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Herdrikson和Hibert首次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分离鉴定出RA血清型为I型,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对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Herdrikson和Hiben首次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分离鉴定出RA血清型为Ⅰ型,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对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等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两者容易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8月,在山东沂南地区呈面积性地流行了这一病例,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原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或称鸭疫综合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雏鸭为主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北京、广东、广西等地陆续发生,广西发生本病较为严重。据了解,广西不少的大型养鸭场,由于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导致本病常有发生,有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死亡率达5%~20%,使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以防本病的大量传播。  相似文献   

6.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多见。 一 发病情况 2005年6月23日上午9时许,我市一养鸭大户杨某电话反映他家的雏鸭突然发病死亡十多只,我们即赶去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的主要疫病之一,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如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将会使雏鸭死亡率增加,影响后期增重。现结合我们县西神坛村毕某养殖场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治情况,谈一谈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纽约的长岛,其后在英国、加拿大、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发生。在我国,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现是1982年,以前各养鸭大省均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症,其特征是引起广泛性纤维素性炎症.该病可通过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常见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比较严重的细菌病。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鸭户的增多,养鸭密度的增大,该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养鸭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武汉市郊某鸭场肉鸭暴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结果.并提出防治该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鸭做为一种水禽,近年来在我省的养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一般以农户较小规模饲养为主.一些一条龙较大规模的饲养企业.也采取了“公司 农户”的饲养模式。农户的饲养环境和防疫水平都比较差,尤其是旱地饲养条件更差一些,鸭很易感染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呼吸道、皮肤等途径感染1-8周龄雏鸭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头颈歪斜、腿翅瘫痪、共济失调、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胸膜炎、结膜炎以及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特征,死亡率较高,耐过雏鸭生长性能、饲料报酬低下[1].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情况 2007年8月,山东省宁阳县某鸭场4周龄雏鸭发病。据场主介绍,该鸭场今年7月底共引进樱桃谷雏鸭2300只,采取地面平养的方式进行饲养。进入8月份以来,该地区降水不断,阴雨连绵,由于鸭舍较简陋,致使舍内空气异常潮湿加之垫料更换不及时,大部分已经发霉。23日龄时,部分雏鸭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张口伸颈呼吸,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2月,广西某番鸭养殖场的鸭群出现生长缓慢,临床表现软脚,拉白色粪便的腹泻并伴有一定的神经症状等;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出血、腹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法氏囊萎缩等病变;于20日龄开始发病,30日龄送检时发病率20%、死亡率10%。无菌取番鸭的病变组织,分别进行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核酸特异性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并成功分离到一株番鸭细小病毒(命名为MDPV GX1712)和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命名为GL171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GX1712与GX5、P 1988、 SAASSHNH等MDPV参考株的亲缘性最近,相似性高达98.5%~99.1%,在进化树中处同一个分支,并且与疫苗株FZ91-30亲缘性相距较远,表明该分离株为MDPV野毒株;基于VP1-b序列分析IBDV分离株GL1712与中国新型超强毒株HLJ0504同属HLJ0504-like cluster,而基于vVP2序列则与中等偏强毒力参考株同属C2-intermediate IBDV genotype,为基因重排毒株。根据发病日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临床发病番鸭群混合感染了番鸭细小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有眼、鼻分泌物增多、绿色下痢、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抽搐等症状。本病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加,已成为生产中头号传染病。此病不但会造成雏鸭大量死亡,而且对以后的蛋鸭生长和产蛋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给养鸭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一起临床病例的发病情况与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饲养肉鸭1312只,其中15日龄雏鸭450只、64日龄鸭862只,分别平养在两间鸭舍中,舍外设有一小池塘和一水泥平地供大鸭自由运动。某…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穴DVH雪俗称“揹背瘟”或“背脖病”,是由鸭肝炎病毒穴DHV雪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急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多发生于1~5周龄的雏鸭,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雏鸭突然发病,身体侧卧,两腿痉挛后踢,角弓反张。鸭肝炎病毒Ⅰ型、Ⅱ型、Ⅲ型都可引起雏鸭病毒性肝炎,由于Ⅱ型DHV和Ⅲ型DHV可引起免疫了Ⅰ型DHV的雏鸭发生病毒性肝炎,因此,它们是独立的病原体。目前我国以血清Ⅰ型为主,在北京、广西等地有血清Ⅱ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程安春等1998年首次发现Ⅲ型DVH在我国存在。这三型病毒,如果防治不当,…  相似文献   

18.
某个体养殖户2004年4月购进樱桃谷雏鸭1500只.在23日龄时发生以突然死亡、腹泻、神经症状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过剖检、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病。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鸭,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染。一般发病率在30%以上,但在污染群中的发病率很高,有时可达90%,死亡率5%~80%高低不等,一般为10%~20%。本病主要感染鸭,外来品种鸭常较本地品种鸭的易感性稍高,小鹅也可感染发病;其他如鸡、火鸡和野鸡虽有感染,但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以侵害幼鸭为主的接触性传染病,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一般小鸭易感,感染后不易彻底治疗,经常反复发作,发病率高,给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发病情况肇源县浩德乡一养鸭场养殖的一批肉鸭,购入3日后开始有雏鸭发病,主要表现为不愿采食,有的食欲废绝,精神状态差,离群呆立,不愿走动,打蔫,粪便为黄绿色,腿发软。发现这种情况后使用链霉素和氨苄霉素治疗,但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