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以来,黄河上中游各省(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完善法制体系;二是强化监督管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规模化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四是注重淤地坝安全运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五是持续封育保护,促进区域自然恢复;六是不断深化改革,激发水土保持发展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机制和体制还需要创新;二是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距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人为水土流失尚未全面遏制,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四是水土保持信息化程度不高,科技防治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结合当前水土保持需求,建议继续做好以下重点工作:坚持依法监管,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坚持自然恢复,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坚持安全生产,保障淤地坝安全运用;坚持深化改革,增强水土保持发展内在动力;坚持行风建设,落实水土保持廉政责任。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到 2 0 10年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 .1万km2 ,初步在 2 5条重点支流(片 )建成较为完善的沟道坝系 ,基本遏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其工作重点是以淤地坝工程为切入点 ,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退耕还林为主要措施 ,加快生态自然修复和植被恢复。各省区须切实加强领导 ,坚持科学规划 ,推进科技创新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 ,加快淤地坝和“五荒”资源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并在完善配套法规 ,依法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设与管护的关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土保持》2007,(10):F0002-F0002
2007年9月7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银川召开,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委员,水利部水保司、黄委有关部门和黄河上中游7省区水利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袁纯清作工作报告,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副部长鄂竞平作重要讲话,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5.
5月14日至17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田安民调研员一行三人,在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有关人员陪同下,就山西省淤地坝安全运用和汛前准备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督查组一行实地检查了忻州市河曲县、偏关县与朔州市平鲁区的部分骨干坝和中型淤地坝,认真查看了相关内业资料,并分别在各督查县区召开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正>1 1996年小流域试点治理的新进展1996年是小流域试点工作重新步入正轨的一年.一年来,各省区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发动群众,投身于治山治水、防治水上流失的伟大事件中来,小流域试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据初步统计,1996年30条试点小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大综合治理面积85.10km~2,年均治理进度达12.2%,明显高于往年.各地在抓好小流域治理的同时,在深化改革上也有了较大的举措.各试点小流域都不同程度地抓了开发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改革、发展、提高是1996年黄河上中游小流域试点工作的显著特点.1.1试点工作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多元化投资渠道已初步形成一方面试点的主导思想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各地都把小流域经济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大部分流域把试点的着重点转到了开发性治理上来.在具体措施布置上,大力发展经济林,充分开发利用地埂和闲置土地,建立流域支柱产业,增强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2020,(9):5-6+12
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和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经过长期治理与保护,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从"黄"到"绿"的嬗变,但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新要求相比,依然任重道远。新时代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保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确保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坚持不懈开展还林还草,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出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论述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布局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1999年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建设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当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各种内外部条件,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以此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两个可持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应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加强水土流失区的坡改梯建设;实施好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重视制定生态修复的配套政策,确保其顺利推进;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注重水土保持社会参与和激励机制、项目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做好“十一五”规划、水土流失监测评价等水土保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加快珠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是实现珠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推进珠江上游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提高珠江上游地区防洪减灾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珠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要坚持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充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创新机制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要加强管理 ,搞好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使用与管理、工程建后管护、科技推广应用和组织领导 ,力争把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成精品。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减沙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1954—2012年黄河年输沙量、降水量和水土流失治理度数据分3个时段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水土流失治理度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锐减的现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均达到α=0.001;在1967—1987年时段,相同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治理度的提高不仅显著减少了黄河年输沙量,而且使年输沙量对降雨的响应趋于"迟缓",在1988—2012年时段,仅由水土流失治理度一个因子就能够很好地"解释"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在水土流失治理度超过55%时,计算年输沙量仅1.2亿t,以80%的置信度,黄河年输沙量将小于5亿t。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江中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1989年开始实施的重点防治工程 ,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 2 3万km2 ,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防治特点 ,一是建立了流域协调与地方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二是立足流域特点 ,开展综合治理 ;三是实施开发性治理 ,充分考虑农民利益 ;四是坚持预防为主 ,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上中游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尤以下游地区为最。以水资源合理调配为目的的上中游干流整治和灌区改造,将会暂时加重上中游一定区域的水土流失。其防治对策是: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在生态修复基础上尽可能扩大人工生态林面积,特别是施工区,并加强预防监督工作和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北江上游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江是广东省珠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包括韶关、清远两市所辖的12个县(市),面积2.94万km2。本文首先论述了北江流域的水、土资源及其在社经生态结构中的地位,阐明了水土流失与生态平衡的动向,回顾本区水土流失的历史,反映当前水土流失现状;随后对水土流失诱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紫色页岩地区水土流失作了比较深刻的剖析;最后总结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效,在缓洪拦沙方面初步改善了山区河水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减少了汛期水量,同时增加了枯水期的流量,河流输沙量减少,变河床淤塞为下切,河床下降;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淤地坝具有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综合效益。建设淤地坝对于保护母亲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符合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广大群众的需求。要抓住机遇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以骨干坝为重点 ,与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工程和当地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 ,整体推进淤地坝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通过5年的淤地坝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展淤地坝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有:一是优化施工机械组合,加快施工进度;二是搞好取土场防治,防止产业新的水土流失;三是做好岸坡坝坡防护,防止雨水冲刷破坏;四是探索石方养护新方法,提高工效;五是重视工程管护,确保淤地坝持续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6.
改善生态环境防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上游长约4500km,流域面积约100万km^2。本区域地理条件特征。水力、矿产、动植物和旅游资源部十分丰富,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近几十来,由于本区域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垦殖率不断增高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在长江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同时,也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是实现流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影响岷江上游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从水土流失现状和驱动力两个方面选择了1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岷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5个县中,松潘县水土流失处于轻度危险状态,茂县、汶川县处于中度危险状态,黑水县和理县因水土流失危险度指数综合值都比较大而处于重度危险状态。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松潘县、茂县和汶川县的水土流失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理县的水土流失程度会有所减轻,黑水县的水土流失危险度综合指数和现状强度指数相近,因而其今后的水土流失程度变化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