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王尚荣 《食用菌》2004,26(1):34-35
袋栽食用菌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主流,然而袋栽食用菌最大不足就是中后期缺水干料,这使食用菌还有30%~50%的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大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想了多种补水办法,如浸泡法、注水法、草帘增湿法,覆土法并在生产中得到较为广泛使用。本试验以上述3种补水法与新滴灌法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1,(3)
以一株当地称之为"白灵芝"的袋栽食用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将其分离纯化后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其ITS序列。通过ITS序列和子实体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袋栽食用菌为乳白栓孔菌(Leiotrametes lactinea),并不是"白灵芝"。该研究结果纠正了市场上同名异种、以假乱真的现象,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影响食用菌安全的风险因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但质量安全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药残留、重金属和非食用菌物质成为影响食用菌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可通过加强生产主体培训、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完善安全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监测队伍建设、健全安全服务体系等控制风险因子3项管理措施,来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昆明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市科委高级农艺师刘学系及其孙延英、姚彻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袋栽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首次获得成功,并获得了较高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使珍贵金耳从人工段木栽培进入到袋料裁培。这是金耳裁培上的一大进步。按照他的袋栽方法,金耳将象银耳袋栽那样,迅速地走向千家万户,使广大菇农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使极其珍贵的金耳,走出高级宾宴的“禁区”,成为大众化的百姓食品。因此,金耳袋料栽培的成功,不仅是食用菌栽培者的一大福音,而且也是食用菌消费者的一大福音。左上图为金耳袋栽的发明者——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特产之一,在食用菌产品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袋栽黑木耳的子实体肉厚、色黑、口感好,商品价值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山区、林区等地的地方经济支柱产业[2]。袋栽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后熟管理质量直接影响黑木耳出耳质量和产量,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真姬菇、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菇后熟研究有相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7.
代料袋式栽培猴头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猴头菇是一种美味食用菌。我们在原瓶栽的基础上,进行了袋栽猴头的高产技术探索,袋栽猴头比瓶栽省工时,管理方便,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生产的猴头个大,优质、高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北方大棚鲍鱼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学名栎侧耳或裂皮侧耳,又名台湾平菇、黑鲍菇、鲍鱼侧耳、高温平菇等,是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木腐性高温菇种。鲍鱼菇菌肉厚实,组织致密,质地脆嫩,其营养丰富,清香浓郁,具鲍鱼风味,口感独特,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食用菌,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许多省市夏季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北方地区最早从台湾省等引进鲍鱼菇菌种,并驯化培育成功适宜春末和夏秋季节出菇的品种。我所自2003年以来,进行了以作物秸秆类原料为主料栽培鲍鱼菇的试验研究,采用“生物发酵结合物理灭菌法处理培养料和头潮菇立体袋栽、后潮菇覆土畦栽出菇”技术,生物转化率达到120%以上,其病虫害发生极少。由于鲍鱼菇菇体韧性强,耐贮运,且出干率较高,干品质量佳,并可填充夏季食用菌市场品种的稀缺,效益好,利用夏季空闲大棚栽培鲍鱼菇产业化前景广阔。现将北方大棚鲍鱼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袋栽香菇“后半生”管理技术研究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协会362200)菌袋经过室内培育2个月左右,便进入野外脱袋阶段,也就是袋栽香菇结束“前半生住瓦房”的历史,转入“后半生进草棚”的新生活开始。1脱袋与生产关系脱袋是新法栽培香菇“承前启后”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黄背木耳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品种,抗杂力强、朵型大、产量高、质量好,易于栽培。福兴区文教办公室和区食用菌协会经过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方法和成功的栽培技术,已正常进入商品性生产。83年3户栽耳105袋,收干耳34.8斤;84年44户栽耳25000袋,收干耳5300斤;85年104户栽耳170650袋,收干耳46570斤,每斤价7.2元,价值335304元。一户收入近万元,  相似文献   

11.
黄继磊  王慧 《中国食用菌》2019,(5):86-91,96
当前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管理存在物流信息反馈与处理不及时,供应链物流管理经济差的问题。基于RFID技术的标签数据自动识别和采集原理,构建基于RFID技术的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系统的客户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共同完成食用菌生产周期的全部物流信息追踪和管理;通过在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嵌入RFID电子标签进行食用菌物流信息采集,提升食用菌物流信息处理速率。通过基于RFID的食用菌配送流程和基于RFID的食用菌供应链物流信息查询与监管流程,实现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实时跟踪和监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处理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方面效率较高,分拣和配送食用菌质量高,可提升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管理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由于食用菌的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等特性,成为新的健康食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食品成为人们网络购物的重要内容之一,网购食用菌是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人们逐渐更加关注网购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从供应链的角度,采用改进风险矩阵法,探索网购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探讨保证网购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史旖旎  解恒燕 《蔬菜》2021,(10):41-46
针对我国北方寒区塑料大棚广泛存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棚闲置的原因及其危害,对我国北方寒区闲置大棚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其中闲置大棚主要用于种植蔬菜、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光伏结合温室等方面,并提出了闲置大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开展规模化开发利用闲置大棚关键技术研究是加速闲置大棚利用的有效手段;对现有大棚进行加固是增强大棚骨架荷载及其可利用性的方法;对大棚内部环境设施及控制系统进行设置及改造是塑料大棚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食用菌行业也逐渐和电子商务产业相结合,保障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政策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体系、技术信息体系6大准则层,包含法律建设、政策标准等16个指标层构建了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结果表明:政策法律体系的权重值最高,说明政策法律体系对以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最重要的影响。技术信息体系的权重值最低,说明技术信息体系对以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许素红 《蔬菜》2022,(9):49-52
摘要:为了培育食用菌品牌产品,完善食用菌产业链,探索食用菌产业品牌创建新路径,分析了和顺 县食用菌发展的基础,总结归纳了和顺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和现状,表现为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龙头 企业带动提质增效、协同共享优化产业。通过分析现状和不足,探索出食用菌品牌创建新路径,包括培 育乡土人才,优化食用菌品质;强化监督管理,保障食用菌安全;创新运营模式,开辟食用菌新市场; 引进技术团队,增强食用菌竞争力;搭建销售平台,推进食用菌品牌市场化等;此外,要依托扶持政 策,发挥技术团队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吸纳有技能的知识青年返乡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 就业,助力食用菌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计算的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自动监控系统,系统有效结合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由终端控制器和终端协调器构成的系统栽培环境参数采集终端,采集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数据,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云监测信息服务平台,合理利用云计算服务模式结构,存储栽培环境参数采集终端采集汇总输出数据,利用ZigBee技术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实现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传输,同时协助系统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数据监控管理,提升食用菌质量及生长速率,减小食用菌栽培成本,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贾维 《中国食用菌》2020,(2):231-233
针对食用菌菌种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种权受到侵害、产业销售混乱以及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重构食用菌产业安全法律责任体系。通过构建食用菌菌种企业行业自律体系,增强食用菌企业的菌种安全责任观念,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食用菌的安全保障性;通过完善责任分配以及公开制度,监督问责,实现政治责任法律化;整合与规范食用菌菌种安全规制机构,加大食用菌菌种安全规制的跨域合作,实现沟通交流无阻碍;通过建立完整的"追溯制度"强化全程监管机制,应对突发事件产生时,快速解决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对于食用菌生产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为农民提供了谋生的途径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食用菌菌种监督与管理,层层把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食用菌质量安全溯源,在食用菌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结构,保证了食用菌溯源数据的安全可靠。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了食用菌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给出了追溯体系的总体架构和主要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食用菌溯源系统中存在问题。实现了食用菌全周期全流程的信息溯源,为消费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溯源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