节的3倍,末端3节长度相等,第六节末端特别尖,呈刺状。复眼红黑色,有眼瘤。腹部背面有条纵列的泌蜡孔,分泌白色蜡质绵状物。蜡腺呈花瓣状,腹管退化,呈半圆形裂口,位于第五、六腹节间,围绕腹管有短毛11-16根。  相似文献   

12.
杀虫剂对绣线菊蚜及其天敌的敏感性和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及其天敌种群的选择性。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按以下次序增大:啶虫脒、吡虫啉、杀灭菊酯、抗蚜威、赛丹、氧化乐果;对天敌瓢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按以下次序增大:杀灭菊酯、氧化乐果、啶虫脒、吡虫啉、赛丹、抗蚜威。啶虫脒和吡虫啉对绣线菊蚜的选择性最高,对捕食性天敌杀伤率小,对绣线菊蚜防治效果好;其次是抗蚜威对天敌和绣线菊蚜的选择性较高;另外,赛丹对天敌和绣线菊蚜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氧化乐果和杀灭菊酯对天敌不具选择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苹果绵蚜日光蜂(又称蚜小蜂)Aphelinus mali(Haldeman)是苹果绵蚜的专性寄生天敌,对后者具有很强的自然控制作用。其雌雄蜂鉴别对于扩大雌蜂放蜂数量以控制苹果绵蚜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山东省6个日光蜂种群触角各个索节、棒节的长宽进行测量,并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雌虫触角索节第三节长度显著短于雄虫,而宽度显著长于雄虫;雌虫触角索节第三节接近于正方形,长/宽值为0.89~1.38,而雄虫索节第三节接近于长方形,长/宽值为1.42~2.80;雌虫触角棒节粗短,而雄虫细长。该研究可提供一种通过触角特征鉴别雌雄蜂的方法,为田间选择雌性日光蜂放蜂以及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85—1986年在河北、山西省蚜茧蜂调查中发现二新录种,现报导如下黑全脉蚜茧蜂 Ephedrus niger(Guiter)1929雌:头横形,光滑,发亮,毛稀,略与胸翅基片处等宽。三单眼排列紧密。复限小,卵圆形,微凸,具稀疏短毛,稍向唇基幅合。唇基微凸。触角11节,第一鞭节长为基部宽的5倍,为第二节的1.43倍,端节与亚端节明显分开。盾纵沟在中胸盾片上升部清晰,宽,到中域消失,沿不清晰的盾纵沟处及中胸盾片的边缘具稀毛。并胸腹节具宽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豌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菌株KM0107的产孢量最高,培养30 min时产孢量为99.60±4.04孢子。该菌株对桃蚜、萝卜蚜、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和玉米蚜均具有一定的毒力,在高剂量82.42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萝卜蚜、桃蚜和玉米蚜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2.75±3.54)%、(73.33±4.32)%、(93.75±4.53)%、(98.21±5.46)%、(92.00±5.63)%;致死中分别为(2.3±0.42)、(3.2±0.35)、(2.7±0.35)、(2.6±0.32)、(3.5±0.25)d;接种处理后第7 d致死中量分别为1.61、1.72、1.63、1.53、1.59孢子/mm2。  相似文献   

16.
葡萄根瘤蚜是世界上第一个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毁灭性的虫害。被害须根和侧根肿胀,形成根瘤或胀瘤,不久即变色腐烂.致使植株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无翅孤雌蚜体长1.1毫米。活体鲜黄至污黄色。体表有鳞纹.背面每节有一横行深色瘤状突起。触角3节,很短。喙粗长达后足基节,末节为后跗节Ⅱ的2-2倍。足粗短.胫节短于股节,不善活动。无腹管。有翅孤雌蚜触角3节,第3节有两个纵长环状感觉圈。前翅翅痣大,只有3斜脉,后翅缺斜脉。静止时翅平置于背面。雌、雄性蚜无翅,喙退化,跗节1节。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狭带条胸蚜蝇(Helophilus virgatus Coquilletti,双翅目食蚜蝇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利用扫描电镜对狭带条胸蚜蝇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亚显微结构观察分析,狭带条胸蚜蝇触角呈具芒状,共3个单节,分别是柄节、梗节和鞭节。触角上着生6种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刺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毛形感器是狭带条胸蚜蝇的主要感器类型,除刺形感器在雌、雄个体之间分布存在差异外,其他类型触角感器结构、长度和分布均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红松的重要害虫红松球蚜新亚种,文中的量度单位全为毫米,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模标本保存在东北林学院。 红松球蚜新亚种 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 Zhang et Fang,subsp.nov. 无翅孤雌侨蚜 体长1.3,宽1.0,卵圆形。活时红褐色,被长蜡丝,呈绒球状。玻片标本头部与前胸愈合深色骨化,中、后胸与腹部节Ⅰ中、侧、缘斑明显,向腹部节Ⅰ变  相似文献   

19.
测量了豆蚜的体长、体宽,触角长、腹管长、尾片长和后足胫节长等6个因子,建立了6套不同因子识别豆蚜虫龄的判别方程,各方程的回代率都达95%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腹管和后足胫节作为豆蚜虫龄识别特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河北省的蚜茧蜂科一中国新记录种。光盾蚜茧蜂属Diaeretus Foerster 1862因其中胸盾片光滑,无盾纵沟而得名,其它主要特征还有:前翅翅脉为少脉型,并胸腹节具基脊和发达的叉脊,产卵器鞘近于直,宽短等。本属迄今全世界仅知一古北区种,即白呤光盾蚜茧蜂(D. leucopterus),为单种属(monotypic genus)。白呤光盾蚜茧蜂Diaeretus leueopterus(Halidag)1834中国新记录异名:Aphidius leucopterus Halitday 18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