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长×大白猪为对照,对野莱(长白山野猪×莱芜猪)F1代猪的肉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野莱F1代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滴水损失、熟肉率、剪切值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优于对照;野莱F1代猪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野莱F1代猪肉的肌纤维比对照细,肌小节比对照长(P<0.01);除脯氨酸外,野莱F1代猪肉的其他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及肌苷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因此,野莱F1代猪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比长×大白猪好。  相似文献   

2.
以巴克夏和大约克猪为对照,比较沙子岭、1/2沙子岭(巴克夏×沙子岭)(巴沙)、1/4沙子岭(大约克×(巴克夏×沙子岭))(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探讨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表达与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腿臀比例、瘦肉率等胴体性状指标随着沙子岭猪血缘含量的减少逐渐升高,而平均背膘厚、皮厚、肥肉率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巴沙猪的主要胴体指标水平与瘦肉型巴克夏和大约克猪的接近;在肌肉品质方面,大理石纹评分、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以沙子岭或巴克夏猪的最高,大约克猪的最低,而滴水损失和水分含量则是大约克猪的最高;大巴沙、巴沙、沙子岭、巴克夏、大约克猪的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和依次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升高;沙子岭猪的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猪的(P0.01);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CAT1)表达水平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氨基酸含量与CAT1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沙子岭猪血缘猪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大巴沙猪肌内脂肪含量适中,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很丰富,说明大巴沙猪的肉质风味和肌肉品质较好。综合考虑前期肥育性能和毛色一致性等因素,大巴沙猪是湘沙猪配套系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以蓝塘猪作为父本和母本与长白猪杂交,比较其F1代胴体和肉品质的差异.【方法】以广东地方品种蓝塘猪与外来品种长白猪为模型,采用正反交试验分别获得杂交F1代,即蓝×长猪和长×蓝猪,并采用相同日粮饲养至180日龄,比较蓝×长猪和长×蓝猪的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分别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的8头肥育猪(公母各半),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并分析背最长肌的肉品质性状和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和结论】蓝×长猪和长×蓝猪的胴体性状无明显差异.但从肉品质来看,蓝×长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长×蓝猪,而且公猪显著高于母猪(P0.05).蓝×长猪花生四烯酸(C20∶4)的比例显著高于长×蓝猪,但杂交后代肌纤维类型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品种和性别间MyHC-I、MyHC-IIa、MyHC-IIb和MyHC-IIx基因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由上述结果可知,以蓝塘猪为父本、长白猪为母本得到的杂交F1代肌内脂肪含量和花生四烯酸比例均较高,说明蓝×长猪可能具有更优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苏姜猪、长白猪×苏姜猪、大白猪×苏姜猪各60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激素敏感酯酶(HSL)基因多态性与胴体性状、肌肉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HSL基因第1外显子经BsaHI酶切后存在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中苏姜猪中A等位基因占优势,频率为73.34%;杂交猪中B等位基因占优势,频率分别为56.66%和65.00%。相关性分析发现,苏姜猪AA型个体的平均背膘厚、肌内脂肪极显著高于BB型(P0.01)。在大苏杂交猪群体中,AA型个体的嫩度显著地低于AB型、BB型(P0.05)。因此,可通过提高AA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肌内脂肪含量,达到改善猪肉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皮特兰猪与我国地方猪种金华猪杂交的资源家系为材料,分析猪肉颜色指标与其他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肉颜色指标间普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除明度系数L值与红度a值和色调角h值相关不显著外,其他猪肉颜色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猪肉颜色与其他肉质指标和胴体指标之间也普遍存在相关性,其中较多为负相关.L值、彩度c值与眼肌pH、腿肌pH、眼肌面积、系水力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a值、绿度b值与腿肌温度、眼肌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b值还与系水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h值与眼肌温度、腿肌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挑选20 kg左右的汉普夏阉公猪和长撒阉公猪各10头,在相同日粮和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喂,当体重分别达到100 kg时屠宰,现场分割胴体,测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以及化学组成,以比较不同品种猪肉质差异。结果表明2个品种猪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汉普夏猪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长撒猪(P<0.01),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高于长撒猪(P<0.05),而背膘厚、熟肉率、b值和CP极显著低于长撒猪(P<0.01),猪肉DM、剪切力和pH2值显著低于长撒猪(P<0.05)。结果说明汉普夏猪和长撒猪肉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反转录转座子1基因(retrotransposon-like-1,RTL1)潜在的变异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测序发现在猪RTL1基因编码区1 209 bp处存在G/A突变,利用PCR-Fnu4H I-RFLP方法在9个猪种中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且在360头大白猪×梅山猪F2代群体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与皮率、内脂率、6-7腰椎间膘厚、胸腰椎间膘厚、背最长肌pH、股二头肌肌肉色值呈显著相关(P0.05),与骨率、肩部膘厚、臀部膘厚、平均背膘厚、背最长肌失水率、背最长肌系水力、背最长肌肌肉色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鲁烟白猪及鲁烟白猪与鲁育大约克、长白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长白×鲁烟白猪组合最高,与大约克×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鲁烟白猪组合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7.69%(P0.05)和6.55%(0.05),料重比降低2.36%(P0.05)和3.99%(P0.05)。3个组合的胴体直长、平均背膘厚和瘦肉率及滴水损失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都以长白×鲁烟组合最高,但组合间差异不显著;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以鲁烟×鲁烟最高,分别比大约克×鲁烟和长白×鲁烟提高0.61%(P0.05)和0.46%(P0.05)。四种脂肪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富集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影响,将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n=60)、大杜民(大白×杜洛克×民猪n=60)和杜长民(杜洛克×长白×民猪n=60)育肥猪分别饲养在富集和贫瘠环境圈舍,测定其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畜舍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富集环境中育肥猪屠宰后24 h肌肉p H(p H24)显著高于贫瘠环境(P0.05);与大杜民和杜长民相比,杜长大生长至100 kg时间短(P0.001),日增重和胴体眼肌面积较大(P0.05),胴体平均背膘厚较小(P0.05);大杜民和杜长民p H24显著高于杜长大(P0.05)、肉色亮度(L*)显著低于杜长大(P0.05)。富集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改善肉质。民猪杂交育肥猪生产性能稍差,胴体脂肪比例偏高,肉多汁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F1代猪体脂、肌肉脂肪和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定远”猪为母本与“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杂交 ,F1代猪皮下、肾周和腹部脂肪沉积均减少 ,其中以长白×定远猪和大约克×定远猪更为明显 ,有效地改善了猪胴体品质。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结果表明 ,长白×定远和大约克×定远F1代猪肌肉脂肪含量仅为 1 70 %和 1 5 0 % ,明显低于对照 (定远猪 )的 3 2 6 % ,这主要是肌间脂肪和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肌肉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 ,3个杂交组合及对照猪肉中游离脂肪酸以C18∶1含量最高 ,达 43 86 %~ 5 0 6 2 % ,其中对照 (定远猪 )和长白×定远猪显著高于其它 2个杂交组合猪 ;杜洛克×定远和大约克×定远猪的C18∶2含量与定远猪接近 ,这些游离脂肪酸可能与其较好地保留猪肉的风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准确评估,并分析不同杂交组合、性别对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同一批次杜洛克三元杂交猪203头,其中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118头,包含50头阉公猪和68头母猪;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85头,包含57头阉公猪和28头母猪。统一饲养至(110±5)kg,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其宰前活体质量、胴体净质量、眼肌面积、背膘厚、眼肌厚度等胴体性状指标和肉色、大理石纹、PSE(Pale,soft,exudative)值、电导率等肉质性状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除瘦肉率以外的胴体性状均极显著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1),且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肉色主观评分、电导率、a*值也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PSE值、剪切力均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就性别而言,阉公猪较母猪具有更高的背膘(P0.01)和更低的瘦肉率(P0.05);此外,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母猪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L*值(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阉公猪的大理石纹则显著高于母猪、且眼肌面积更小(P0.05)。【结论】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整体上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部分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就性别而言,上述2种群体母猪的胴体性状整体优于阉公猪。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季节、品种两大因素对成年公猪精液量及精子活力的影响效应。[方法]对21头长白猪和26头大白猪在一年内不同季节的精液量和精子活力进行观察和测定,并对这些精液品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季节对成年公猪精液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2个品种对精液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O.05),其中长白猪的精液量在春季最多,秋、冬、夏依次减少,而大白猪的精液量在秋季最多,夏、春、冬三季则依次减少;季节和品种对成年公猪精子活力的影响均不显著(P〉O.05),但是长白猪和大白猪的精子活力均在春季最高,而夏季最低,此外一年四季长白猪的精子活力明显高于大白猪。[结论]结果为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郭远玉  侯生珍  杨葆春  刘永福  吕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97-11698,11701
[目的]为青海互助八眉猪杂交的利用及优良二元母猪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首次引入白色杜洛克、大约克夏和长白猪作为父本,分别与青海互助八眉母猪杂交,研究杂交父本对青海互助八眉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筛选最佳杂交组合。[结果]以杜洛克、大约克夏、长白猪为父本对青海互助八眉猪进行杂交改良,生长速度、胴体瘦肉率、母猪泌乳量均有较大提高。以白色杜洛克(♂)×青海互助八眉猪(♀)或长白猪(♂)×青海互助八眉猪(♀)的杂交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青海互助八眉猪的繁殖性能,同时具有青海互助八眉猪的优良肉质性能,更适应市场的需求。[结论]在生产中应大力开展白色杜洛克或长白猪与青海互助八眉猪杂交,生产繁殖性能高的杂一代母猪。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设计 ,对可能影响猪肉品质的品种及氟烷基因型效应进行研究。选取长白猪、约克猪、荣昌猪和约克×长白F1代约长猪 4个品种和组合的猪只进行试验 ,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各品种和组合按肉质优劣排序为 :荣昌猪 >约长猪 >约克猪 >长白猪。约长猪在肉质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氟烷阳性纯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显著差于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 ;杂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居于两纯合子个体 (NN和nn)之间 ,与NN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但显著优于nn个体 (达5 %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猪远端缺失基因5(distal-less homeobox 5,Dlx5)的多态性、群体分布特性及其与体尺和胸椎数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Dlx5基因g.394C>T位点在6个中外猪品种中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了该位点与猪体尺和胸椎数的关系。检测结果表明,经HhaⅠ酶切后在6个猪品种群体均发现了CC、C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C等位基因在莱芜黑猪中为优势等位基因,而T等位基因在里岔黑猪、鲁莱黑猪、杜洛克猪、大约克猪和长白猪中占优势。在该多态性位点,莱芜黑猪、里岔黑猪、鲁莱黑猪、杜洛克和长白猪群体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而大约克猪群体偏离平衡状态(P<0.05);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特性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254~1.991之间;杜洛克猪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182,属于低度多态,其余品种均在0.254~0.374之间,属于中度多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多态性位点对莱芜黑猪体长、体高、屠前活重、腹围、胸围、腿臀围和胸椎数以及里岔黑猪胸椎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lx5基因g.394C>T位点在猪群中存在多态,基因型分布在莱芜黑猪与其他猪种间不同,与猪体尺和胸椎数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7.
以3岁的盘羊与欧拉羊杂交一代、欧拉羊为对象,研究杂交效果的优劣并进行评价。选择10只羊进行屠宰试验,检测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使用仪器测定其氨基酸、脂肪酸及风味成分。结果表明,盘羊×欧拉型杂交F1宰前活质量与欧拉型藏羊差异显著,胴体质量、屠宰率、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盘羊×欧拉型杂交F1的GR值、失水率和熟肉率略优于欧拉型藏羊;组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余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盘羊×欧拉型杂交F1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欧拉型藏羊;两者检测均发现34种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不大。综上,盘羊×欧拉型杂交F1在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成分及构成比例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肉品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