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临风  杨婉艺 《绿色科技》2020,(3):24-25,29
指出了乡村聚落由社区或乡村居民点组合而成,而乡村景观则代表聚落居民生活的场所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溯人类发展史与自然环境演变史,结果发现、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是自然环境与人为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景艺术美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则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作的具有价值的痕迹和产物。  相似文献   

2.
景村关系一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风景区内乡村聚落的变迁。文章以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内的三达古藏族村寨为例,分析村寨与景区内冰川环境相融相依形成的高山牧场聚落体系及其聚落景观特征,探究景村关系的变化过程及新聚落的景观再生途径;基于旅游发展后新的景村协同关系的构建,从原有聚落保护利用、新聚落文化空间再生、民族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风景名胜区内藏族乡村聚落的景观再生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规范对普洱茶乡村景观资源进行了挖掘、梳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景观资源丰度与全国同类型资源相比拥有率分别为100%、54.8%、30.3%,资源类型相对丰富;从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总体格局来看,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重;基本类型拥有率中建筑设施景观拥有类型最高,水域风光和天象与气候景观最少。从景观资源等级、要素价值、影响力分析来看:旅游商品和生物景观均属五级;最低为水景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以及遗址遗迹为一级旅游资源。对此提出了旅游产品与生物景观保护与宣传并重、丰富与拓展人文景观内涵、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乡村景观设计是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开发与设计,旨在提升景观环境质量和品质,使环境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的综合效益。通过CNKI数据库整理2012~2022年乡村景观设计研究论文,借助CiteSpace对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时间线程等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和统计分析,以探求近10年我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的发展进程及未来研究的趋势和可能性。结果发现:关于乡村景观设计研究成果较多的是浙江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关于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规划设计、乡村景观、乡村振兴等方面;早期研究侧重于关注乡村景观特色、乡村聚落及生态环境的研究,2020年以后乡村景观设计规划逐渐由政策驱动开始转向内化实践,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乡村振兴、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等的研究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以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其营建过程中的人地互动和营建方式导向下形成的聚落景观格局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研读、实地调研、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归纳了聚落的水利系统、土地开发格局和居住空间格局,并对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特性相结合而营造出的人文景观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客观解读客家聚落景观蕴藏的耕读并行、重视宗社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以安阳市宗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构建以1个目标层、4个项目层、10个因素层和22个指标层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康养旅游视角下近郊型乡村景观的重要景观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养旅游视角下,聚落景观和自然景观在近郊型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优先级较高,其次为农业景观和文化景观;影响近郊型乡村景观的3项重要因子分别为:聚落景观清洁度、植物季相变化、基础设施完善性;宗村乡村景观综合评价得分为3.050 7,评级为“良”。对村庄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对具有季相变化和康养功能植物的运用力度,注重驳岸与植物的结合,增加康养活动场地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在当代中国的聚落有机更新环节中,可以看到各类建筑师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全国范围内的乡土建筑改造设计,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大量的乡村聚落正以旅游开发为发展导向,竭尽所能的利用乡村资源,试图通过旅游开发进行产能置换,带动乡村经济,获得除传统乡村产业以外的红利。有大量的乡村聚落成功的实现了转换,发达的旅游业促进了村落迸发新的活力,形成人员回流,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也能看到很多乡村聚落在此过程中因为没能准确地定位自我优势以及是否具有旅游开发的条件,导致其在进行开发的不同环节受到影响,最终处于旅游资源不足、旅游人群稀少等尴尬境地。结合国内现有乡村聚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相关理论,以笔者实际调研过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这类乡村聚落中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在分析苏南旅游型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共生理论为切入点,从共生环境、共生单元、共生模式3要素出发,总结出苏南旅游型乡村的规划理念框架;然后以苏州黎里镇星谊村为案例,提出苏南旅游型乡村更新规划策略,即,优化内部地域环境、构建整体游憩格局,协调农旅两大单元、构建多元复合空间,优化多方参与模式、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以期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龙娟 《广东园林》2020,42(3):9-14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不恰当的建设致使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乡村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乡土文化亟需得到重视。运用乡土景观元素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二次改造,同时还可以强调地域个性,引起人们对乡土的回忆。将乡土景观元素分为自然环境类、农业生产类、聚落建筑类、人文风俗类4类,并以牛场布依族乡大坝寨为例,可以从尊重自然肌理、运用乡土植物、提取乡土材料、形成农业生产景观、点缀农具小品、修复聚落建筑、复兴公共空间、情景再现、活动体验方面分别对4类元素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乡土景观的含义,并结合广东省从化市溪头村新农村规划案例,从乡土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估、乡村整体格局保护规划、乡村街巷空间保护规划、乡村开放空间保护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以及乡村非物质文化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如何在新农村规划中对当地的乡土景观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地加以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同时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在桂北地区,古村落是一种历史性的建筑聚落,其具有特殊景观形态和文化内涵的乡村人文景观资源。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古村落的自身的地域性生态景观却缺乏相应的保护与开发。调查了桂北古村落生态景观的现状,提出了城镇化背景下桂北古村落保护的方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旅游日益旺盛,乡村旅游景区营建大力发展。如何建设中挖掘乡土景观资源的价值,寻找乡土景观与乡村景区的契合点,展现乡村特色,是解决乡村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长兴县北汤村乡村菊花展规划设计结合乡村的现状与优势,基于"乡土景观"的营造理念,从明确目标定位、梳理乡土要素、景观空间营造、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等四大措施进行乡村景区的营造及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通过景观评价要素筛选和专家打分,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的初步权重,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汉回村作为长沙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景观的合理性,揭示汉回村景观特色主导元素,同时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地区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旨在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汉回村乡村景观优势类型:民俗文化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农业产业景观>建筑聚落景观,应保持与发展民俗文化景观优势,改善建筑聚落景观劣势。  相似文献   

15.
以清代郴州城市景观生态空间为例,通过分析城市自然景观生态空间与人文景观生态空间,探讨古代城市景观生态空间的内在特征。清代郴州城市人文景观生态空间尊重城市自然景观空间分布,政治节点、庙前广场及书院等城市人文景观空间多与河流建立联系,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的自然生态特点。清代郴州城市景观生态空间不仅根植于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同时通过小规模、网络化的特点与城市市民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体现了古人城市营建的智慧,可为新时期的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乡村聚落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可有效利用其处理分析各种信息数据的功能模块,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现状,得出乡村聚落直观的空间分布规律,预测乡村聚落发展趋势,为乡村规划提供现实依据。文章以都江堰市天马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天马镇乡村聚落空间分布中的应用。利用基于GIS的插值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得出天马镇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密度不均,总体密度小,呈多核心分散式布局的结论。结果表明,"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传统场镇以及川西林盘星罗棋布的布局模式是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道路地理要素也对该分布形态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论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本质属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乡村旅游近年来备受青睐,但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对其理论研究也刚刚开始。本文从资源、市场、产品和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特点;比较了乡村旅游与一般景区旅游在诸多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并从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消费和需求3个方面加以说明,以期对丰富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实践有所帮助和促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并识别提取其景观基因特征,分析传统聚落的地域景观特质。旨在从文化地理学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与内容体系,并为大研古镇的旅游开发和景观基因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景观基因理论为指导,选取丽江大研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从物质形态基因与文化承载基因两方面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与提取方法,将大研古镇景观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与变异基因,识别传统聚落的地域文化特质。【结果】大研古镇的物质形态基因可从环境特征、民居建筑、公共空间、官府衙署4个角度考量,文化承载基因可以从纳西文化、茶马文化、宗教信仰、曲艺舞蹈、节庆习俗5个角度考量。然后根据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识别提取结果为: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凝聚了古镇的文化精髓,成为核心影响因素,是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木府、四方街、三眼井与桥市空间是依附于纳西文化而存在的附着基因,并对大研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起到补充作用;背山面水的村落选址与顺水布街有机生长的空间格局是混合基因;富有纳西民族特色的"三朵节"是大研古镇的变异基因。【结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形成及演变,是其权利机制与文化演变的体现。通过提取与识别大研古镇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可揭示与凝练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聚落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玉屏县南门坡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中生物景观资源、地文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天象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并针对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打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有效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乡村景观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在概述乡村景观的内涵及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千金镇乡村景观类别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乡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千金镇乡村景观存在农业生产景观衰退、自然景观利用不足和聚落景观布局混乱等问题。围绕公共景观、植物景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为地方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