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为了解新麦草饲草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30个新麦草种质为材料,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新麦草种质多数农艺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相关分析表明,单株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生殖枝数和营养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丛径、叶层高度显著正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483.662+3.515X_1+3.103X_2+1.190X_7(R~2=0.6554,P0.01),表明株高(X_1)、基丛径(X_2)和营养枝数(X_7)对新麦草地上生物量的贡献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基丛径、叶长、叶宽、营养枝数、株高这5个指标对新麦草地上生物量的累积贡献率达86.48%。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地上生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株高基丛径叶宽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叶长叶层高干鲜比再生高度。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在湖南西部地区推广应用的饲用甜高粱品种,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020和2021年7个高粱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相比以阿尔托902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鲜重、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最高;不同年份间相比以2020年各高粱品种的平均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鲜重、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较高,2021年各高粱品种的平均茎粗和叶片数均较高;年份×品种互作效应间相比以2020年阿尔托902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鲜重、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最高,2021年阿尔托902的茎粗最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阿尔托902表现最优,生产性能最好,适宜在湖南西部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丹草杂交种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一年生新型饲用作物高丹草(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单株鲜重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高丹草的6个杂交种进行了灰色评判。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同一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茎粗(r=0.809)>分蘖数(r=0.789)>叶/茎(r=0.752)>叶宽(r=0.725),叶长(r=0.725)>穗长(r=0.694)>叶片数(r=0.639)>小穗数(r=0.638)>株高(r=0.632)>生育期(r=0.607);在6个杂交组合中,皖草2号和2003-GB为较好的饲用作物组合,其余4个为一般组合,在高丹草生产中可推广皖草2号和2003-GB。  相似文献   

4.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芒属植物种间杂交种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本文选择了芒属植物中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Micanthus.sacchariflorus)B0134和五节芒(M.floridulus)A0430种间杂交获得F1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重要农艺学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群体中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茎节数、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株重5个性状具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中亲优势率30.65%~584.12%,其中分蘖数、单株重达到了极显著的超亲优势;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叶长、叶宽、花序长和单茎重均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茎节数、株高、最大茎重由1对主基因控制;其他5个性状不存在主基因,只有多基因存在。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单株重与叶宽、分蘖数、单茎均重、最大茎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长和主茎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荻和五节芒杂交种后代中选择高产单株时应特别注重对分蘖数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收集的22份野生山韭的株高、株丛直径、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高度、花序宽度、小花数目、花葶长度、花梗长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良种质,为山韭育种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山韭种质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范围为11.9%~41.8%,其中叶片宽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厚最小,14个表型性状材料间的差异除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达到显著(P0.05)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2)14个表型性状可归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360%,可以反映14个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相关信息,其中株高、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等性状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3)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可将22份山韭材料分为4大类,地理类别和性状相似的种质大部分能够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张贤  王建红  曹凯  王松涛 《草业科学》2013,30(8):1240-1245
以广泛应用的9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为试验材料,测量其株高、干质量、粗蛋白含量等12个农艺性状,研究其农艺性状变异。结果表明,紫云英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分枝数,其品种内个体间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0.310。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紫云英品种的熟期,熟期相同的品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近。熟期相同的品种农艺性状相似,早熟种粤肥2号和信阳种营养生长较弱,营养成分含量亦较低,中熟种闽紫6号和闽紫7号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及单株干质量等性状都明显优于其余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秣食豆种质资源的生产特性,试验对收集的20份(种质1~20)秣食豆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茎鲜重、叶鲜重、荚鲜重、株高、分枝数、茎粗、鲜干比、叶茎比)和营养品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质10(ZDD01937号秣食豆)的单株鲜重最大,种质2(ZDD07617号查干花秣食豆)和种质10的单株干重最大,种质12(ZDD18057号茶秣食豆)的株高最高,种质1(ZDD01936号秣食豆)的分枝数最多,种质20(东农秣食豆)的茎粗最粗,种质6(ZDD07601号大赉茶秣食豆)的鲜干比最大,种质3(ZDD07628号靖宇茶秣食豆)的叶茎比最高,种质7(ZDD07616号大安黑秣食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种质5(ZDD18062号秣食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及相对饲喂价值最高。分枝数分别与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茎鲜重及叶鲜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茎粗分别与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茎鲜重及荚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加权关...  相似文献   

9.
选育优良的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资源对于补充牲畜冬季饲草,绿肥还田,提高谷物产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在对四川省内金花菜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了30份样本种子,经播种栽培,测量了植株高度、生物量、种子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菜种质间农艺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范围为9. 03%~59. 85%; 7个农艺性状可归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5. 943%,最大程度地反映了30份金花菜资源的农艺性状特征,其中植株鲜重、干重和种子产量(带荚)是金花菜农艺性状变异的主要性状;植株鲜重、干重与株高、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6,P0. 01);采用平方欧氏距离系统聚类分析法将30份金花菜资源分为3类;四川境内野生金花菜种质资源丰富,其中,SAG15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优质品种开发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稳产高产、适应性强的燕麦新品种(系)提供育种材料,丰富巴中地区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21份燕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株高、叶长、叶片数、拔节数、单株茎数、有效分蘖数、倒二节长、基节长、基节粗和穗长等10个农艺性状指标,并进行了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燕麦材料株高在125.88~192.25cm之间,受穗长影响最大;有效分蘖数是影响燕麦成穗率的主要因素,A10有效分蘖数和成穗率最高。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供试燕麦材料间变异范围较大,基节长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有效分蘖数和穗长,株高变异系数最低,分别为45.31%、28.18%、21.85%、12.72%;各供试材料间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在2.96~3.04之间。综合表明,21份燕麦种质资源在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巴中地区燕麦的遗传育种和改良工作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和利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的能源。芒植株普遍高大、生物质产量高、燃烧品质好,加之其分布广泛、抗逆性强、适宜在广袤的边际土地上种植,成为一种极为理想的生物能源植物。为探明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的表型多态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37个野生居群材料的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干重、单株产量鲜重、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叶宽、茎节数、茎节长度、茎粗、株高和叶长。11个性状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叶片长而且宽的芒,旗叶长而宽,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蘖较少,反之亦然。此外发现分蘖数、株高、叶长3项指标对芒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是评价芒单株产量的3项主要指标。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551%,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测定的表型特征。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37个芒野生居群依据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分为3类:植株高大叶片窄长型、植株高大叶片宽长型和植株低矮叶片窄短型。  相似文献   

12.
检测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对于利用和有效管理种质非常重要。本研究对87份世界来源的扁穗雀麦种质利用常用的9个形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一田间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用的性状变异系数均表现出高度的变异,尤其以单株干物质产量、分蘖数和叶宽的变异幅度最大。反映株型大小的各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茎粗和第一节间长与其余8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旗叶宽与倒二叶宽的正相关性最强(r=0.912,P<0.01)。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前2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4%。反映株型大小的性状以及分蘖数可能是扁穗雀麦种质形态变异的主要来源。基于欧氏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3个主要的类群,第一类群具有最大的株型表现,茎干粗壮,旗叶和倒二叶宽大,分蘖数中等;第二类群具有中等的株型;第三类群具有较小的株型,叶片短而窄,但分蘖数较多。聚类分析很好地支持了前2个主成分分值的二维散点图的结果。总之,本研究表明扁穗雀麦是一种在西南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应性极强的禾草,其表型多样性对于品种选育和资源收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和南荻为亲本,杂交得到种间杂交种F1群体(23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荻和南荻杂交种茎节数、叶片长、叶宽、主茎长、花茎长、花序长、株高、基部茎径、平均单分蘖干重、最大分蘖干重、分蘖数和单株重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度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F1分离群体中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基部茎径外的其他11个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其中单株重、平均单分蘖干重、花序长、主茎长、株高、最大分蘖干重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说明杂种优势可以作为荻和南荻育种的主要方法。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花茎长、最大茎重能检测到1对主基因,叶片宽、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茎均重、单株重能检测到2对主基因的存在,主基因遗传率大小顺序为叶片宽(87.76%)>单株重(81.48%)>单茎均重(65.12%)>分蘖数(59.20%)>主茎长(49.87%)>株高(48.01%)>花茎长(47.75%)>分蘖最大茎重(37.19%)。产量相关性状中的单株重、单茎均重和分蘖数具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适合于早期世代选择。这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单株重与分蘖数、单茎均重、主茎长和株高的相关系数最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利用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4种披碱草属野生种质为材料,对其生育期、株高、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供试材料中,披碱草的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其单株鲜重最高,单株分蘖数最大,茎叶比较小,具有产草量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对寒旱环境适应性强。垂穗披碱草的单株鲜重、单株分蘖数两个指标表现次之,黑紫披碱草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5.
对来源于国外的30份多花黑麦草种质与产草量相关的10个形态性状进行表型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均表现出较高的变异系数和极高的多样性指数,其中,单株鲜重和分蘖数变异系数最高,拉伸株高和倒二叶宽多样性指数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2.2%,第1主成分以旗叶宽、倒二叶宽和茎粗为主要特征;第2主成分以鲜重、节间长和拉伸株高为主要特征;第3主成分以旗叶长和倒二叶长为主要特征。聚类分析表明,30份种质可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在单株鲜重和株高等性状上差异显著,其中类群Ⅰ的4份材料具有单株鲜重高、分蘖多、植株高大、叶片细长等特征,从中筛选产草量较高的优良品系或亲本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境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表型变异与协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的表型特征是其对自然生境适应的结果,不同生境种群间表型特征的比较可为揭示其表型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变异规律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以分布于不同生境的5个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6个表型性状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小花山桃草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6.30%。表型分化系数在26.85%~96.98%之间,平均为73.03%,表明种群间变异是小花山桃草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不同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其中株高、茎粗、单株果数和比叶面积在种群内的差异不显著,而在种群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达82%以上;节间距、叶宽、主根长、分枝数、果长和果宽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果种子数和单果重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叶宽、茎重、叶重、主根重和单株果数表现出一致的协变格局,生理功能性状之间的这种整合特性有助于小花山桃草适应多样的生境。聚类分析显示,5个种群可按生境条件的好坏分为两大类,进一步表明小花山桃草的表型特征受种群间环境条件(水、肥)强烈影响。绝大多数表型性状与生境因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果实性状(包括果宽、单果重和单果种子数)与生境因子相关性低,进一步表明繁殖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高玉2300、翔玉998、铁研53、五谷703、优迪919、翔玉198这6个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株高、茎重、叶片数、叶重、穗长、单株鲜重呈正相关,与茎重、叶重、单株鲜重的相关系数平均约达0.8,而与茎粗、单穗重、果穗数、穗粗呈负相关。指出在大通地区种植青贮玉米,提高株高、茎重、叶片数、叶重、穗长、单株鲜重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增加青贮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和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的栽培措施,挖掘其高产潜力,本研究在甘肃省和政县进行了不同播量和不同行距的试验,探讨了播量和行距对‘和燕1号’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和燕1号’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干草产量在行距3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9 059.73 kg·hm~(–2);种子产量则在行距2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2 728.40 kg·hm~(–2)。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与行距极显著正相关(P 0.01),茎粗、叶长、有效分蘖数与行距显著正相关(P 0.05);种子产量与播量显著正相关(P 0.05),分蘖数、茎粗、叶宽与播量显著负相关(P 0.05),其中穗长与播量极显著负相关(P 0.01);种子产量与株高、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株高对干草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影响‘和燕1号’株高、有效分蘖数、叶长、茎粗等指标来挖掘该品种产量潜力,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陈奥  龙明秀  张维  马文文 《草地学报》2012,20(1):102-107
根据作物灰色育种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黑麦草(Lolium spp.)杂交F4代8个品系的单株产量、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率、茎粗、叶宽、叶长、茎叶比、生育期、初花期净光合作用速率进行目标性状灰色关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黑麦草杂交F4代8个品系进行灰色多维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黑麦草单株鲜重与分蘖数(r=0.7968)、茎粗(r=0.7472)、叶长(r=0.7116)关联度最高;茎叶比与有效分蘖率(r=0.7631)、株高(r=0.7468)关联度较高;而初花期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叶宽(r=0.8431)和生育期(r=0.8264)关联最为密切。可根据育种目标,对与目标性状关联度较高的性状进行针对性选择。F4_5(卓越×百盛)、F4_6(多福×卓越)、F4_8(百盛×多福)3个杂交新品系综合性状最好,综合评估关联度分别为0.8582,0.7527和0.7340。  相似文献   

20.
为选择适宜云南暖温带地区种植的青贮用玉米品种,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开展了22个玉米品种的品比试验.采用三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在蜡熟期对各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病虫害抗性、倒伏状况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22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单株叶鲜重、单株秆鲜重、单株鲜重、绿叶数、叶片数、茎粗与鲜株产量、干物质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