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脸香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华  赵兵  莫绍芬 《食用菌》2004,26(3):12-13
桂林市地处广西北部,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春、秋两季,在草地、菜园边、新植果园、甘蔗宿根地及堆肥边等地,经常可看到一种紫红色的菌,本地群众称之为鸡肉菌。此菌气味香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查阅文献初步确定为Lepista sordida(Fr) Sing即花脸香蘑,其特征:菌盖宽3~7.5cm,扁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部稍下凹、薄,  相似文献   

2.
黄水珍 《食用菌》2011,33(2):22-22,28
比较不同来源菌株母种菌丝生长及杂菌污染情况、不同菌株满袋期、现蕾期及采收期、不同菌株菇体特点及不同菌株生物学效率,筛选出适宜闽北气候条件下栽培的花脸香蘑菌株。  相似文献   

3.
四株野生花脸香蘑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集到的4株野生花脸香蘑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培养和多种方式栽培试验,从中驯化得到了比较适合江苏气候栽培的花蘑1号菌株。此菌株适合夏、秋季栽培,在熟料栽培条件下生物转化率达到26%,在以稻草、麦秸和牛粪为主要培养基质的生料栽培中生物转化率为20%左右,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采自贵州黔中地区的4株野生大型真菌(NK、LM、JUF、GS)为研究材料,形态学结合ITS测序进行品种鉴定,并利用茶树枝叶发酵料对其进行秋栽驯化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K、LM、JUF、GS均为花脸香蘑,同源性达99%。以茶树枝叶发酵料栽培4个花脸香蘑菌株发现,其菌丝萌发速度快,发菌时间短。出菇试验中,菌株GS、NK、LM的生物学效率分别达24.5%、25.6%、10.3%;当温度降至10℃时,3个菌株的菇蕾不再生长,因此在黔中地区适宜9月中旬播种,可以采收二潮菇。  相似文献   

5.
花脸香蘑及袋料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优选出适用于花脸香蘑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木屑78%,白砂糖3%,玉米粉10%,豆饼粉5%,轻质CaCO3 2%,石灰1%,KH2PO4 0.5%,石膏0.5%,在袋料栽培过程中,施基肥钙镁磷肥250g/m^2,尿素50g/m^2,KH2PO4 20g/m^2,能明显增加花脸香蘑产量。  相似文献   

6.
丁智权 《食用菌》2011,(6):49-50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Fr.)Sing]幼嫩时中部稍微下凹,因其菌盖扁平、呈半球形,菌盖表面湿润时具有水浸状花纹或呈半透明状,故在东北黑龙江地区都称之为花脸蘑。花脸香蘑子实体中不仅富含人体抗自由基、抗衰老、抗癌微量元素硒、锗、锌,还具有抗补体、抗炎、免疫抑制和促进血小板凝聚以及抗流感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花脸香蘑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  彭卫红  贾定洪 《食用菌》2007,29(3):41-42
花脸香蘑Lepistasordida(Fr.)Sing又名紫花脸蘑,花脸蘑,丁香蘑,为野生名贵食药用菌,具有很高开发价值。该菌气味香浓,味道鲜美,色泽宜人,鲜食和干食口味俱佳。该菌营养丰富,各种氨基酸比较齐备,特别是钙、铁、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铜、锌、碘等含量较高,具有养血、益神、补肝之功效,常食有利于治疗贫血崩漏、久病体虚、神疲、健忘等症,能使肌体及时排毒并增加食欲。  相似文献   

8.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Fr) Sing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论述了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基、营养评价,探讨了花脸香蘑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花脸香蘑熟料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水珍  丁智权 《食用菌》2009,31(3):49-49
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素有“林海竹乡”美称,境内满目青山,层林叠翠,森林资源居全省第4位,为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林种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等,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建阳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大型真菌的发育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花脸香蘑3种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脸香蘑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在栽培过程中的幼蕾总数、有效子实体数和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栽培模式3(生料床栽法)的有效子实体数和幼蕾总数居中,产量最高,是最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花脸香蘑在抚州地区的分布,调查了其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并分离制得母种。  相似文献   

12.
陆欢  徐宁  王春晖  刘波  孙叶光 《食用菌》2019,(3):57-58,61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又名紫晶品蘑、丁香蘑、花脸蘑、紫花脸香蘑等,是名贵食用菌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1-2]。目前国内对花脸香蘑栽培实践的报道很少,仅在浙江、吉林、黑龙江等地有栽培试验报道。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对花脸香蘑菌种进行纯化复壮[3],并规模化栽培示范成功,总结出大棚阳畦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从采集自云南省临沧市的野生子实体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YAASM4210,采用形态学法结合ITS序列分子法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栽培料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培养基pH、光照条件、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5℃、6.0~7.0、黑纸包裹、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该菌株在4号配方培养料(40%新鲜牛粪,20%草坪粉,20%米糠,18%木屑,1%蔗糖和1%石膏)上生长优于其它参试培养料:菌丝萌发(2d)、封口(12d)、满袋(40d)以及子实体的采收(9d)均用时最短,头潮菇产量最高(每袋21.1g),但覆土后出菇时间(42d)最长。相对于野生子实体,人工栽培子实体菌盖的紫色减弱,采收后紫色消失较快。  相似文献   

14.
花脸香蘑菌种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用多种培养基配方对花脸香蘑进行制种培养,得出PDA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其次为萝卜、大米等培养基;最佳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稻草加牛粪,其次为稻粒、玉米等培养基,而作为生产用种培养基宜选用稻粒。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对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花脸香蘑功能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配比为:花脸香蘑提取液浓度为50%,甜味剂(白砂糖)2%,酸味剂(柠檬酸)0.06%,稳定剂(海藻酸钠)0.05%,制成的饮料酸甜适口,有花脸香蘑特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花脸香蘑元素测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等离子体质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分光光度等方法首次测定了人工代料栽培的花脸香蘑子实体中18种元素,测定结果:每克干品中富集金属元素K4112μg,Na132μg,Ca2690μg,Mg1244μg,Fe1215μg,Zn84.4μg,Cu96.8μg,Sr2.39μg,Se0.93μg,Co0.56μg,Ni2.12μg,Ge0.24μg,S0.28μg;富集有害金属元素Ph0.88μg,Cd0.58μg,Hg0.40μg,As1.00μg,Cr1.34μg。研究结果表明,花脸香蘑中富含有人体抗自由基、抗衰老、抗癌微量元素硒、锗、锌,而且富集的;圩害金属元素较欧洲报道的25种野生蘑菇低约20—100倍。该研究表明,用我们研究的人工代料配方栽培的花脸夺蘑品质是优质的,该分析结果对花脸香蘑的食用、药用研究开发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黑木耳菌渣为主要基质,研究其发酵料栽培花脸香蘑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黑木耳菌渣基质(黑木耳菌渣98%,石灰1%,石膏1%)栽培花脸香蘑,鲜菇产量达到4.24 kg/m2,生物学效率为31.8%,明显高于对照常规玉米秸基质(玉米秸秆73%,牛粪25%,石膏1%,石灰1%)的3.41 kg/m2和25.6%;鲜菇含水量为85.5%,低于对照的89.6%。菌盖较对照厚,虽然色偏浅、呈粉色,但对其主要以干品形态行销市场无影响,表明以黑木耳菌渣为主要基质栽培花脸香蘑在技术和效益上是可行的,适宜在黑木耳主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栽培花脸香蘑子实体为材料,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海藻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cc、水的体积:100mL、时间:60min,花脸香蘑子实体海藻糖含量为8.34%。同时测定了常见的几种食用菌子实体海藻糖,大球盖菇含量为7.66%、茶树菇含量为7.66%、平菇含量为3.98%、香菇含量为2.40%、金针菇含量为1.61%、蘑菇含量为0.93%,花脸香蘑子实体海藻糖含量高于其他常见食用菌;多糖含量为10.31%。水分为91.58%;脂肪含量为3.15%。  相似文献   

19.
通过表型鉴定和ITS测序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香蘑属2个菌株。结果表明,2个供试菌株1株是花脸香蘑,另1株是紫丁香蘑。对香蘑属菌株进行驯化研究发现,花脸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子实体的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2℃~26℃,利用玉米秸秆发酵料栽培,成功驯化花脸香蘑菌株。紫丁香蘑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没有获得子实体。  相似文献   

20.
野生香蘑属菌株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野生香蘑属菌株为研究材料,进行ITS测序,并以10个GenBank香蘑属菌株ITS序列为参照,应用DNA—MAN、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No.1、2、4、5、6与GenBank花脸香蘑菌株聚为一类,应视为花脸香蘑菌株,而No.3菌株与肉色香蘑及GenBank中3个水粉杯伞AY521248、DQ149727、DQ149728都具有0.308的遗传距离,其分类地位有待予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