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反映出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以及变化规律,为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一胎奶牛与经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产后护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年龄、体况相近的一胎次奶牛5头,经产奶牛5头作为试验动物,在产前7(-7d),4(-4d),1d(-1d)、分娩当天(0d)和产后1,3,5,7,9,11,14,17,20d时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GLU)、钙(Ca)、磷(P)、镁(Mg)、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显示,GLU浓度一胎牛在-7,-4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0,3,5,7,9,11,14,17,20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0dGLU浓度最高。Ca浓度一胎牛在0,1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在-4和-1d时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且分娩当天最低。P浓度一胎牛在0d时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一胎牛血清P浓度整体高于经产牛。Mg浓度一胎牛在1d时显著低于经产牛(P0.05)。BHBA、NEFA、TG、TP、ALB、GLO一胎牛与经产牛各采血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经产牛产后血液生化指标BHBA、NEFA、TP、ALB、GLO略微的高于一胎牛。结果表明,本试验一胎牛在能量代谢指标与Ca、P、Mg指标上优于经产牛,经产牛产后发生营养代谢病的风险高于一胎牛,建议牧场管理者应重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最好做到一胎牛与经产牛的分群饲养,加强对经产牛的产后保健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产前运动对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年龄相似,体况评分、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TRT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12头,统一饲养管理。于预产期前21 d开始,TRT组奶牛每日09:00和16:00以<3 km/h的速度运动1 h,每头奶牛每日总运动量为(4.0±0.2) km/d;CON组自由活动。分别在预产期前21、7 d、分娩当天及产后7、30 d (分别记为-21、-7、0、+7和+30 d),于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基丁酸(BHB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肌酐(CREA)及尿素(UREA)浓度。结果显示,试验期间,TRT组血浆NEFA、BHBA浓度与CON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0.05<P<0.1),-7 d时TRT组NEFA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TRT组血浆GLU浓度变化较CON组平稳,在+30 d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两组血浆TG浓度均在分娩当天急剧下降,产前血浆TG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分娩后各时间点(P<0.01),+30 d时TRT组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血浆UREA、CREA浓度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以<3 km/h的速度进行运动(4.0 km/d±0.2 km/d),可有效降低围产期奶牛血浆NEFA和BHBA浓度,缓解能量负平衡(NEB)压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奶牛、新生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添加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头健康、第3胎次、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饲喂基础饲粮+30 mL/(d·头)的异位酸,Ⅱ组饲喂基础饲粮+60 mL/(d·头)的异位酸。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在产后10和21 d,Ⅰ、Ⅱ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Ⅰ、Ⅱ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瘤胃氨态氮(NH 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产前10 d,Ⅱ组奶牛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奶牛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在产前10 d和产后21 d,Ⅱ组奶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21 d,Ⅰ、Ⅱ组奶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产前10 d,Ⅰ组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和21 d,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10 d,Ⅱ组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Ⅰ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 d,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在产前10 d和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6)Ⅰ、Ⅱ组新生犊牛血清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新生犊牛血清IgA、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奶牛的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犊牛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试验中,奶牛围产期饲粮中异位酸适宜添加量为60 mL/(d·头)。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87-1392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探讨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指标的发生特点,为围产后期奶牛产后保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年龄、体况、胎次相近的二胎以上无疾病史的健康奶牛30头,于分娩当天(0d),产后1,2,3,7,14,21d清晨饲喂前尾静脉采血10mL,分离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血钙(Ca2+)、血磷(P3+)和血镁(Mg2+)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30头试验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6.7%,酮病的发病率为40.0%,低血钙的发病率为33.3%;血液中NEFA的浓度在分娩当天最低为(0.33±0.17)mmol/L,与产后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NEFA浓度从产后1d逐步升高。奶牛分娩当天血糖浓度最高为(6.40±1.55)mmol/L,与产后1,2,3,7,14和21天的血糖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奶牛产后在7~21d时,血液中BHBA浓度逐步升高,其中第21dBHBA浓度最高为(0.84±0.68)mmol/L,与0,1,2和3dBHB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分娩当天Ca2+浓度为(2.29±0.31)mmol/L,与其他各天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0d起,血清中P3+浓度逐步升高,其中0d相对于3,7,14,21d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中Mg2+浓度产后1d最低为(1.56±0.42)mmol/L,0d血清Mg2+浓度与产后1,2,3,7,14,21d血清Mg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1~21d血清Mg2+浓度逐步升高,并处于平稳趋势。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产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保健,对于集约化高产奶牛场应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通过饲料添加剂对分娩牛保健,来预防围产期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取30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围产期荷斯坦奶牛,根据分娩时间选取产前21 d、14 d、7 d、分娩当天和产后7 d、14 d、21 d共7个时间点,跟踪分析围产期奶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另选取171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围产期奶牛,根据测定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筛选出高酮血症组(10头)与健康奶牛对照组(10头)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与高酮血症相关性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ROC诊断评价,得出Cut-off point值。最后分析疾病危险因素,以OR值评价该指标对判定疾病的危险系数。结果表明,高酮血症组产前无发病,在产后14 d达最高发生率(10%),随后下降至4.8%,从时间来看,高酮血症的发生一般在分娩后1~3周,产后14 d最高;确定了高酮血症诊断的首选指标为BHBA、NEFA,辅助指标及cut-point值分别为DBIL(1.15 mmol/L)、AST(73.50 IU/L);危险因素分别为NEFA(OR=7.72),TG(OR=7.03),GGT(OR=6.71),LDH(OR=4.45),P(OR=6.23)。本试验为建立完整有效的奶牛群体监测体系对预防围产期奶牛生产性疾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组合日粮饲喂干奶前期奶牛对其围产期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一致的干奶前期荷斯坦奶牛45头,根据体重、胎次及预产期接近(P0.05)的原则将奶牛随机分为试验A、B和C组,每组15头。分别以精料、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16∶24∶30∶30(A组)、16∶24∶45∶15(B组)和16∶24∶60∶0(C组)比例配合日粮饲喂。产前2周将3组试验牛转入围产牛群,3个试验组开始饲喂场内同一围产前期和新产牛日粮。试验期88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B组在产后1、2和3周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10.46%(P0.05)、7.79%(P0.05)和5.65%(P0.05)。除产后1周外,产后2、3周B组的奶牛体况评分分别比C组高6.60%(P0.05)和9.06%(P0.05)。2)各试验组的犊牛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B组初乳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比C组提高10.82%(P0.01)和18.07%(P0.01)。3)与C组相比,B组产后21 d产奶量提高9.00%(P0.05),乳非脂固形物率提高2.83%(P0.05),乳蛋白率提高10.59%(P0.05),乳糖率提高5.64%(P0.05)。各试验组间乳脂率和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4)分娩当天和产后21 d,B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A和C组(P0.05),B组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A和C组(P0.05), B组的血清尿素氮和胰岛素显著低于C组(P0.05),B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总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5);在产前7 d和分娩当天,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B(IgM)和IgG显著高于C组(P0.05);在产后21 d,B组的血清IgM和IgG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产前7 d和分娩当天,B组瘦素显著高于C组,而B组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在产前7 d、分娩当天和产后21 d,B组的胆固醇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B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也显著低于C组(P0.05)。各试验组间β-羟丁酸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干奶前期饲粮组成和养分水平可影响围产期奶牛的机体代谢和生产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干奶前期奶牛日粮中精料、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的适宜比例为16∶24∶45∶15。  相似文献   

7.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状况及其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状况及其调节作用,本试验选取围产期经产的健康奶牛20头,分别对其产前21d、14d、7d、产后7d、14d、21d及分娩当天血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降钙素(CT)浓度进行测定.按血钙水平将试验奶牛按上述时间点均分为对照组(血钙正常)和低血钙组.结果显示:奶牛在产前21d至产后21d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0%、45%、20%、80%、25%、15%、10%.对照组奶牛血浆Ca、BGP的浓度产前14d到产后21d显著高于低血钙组(P<0.05),ALP、HYP在产前7d到产后21d显著高于低血钙组(P<0.05).两组奶牛血浆P浓度在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CT浓度在产前7d和分娩当天显著低于低血钙组(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血浆PTH浓度在产前7d到产后21d时显著低于低血钙组(P<0.05).结论:奶牛围产期易发生低血钙,以分娩时发生率最高.奶牛围产期易发低血钙与钙代谢调节激素未能发挥其动员骨钙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围产期奶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550kg左右,2~6胎次,预产期相近、体况评分3.5分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各组饲喂基础日粮组成相同,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0.81IU/kgBW维生素E,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1.62IU/kgBW维生素E,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2.43IU/kgBW维生素E,试验期60d(从预产前30d到产后30d)。试验结果显示:在产前7d、分娩当天和产后7d试验Ⅲ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较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低,差异显著(P0.05);在产后30d试验Ⅱ、Ⅲ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奶牛血液中三种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在产后7d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分娩当天,试验Ⅲ组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粒细胞百分比试验Ⅲ组低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试验Ⅲ组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维生素E对奶牛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43IU/kgBW维生素E的试验Ⅲ组对围产期奶牛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171头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围产期荷斯坦奶牛,根据测定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筛选出低血糖组(53头),与健康奶牛对照组(53头)。根据分娩时间选取产前21、14、7 d,分娩当天和产后7、14、21 d共7个时间点,跟踪分析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找出与低血糖症高相关性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ROC诊断评价,得出cut-point值。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围产期奶牛呈现低血糖(81.5%)高发生率。血液生化指标表明低血糖组产前2周至产后3周血糖差异显著,从产前21 d至产后14 d,奶牛低血糖发病率先升高后下降,在分娩当天达到发病高峰;确定了低血糖症诊断的首选指标为葡萄糖(GLU),辅助指标及cut-point值分别为:非酯化脂肪酸(NEFA,0.44 mmol/L)、β-羟丁酸(BHBA,0.34 mmol/L)、甘油三酯(TG,0.19 m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3 IU/L)。为规模化奶牛场低血糖症的群体预测和早期诊断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菊苣酸对放牧牦牛围产期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接近(195~205kg)的围产期牦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燕麦青干草,试验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燕麦青干草+0.15kg/d菊苣酸。试验期60d(从产前30d到产后30d),于产前第15天、产前第7天、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产后第15天采集血液,进行相应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产后第15天,试验组牦牛血清尿素氮(BU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7天,试验组牦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试验组牦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试验结果,添加菊苣酸能有效缓解围产期放牧牦牛氧化应激状态,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畜牧与兽医》2017,(12):34-38
试验选用480只210日龄罗曼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6%、9%和12%的桑叶粉,试验期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的血清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补体C3和补体C4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著(P005);试验组Ⅱ极显著地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含量(P001);试验组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免疫球蛋白G、肿瘤坏死因子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除试验组Ⅰ,其余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血清的白细胞介素-6含量均有极显著增高(P001),试验组Ⅳ的白细胞介素-6含量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3种免疫球蛋白和2种白细胞介素含量均呈现随添加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综上所述,桑叶粉在蛋鸡养殖中具有增强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等作用,建议桑叶粉合理添加量为3%~6%。  相似文献   

13.
恽辉 《饲料广角》2008,(12):43-45
和很多企业的老总私下里交谈过,大家一致认为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因为企业的销售部门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差旅费一领,他们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在你的面前消失,在外面的时间远比在企业的时间要多,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销售人员在外面做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回肠灌注酵母培养物对绵羊血液免疫指标、抗氧化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只30kg左右小尾寒羊半同胞公羊,随机分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2次在早晚饲喂前回肠灌注占采食干物质0.0%(对照组),1.5%和2.0%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14d,正试期14d。结果表明,回肠灌注酵母培养物有提高ALB和GLU含量的趋势;未对绵羊抗氧化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灌注时间增加有提高IL-6含量的趋势。这一结果提示,回肠灌注酵母培养物未能对绵羊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猪的育种工作中,需要按时称重、测量,但有时往往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称重,测量。这就需要用一定方法(校正系数)来校正。笔者参考加拿大种猪改良计划纲要,介绍下面几种方法。1 体重达100kg日龄的校正方法体重达100kg的日龄是测定猪性能的一个重要项目。由于对测定猪无法在正好100kg时称重,所以可以在一定体重范围内(75~115kg)进行称量,然后利用实测重量,实测日龄及动物性别,将动物校正到体重达100kg日龄。校正方法:第1步:计算公畜(或母畜)的校正系数(CF)公畜:CF=(实测重量/实测日…  相似文献   

16.
鲜猪肉几项卫生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 随机在石河子市农贸市场采集不同部位的鲜猪肉 2 0份 ,每份不少于 10 0 g,置灭菌平皿内。1.2 挥发性盐基氮测定 取精肉 10 g,用灭菌剪刀剪碎后 ,置灭菌三角瓶中 ,加入无氮蒸馏水 10 0 ml浸泡 30 min后过滤为备用肉浸液。接通定氮器 ,经无氮蒸馏水反复蒸馏后 ,作 4~ 6份空白试验 ,取其平均值为空白值。取肉浸液 5 ml,置蒸馏器反应室内 ,加入 5ml氧化镁混悬液 ,密封 ,通入蒸气 ,接通冷凝装置 ,进行蒸馏。另取 2 %硼酸吸收液 10 ml,加入 5~ 6滴混合指示剂 ,待冷凝管出现第一滴冷凝液时 ,开始计算蒸馏时间 ,连…  相似文献   

17.
18.
选取720尾平均体重为(56.67±10.75)g的健康黄颡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大型溞粉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0%(Y1)、20%(Y2)、40%(Y3)、60%(Y4)、80%(Y5)、100%(Y6)],试验周期为60 d。旨在探讨大型溞粉替代不同水平的鱼粉对黄颡鱼生长、部分生化指标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Y3、Y4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增加,其中Y4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Y3和Y4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从血清和肝胰脏生化指标来看,Y2~Y4组能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最高活性均为Y3组(P0.05);Y2~Y5组肝胰脏和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提高,且Y4组活性最为显著(P0.05);Y4~Y6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其中最小值为Y4组(P0.05);Y3~Y6组均能显著降低肝胰脏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其中,Y4、Y5组最明显(P0.05)。血清中Y3~Y5组GOT活性明显下降,其中Y4组活性最低(P0.05)。Y4组可有效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P0.05)。总之,适宜水平大型溞粉替代鱼粉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且能有效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建议替代比例为60%。  相似文献   

19.
20.
牛肉品质评定的主要指标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牛肉的色泽、大理石花纹等级、肌内脂肪含量、嫩度、系水力和微生物数量等标识牛肉的等级、食用性和加工品质,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的主要依据.作者从感官指标、内在指标和加工指标3个方面综述评价牛肉品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