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引入“异速生长”理论及模型,基于不同区域、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及人均建设用地等城市结构视角,探究1996—2016年全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数量与公园绿地面积的异速生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全国宏观层面上,人口数量与公园绿地面积整体上表现为幂指数关系,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公园绿地增速快于人口增速。2)从不同结构视角看,人口密度越高,且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更为适中的城市,其公园绿地相对人口增速越快,异速生长模式越健康;而人口密度、规模、人均建设用地越小的城市,其异速生长模式有待优化。“异速生长”研究能定量化呈现“人口—公园绿地”在不同结构城市的动态演化规律,可为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控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36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考察了1996-2013年该省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协同关系特征。实证分析表明:1)从全省来看,江苏两指标增长的协同关系较差,建成区绿地率增长明显滞后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造成该现象的关键原因。2)从区域尺度来看,苏中"两指标"增长的协同关系较好,苏北协同关系一般,苏南协同关系较差。3)从城市尺度来看,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两指标"协同关系较差,南通、宿迁等城市的"两指标"协同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判公园与人口的互动关系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水平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34个县级市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公园-人口"系统2000—2018年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进行时空双维定量探究。研究表明:1)从2个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看,时序上由公园引领转变为人口主导,空间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发展态势。2)从"公园-人口"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来看,在时序上经历了"勉强协调→濒临失调"的转变,空间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演变格局,且存在一定的"圈层+轴线"结构。系统耦合协调视角研究可定量化呈现江苏省公园与人口的多元动态关系,以期为两者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探析城镇化对江苏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影响,可为其他省市指导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和制定建设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文中以江苏省为研究单元,利用1996—201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得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变化与城镇化存在着强关联性,总体呈正向响应,且各城镇化要素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影响力度存在显著差异,人口城镇化的贡献度最高,经济与土地城镇化的贡献度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公园与经济、人口、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城市"公园与财、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视角,文章选取长三角6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构建计量回归模型,综合探究1996-2016年公园面积、GDP、城市人口、建设用地面积相互作用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相互关系上,公园与三要素均呈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且影响密切度为经济>建设用地>人口;2)影响演变上,人口与公园的交互影响日益上升,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济、建设用地作为主要支撑力量,与公园的作用力度持续减弱,脱钩发展态势日趋明显。为此,以人口为焦点,合理发展经济与建设用地,引导公园与多要素协同调控,是优化新型城镇化联动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系统分析思维,将公园系统和经济系统纳入到“公园-经济”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大陆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构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究1996—2017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看,全国尺度上“公园-经济”复合系统由失调衰退向耦合协调过渡;经济因素长期活跃,公园系统经历“迟缓-提速”的过程;各规模城市间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波动上升,呈特大、大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引领,中、小城市失调滞后的特征。2)从空间分异看,复合系统耦合协调与经济水平存在空间对应性,呈“沿海-内陆”的梯度化分异特征;东部公园、经济发展强调“量质并举”,中部、西部和东北侧重“以量驱动”。  相似文献   

7.
一、西宁城市林业发展现状西宁市是青海省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城市绿化建设目前正处于一个规模空前的发展阶段。西宁现有公共绿地面积580公顷,绿化覆盖率27.7%,人均公共绿化5.3%,由原来的一个人民公园先后建成了植物园、儿童公园、南山公园、朝阳公园等9个公园,建成游园和街头绿地32处,建成新宁广场、中心广场、城南新区广场、开发区广场4个大型市政绿地广场。但从总体上看,高原城市与内地城市差距很大,绿地面积小,荒山荒坡面积大,比起全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6.49平方米的水平,人均少1平方米多,城市风沙严重,人居条件普遍较差,发展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按照"一湖多园、五水联动,打造门城山水景观"的战略要求,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加快建设以公园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景观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城市公园近40个,园林绿地面积达到750.7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26.81万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长沙林业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打造绿色长沙新面貌。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1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森林覆盖率达54.8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三;建成区公园234个,绿化覆盖率41.5%,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58平方米;先后获评"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突出理念提升,引领国土绿化高质高效发展。坚持以先进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绿地夏季降温增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分析公园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有助于优化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文章以苏州金鸡湖中央商务区的8个公园绿地为例,在对其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进行实地观测的基础上,研究公园面积及形状、乔木覆盖率和水体面积占比等因素对公园绿地降温增湿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各公园绿地在测量时段(6∶00—18∶00)内的降温增湿效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波动情况,其中方洲公园表现出最大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南施公园表现出最小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2)公园绿地面积与降温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体面积占比与公园绿地的增湿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在保持绿地面积规模的同时适当增加水体面积占比对公园绿地夏季温湿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历5·12汶川大地震,城市公园绿地的疏散作用突显出来,城市避震绿地研究也提上了日程。研究避震疏散公园绿地面积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作为城市建设和公园绿地规划的参考,在提高城市绿地率的同时也能满足避震疏散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榆林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平衡发展,对2020年榆林市两大城区的绿地分布格局、绿地类型及景观指数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表明:(1)榆林市2020年城市绿地率为34.22%,绿地斑块主要为大型斑块和特大型斑块;绿地类型主要为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2)榆林市城市绿地分布格局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边缘及开发区,大而聚集,破碎度低,生态调节作用比较局限;附属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人口密集度高的区域,小而分散,破碎度高,可利用率较低。(3)横山区城市绿地以防护绿地为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够科学合理。建议在今后城市绿化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秉持防护绿地为主,其他类型绿地交错有序分布的原则,加强横山区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林业》2022,(1):43-48
探究空气温湿度与环境影响因子间的空间尺度相关关系,界定关键影响尺度范围,可为合理规划城市公共开敞活动空间建成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武汉市8块城市广场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夏季空气温湿度值、广场-行道树温湿度差值、日较差值与测试点周边25~3 000 m缓冲区内地表温度、硬质下垫面面积、绿地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交通道路长度和人口密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与测试点周边50 m缓冲区地表温度变量相关性最显著;相对湿度与测试点周边100 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变量和硬质下垫面面积变量、250 m缓冲区NDVI变量、500 m缓冲区地表温度变量相关性最显著。2)广场-行道树温度、相对湿度差值分别与测试点周边2 000 m、3 000 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变量最显著相关。3)温度、相对湿度日较差分别与测试点周边500 m、1 000 m缓冲区内交通道路长度变量最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夏季城市广场空气温湿度与周边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增加广场建成环境周边绿地面积、减少硬质下垫面面积、提高NDVI、减少交通道路长度可有效改善城市开敞空间的温湿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人均占有绿地最多的花园城市——波兰的华沙 该市有大小公园56处,绿地面积达1.36万公顷,人均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 空气最好的花园城市——俄罗斯的莫斯科 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的小广场、街心公园的面积占整个莫斯科面积的14%。 世界上最年轻的花园城市——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 该市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绿地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江苏省东台市市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模型,结合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缓冲区分析法,依据人口与公园绿地的空间匹配程度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内人口与公园绿地分布不平衡:59.61%的人口集中在市区西南部,56.36%的公园绿地分布在城东地区。2)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西南部较低、东部较高的特征。西南部与中部主城区可达性等级偏低,可达性指数为0.25~1;城东地区等级高,可达性指数在1.33~5之间;北部开发区绿地可达性适中,可达性指数为1。  相似文献   

16.
正嘉峰镇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常驻人口4万人,"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1.54万元,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平方米。嘉峰镇境内煤炭和煤层气储量大,质量好,是晋东南地区能源产出大镇,是气化山西的前沿阵地,也是沁水县打造"全国煤层气产业示范基地"的核心区。嘉峰镇是山西的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生态靓镇,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长三角84个城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1996—2017年长三角"公园—建设用地"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及作用关系进行时空双维定量探究。研究表明:1)关联程度——系统整体关系密切,规模始终是耦合主导因素,而公园格局和用地利用强度影响力较小;2)耦合空间——耦合度空间分异明显,低水平和拮抗型城市比重大,公园与建设用地发展不均衡;3)时序演变——耦合作用强但持续下降,建设用地落后公园发展是主要制约。研究将耦合深入到公园与建设用地内部要素的作用层面可有效揭示系统发展的"短板",进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选取湖南省32家国家湿地公园样本,利用地理统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国家湿地公园发展迅速,其获批试点的国家湿地公园数量达32家,位居全国第3位;(2)湖南省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不平衡,总体上集中分布在环洞庭湖区域,呈现"东北多,西北少,西部和南部较多,中部较少"的格局;从地市分布看,处于前4位的常德、邵阳、益阳和岳阳数量占到全省的50.0%,而娄底和湘潭仅占全省的1.55%,张家界没有国家湿地公园;从三级流域看,主要分布在洞庭湖环湖区、湘江衡阳以上、湘江衡阳以下;(3)湖南省国家湿地公园分布的热点区域为环洞庭湖区域,在环洞庭湖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各形成1个高密度热点区;(4)湖南省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分布在海拔40 m以下的区域,与湖南省湿地资源沿海拔的分布情况大体一致;(5)单位国土面积拥有国家湿地公园数量较多的地市分别是益阳、岳阳、长沙和常德,每百万人拥有国家湿地公园数量最多的地市是益阳,相关分析表明国家湿地公园与国土面积相关性不高(r=0.52),但与人口总数相关性相对较高(r=0.78),说明人口越密集的区域,人民群众对国家湿地公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我省地处中原,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均有林地面积、绿地面积偏低,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尤为重要。从全省目前情况看,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尚需进一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城市绿化。绿色植物是城市面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现代社区口袋公园如何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以深圳市福田区景田片区9个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社区生活圈营造作为切入点,采用行为观察、现场拍摄记录、问卷评价等方法,从多角度分析不同类型口袋公园基本现状、居民的使用满意情况,和使用者行为特征、使用需求,总结出公园现状特色缺失、同质化,互动空间缺失、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可达性差,以及设施配套与需求错位等问题。并从居民生活圈打造和需求出发,提出建设多样化公园,空间叠加优化布局,构建功能合理、布局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以及打造宜人尺度的绿色开放空间等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