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2.
袋栽平菇采完2~3潮菇后,由于脱水和缺肥,常会导致后期菇蕾枯死、菇形变小、色泽变差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打孔浸水、脱袋砌墙法,既起到了补水增肥的作用,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湿度,可多收3~4批菇,生物效率可增加50%~100%。现将具体方法简介如下: (一)脱袋、打孔和浸液 采完2~3潮菇后,应及时将菌袋搬出培养室脱去塑料袋,在菌筒上并排扎3~4个直径2cm的孔,间距视菌筒长度而定,一般在10cm左右,再将菌筒浸泡在配备好的营养液中3~4小时。同时准备一些菜园土(也可用一般田土,加入3%~5%的过磷酸钙,若碱性土应将pH值调到6~7),打碎过筛,喷雾水拌匀至手握不成团为宜。 (二)排筒、撒土和砌墙 将菌筒捞起,再把菜园土铺成似菌筒长、宽的条幅,厚2~3em,将沥水后的菌筒浸水孔朝上,逐个挨紧并排在土上,每摆好一层上面撒一层菜园土,并把空隙填满,以利于菌墙形成一个整体,一般可叠5~6层,若场地太少也可多砌几层,但以不超过10层为好。在最后一层的菌筒上撒4~5cm厚  相似文献   

3.
在室(棚)内,先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铺30cm厚无霉干麦秸。把菌袋以“井”宇形分3层分行排列在麦秸上,行距、墙距30cm。然后用干麦秸将行、墙间填满后,上面再盖上30cm厚干麦秸,再用塑料薄膜封盖严密。如在室(棚)外,塑料膜上再加盖1~2层玉米秸捆,以保堆温。白天阳光充足时,再撤下玉米秸捆,以光增温,夜间再盖好;封盖5~15天时,翻袋以保袋温均匀。 此法可免去用炉火或暖气加温的麻烦,3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袋,40天左右即可出菇。冬季麦秸保温发菌法@王冬梅!河北泊头市洼里王镇季家八里庄村  相似文献   

4.
平菇覆土栽培实属高产稳产,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栽培时环境与条件受到制约时,若随机应变,便能增产增收,事半功倍。下面四种覆土方法不妨值得借鉴。 (一)墙式法 菌袋发满后,将其全部脱袋堆码,堆码时一层稀泥一层菌筒,高1m左右,砌完后,上层做成大小适宜的水槽,供浇水、补肥、自然渗水用。10余天,菌丝便伸向泥土,形成一个整体的菌墙。而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打几个保险桩,以防倾斜。 (二)立地法 待头潮菇出完,将菌袋全部在地上竖起来,摆成床式栽培的宽长,着地时将菌袋的袋口向  相似文献   

5.
代料栽培平菇,不论是垛袋垒菌墙还是脱袋床架栽,都不如阳畦不脱袋高产,具体做法:先按常规整地做阳畦,把发好的菌袋用小刀竖直每隔scm划15cm长一刀.底端解开绳挽至与料面平,上端把袋口从扎绳处剪去,似开非开即行。然后竖直摆在阳畦上,袋间隔约hm,依次摆完,空隙填营养土,菌袋上胃Zcm厚言养土,这样无论是增加营养,还是提高湿度都比较容易。试验表明,这样种植比全脱袋的产量高。袋栽平菇阳畦不脱袋出菇高产技术@孙启风!山东金乡化雨南马村孙武庄 272204~~  相似文献   

6.
平菇强盛1号是我们于1999年采用混品种孢子经紫外线辐射选育出的菌株,经秋冬季30000kg料栽培表明,此菌株丰产性好,抗杂力强,品质优于当地推广品种,现将该菌株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在PDA培养基上,菌丝洁白、稠密、爬壁力强,6~7天满管。在玉米芯培养料中,吃料早,生长快,15~20天满瓶。菇体丛生,复瓦状排列。成熟时菇盖扇形,不卷边。表面灰褐色,宽15-25cm。菌肉白色,厚1~2cm.韧性强。柄白色,长2cm,宽3cm,纤维化程度低。22cm×45cm聚乙烯袋生料栽培,每袋装干料1kg,最…  相似文献   

7.
国平2号是我菌协专家小组从国平1号平菇的一变异菌株中经组织分离选育出的一个黑色优良新菌株。经2年的多点栽培实践表明,其生物性状稳定,抗杂力强,发菌快,转潮快,出菇早,菇形美观,口感风味好,耐高温,韧性好,耐运输,菌盖色黑亮丽,产量高,市场俏销,是春、秋季平菇栽培的一个优良品种。一、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接种后5~7天菌丝长满管。早秋发酵料袋栽,菌丝15~17天满袋,18~20天现蕾,转潮4~6天。菇体蓝黑色,袋栽子实体丛生大朵、肉厚,菇盖直径8~24cm,柄长2~3cm…  相似文献   

8.
平菇覆土栽培是平菇速生高产的主要措施,可明显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危害,节省劳力 4 0 %以上。但在实际生产中有部分菇农没有按操作规程做而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菇体污染,倒垛、烧垛,病虫蔓延,出菇密度大等现象,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的几项技术措施,现归纳如下:1 规范栽培模式 目前推广的双排式立体覆土墙式出菇法,即先在准备建菌墙的地面铺 1~ 2层砖,高出地面,把发好的菌棒两袋(去膜)一组、 一"字横排,相距 1 5~ 2 0cm,再排下一组,组间距 2~ 3cm,若干组为一层。当第一层摆放整齐…  相似文献   

9.
用土设备制作的平菇、榆黄蘑栽培种,发菌快、易操作、感染杂菌率低、菌种质量高。具体做法如下:1装袋菌袋可选用0.04cm厚、15cm宽、30cm长的聚乙烯菌筒。每袋装300g干料。培养料配方:豆秸(粉碎)83%,麦麸10%,玉米面5%,石膏1%,石灰1%,含水量60%。装好料后,用线以活扣结扎封口。2灭菌可用敞口柴油桶作灭菌锅,内装水30kg左右,以煤火加热。灭菌桶围上棉被保温,每桶竖装150袋,加热至冒大汽后,覆薄膜并用绳扎住,而后以文火维持10小时,保持桶温100℃,灭菌过程中要防漏气,中间不…  相似文献   

10.
污染料栽培鸡腿菇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底我们将平菇、鸡腿菇、金针菇等的污染菌袋和劣质菌袋发酵后栽培鸡腿菇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污染料的堆制发酵 将污染杂菌的菌袋和劣质的菌袋剖开取料,按5%和0.1%的比例分别加入生石灰和克霉净,调节含水量65%左右,拌匀进行常规堆制发酵。每次投料1500kg,共堆制3次,约4500kg。2 装袋播种及培养 采用 28cm × 5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按5层菌种4层料层播法将发酵好的料装袋接种(瑞七菌株),接种量为15%。料袋要求两头紧中间松,四周紧中央松,并在装好…  相似文献   

11.
袋栽平菇因管理方便深受栽培者欢迎。但菌筒出菇后要浸水,在浸水过程中断筒严重,给后期管理带来困难。笔者摸索出一种用竹签串联断菌筒方法,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做法:把浸泡过水的断筒,置通风处,让其自然沥去多余水分,保持料含水量65%左右。再用事先备好长40cm 两头尖的竹签(经1%石灰水中浸24小时),戳入断筒将断成两段以上的菌筒串联在一起。重新组合成原样的菌筒,并立即套上原来的塑料筒,防害虫从串联后的菌筒缝隙入侵。  相似文献   

12.
平菇新品种庆丰518介绍庆丰518平菇是玉门市科普菌种站从110个平菇品种中选育的一株高产平菇新品种。其菌丝体洁白,粗壮,浓密,吃料快,原基密,出菇整齐,朵大肉厚叶片多。子实体黄褐色复瓦状丛生,菌盖直径10~15cm,肉厚2~3cm,柄长3~4cm,...  相似文献   

13.
目前,袋栽香菇的料袋消毒一般采用油桶焊成的活动蒸汽炉,产气量大,使用方便,但在使用过程中稍不注意会出现死角,灭菌不彻底。笔者结合实践,就生产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及预防对策,提供给广大菇友借鉴。1 料筒堆放 最底层料筒距地面不小于 2 0cm,要按 井"字形堆放,间隙不小于 5cm,堆 1 0层后料筒上放木条隔层,再码料筒,一般每灶不超过 1 0 0 0袋。2 安放排冷空气装置 用一根竹筒打穿,下半节破几个口,把竹筒安放固定在膜顶正中,用二层膜中间夹麻袋盖料筒隔热保温。在竹筒中插 1支温度计,当料温上升到 80℃时抽出温度计,…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年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黑木耳墙式栽培新工艺。它比阳畦栽培节省占地面积60%,比吊袋栽培节省占地面积30%~50%。特别是它能将杂菌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且管理方便,产质量明显提高。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一)栽培袋制作 用17×60cm低压聚乙烯筒料,一端扎口热熔封牢,装料后端面压平,盖一层石灰或草木灰后即成直径10.5cm长40cm的料棒。直立排入锅中100℃灭菌14小时。常规接种。为了提高制种效率和成品率,最好采用塑料钉菌种接种,接好的菌袋直立排放培养,一般3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袋。 (二)菌墙建造 菌棒与墙同向,以直径1~2cm竹木条做骨架。首先在地面顺成墙方向划线,铺一层砖,在砖上排一行菌袋,按间距20cm在袋两侧紧靠菌袋各插一排竹木条做骨架,然后排放第二层。层间菌袋相错压住,似瓦工砌12cm砖墙法。每铺3层,用细绳将菌棒两侧竹竿扎住。砌10~20层均可,为了牢固,可隔一定距离埋一立柱,要求必须坚固以防倒塌。  相似文献   

15.
袋式栽平菇虽然是个好方法,但在大面积生产中由于装料松紧度和料含水量不一,常常会出现菌丝生长慢或中途停止生长,培养料变酸,杂菌污染率高。我们采用菌袋通氧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发菌成功率达100%,不仅缩短了发菌时间,且可提早20天左右出菇,产量提高20%,具体方法如下:(一)装袋接种用厚5丝米、宽23~30cm,长40~50cm 的聚乙烯薄膜料筒作栽培容器。装料前要准备好长50~60cm,直径3cm 的塑料管或竹筒作通气管。配方可因料而异,采用常规制备。装料时把通气管竖放在塑料袋中央,底端塑料袋口撮台并塞入通气管口内,先撤一层菌种,再放一层培养料,边装边压实直到装满袋,拔出通气管,向空洞内塞菌种,再在袋口撒一层菌种,撮合袋口塞入中心孔内,最后用卫生纸将两头孔塞严。每个塑料袋装干料1.5~2公斤,用种量10~15%。  相似文献   

16.
袋栽平菇一般对采过2~3潮菇的菌筒要进行覆土处理。但这种方法催蕾期长,出菇不齐甚至不出菇,且菇体夹带泥土影响平菇商品价值。笔者在实践中采用先催蕾再进行局部覆土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将已采过二潮菇的菌筒,除去料袋置水池中浸泡2天,置培养室催蕾,现蕾后再移到室外,把菌筒菇蕾小、稀疏的部分向下,依次排放,间隔3~4cm。取肥沃的潮湿壤土先填满菌筒的间隙。再进行局部覆土。覆土时要覆在疏(未现蕾)处,留菇蕾;覆小蕾留大蕾。如果  相似文献   

17.
张健 《现代园艺》2001,(3):29-30
用稻草栽培平菇 ,成本低 ,周期短 ,方法简单 ,效益高。平菇收获后的下脚料又是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稻草软化处理 稻草表皮具有一层蜡质 ,这层腊质能阻碍菌丝吃料。笔者通过试验和实践摸索出三种软化稻草的处理方法。其一是把稻草铺在干净地面上 ,用石磙反复碾压至稻草变软。其二是稻草切成 2~ 3cm长段 ,浸泡于 3~ 4%的石灰水溶液中 ,34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冲去残液 ,调节好含水量。其三是用饲料粉碎机 ,安装上直径约 2cm的筛网进行粉碎 ,粉碎后即成条片状 ,细薄、松散、绵软。2 培养料的混配 平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兴起的平菇塑料袋栽培法都是在塑料筒的两端用棉塞(或用报纸包着棉籽壳代替棉塞)和绳子扎口。这种方法使用棉塞和绳子量大,扎口速度慢。发菌时间长,出菇时间晚。笔者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出平菇提早发菌、提早出菇的料袋扎孔新方法,具体操作是:先将塑料筒的一端用绳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人菌种和培养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当培养料将要装满时再放菌种,用菌种封口,最后用绳扎好口。另外,做一个长30cm、宽3cm、厚1cm的木板,在木板的一端钉上 3个直径为 2.5~3.0mm粗的元钉(钉透),钉与钉之间的距离为4cm。用木板上的钉子向扎好口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19.
平菇的栽培袋,待菌丝发满开始现原基时,脱去袋膜后砌成菌墙,墙距大于墙高约30cm,采收三潮菇后,清理菇脚,将菌墙轻轻推倒,注意不要碰碎菌袋,上覆1cm厚经灭菌杀虫的松软壤土,然后慢慢上足大水(水  相似文献   

20.
当气温降至10~15℃时,为了满足平菇发菌温度,笔者实践摸索了一种简易发菌法,现将其介绍如下,供菇友们试验。 具体做法是:平菇培养料装袋(25~28 × 45cm)后,周围用大头针扎通气孔,并在袋中间扎一个通气眼。选择干净水泥地面或铺薄膜,上面撒石灰粉消毒。将培养袋按南北方向排放,单排或双排排列,中间留一通道(每500kg料留 50cm宽)。当气温在 5~10℃时,每排可码10袋以上;当气温在10~15℃时,可码8袋以下;当气温在10~20℃时,只能码5袋高,袋与袋之间适当留些缝隙。每层要撒些干石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