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三峡库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时间紧、体量大,居民业态、土地模式、空间格局和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了移民城镇社区空间特征的地方性趋弱甚至消失,移民群体的恋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恋地空间的寻回对增强移民情感认同、提升活动体验以及完善库区人居环境都有着积极意义。以“地方依恋”为切入点,分析其理论演进过程,梳理与公共空间相关的恋地研究,进而从移民群体恋地需求、社区空间恋地机制和公共空间品质提升3个层面构建三峡库区移民社区公共空间研究路径,为地域性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冠顶式步道中不同空间景观视觉对游客生理及心理感知的影响,该研究以福州市福道与金鸡山公园步道为例,对其空间环境进行拍摄取样,挑选40名被试者通过心理恢复性问卷,并结合ErgoLab多导仪器进行体验监测,即采集人体皮电活动(EDA)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等生理波动数据赋值,运用绿视率、自然程度、物种丰富度、喜好度4个维度进行景观特征评价,及运用"远离""延展""迷人"和"相容"4类维度进行恢复性感知的环境评价.结果表明:6类冠顶式步道空间恢复性效应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冠顶式步道近景高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近景中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远景中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远景高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远景低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近景低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景观游客心理健康恢复效果越好,则对其环境偏好就越高;冠顶式步道6类空间能够对被试者的生理健康产生良好的恢复性影响,但各类空间相互间的恢复性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景观偏好理论,以杭州柳浪闻莺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公众对植物景观的偏好情况,用SPSS20.0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公众对不同地表特征的林下群落植物空间偏好具有差异,偏好结果为道路类型空间(M=3.91)>草坪类型空间(M=3.82)>亲水类型空间(M=3.56)>铺装类型空间(M=3.42);2)年龄、访问公园的频率以及对植物的关注度会显著影响偏好结果;3)植物颜色数量、植物种类丰富度、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空间视线开敞与植物景观空间的偏好得分显著相关。最后,基于以上基础,探讨了如何营造更符合公众偏好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原风景是指人在幼年时期到青少年时期所处的生活环境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以往在植物景观感知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原风景层面。本文旨在探讨原风景类型的不同对城市植物景观感知所产生的影响,为当下城镇化建设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原风景类型人群分为城市类型、城乡结合部类型、乡村类型。调查在以北亚热带绿化区植物景观为代表的南昌城市里进行。采用标准化问卷形式,分别让来自南方地区的120名大学生在5处城市植物景观环境实地中对植物景观的6类感知类型中的22种感知因子进行分级评价,对不同原风景类型人群间的感知评价结果进行偏好均值比较、因子间方差分析和类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1)评价均值表明:所有人群对植物场景偏好的评价与植物空间的大小正相关;城市类型人群对植物景观评价均值普遍偏高。2)通过感知因子层面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吸引力感知因子方面,城市类型的人群与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乡村类型的人群与其他类型人群没有明显差异;在舒畅度、生命力、宁静感、亮度的评价结果中,城市类型和乡村类型人群之间的评价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神秘性、熟悉感、宁静感、空间连续和亮度的感知因子中,城市类型人群的评价值与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有明显差异。3)通过不同类型人群偏好与其他感知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人群性别和原风景类型二者对偏好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Sig.=0.253);从相关系数发现,影响城市类型人群植物景观偏好的感知类型排序为:心理感受(r=0.672)植物色彩(r=0.566)整体环境(r=0.473)植物空间(r=0.462)植物形态(r=0.414);影响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植物景观偏好的感知类型排序为:心理感受(r=0.821)整体环境(r=0.636)植物色彩(r=0.626)植物空间(r=0.577)植物形态(r=0.527);影响乡村类型人群植物景观偏好的感知类型排序为:心理感受(r=0.760)植物形态(r=0.675)整体环境(r=0.658)植物色彩(r=0.619)植物空间(r=0.579)。【结论】通过不同原风景类型人群对城市植物景观的评价,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在植物景观感知因子层面上与乡村类型人群较为相似,在植物景观感知类型对偏好影响程度的层面上与城市类型人群较为相似,说明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对植物景观评价标准呈现出既有城市又有乡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说明设计场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为原化纤厂的老旧社区。设计研究了将"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应用于社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改造,探讨了在老龄化背景下以健康、参与、保障为目标的老旧社区改造新思路。设计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通过设施和环境的针对性设计方案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提高其出行积极性和社交频率。  相似文献   

6.
景观偏好及栽植空间景观偏好研究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论述了景观、景观知觉、景观偏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了景观偏好或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最后着重介绍园林植物栽植空间景观偏好研究的相关内容,目的在于将国外景观偏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介绍到国内,启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者重视栽植空间景观偏好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乡村绿地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对浙江省乡村绿地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对绿地景观的审美偏好、绿地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相关因子及其作用特性,构建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群体的审美偏好总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对乡土化、城市化程度不同的具体景观存在差异;2)相应地,乡村绿地美学质量评价指标集,包含因评判群体而异和无异2类指标,前者可用以揭示审美主体的态度偏好差异,后者用以分析公众普遍审美情趣,构建评价模型;3)模型选出的关键因子为群落密度、绿地年龄、环境色彩对比度、群落色彩数量和绿视率5个。    相似文献   

8.
针对日益严峻的居民身心健康问题,从潜能发掘和景观营造两方面出发,总结了社区口袋公园景观疗愈力的提升策略.综合分析了社区口袋公园的特点及作用,基于文献研究和现状调研分析其与疗愈景观结合的方式,并以聊城市阿尔卡迪亚社区口袋公园景观更新为例,提出了根据疗愈性环境的特征需求合理选址、划分空间、提升绿化、丰富体验等,创造出功能合...  相似文献   

9.
景观空间在居住小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居住小区麦迪逊花园的不同景观空间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为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及今后麦迪逊花园景观养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拓展城市公园游人景观偏好认知研究,为城市公园景观环境人本化更新提供指导,文章基于文献信息学“词袋”模型原理建构了“影像词袋”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影像词典构造、应用词袋生成、偏好向量表征、影响机理解析为步骤,具体以6类景观词汇为“要素词典”,以6组影像特征因子为“属性词典”,以不同情境、人群类型为“应用词袋”,并据此以重庆市枇杷山公园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不同游憩目的、年代、时节情境和不同性别、源地、年龄人群的景观偏好差异。结果表明:1)人像照较风景照对景观标识性与背景纯净性要求更高;2)游人景观偏好随时代发展呈现出日常化、多元化趋势;3)自然、城市、历史景观的主体关注倾向受季节因素影响程度依次降低;4)男性关注整体结构与人文体验,女性关注细节特征与视觉审美;5)外地游客偏好标志、恒定型景观,本地游人偏好日常、变化景观;6)老年人珍视活力景观、中年人倾向抽象景观、青年人偏好猎奇景观。可见,“影像词袋”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标准化定量、数据采集效率高、数据解析维度广、基于主体真实游憩体验和研究结论指向性强等优点,可服务于各类城市公园主体游憩认知与景观偏好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群感知和行为视角,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拍照试验、访谈问卷、扫描观察收集数据,采用词频分析、照片分析、GIS技术分析,分析景观元素、景观感知以及驻留点、观景点、景点、视线廊道的空间特征,以获得游览者对滨水景观偏好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得到游客景观点的热点分布。结果表明,词频分析预测出游客关注湖区丰富的景观元素,以静态观赏和行进式观赏方式游览观音湖,舒适的湖区环境让游客感到心情愉悦、平静;空间角度,游览者的驻留点分布与观景点分布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表明优美的空间环境和良好的观景位置有利于游客驻留行为的产生;游览者对滨水景观的偏好是由“丰富性—功能性—特色性”三大属性特征相互协调、影响而形成的三维耦合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获取福建省森林公园落界"一张图",通过分析森林公园内各森林景观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福建省森林公园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现有156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三明、南平和福州等5个设区市的森林公园个数占全省73.72%,漳州、三明和泉州森林公园面积列全省前三,少部分县市区无森林公园分布。研究区以有林地为主,针叶林景观占整个研究区森林生态景观总面积的46.05%。研究区内各森林景观随着海拔的变化呈现出有规律的垂直分异特征,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主要森林景观分布在缓坡至陡坡之间,非林地景观随着坡度升高分布面积逐渐减少,其他森林景观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森林景观在不同坡向趋于均匀分布但又略有差异。总体来看,森林景观在海拔和坡度上存在显著的分异特征,而在坡向上的分异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快速发展,传统乡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公共活动空间、基础设施等需求。因此,2019年浙江省首次提出乡村"未来社区"这一新的城乡建设路径,对乡村版"未来社区"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公共空间景观是构成"未来社区"九大场景的重要元素,从乡村景观长远发展来看,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乡村"未来社区"的公共空间景观营建策略,为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借助GIS平台构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布图,通过对林分水平与区域水平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揭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环境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区域生态状况,辨识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并作为早期预警和诊断性指标,为制定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学》2012,(9):107
本书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以长江三峡(本书简称三峡)库区TM影像及自然、社会和经济数据为基础,重点评价了三峡库区自然景观与环境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探讨了森林景观恢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植物群落调查、美景度研究和色彩定量分析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个不同功能分区的校园植物景观色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群落,因为功能区的不同,受大学生偏好的程度不同:入口广场区植物景观中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更受欢迎,但在文化教育区中,大学生更偏好色块单一的植物景观;在生态休闲区中,以冷色调为主的植物景观更受大学生偏好,而在教学区中,受调查者对暖色调为主的植物景观偏好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提高西北地区校园景观品质,增加学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本文在系统分析巫山县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角度,采用RS/GIS空间分析技术把城市周边规划为"一环二轴三片多区"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8.
森林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刺激人们的旅游动机以进行旅游活动,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产生良好效益的各种客体和因素的总和。森林景观是陆地上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剖析影响森林景观旅游吸引力的因子关联.并引入心理物理学方法与模糊评价方法,建立森林景观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①森林景观具有旅游吸引物撞击旅游者的吸引力场域,主观上体现着旅游者对森林旅游资源的消费偏好;②森林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在客观上反映了森林景观本身的奇特度、完整度、组合度等特性;③森林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因旅游者文化层次、民族风俗、个人偏好产生差异性。只有在考虑客源特征一致的前提下,旅游吸引力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儿童与自然的联系逐渐割裂,"自然缺失症"问题的发展态势愈加严重.在此背景下,自然教育开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社区公园交互性景观作为儿童最易接触到的自然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成长发育道路注入强劲的动力.本文基于自然教育理念,对社区公园中的交互性景观偏好展开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20.
宁国市南山公园使用者时空行为与空间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晗 《广东园林》2021,43(4):31-34
山地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正成为居民康体健身、休憩娱乐及社会联系的户外起居空间.以宁国市南山公园为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使用者行为活动的动态观察,研究使用者时空行为与空间偏好.结果 表明,不同年龄段使用者行为偏好存在显著差异,使用者的行为偏好与使用时段、空间特征存在规律性的联系.基于结果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