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北京香山公园主要植被类型的夏季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香山公园典型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相关影响因子分析评价,以期为游客选择香山公园最佳游览时间及公园绿地管理和景观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季连续10天在北京香山公园5处不同植物类型的游憩点进行测定,选择园外广场为对照,分析6处监测点微气候、PM_(10)和PM_(2.5)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噪音情况,研究各因子日变化规律,并统计比较不同游憩点间差异和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香山公园日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呈单峰型变化,平均降低空气温度1.7℃,增加空气相对湿度6%;人体舒适度达到Ⅱ级标准的时间最长可达8.5 h;PM_(10)和PM_(2.5)浓度均呈早晚高、午后低的双峰型变化特征,各游憩点对PM_(2.5)日均净化率达27.6%,对PM_(10)日均净化率达25.9%,2种颗粒物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种颗粒物浓度与温度、湿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负离子浓度呈波峰波谷交替变化,早、中、晚出现3个高峰,园内日均值为795个·cm~(-3),为园外的2.43倍,与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得出各游憩点均在6:00前后和20:00—21:00达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噪音呈现出早晚2个高峰,园内噪音平均值为40.3 d B,平均降噪率达21.8%,与植物郁闭度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郁闭度与负离子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香山公园绿地内不同植被类型间增湿、降温、抗污染、降噪等能力存在差别,黄栌混交林的生态效应最高,草坪最低;香山公园夏季合理的游憩时段为7:00—11:00和17:00—20:00。  相似文献   

2.
以雷州半岛2种速生人工林(湿加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林内外 PM2.5与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不同天气状况下人工林内外 PM2.5与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内外空气负离子浓度在11:00—13:00较低,傍晚17:00较高;PM2.5同空气负离子特征相反,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值出现在傍晚;PM2.5同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M2.5随着空气负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PM2.5受天气变化影响显著,3种天气状况下的 PM2.5由低到高依次为:雨后晴天>晴天>阴天。  相似文献   

3.
利用HQWAS-200PRO空气负离子监测系统,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监测了南京南郊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内麻栎+枫香树+马尾松林分内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总体上呈现白天高、晚上低的变化趋势,但随天气不同呈现一定的差异。全年不同天气的负离子日平均浓度大小依次为雨天(6 586个/cm~3)晴天(2 365个/cm~3)雾霾天(1 353个/cm~3)阴天(1 122个/cm~3)。1 a中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夏季(6-8月)秋季(9-11月)春季(3-5月)冬季(12-2月),其中夏季6月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达5 432个/cm~3,冬季1月的负离子浓度最低,仅1 421个/cm~3。林内全年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2 398个/cm~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PM2.5含量呈负相关,与风速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但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森林空气颗粒物的不同高度垂直空间变化特征,为森林康养环境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5月对温州雁荡山杉木林林下(人体高度1.5 m)、林冠中部(6 m)及林冠顶部(12 m)3个高度的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TSP、PM_(10)、PM_(2.5)、PM_(1.0))进行同步昼夜24 h监测,分析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杉木林垂直空间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存在差异,总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细颗粒物(2.5μm)质量浓度在3种高度差异显著,均为林冠层最低;(2)3种不同高度的TSP、PM_(10)质量浓度日均值均达到二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300、150μg·m~(-3)),其中,林冠层的TSP日均值达到一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120μg·m~(-3));(3)不同高度各粒径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均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4)不同垂直高度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白天为林冠层最低;夜间为TSP质量浓度各垂直高度差别不大,PM_(10)、PM_(2.5)与PM_1质量浓度总体为在人体高度较低;(5)各粒径空气颗粒物与露点温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气压极显著负相关,其中,PM_(2.5)质量浓度与2项环境因子相关系数最大;除TSP外,其余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温度、最大风速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各气象因子共同影响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结论]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温州雁荡山杉木林环境林冠层为康养游憩最佳高度,最适宜白天出行。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绿地夏季降温增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分析公园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有助于优化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文章以苏州金鸡湖中央商务区的8个公园绿地为例,在对其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进行实地观测的基础上,研究公园面积及形状、乔木覆盖率和水体面积占比等因素对公园绿地降温增湿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各公园绿地在测量时段(6∶00—18∶00)内的降温增湿效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波动情况,其中方洲公园表现出最大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南施公园表现出最小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2)公园绿地面积与降温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体面积占比与公园绿地的增湿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在保持绿地面积规模的同时适当增加水体面积占比对公园绿地夏季温湿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城市森林对PM_(2.5)和PM_(10)的吸附消减作用以及探究城市林带消减颗粒物的有效半径范围,选择紧邻交通干道玉古路的杭州植物园木犀专类园作为试验监测点,于2018年的4-5月(春季)和7-8月(夏季),在林缘向林内垂直于道路方向0 m,100 m,200 m处布设3个监测点,在春季和夏季对梯度点上PM_(2.5)与PM_(10)浓度的分布与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其浓度变化与绿地斑块宽度及相关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内春季PM_(2.5)和PM_(10)浓度均显著高于夏季(P0.05)。春季两种颗粒物浓度日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早晚偏高;春季PM_(2.5)浓度在林内100 m处最高,PM_(10)浓度在0 m处最高;夏季两种颗粒物浓度均为0 m处最高,200 m处最低,符合距离传播规律;(2)夏季绿地对PM_(2.5)和PM_(10)浓度的消减效率显著高于春季(P0.05),且绿地对PM_(2.5)和PM_(10)浓度的最高消减效率均出现在夏季200 m梯度。  相似文献   

7.
干旱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对不同天气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配合气象站的方法,于干旱季节(5—6月)对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树干液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就波形而言,晴天树干液流呈现"宽峰",阴天呈现"窄峰",而雨天呈现"多峰";液流启动雨天早于晴天早于阴天,达到峰值晴天早于阴天早于雨天,液流终止阴天早于晴天,而雨天未出现液流终止;树干液流峰值大小、日均液流速度和耗水量均为晴天>阴天>雨天。②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晴天0.768、0.882、-0.613,阴天0.864、0.865、-0.871);而雨天条件下,荆条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均较小,但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0.515)比晴天和阴天时大,土壤含水量成为雨天影响荆条耗水最大的环境因子。③经过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天气条件下荆条的耗水模型,其中晴天和阴天荆条耗水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调整R2分别为0.934、0.923;而雨天荆条耗水模型拟合较差,调整R2仅为0.260。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柏林秋季空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规律的分析表明:(1)福建柏林内外颗粒物日变化林内外差异不大,林内外在17:00或(19:00)四种粒径空气颗粒物浓度差异显著(P0.05),林内外均在7:00出现全天的第1个高峰、林内在19:00而林外在17:00(TSP、PM_(10)、PM_(2.5))或者19:00(PM_(1.0))出现全天的第2个高峰;林内外均在11:00-13:00出现全天的低谷;(2)4种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趋势大体相似,TSP两个峰值出现在中午和傍晚,两个低谷值出现在9:00或15:00-17:00,PM_(10)比TSP提前2h,PM_(2.5)的两个高峰值出现在13:00和19:00;两个低谷值出现在9:00和15:00;(3)天气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温、低湿、相对静风状态空气颗粒物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2016年7月,选取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4种不同结构绿地计6个样地,采用TSIAM510粉尘仪观测PM_(1.0),PM_(2.5)质量浓度变化,并使用KESTREL4500小型气象站实时记录森林植物园内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分析不同结构绿地2种细颗粒物变化规律以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8:00-18:00,各样地中2种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为上午高,下午低,高峰值集中在8:00-10:00,低谷值出现在14:00-16:00;植物群落对2种细颗粒物均具有削减作用,不同绿地中2种细颗粒物浓度均值大小为:乔-灌-草绿地乔-草绿地草地灌-草绿地;在乔-草结构绿地中,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主的针叶林削减2种细颗粒物的能力强于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2种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大气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冬、春两季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垂直高度处PM_(2.5)浓度的变化,运用垂直梯度法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碳通量塔、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气象观测塔及对照点(北京林业大学校内)共3处样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样地的PM_(2.5)浓度值呈现为冠层以上(塔上部,12 m处)冠层(塔中部,9 m处)冠层以下、地面以上(塔下部); PM_(2.5)浓度日变化基本呈现06∶00—10∶00早上高峰,10∶00—14∶00降低,18∶00—22∶00又呈现出升高的"倒N"型的变化规律;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气象观测塔3层PM_(2.5)浓度值表现为塔上层塔中层塔下层; 3处地点同一高度处的PM_(2.5)浓度值表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3处地点的PM_(2.5)值为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昆明市东三环城市森林不同林分对大气颗粒物的净化效应,研究昆明市东三环边坡上的城市森林中常见的4种林分(常绿阔叶林、灌木丛、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对大气颗粒物的净化功能。结果表明,马路上的TSP的浓度是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1.79倍,PM_(10)是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35倍,PM_(2.5_是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76倍,而在城市森林内的TSP、PM_(10)和PM_(2.5_的浓度均在国家一级标准以内;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丛对大气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比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的净化效果好,同时灌木丛对PM_(10)和PM_(2.5_的净化效果超过常绿阔叶林对PM_(10)和PM_(2.5_的净化效果,而常绿阔叶林对TSP的净化效果最好;TSP和PM_(10)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PM_(2.5_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ρ(PM_(2.5_)/ρ(PM_(10))和ρ(PM_(2.5_)/(TSP)在春季的比值最小,在夏季最大。ρ(PM_(2.5_)/ρ(PM_(10))比ρ(PM_(2.5_)/ρ(TSP)大一些,说明最早关注的传统大气颗粒物已经被有效遏制,而PM_(2.5_作为二次生成的细颗粒物成为大气颗粒物首要的防控目标。  相似文献   

12.
竹群落空气负离子及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散生竹、丛生竹、地被竹等3种竹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采用单极系数(q)、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和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FCI)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竹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竹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波谷和波峰交替出现的单峰曲线,在8∶00—18∶00时段内,负离子浓度在8∶00处于最高水平,而在12∶00处于最低水平;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春季很低,到夏季上升很快,而到秋季则又下降。竹群落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从8∶00开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开始缓慢下降,到16∶00达到最低,之后又缓慢上升;随季节变化则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为丛生竹>散生竹>地被竹。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水平均超过700个·cm-3,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保健功能;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均值为0.892,空气质量等级总体达到A级水平,即清洁程度。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1月,在室内对空气正、负离子浓度、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等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与PM2.5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PM10浓度也呈显著的负相关;(2)自然条件下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PM10>PM2.5>空气负离子;燃烧香烟后的室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规律为:空气负离子>PM2.5>PM10。  相似文献   

14.
以黄河三角洲30年生人工刺槐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翌年2月对其林内空气负离子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观测,以了解人工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离子评议系数(CI)表明,夏季(1.04)空气质量最佳,秋春(0.92、0.70)次之,冬季(0.64)最低;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1∶00和16∶00左右,12∶00-14∶00左右出现谷值。不同模式人工林年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离子评议系数大小依次为刺槐+白蜡混交林(RF)刺槐+榆树混交林(RU)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纯林(R),其NAI浓度和CI值分别为705个/cm~3、656个/cm~3、623个/cm~3、585个/cm~3和0.93、0.84、0.78、0.75。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林分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树高和枝下高呈负相关;与林内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内湿度、风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晴天和阴天对刺槐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北地区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09年6月和8月分别在晴天和阴天条件下,测定刺槐光合作用的日进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无论在6月还是8月,晴天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a)在10:00以前高于阴天,而在午间12:00和14:00低于阴天.刺槐的胞间CO2浓度(Ci)、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光能利用率(LUE)在晴天的绝大多数时间显著低于阴天,而蒸腾速率(Tr)、水汽压亏缺(VPD)、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在晴天的全天都显著高于阴天.在晴天条件下,虽然刺槐的Ga,Ci,Ca,RH,LUE的日均值比阴天低,但Pn,Tr,VPD,PAR,Ta的日均值比阴天高,从而能够积累更多的日均光合固碳量.在阴天条件下,刺槐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高于晴天,且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显著低于晴天,表现出很强的光合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选择在植物降温作用最为明显的夏季,以重庆市不同屋顶绿化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简单式和花园式屋顶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简单式屋顶绿化、花园式屋顶绿化对室内温度的平均降温程度分别为1.75℃、4.35℃;与无绿化屋顶相比,简单式、花园式屋顶绿化对屋顶环境的平均降温程度分别为2.55℃、9.81℃,增湿效果分别为5.01%、21.19%,降低地表温度的程度分别为7.93℃、18.14℃。表明屋顶绿化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信阳市不同生境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信阳市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林木生长旺盛的夏季,森林生境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不同林分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针叶林竹林,1年中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同生境条件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均值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森林(704个·cm-3)市内公园(479个·cm-3)公交车站(217个·cm-3)。由此表明,林分、天气、季节和生境对空气负离子浓度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植物配置以及景区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吸烟对室内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使用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对整个吸烟过程(吸烟前,吸烟中,吸烟后)的粒子数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吸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粒径小于1μm的细颗粒物(PM1)。通过数据分析,单根香烟的颗粒物排放速率为2.74×109个·min-1,所产生的PM1约为1.36×1010个。吸烟结束后,这些细颗粒物会长时间悬浮在室内大气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自身沉降,而开窗通风后,PM1数浓度会迅速下降。故在室内吸烟时应及时通风,以减少烟草烟雾环境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天坛公园绿地两种主要生态保健因子功能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天坛公园内4种绿地结构类型及13种不同配置模式(一种为水泥铺装空白地面对照)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公园绿地的空气负离子、PM_(2.5)两种主要生态保键因子的单项保键效应定量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天坛公园春夏两季各样地的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呈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趋势,秋冬两季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规律。四季负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样地中夏季最高平均值为1577.04个·cm~(-3),冬季最低平均值为311.94个·cm~(-3);PM_(2.5)浓度日变化除春季外,其他三季的均呈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趋势;各样地消减能力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消减率范围为0.01%~12.98%;各类绿地结构类型生态保健功能效应排序为乔-灌-草最好,乔-草较好,灌-草和纯草类型次之。绿地与裸地两种样地在春夏秋三季节里在8:00~18:00左右均适合进行户外游憩活动,但最佳游憩时间不同。冬季只有绿地内10:00~12:00时间段内在适宜户外游憩。  相似文献   

20.
春季以济南森林公园内广场为对照点,分别在9个专类园区内随机选取1个监测点,进行了定时定点的监测.测定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空气负离子浓度等小气候环境因子,并计算了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春季植物群落有降温、增湿、降低风速、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作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在舒适范围(DI:58~75)内;郁闭度高的春花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