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雨晨 《福建茶叶》2016,(4):287-28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传媒行业的发展,隐喻的构建呈现多模态形式,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方式的非语言符号进行隐喻的构建。当然,由于人具有听、说、看、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等多重感知能力,可以感知、吸收多模态形式的外部符号,对于隐喻的解读也会呈现多模态形式。茶学术语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具有明显的文化特性和时代特征。本文将通过对多模态隐喻的概念进行介绍,分析多模态隐喻的特征,探讨在多模态隐喻视角下如何对茶学术语进行英译工作。  相似文献   

2.
吴步畅 《茶叶》2011,37(3):194-195,127
举办端午茶会是“老茶缘”的传统节目,“老茶缘”选择农历“端午”为自己的成立节庆日,每逢“端午”也就是我们“老茶缘”和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成立的周年纪念日,至今已经八周年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众多创新名茶之崛起和某些历史名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品质的改进,原有的一些常用评茶术语已不能准确完美地来表达茶叶的品质。为此,我们的评茶大师又构思了以往所没有的如“茸毫披  相似文献   

4.
陈为春 《福建茶叶》2016,(11):261-262
生态翻译学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一种新视角,更是对语言交流过程的创新和发展。从生态翻译视角看,其翻译活动应该纳入整体、全面的视角,而其翻译的内容则应该重点突出实用和应用特点,而这些都是与茶叶术语相一致的。所以,可以说进行茶叶术语英语翻译过程中,如果能以生态译学视角切入,将为术语内涵的有效转换提供了重要保证。而结合生态译学进行翻译,其得到的内容也更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本文拟从生态译学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茶学术语的相关特点,从而探究生态译学指导下的茶学术语英语翻译思路。  相似文献   

5.
吴媛媛 《茶叶》2011,37(3):142-142
2011年6月30日-7月3日,“第一届浙江大学茶与健康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主办,来自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与中国的五国科学家,及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师生参加了会议。7月1日上...  相似文献   

6.
杨迪 《福建茶叶》2024,(4):148-150
随着数字媒体爆炸式发展,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软件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机器翻译进行了研究。机器翻译(MT)+译后编辑(PE)模式蓬勃发展。这一翻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优势,提高单位时间产出,同时确保译文质量。而这一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和进步中。本文旨在通过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对茶学文本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问题,梳理思路,从而为高质高效地翻译茶文本提供借鉴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福建茶叶》2009,(1):55-55
4月21至24日,“海峡两岸禅·茶·乐对话”活动在浙江杭州灵隐寺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佛教界法师、茶学专家、学者、艺术家、音乐家及众多资深茶人等参加。  相似文献   

8.
9.
黄财标 《福建茶叶》2014,36(6):49-50
当今茶叶市场真可谓“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热点不断”.自90年代兴起的铁观音热开始,茶叶市场似乎执着于“热点”的酝酿,由云南普洱、安化黑茶、武夷金骏眉,到当下的武夷大红袍、福鼎白茶.虽然其间有传奇,有悲剧,有正面效应,也有投机取巧,但每次“热点”都给予市场一个导向,并影响着厂家、商家经营活动及消费时尚.福建茶每每成为市场“热点”,是福建茶之幸,更是福建茶农之幸!在“热点”不断的当今茶市,福建本土的“陈年老茶”以一类特殊的茶品走进人们的视线,是否也会成“热点”亦未可知.现就针对“陈年老茶”的市场现状和几点思考,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古人常用“骏马秋风蓟北,杏花春雨江南”概括南北两地风土人情,仿佛煮茗烹茶之事与漠北草原的蒙古族并无瓜葛。殊不知茶已随南北贸易的繁荣与发达而悄然北上,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饮茶境遇。本文从器、烹、礼、寓、忌等五个方面对蒙古族“茶境”进行系统探索与阐述,旨在为蒙古族饮茶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首倡的“茶德”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指出:“茶德”内容的探讨,直以合乎茶性、人性和正确人生价值观,以及简洁、全面为原则;茶德的内容由“茶德”基本规范和“茶德”总原则构成;茶德基本规范拟为:“俭、敬、清、和”;茶德基本规范的具体涵义,宜从艺术、修性、交谊、健身四层面和价值目标、约束守则两大部分展开,并列表试析了“茶德”诸基本规范的具体涵义,以图厘清“茶德”内容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2.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2019,39(2):123-130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目前采用穷尽法建立的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感官术语集,对茶叶感官术语进行了规范化的整理与分类。它遵循感官术语的形成规律,是茶叶感官属性的客观表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语言特色。文章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茶叶感官术语"基元语素"概念。GB/T14487中包括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4种类型的基元语素,基元语素构成的术语称为单词(字)型术语,大多数组合术语都是这4种基元语素的排列组合,并可划分为8种不同类型。从术语学角度看,目前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还有部分条目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承办的2008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08年10月8~10日在湖南省会长沙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DB45厅581—2009《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的起草过程,以及该标准中新创造的一批六堡茶专用术语和定义,并对G8/T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标准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茶叶》2008,34(4)
庄晚芳教授是我国著名茶学家和茶学教育家。他是中国茶树栽培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时对茶叶历史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茶学界享有崇高声誉。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进茶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是促进茶学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适应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在茶学本科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为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面向社会、立足行业的茶学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 1.作者研究了关于茶树与茶梅间杂交产生杂种的可能性。 2.1956年1960年,进行了一组茶树(二倍体)和茶梅(六倍体)间杂交试验,但反交产生的杂种不发芽,由茶树(母本)与茶梅(父本)杂交获得的F_1植株,近似于母本。这个结果与作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茶史与藏茶文化》一文是我指导8名学生开展的《陕西藏茶文化研究》的一小部分阶段成果。发表于《中国茶叶》2014年第4期。本文是一篇关于茶文化的科普介绍文章。由于参与学生没有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同时我没能做到严格把关,存在对他人的部分研究成果、论文叙述直接使用等现象。在此向所有涉及成果及作者深深致赚,也向所有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我国茶产业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湖南茶学专业办学特色,制定了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与设想,旨在全面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茶鲜叶中键合态橙花醇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正竹  宛晓春  施兆鹏  夏涛 《茶叶科学》2003,23(1):77-78,81
业已证实,茶鲜叶中大量存在以单萜烯醇、芳香族醇和脂肪族醇为配基的b-樱草糖苷和β-葡萄糖苷,这些糖苷类物质水解后释放出的挥发性配基是乌龙茶和红茶花香、果香的重要来源之一[1]。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槠叶种茶树鲜叶中存在键合态的橙花醇[2],橙花醇具有青甜的橙花-玫瑰香,是茶叶香气组分之一。本文对槠叶种茶树鲜叶中键合态橙花醇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 1 研究方法 1.1 茶鲜叶中可能存在的键合态香气的酶解判断方法 槠叶种茶树(Cam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 cv. Zhuye)1芽2叶鲜叶,微波炉固定后,干燥磨碎。取25 g茶样用SDE (连续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