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公园风格种类繁多,背后蕴含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各不相同。基于公园设计视角的概念,从空间结构、园路组织、景观节点、景观特色等方面出发,分析探讨文脉传承、生态安全、自然山水与城市活力四种视角下城市公园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概念不清、缺乏理论基础及设计原则等问题的基础上,从常规设计方法出发,比较生态设计与常规设计的不同,对目前条件下生态设计的实质、可行性和设计方法做出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周龙娟 《广东园林》2021,43(2):8-13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生活、生产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美丽乡村的内涵所在。以"三生融合"为视角对美丽乡村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赵家村的美丽乡村设计实践为例,基于其现状,从生态修复、生活提质、生产谋划3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从优化农田布局、提升水环境、增加林量优化林相方面修复乡村生态;从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村宅风貌、增设休闲及文化场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提质乡村生活;从布局产业发展方面谋划乡村生产。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此背景下生态设计从产生到正式成为一门系统理论体系目前已经普遍被人们所接受,该文通过对生态设计概念、原理等进行阐述,指出生态设计范围广泛并从景观的生态设计出发,结合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GMP建设工程环境景观实例,就如何在设计中运用生态原理,针对该厂区环境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了系统的规划设计,创造一个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厂区环境,并籍此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借鉴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生态设计的概念作了界定,揭示了生态设计的特征,总结了其原理,归纳了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并提出目前的生态设计并非完善,需要边思索边前进。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与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资源的利用、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对园林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探索生态设计的有效途径,是园林健康发展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中从园林的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生态设计的探讨,提出园林生态设计可以采取的策略和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特点及目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遵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物种种间关系、生态位、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生态学"等设计原理,提出"小群落混交"的群落生态设计方法,以及包含营林工程体系、辅助工程体系、保护工程体系、环保节能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的"5S模块化"设计途径,并对广深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深圳段进行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可持续景观生态设计中生态流的概念,从景观生态系统中内部的生态流关系、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生态流关系两方面探讨了可持续景观生态设计中生态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角度阐述了城市号观道路生态设计的概念、科学内涵及其在城市号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其生态设计的理念,并结合实例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城市号观道路生态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岸线生态驳岸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态驳岸的概念、生态学功能、设计及与亲水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街道空间是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其在提供步行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潜力。针对当下街景设计手法相对雷同和单一,以及缺乏对街道公共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求协同考量的整合设计方法等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以公共生活和生态建设为切入点,从空间重组、交叉口改造、设施完善、雨水管理和种植设计5个方面出发,提出构建景观与生态多功能复合的街道景观设计方法,为未来步行友好、安全舒适、生物多样的街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低成本设计策略应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景观综合效益。分析了如何利用空间句法、生态设计等理论确保项目从选址、设计、施工全过程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提高景观的长期收益。并结合控制成本的具体措施,深入探讨了城市滨水绿地的低成本设计策略,以期为低成本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霍林郭勒市的霍林河露天煤矿为例,探讨应用仿生设计和生态设计的手段,将矿山废弃地转变成为生态、美丽、有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空间,解决霍林郭勒的城市和绿化用地之间的问题,以期为矿山废弃地的景观再生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一词首次被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以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人类社会活动之中,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然而,伴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在很多方面都消耗了巨大的环境成本与资源成本,严重违背了风景园林建设美好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初衷。基于此,该文从实际出发,从生态文明保护的视角,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和施工环节及园林维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霆 《绿色科技》2013,(8):115-117
指出了生态文明是一场终结现代生态危机的革命,它有"协调"和"循环"两个基本的概念。振兴农业要从建构和完善"三农"生态体系入手,形成兴农活力,把反哺农业的"输血"方式转变为"三农"的"造血"功能,引导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并轨,形成"三农"发展的合力和良性循环,开拓出百花齐放的具有正能量、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6.
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亟需开展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基于“全健康”理念,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解析,得出“全健康”视角下城市生态疗愈公园的作用机制与设计要义;在此基础上,以成都锦城公园为实践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场地精神感知理论、园艺疗法、注意力恢复理论以及压力减轻理论,提出康复性环境、可控性游线、健康性教育、应急性场所、智慧性平台5种应对策略,依次开展锦城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特色游线打造、健康景观科普教育、应急避难空间的规划布局以及智慧公园配套设施规划,以期为城市公园生态疗愈功能的强化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探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研究其构建依据和方法,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阐述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梳理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依据与评价方法。其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依据主要包括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等,评价方法主要指生态安全评价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步骤、方法和特点,并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建议:1)改进、优化生态源地识别方法;2)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应与当前生态政策相结合;3) 注重生态安全格局有效性评价。研究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安全研究、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门市上游段工业过度发达导致的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利用GIS空间分析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技术,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方法,探索西江磨刀门河口段小微湿地生态空间划定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空间划定面积为11 920 hm2,约占总面积的46.98%,生态保护重要性程度为“重要”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6.41%,生态斑块呈破碎化;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影响,整体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较高。基于划定结果,提出建立多层级修复网络、营造生物栖息地、构建湿地混合种养模块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作为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可以定量地分析研究区域的生态盈亏状况。现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或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少有生态足迹地理空间分布的研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丰富的遥感产品提供了更加精细的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可能性。在GIS的支持下,基于人口密度分布数据、夜光影像与MODIS产品,提出一种在公里格网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方法,并提出"产出型"生态足迹与"消费型"生态足迹两种在公里格网尺度描述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的新方法。在估算了2010年湖北省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生态足迹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程娟  景涛 《绿色科技》2013,(3):212-214
指出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维系城市生态安全的有效保障,以防城港市防城江两岸为规划目标,利用反规划的方法进行了设计,提出了防城江两岸的发展策略,构建"山——城——江——海"的城市格局。以期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带动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