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的蓝绿空间网络,选取典型滨海山地区域(青岛市南区)为研究对象,提取308处自然资源和173处文化资源的代表性样点,运用ArcGIS空间模型对其绿地空间布局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分布密度进行分析,并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确定市南区最低成本路径的优化网络,提出面向蓝绿空间网络连接的复合型游憩绿道选线方法和规划建议。结果表明:青岛市南区绿地空间布局呈凝聚型分布,且形成7个绿地集群;市南区绿地空间分布模式主要为依附型、支撑型、扩散型3类,且具有明显的绿地空间自相关性;识别出1条一级绿道、3条二级绿道、38条三级绿道构成理想的蓝绿空间网络图。研究结果将为识别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特征,形成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和蓝色廊道的空间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林业》2022,(1):56-61
文章以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社区尺度与城市尺度下的老年群体人均公园绿地资源量进行计算,并借鉴区位熵方法对公园绿地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评价老年群体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1)中心圈层—内缘圈层—外缘圈层的老年群体人均绿地资源量呈现低—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中心圈层属于老年群体绿地空间公平性最低的区域,绿地处于高需低供水平;内缘圈层和外缘圈层的老年群体绿地空间公平性较高,绿地处于供需平衡或供大于需水平。3)老年群体的绿地空间公平性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而有所提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建议,为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成环境和综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分配均等化水平对公园布局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利用融合了多种出行模式、多级时间阈值及高斯函数的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南沙区各类型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并在全区综合可达性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公园绿地资源分配公平性探究。结果表明,南沙区不同规模公园的可达性具有差异化的空间格局,其中生态公园和城市公园的整体可达性值高且高值区域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而社区公园和游园因服务范围较小使得整体可达性值较低且空间差异较大;南沙区所有类型公园的综合可达性存在“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在基于基尼系数的公园绿地公平性测度中,有4个街镇达到高度平均分配水平,3个街镇达到分配相对平均水平,东涌镇基尼系数值最高,但其分配也属于相对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利用GIS软件和网络分析法原理,结合山地城市特征及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道路和人口分布状况,在优化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承德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各行政区及各街道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优化依据。研究发现:(1)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分别为61.68%和60.71%,公园绿地总体服务水平不理想;(2)研究区小型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区缺乏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地;(4)新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仍需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1)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水平;(2)增加小型公园绿地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3)加强山地公园建设,弥补综合公园绿地建设的不足;(4)新城区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兼顾绿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171个养老旅游资源点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和规模度指数研究方法,利用ArcGIS 10.4软件和SPSS软件对云南省养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养老旅游资源总体呈现东西密南北疏,滇中地区和滇西呈现集聚形态,滇南和滇西北地区为分散型分布。(2)云南省养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为:一级集中区为昆明;二级较集中区为玉溪、保山;三级一般集中区为临沧、曲靖、红河、大理、西双版纳、德宏;四级较分散区为昭通、普洱、文山、楚雄;五级分散区为丽江、迪庆、怒江。(3)各类型养老旅游资源数量排序为景区型>社区型>乡村型>养老院型>酒店型,且各类型养老旅游资源分别呈现不同的特征。(4)总体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以滇中地区为中心向四周分散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且具有明显的经济、特色资源偏好性。(5)在影响因素方面,自然环境基础影响养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社会人文条件通过影响养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力度,进而影响养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以医疗资源条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山地公园凭借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众多健身爱好者的独宠之地。本研究以福州飞凤山奥体公园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在形成的景点区域偏好强度图和公园景点人流量核密度图的基础上,从景观空间和景观元素两个方面分析游客景观偏好与主动式健康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景观偏好是主动式健康行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空间面积较大,可达性强,景观资源丰富的游戏型景观中,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在空间可达性、连通性差,景观丰富度高的游步型景观中,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在空间可达性、连通性较差,景观丰富度低的游憩型景观中,二者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蓝绿设施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以远安县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以水定绿”为规划方法,因地制宜地提升新老城区蓝绿服务功能,对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降雨、地形、土地类型现状等构建远安县SCS雨洪淹没模型,结合城市绿地斑块、绿地点、路网等,分析了城区景观格局和绿地可达性,结果表明:(1)远安县被淹没区域多集中在水系附近及地形坡度平缓的区域;(2)老城区蓝绿建设较新城区更为合理,新城区蓝绿设施连接度还需加强;(3)老城区出行优势明显,游憩绿地空间上分布不均。并提出了研究对象蓝绿空间优化策略:完善滨河绿带,构建三重防洪体系;加强城市边缘地带的生态网络建设;提高老城区绿量。以科学、生态的蓝绿格局优化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其他山地县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城市野生鸟类及其物种多样性是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上海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但是高密度城区各类用地的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较少涉及。该研究于2014—2015年对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沿线不同类型用地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8目25科47种鸟类。对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园绿地、湿地等不同用地以及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商务办公用地中各类绿地-建筑空间格局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公园绿地生境鸟种数最多;其次是由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的附属绿地构成的休闲绿化生境;而湿地生境的鸟种数虽然最少,但稀有鸟种更多并且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大于公园绿地生境;中心式绿地布局模式对鸟类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更有利。整个研究区域的鸟类群落结构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但严重单一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SBE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已建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张一般绿地景观照片、50张建筑与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景观照片、54张滨水植物景观照片和相关资料,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法对郊野公园这3种绿地类型进行景观评判,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相应的美景度模型,对绿地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一般绿地结构主要因素为绿视率、郁闭度、植物色彩数量、植物色彩对比度、生活型构成和植物野趣程度;影响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枝下高、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枝叶密度和建筑物风格;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空间占有率、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和层片结构。根据景观美景度模型所反映的群众喜欢度,对郊野公园上述3种绿地的结构调整提出如下经营建议:1)对于一般绿地,应充分利用野生花草和乡土灌木,构建以乔灌草为主的林分结构,以增大绿地的绿视率,促进植被向近自然方向发展;结合密度调整,对现有绿地进行局部物种组成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色系植物营造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对比度的景观;建议将郁闭度控制在0.6~0.8;加大大径级林木的培育力度,营造疏密有致的林下游憩空间;2)对于建筑、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可通过合理的植...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乡村公园服务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乡村居民-乡村公园的游憩发生空间视为小型区域旅游系统,采用农户问卷和现场调查方法,研究分析了浙江省18个典型村庄,39个乡村公园游访量、服务半径及其与公园属性的定量关系,揭示出了公园游憩服务效能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聚会点距离、公同周围50 m人口、300 m 人口、1 000 m人口、公园面积、建设投入、公园数量配置等,也是绿化规划建设中进行公同游憩服务效能调控应予重点考虑的相关因子;同时建立起公园游访量、服务半径的统计预测模型,分析研究了公园服务的投入效率,给出了村庄公园建设土地与资金有效投入的参考标准,单个公园大小在2 000m2以下,投资在万元之内有最佳服务效率;村庄整体人均公园面积在3~10m2,人均累积建设投入(4.85 a)在500元之内,总累积投入在75万元以内具有最佳整体服务效率,多公园配置比单公园具有更高整体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于森林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森林游憩的发展需与时俱进。森林游憩资源是森林游憩的重要载体,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为京津冀森林游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京津冀区域内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相关的自然风景区三类共计293处森林游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森林游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1)京津冀森林游憩资源在整体空间尺度上为聚集分布,最邻近指数(R)为0.5332,多边形变异系数(CV)为262.1%;2)在市域尺度上,资源分布均衡度低,差距悬殊,基尼系数为0.7957。其中,北京拥有资源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1%;北京、承德和石家庄三座城市累计比重超过60%。3)资源分布密度上总体呈现出以北京为强聚集中心,向东北倾斜的“十字型”的大聚集,小分散格局;4)分布格局与太行山、燕山山脉走势相契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相关,并且受到重点林业工程和交通网络的外在推动。  相似文献   

12.
选取仁寿县69个优良级旅游资源为样本,运用数量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仁寿县优良级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仁寿县的优良级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2)仁寿县优良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聚集性。(3)仁寿县优良级旅游资源整体状况密度不高,呈现出以黑龙滩镇、文林镇为中心密度区,中间高、周边低的圈层分布格局。针对仁寿县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此促进旅游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滨海浴场旅游环境容量,以三亚最大滨海浴场——三亚湾滨海浴场为研究对象,从沙滩和海水资源及基础设施等角度,定量研究了该滨海浴场的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三亚湾滨海浴场在满足游客舒适的空间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沙滩资源旅游环境容量为99000人/d,高峰时段(13:30~17:30)则为33000人,海水资源旅游环境容量为176000人/d,高峰时段则为58700人。2019年春节期间的统计数据表明,旺季高峰时段三亚滨海浴场瞬时游客数量预计约为2.72万人,考虑到游客在三亚湾滨海浴场为斑块式分布特征,局部沙滩和海水区域处于超载状态。此外,针对基础设施中公厕和垃圾桶等数量目前并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提出了通过拓展沙滩外延休闲娱乐空间和开展有特色的海洋节庆活动来提高三亚湾滨海浴场的旅游环境容量的建议,以期解决旺季局部区域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北京香山公园主要植被类型的夏季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香山公园典型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相关影响因子分析评价,以期为游客选择香山公园最佳游览时间及公园绿地管理和景观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季连续10天在北京香山公园5处不同植物类型的游憩点进行测定,选择园外广场为对照,分析6处监测点微气候、PM_(10)和PM_(2.5)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噪音情况,研究各因子日变化规律,并统计比较不同游憩点间差异和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香山公园日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呈单峰型变化,平均降低空气温度1.7℃,增加空气相对湿度6%;人体舒适度达到Ⅱ级标准的时间最长可达8.5 h;PM_(10)和PM_(2.5)浓度均呈早晚高、午后低的双峰型变化特征,各游憩点对PM_(2.5)日均净化率达27.6%,对PM_(10)日均净化率达25.9%,2种颗粒物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种颗粒物浓度与温度、湿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负离子浓度呈波峰波谷交替变化,早、中、晚出现3个高峰,园内日均值为795个·cm~(-3),为园外的2.43倍,与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得出各游憩点均在6:00前后和20:00—21:00达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噪音呈现出早晚2个高峰,园内噪音平均值为40.3 d B,平均降噪率达21.8%,与植物郁闭度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郁闭度与负离子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香山公园绿地内不同植被类型间增湿、降温、抗污染、降噪等能力存在差别,黄栌混交林的生态效应最高,草坪最低;香山公园夏季合理的游憩时段为7:00—11:00和17:00—20:00。  相似文献   

15.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02-107
通过空间热点探测、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分析、趋势面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对湖南省2005—2009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较多的县(冷点)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而增加较多的县(热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东部;2)2005—2009年,研究区域减少的生态系统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地、裸地,而增加的生态系统类型为针阔混交林、疏林地;3)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减少数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北向南倾斜的带状分布格局,而类型增加数量的空间分布则呈现出由西向东倾斜的带状分布格局,4)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的大小与平均海拔、贫困人口比例负相关,与人口密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唐雨薇  张晓龙  张雪云  吕佩锋  罗乐 《绿色科技》2023,(13):205-208+213
生态适宜性评价可了解自然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发展制约因素。根据单叶蔷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研究区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新疆塔城4县市(塔城市、托里县、额敏县、裕民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年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均降雨量、最干月份降水量、土壤pH值、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9个因子作为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生态适宜性因子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单叶蔷薇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单叶蔷薇生态适宜性总体良好,极适宜、高适宜区域呈现以塔额盆地为分布的中心,南部山地西南坡有少数分布的特点,极、高、中、低适宜区分别占比30.7%、23.8%、36.9%、8.6%。采用这种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解构单叶蔷薇的野外分布适宜区,为保护单叶蔷薇、增加其栖息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京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群落特征,为北京市未来绿化隔离带建设及冬季城市鸟类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北京市六环内的城市绿地鸟类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似度指数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使用SPSS 22.0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绿地间群落特征的差异。研究涉及绿地共40处,根据绿地地理位置、功能结构等特征,分为郊野公园(n=18)、城区公园(n=7)、带状绿地(n=10)和校园绿地(n=5)4种类型。【结果】共记录到12目30科57种鸟,共8 853只,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共35种(61.40%),雁形目鸟类次之,9种(15.79%);按照居留型分类,留鸟36种(63.16%)、旅鸟19种(33.33%)、夏候鸟8种(14.04%)、冬候鸟13种(22.81%),留鸟是北京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从食性分析,食虫鸟类种类最多(28种,占总数63.64%),但总数较少(1 626只,27.54%),而杂食性鸟类虽然种类较少(8种,占总数18.18%),但数量占据优势(3 923只,占总数66%),是北京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群落中的优势集团;麻雀(遇见率为56.14只·h~(-1))、灰喜鹊(31.39只·h~(-1))、绿头鸭(23.76只·h~(-1))、喜鹊(20.69只·h~(-1))为冬季鸟类群落优势种;有9种鸟在4种类型城市绿地中均有记录,分布最广的是喜鹊(40处)、麻雀(36处)和灰喜鹊(35处);4种绿地类型中,郊野公园鸟类丰富度(9.72±1.81)最高,但与其他类型绿地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带状绿地的多样性指数(0.87±0.16)最低,显著低于城区公园(1.48±0.16,P0.05)和郊野公园(1.29±0.49,P0.05);郊野公园组间鸟类群落相似度(0.45±0.01)显著低于校园绿地(0.60±0.06,P0.01)、城区公园(0.56±0.03,P0.05)、带状绿地(0.54±0.18,P0.01);郊野公园与城区公园间相似度指数最高(0.67),而与校园绿地间相似度指数最低(0.37)。【结论】位于城市边缘且面积较大的郊野公园的冬季鸟类群落丰富度、多样性高,为北京冬季鸟类提供了生存场所;杂食性鸟类数量大,分布广,更能适应城市环境;在未来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应增加能为鸟类提供食物的植被,并增大绿地面积。  相似文献   

18.
植物景观是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通过调研分析得到,桂林市花源的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主要为红色、黄色,赏花季节以春季为主,但植物配置不完善,桂林市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赏花路径;花源分为园林型、农业型、自然型、商业型4类,游客偏好园林型、农业型和自然型花源,对商业型花源感知较弱;花源空间分布密度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赏花盲区为永福县、荔浦市。基于景观特征、游客感知偏好、道路可达性多维视角,提出均衡花源布局,融入地方文化,完善基础设施等优化建议,系统构建桂林市赏花地图。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森林火灾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林火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个市(县)的林火分布存在着不均匀性,有4个林火高发区域和3个林火低发区域。林火次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呈上升趋势。一般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多的县市在空间上的分布大致呈一个"C"型;较大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周边多、中部少"。根据分析结果,应对林火进行分区管理,以提高林火管理水平、节约防火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分析青神县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特征和存在问题,为青神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以2018年遥感影像和青神县主城区绿地系统图为基础,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图像增强等处理,采用面向对象法提绿地信息。并结合现场调查,对绿地类型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基于Fragstats景观处理软件定量分析了青神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及景观格局。结果:(1)青神县绿地系统中面积最大的是区域绿地(其他绿地),占全部绿地的35.08%。公园绿地面积较小,所占比例不大(19.10%)。(2)青神县总体景观形状较为规则和简单,有利于青神县城市景观的规划利用和管理。(3)区域内景观整体连通性较好,人为干扰或自然破坏较小,但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连通性和空间上的聚集度均不强。绿地景观之间的连通性和聚集度不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自然生态过程。青神县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应控制人工景观占比,增加城市绿地,尤其要增加公园绿地的面积并合理均匀布局,并增加通道绿化,将城市中逐渐岛屿状化的大型生物栖息地有机联系起来,构筑连续的生态绿地网络,保护动物在城市内部的迁徙通道,增加景观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