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野生岩生植物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和丛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 comosum)为研究材料,以目前最常用的护坡植物之一狗牙根(Cynodon dactlylon)作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下两种野生岩生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0,-5,-10,-15,-20℃)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丛毛羊胡子草、金发草和狗牙根等3种植物的电解质渗出率均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在5种处理温度下,丛毛羊胡子草电解质渗出率均低于金发草和狗牙根,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金发草和狗牙根;半致死温度均低于金发草和狗牙根;3种植物的电解质渗出率在12月低于8月,而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即12月高于8月。这一结果说明3种植物中丛毛羊胡子草的抗寒性最强,且自然温度缓慢降低有利于3种植物抗寒能力的诱导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2种野生岩生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方法]以野生岩生植物金发草和丛毛羊胡子草作为研究材料,并以目前最常用的护坡植物狗牙根作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下2种野生岩生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丛毛羊胡子草、金发草和狗牙根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各处理温度下丛毛羊胡子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金发草和狗牙根,并且3种草可溶性蛋白含量12月高于8月;3种草12月蛋白质SDS-PAGE分析表明,丛毛羊胡子草蛋白质条带数最多且条带着色深,金发草次之,狗牙根蛋白质条带数最少且条带着色浅。[结论]3种草种中,丛毛羊胡子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岩生植物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和丛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 comosum)为试材,以常用护坡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lylon)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对这2种野生岩生植物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3种植物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降低;丛毛羊胡子草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金发草和狗牙根;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丛毛羊胡子草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金发草和狗牙根;3种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12月采集的叶片高于8月采集的叶片,但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则相反,12月采集的叶片低于8月采集的叶片.表明3种植物中丛毛羊胡子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干旱逆境下百喜草根、叶的联系与区别,研究以野生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为研究试材,分别进行0(CK)、1、3、5、7、14、21、28 d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百喜草根、叶在不同时间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对比百喜草根、叶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百喜草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和CAT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溶性糖、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POD呈逐渐下降趋势;3种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初期,SOD和CAT为百喜草根、叶的主要抗氧化物酶。随着胁迫加重,根系抗氧化物酶变为SOD,叶片为CAT和POD,干旱对根系的CAT和叶片的SOD、POD的影响显著。渗透调节和光合作用调节的部位主要是叶片。本研究为提高百喜草耐旱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通脱木野生抚育及人工栽培奠定基础,以1年生通脱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80%(CK)、60%(轻度胁迫)、40%(中度胁迫)和20%(重度胁迫)〕对通脱木幼苗生理特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脱木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随干旱胁迫增强呈减缓(少)趋势,根冠比显著增大;幼苗叶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通脱木幼苗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及一定的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德国补血草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国补血草(Limonium tataticum)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SRW分别为50%、35%、25%)对其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其抗旱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德国补血草受害症状明显,复水后恢复生长所需时间延长,但各胁迫处理下植株均可以恢复生长;叶绿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差异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干旱胁迫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基本呈先升后降趋势,SRW降至35%时极显著上升,达到最高值。随着干旱胁迫程程度的加深,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蒸腾速率(T_r)和胞间CO_2浓度(C_i)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及观察结果认为,德国补血草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2种苹果砧木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干旱胁迫对2种苹果砧木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平顶海棠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而美国黄海棠则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种砧木根系活力和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轻度胁迫时(土壤相对含水量SRW为50%)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中、重度干旱胁迫下(SRW为20%~35%)则极显著降低。平顶海棠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胁迫处理下的差异不显著,而美国黄海棠则随干旱胁迫程度加深SOD活性呈先降后升、POD活性则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指标的变化均表现为平顶海棠的变化幅度大于美国黄海棠。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及植株的形态表现认为,美国黄海棠的抗旱能力高于平顶海棠。  相似文献   

8.
稀盐盐生植物盐角草对盐胁迫生理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盐胁迫下盐角草生长特性指标和抗逆性指标的变化,初步研究盐角草对盐胁迫的耐盐机理.[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C1对盐角草进行盐胁迫处理,常规方法测定盐角草的湿重、干重、含水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不断增加,盐角草湿重、干重和含水率均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最适生长浓度为100mmol/L;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S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POD活性和CAT活性则是先降后升再降,三者相互协调发挥作用;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呈先升后降态势,且盐处理后的均较对照的高.[结论]盐角草的抗氧化酶活性,尤其是SOD活性是盐胁迫的敏感指标,反应了盐角草独特的耐盐机理.  相似文献   

9.
对3种暖季型草坪草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结缕草(Zoysia sinica)和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在土壤盐分胁迫下的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坪草适应范围之内,根系活力和蛋白质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如超过忍受范围则持续下降;随盐分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草坪草叶片的WSD上升,脯氮酸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因胁迫程度和草种的不同,其峰值和下降幅度有较大差异.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趋势因草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与其耐盐性有关,可以作为判定草坪草抗盐能力的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任豆树是喀斯特地区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保护植物,其树叶可作为饲料,然而不同种源任豆树耐旱性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广西6个不同地理种源(大新、乐业、上林、忻城、龙胜、南丹)的1年生任豆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模拟自然干旱胁迫条件,测定不同干旱胁迫阶段任豆树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任豆树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6个种源任豆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大新和乐业种源呈持续上升趋势,上林、忻城和龙胜种源呈升—降—升的趋势,而南丹种源在4 d时下降后持续上升;MDA含量在大新、上林、忻城和龙胜种源呈升—降—升的趋势,乐业种源呈降—升—降的趋势,而南丹种源则在4 d时降低后持续升高;SOD活性在大新种源呈升—降—升的趋势,乐业种源在4 d时升高后持续下降,上林和龙胜种源持续上升,忻城和南丹则呈降—升—降的趋势;POD活性除南丹持续上升外,其他种源均呈升—降—升的趋势,且除龙胜在4 d时达到最大值外均在12 d时达到最大值。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种源任豆树耐旱能力大小为龙胜大新乐业上林南丹忻城。  相似文献   

11.
对二年生栾树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控水处理后,土壤含水率和叶片含水率随胁迫天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叶绿素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在控水处理后的第35天有所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控水处理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4个苜蓿品种根系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苜蓿根系生理特性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断水的方式模拟土壤干旱胁迫,测定苗期根系相对含水率(RWC)、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T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4个苜蓿品种根系RWC明显下降,Pro、TSS、MDA含量及SOD活性明显上升.经抗旱隶属度分析,‘野生黄花苜蓿’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561 8,4种材料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野生‘黄花苜蓿’>‘陇东苜蓿’>‘清水紫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植物整体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的东澳棕(Carpentaria acuminata)实生苗为材料,分别进行干旱胁迫0、7、14 d和21 d,再复水3 d和6 d,测定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的生理指标,用于明确东澳棕叶片和根系对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叶片的SOD活性、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7 d时显著增加,随着干旱进行而减少,复水后又增加,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21 d时达到最大值,复水后降低。根系的SOD活性只在干旱胁迫21 d时显著提高,复水后显著降低;Pro含量在干旱胁迫14 d时升高,后降低,复水后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7 d时升高,后降低,复水后升高,MDA含量干旱胁迫7 d时降低,干旱胁迫21 d时升高,复水后降低,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在干旱胁迫7 d时略增加,后降低。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7 d-复水期间的变化趋势相同,根系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7 d-复水期间的变化趋势也相同,说明叶片和根系之间、SOD和MDA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干旱7 d-复水期间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根系,干旱14 d-复水期间叶片的Pro含量显著低于根系。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之间存在协同和互补效应,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水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以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为试验材料,测定Pb2+胁迫下植物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探讨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绿航绿萝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铅处理时间的延长和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现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金边吊兰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随着铅处理时间的延长和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抗重金属铅污染能力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金边吊兰优于绿航绿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喷施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对干旱胁迫杏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杏抗旱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金太阳杏1年生嫁接苗为试材,设处理1(对照,CK)、处理2[干旱(Drought, D.)胁迫]、处理3[(CK+亚精胺(Spermidine,Spd)]、处理4(D.+Spd)、处理5(D.+MGBG)和处理6(D.+MGBG+ Spd)共6个处理,每2 d处理1次,处理30 d后分别测定并分析各处理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光合参数。【结果】干旱胁迫下,杏苗叶片MDA、可溶性糖和Pro含量增加,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参数均降低;喷施1.0 mmol/L Spd的杏苗叶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大部分光合参数提高;在干旱胁迫下喷施1.0 mmol/L Spd可使杏苗的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大部分光合参数显著提高(P<0.05);在干旱胁迫下喷施1.0 mmol/L MGBG可促进杏苗叶片MDA含量、Pro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大部分光合参数降低。【结论】喷施1.0 mmol/L Spd可增强金太阳杏苗对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可在杏规模化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莺璇  雷江丽  王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79-12983,13007
[目的]为抗旱地被植物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华南地区较为常见的7种百合科园林地被植物为试材,对其植物永久萎蔫率、叶片持水率,以及在土壤水分胁迫下(0 d、7 d、14 d、21 d、28 d)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7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的7种百合科地被植物永久萎蔫率均处15%以下的较低水平;随着土壤水分胁迫加剧,7种参试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同为渗透调节物质的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尽相同;其抗旱性均有较好表现,推测该科植物的抗旱性潜力较大。[结论]矮麦冬抗旱性极强,天门冬、蜘蛛抱蛋、银边山菅兰次之;银边吊兰、"金娃娃"萱草抗旱性中等;山菅兰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自然越冬状态下四翅滨藜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翅滨藜抗寒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月—翌年3月四翅滨藜总含水量逐渐降低;10月—12月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缓慢上升,而后上升幅度加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在越冬期间保持较高水平,10月—翌年1月可溶性糖逐渐增加,3月份有所下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整个越冬期间相对比较稳定,而类胡萝卜素含量11月—翌年3月高于10月份。说明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提高是四翅滨藜对低温环境的主要反应,可以作为评价其抗寒性的生理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条件下胡枝子渗透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胡枝子属中的6个种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热稳定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胡枝子脯氨酸含量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5%-80%下降到55%-60%时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较少,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5%-40%时则迅速增加.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各个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热稳定蛋白含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5%-80%下降到55%-60%时增加,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5%-40%时则迅速减少.研究结果认为在脯氨酸、热稳定蛋白与可溶性糖之间可能存在着互为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对土壤干旱条件下洛麦9133幼苗根系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根水势、根相对含水率和根系活力均降低,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以及SOD、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通过统计回归发现,根系各生理指标与土壤水分均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洛麦9133幼苗根系通过降低根水势和根系活力、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增强保护酶SOD、POD活性等生理变化提高了幼苗的抗旱能力,使其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