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冬闲稻田马铃薯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冬闲田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大力发展冬作马铃薯提供参考依据。在冬闲稻田进行轻简栽培Ⅰ、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等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土壤温度的差异是导致出苗早晚的主要原因,轻简栽培Ⅱ的平均土壤分别比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高0.82℃、1.35℃、1.72℃、2.16℃,出苗期分别提早2天、4天、15天和20天;地膜覆盖栽培的商品薯产量最高,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Ⅱ、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产量分别为21743.7、21345.6、15613.5、14783.9、12378.7 kg/hm2;轻简栽培Ⅱ的经济效益最高,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经济效益依次为11133.0、6609.9、5584.2、2571.6、-3424.1元/hm2。  相似文献   

2.
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栽培条件下水稻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蛋白酶、脲酶、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常耕栽培稻田土壤蛋白酶、脲酶、淀粉酶活性高于免耕栽培。表明,常耕栽培稻田土壤物质降解与养分转化的能力好于免耕栽培稻田。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三角形强化栽培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特点,找出最具增产潜力的栽培方式和技术,为其今后在水稻生产应用中提供实践依据。试验以‘D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和密度下,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与正方形强化栽培、抛秧栽培、常规栽培水稻群体和个体关系、群体库源建成特征、水稻后期衰老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三角形强化栽培和抛秧栽培在个体产量性状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依靠群体有效穗的提高达到高产目的,但适宜密度的三角形强化栽培显然要优于抛秧栽培;而正方形强化栽培则以强化个体生长发育为目标,在个体产量性状得到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群体足够就能达到很好的增产效果,但增产效果不如三角形强化栽培。(2)适宜密度的三角形强化栽培、正方形强化栽培在生育后期能保持较高的LAI,抽穗期能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且其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输出量、输出率及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抛秧栽培和常规栽培,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3)高肥处理(纯氮225 kg/hm2)比中肥处理(纯氮150 kg/hm2)产量增加6.36%,表明适当提高施氮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强化栽培产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绿芦笋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芦笋具有极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近年来,中国绿芦笋栽培发展很快,但栽培技术尚有待提高。从品种、育苗技术、田间管理、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方面综述了中国绿芦笋的栽培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益,是中国绿芦笋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东西垄向栽培的遮光问题,在辽宁北票地区以南北栽培为对照,研究东西大垄丛栽、大垄双行、大垄单行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冠层环境、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方式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环境方面,大垄丛栽的冠层光环境最佳,其中大垄丛栽的群体水平方向透光性最好,垄间的辐射量要优于大垄双行和大垄单行。大垄丛栽的冠层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南北栽培,冠层空气相对湿度低于南北栽培。大垄丛栽的产量达到了475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相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大垄丛栽的单产比南北栽培高了12.93%。品质方面,4种栽培方式的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维生素C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大垄丛栽的栽培方式在光环境、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栽培方式。由此可见,行距95 cm的东西大垄丛栽的栽培方式可以在高纬度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比较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栽培条件下水稻根系保护性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酶活性在拔节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低,其MDA含量较高。相反,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酶活性在灌浆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高,其MDA含量较低。因此,免耕栽培水稻根系后期衰老较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慢。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不同密度下玉米通透栽培与常规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种植密度下通透栽培模式和普通栽培模式对极早熟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对比试验分析表明:密植通透栽培模式明显优于普通栽培模式,表现为保苗数增加,生育期提前,抗倒伏能力增强,出子率增加,百粒重较高,产量差异显著。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最大,相差1032.75kg/hm2。通过试验表明,在极早熟玉米栽培中,同一品种的栽培密度通透栽培应较普通栽培密度增加7500株/hm2。  相似文献   

8.
张掖市加工型番茄品种布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张掖市加工型番茄栽培区划、品种特性、栽培方式与品种布局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热量资源丰富的走廊北部栽培区,选用早熟品种,并采用各种类型的春提早栽培方式,尽量提早上市高峰期:在走廊中部栽培区,以中熟品种、正常直播栽培方式为主,搭配中、晚熟品种和其他栽培方式,持续均衡上市;在走廊南部沿山缓坡区,以中熟品种为主,采用正常直播栽培方式,延期上市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水稻清洁栽培就是将水稻生产每个环节与控制环境污染相结合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水稻清洁栽培分为无公害稻米栽培、绿色稻米栽培和有机稻米栽培3种。无公害稻米栽培是低级清洁栽培;绿色稻米栽培是中级清洁栽培;有机稻米栽培是高级清洁栽培。我县水稻清洁栽培已推广十余年,稻米的售价提高了2~3倍,稻农收入成倍增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不同栽培措施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采用超高产栽培模式并以常规栽培模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早稻—再生稻头季稻籽粒灌浆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强、弱势粒的生长潜势强,灌浆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早,灌浆速率在整个灌浆期的前、中、后3个阶段均较高,活跃灌浆时间较短,强、弱势粒较早进入灌浆盛期,同时,整个灌浆期头季稻强、弱势粒的Mg2 -ATP和Ca2 -ATP酶活性超高产栽培模式也都较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尤其是在籽粒灌浆的快速增长阶段,超高产栽培模式的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因而其头季籽粒灌浆呈现出灌浆起动快、灌浆强度大、灌浆后期“拉力”足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有机物质向穗部运输,这是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实现大穗、多穗、粒饱、结实率高的籽粒灌浆特性和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代料栽培和段木栽培相比,具有周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适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扩大了木耳的栽培区域。  相似文献   

12.
杜心田 《作物杂志》2002,18(6):10-11
植物的个体是单个植物体,个体集合为群体,群体集合为群落,这是植物的三个基本集合层次。从而,由此派生出个体栽培、群体栽培和群落栽培。当今的植物栽培基本上都是群体栽培,如单作和纯林。1999年,在立体种植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植物群落栽培”[1]。和以往植物栽培一样,植物育种亦应属于群体育种,就连从单株培育的品种也都是以群体的形态应用于群体栽培。从群体栽培发展到群落栽培,对于植物育种提出了新的要求。群落栽培迫切需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性状的新类型和新品种。新的要求带动了群体育种向群落育种的发展。群落育种是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遗传和变异,为植物群落栽培培育优良品种。它的育种目……  相似文献   

13.
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对各自形态特征的影响,杂草稻和栽培稻按照2:1和1:2的比例各自插植在同一盆中,以单独插植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处理为对照,分别测定他们的分蘖数、株高、叶片长宽、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沈农265’的株高、叶片形态影响不大,使分蘖数、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显著降低;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都略有增加,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在同一生育时期,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和根系性状都比栽培稻‘沈农265’高,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栽培稻受杂草稻的遮挡,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限制了栽培稻‘沈农265’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造成栽培稻‘沈农265’减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冬闲稻田里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草覆盖、摆播稻草+地膜覆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敞土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闲稻田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地膜覆盖和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敞土栽培的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覆盖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稻草覆盖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高于敞土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高,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次之,敞土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5.
大理州位于云南西部,境内海拔差异较大,形成立体气候。针对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当地农技部门与农户不断摸索、积淀,形成了 5 种主要的马铃薯栽培方式,分别是平播后起垄栽培、黑膜覆盖栽培、抱窝塘栽培、高起垄平播栽培和客土栽培。分别从栽培方法、主要栽培季节及地区、优缺点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大理州马铃薯主要的栽培方式,以助推大理州马铃薯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大豆生产中,有3种栽培模式,分别是大豆大垄(130cm)密植栽培、45cm双行密植栽培和传统的"垄三"栽培,3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的年份中均有较好的产量,为验证哪种栽培模式更适合我市的大豆生产,加快大豆模式化栽培的进程,特设立小项试验,为今后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翼  张桂琴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2):159-164
芽苗菜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芽苗菜栽培管理工作量大,专用设备较少,限制了芽苗菜的推广。为解决芽苗菜栽培对于自动化管理的需要,设计了一种组合式超声波芽苗菜栽培装置。该装置由底座、催芽系统、栽培系统、补光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利用该装置进行的豌豆和萝卜等芽苗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采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催芽系统和栽培系统的自动供水,以及补光系统的自动补光,在栽培过程中无须人工管理。催芽系统和栽培系统采用超声波方式进行雾化,不仅可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还能协调根系的水气供应矛盾,使芽苗菜发芽和生长速度提高,并减少烂根等现象。该装置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选用一个或多个栽培系统进行组合,组合方式灵活,使芽苗菜栽培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对芽苗菜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超级杂交稻的优化(稀植、结构施肥)栽培试验于2002-2004年在长沙进行,以比较不同栽培方法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并以汕优6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法,两个供试品种的产量表现不同,其中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单产为8.20~10.37t/hm2,比传统栽培增产显著。主要表现为有效穗多,而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等产量因子差异不明显。汕优63采用优化栽培单产比传统栽培减产0.37%~8.8%。两种栽培方法间的茎蘖发生动态和单株分蘖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合单株分蘖数优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分别多110.36%和110.64%,但由于移栽密度不同,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单位面积分蘖数没有明显差异。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的在各个生育时期,植株体内的含氮量比传统栽培的高。  相似文献   

19.
蔬菜竖式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以现代农业设施为载体,在不影响平面栽培的条件下,通过竖式起来的柱形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综合运用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土地利用率,实现水肥循环利用,是一种资源型农业。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承担了该项技术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完成各项任务目标,项目实施以来,引进国内外名优特新蔬菜品种160种,其中叶菜类品种120种,彩椒、番茄等茄果类品种40种;研究出了泡沫立柱栽培、盆钵立柱栽培、墙面栽培、屋顶管道栽培、沟槽无土栽培、平面水培加立柱栽培等多种竖式栽培模式,并研究出了温室环境调控、营养液调控等相关技术。现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对比设计对麻花艽仿生栽培方式和常规栽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青海麻花艽适生地区采用仿生栽培方式种植麻花艽更接近麻花艽的野生环境。麻花艽的出苗期、第二年返青期均早于常规栽培方式;出苗密度、返青率、单株叶片数、叶长、单株鲜重、根鲜重等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方式;龙胆苦苷含量与常规栽培没有显著差异。仿生栽培方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量少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