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14年10月17日,第三届中国·通江银耳节在"中国银耳之乡"通江县开幕。本届银耳节以"走进银耳之乡,感受魅力通江"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赛耳会"暨"银耳大王"拍卖会、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研讨会、银耳博物馆开馆仪式、特色商品展示展销暨房产交易会等项活动,显示了以通江银耳为首的特色农产品的魅力和通江优质旅游产品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1,(5)
为了解通江段木银耳栽培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接种时间、接种方式、排堂方式)对银耳产量的影响,进行栽培银耳不同接种时间、接种方式、排堂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江银耳栽培的最佳接种时间在4月初,掰块接种方式和"人"字形排堂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毅  蒲文 《食用菌》2013,(6):1-3
“通江银耳”因其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特殊的培养材料和传统的栽培工艺造就了其卓越品质,在众多的银耳中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两百余年。但是.随着近年来福建古田等地大量栽培银耳,全国银耳市场产销量急剧增长,“通江银耳”受到巨大冲击,一时风光难再。开展“通江银耳”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其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在准确把握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制约其快速发展症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通江县自古以来就是盛产独有特色的天然银耳之乡,木耳,香菇等食用菌资源也极丰富。该县为了深化开发这一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银耳珍贵资源,通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在1991年3月15日正式通过决议,每年九月九日定为“通江银耳节”。首届“通江银耳节”于1991年9月9日至11日在通江县城举行。通江是川陕革命老根据地首府,边境贸易源远流长。首届银耳节期间,举办了“川陕边境贸易秋季物交会”展示川陕边境贸易的繁荣景象。设在县文管所内的“银耳中心馆”不仅是银耳文化的集萃,银耳史料的陈  相似文献   

5.
通江银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朝晖 《食用菌》2008,30(5):39-40
通江银耳,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通江县许多耳农靠栽培银耳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部分耳农在生产上因诸多因素,造成减产或绝产。为此,笔者从1997年以来通过10年时间的栽培实践,研究探索出通江银耳段木栽培优质高产技术,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江(县)是银耳人工栽培发祥地。通江银耳特指在四川省通江县境内生长在青冈木上的银耳子实体。介绍通江银耳的栽培技术经历了古法栽培、旧法栽培、新法栽培和创新栽培四个历史阶段:古法栽培是找寻自然长有银耳的山林采伐青冈树,置于林间让其出耳,选山是其重要工序;旧法栽培形成了选山、砍棒和排山等13道作业工序;新法栽培融入了现代食用菌栽培理论技术,应用人工菌种和设施干预,形成有制种、砍棒、斫眼、接种、发菌、排堂等15道作业工序,增产和稳产效果显著;创新栽培突出栽培作业轻简化,在“凹口式”接种生产栽培种、电钻打孔和以钢架塑料大棚代替土墙耳堂等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列举通江银耳历史产量和销售价格,指出曾经作为清朝贡品和达官显贵高端消费品的通江银耳,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产量的大幅增加及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如今普通群众也能够消费。  相似文献   

7.
通江是世界银耳栽培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方,更是将银耳这种神奇菌类演变成文化层面的最早地方。但长期以来,通江银耳均采用传统春季段木栽培,不仅接种方法落后、感杂率高、穴出耳率低、生产成本增加,而且耗时长,资源利用率低,栽培效益差,严重影响了银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与银耳生长的香灰菌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穆 《中国食用菌》1999,18(2):43-44
银耳TremelafusiformisBerk.在我国的民间栽培早于1832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川通江涪阳鄢家沟银耳碑记有:“前黑色,丙申(1896年)俱白”注意了银耳菌体中有黑色菌丝。杨新美1941年用芽孢悬液繁殖,陈梅朋1959年用菌...  相似文献   

9.
四川气候温和,主产有木耳、银耳、香菇、平菇、凤尾菇、蘑菇。中外驰名的通江银耳年产量已达80多万斤,除市场鲜、干产品销售而外,绝大多数制成罐头或酒类等高级饮料,其余银耳的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斤20元左右(指段木栽培的)。木耳全省产  相似文献   

10.
通江段木银耳适栽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江县是中国银耳之乡,其产品均为段木生产,与袋料栽:暗银耳有着质的差别。历年来,通江银耳销售均呈供不应求势态,近几年来干耳销售价稳定在70~80元/k,是传统的名优特出口产品。但是传统的通江段木银耳生产对菌种有着很大的选择性,不同的品种其生产性状不一样的。现将我县生产中使用的4个银耳菌株在菌种培养过程和段木出耳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银耳芽孢液体发酵培养基正交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如四川通江银耳、福建漳州雪耳一直享誉国内外。具有强筋补肾、滋阴润肺、止咳补血、壮脑提神等功效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2 ,3 ,4〕。从银耳子实体和芽孢中提取的多糖均能显著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能力。银耳芽孢发酵液与孢子多糖对急性渗出水肿型炎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由于目前国内进行银耳菌丝深层发酵提取多糖投资较大 ,尚未规模推广 ,因而银耳芽孢的液体发酵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银耳芽孢液体培养培养基作正交筛选 ,以期为规模生产银耳多糖作准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  相似文献   

12.
银耳芽孢生长的液体培养基正交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国莲  陈立国 《食用菌》2000,22(5):19-20
银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如四川通江银耳、福建漳州雪耳一直享誉国内外。银耳具强筋补肾、滋阳润肺、止咳补血、壮脑提神等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从银耳子实体和芽孢中提取的多糖,均能显著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能力。银耳芽孢发酵液与孢子多糖对急性渗出水肿型炎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由于目前国内进行银耳菌丝深层发酵提取多糖投资较大,尚未规模推广。因而银耳芽孢的液体发酵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银耳芽孢液体培养的培养基作正交筛选,以期为规模生产银耳多糖作准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供…  相似文献   

13.
曾被第十一届亚运会选用的速溶天然银耳晶(粉),前不久在深圳展览中心举办的“91’深圳迎春博览会”上展销。速溶银耳粉是成都科技大学冯光熙教授以著名的四川通江天然银耳为原料,根据银耳质韧不易炖化,食用不方便等特点,而采用科学方法,将其加工成能速溶的固体饮料。速溶银耳品用开水冲泡,2—3分钟后即可饮用。它既保留了银耳的全部营养和清雅风味,又强化了稠厚滑脱的独特口感,并易于消化吸收。它具有强精补胃,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壮身补脑提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21日,笔者从国家农业部日前印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6年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的通知》文件获悉,通江银耳生产系统名列向社会公布408项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系统,荣获得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作为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存在着被破坏、遗忘、抛弃的危险。为此,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要求"开展  相似文献   

15.
正银耳,性平味甘,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曾被列为"参、茸、燕、耳"四大珍品之一。银耳多糖是一种具有疗效的人体免疫激活剂,对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症有一定的疗效,还可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根据统计,银耳全世界60余种,我国有6种:银耳、橙黄银耳、茶银耳、金耳(金黄银耳)、金色银耳、血耳。宝鸡市从2013年引进  相似文献   

16.
探索直接用通江银耳子实体(新鲜或干品)提取高纯度DNA的方法,以便进行后期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4种DNA提取方法,确定CTAB沉降法为最佳提取方法,且5%为较好的提取浓度;比较不同储存条件下的DNA降解情况,确定液氮储存DNA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储存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丁湖广 《食药用菌》2012,(5):278-281
银耳生产被称为一种快速高效农业产业。在"银耳之乡"福建省古田县有"千家万户银花开,不尽财源滚滚来"之说。银耳生产成为当地农民生财致富实现小康的主要经济来源。银耳室内立体栽培(图1),一户农家只要建造56平方米面积的菇房4个,一次就可栽培银耳2万多袋,从接种到收成35~40天;春秋两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菌营养成分研究和报告,始见于1909年。在晚清食用菌文献中,严保诚撰写的"蕈"篇,首次提及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未注明出处,可能是引自国外。民国时期研究和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耳、竹荪、香杏口蘑和茯苓等7种,其中银耳、木耳、金耳、竹荪和香杏口蘑等5种的数据是国人自己研究分析所得。最早报告蘑菇营养成分的是胡竟良1922年撰写的《蕈之栽培》篇,银耳营养成分首见于1932年胡泽撰写的《四川银耳之研究》篇。  相似文献   

19.
四川通江银耳碑文玄祖庙碑小江河之有黑木耳山也,开天以来便已有之,而其有白木耳山也,则自光绪二十年(1894)起.是年,于馆于林子垭祠堂内,八、九月间,祠后一小黑木耳山广出,而其最多者莫若大小沐浴雨溪.当其砍时,皆为黑木耳,而当年所结都是白木耳.盖黑木耳必谕年始结,而白木耳则以本年二、三月砍,六、七月即结,其产甚速;其卖钱较黑木耳过多,货分上次,即价判  相似文献   

20.
我县银耳生产是从1978年学习推广三明真菌研究所瓶栽银耳技术开始的。目前全县有一万三千多户栽培银耳,占总农户六分之一。去年全县总产超过二千吨,产值达二千万元,被称为我国新兴的“银耳之乡”。银耳生产的发展,对菌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从数量上要求满足,而且在单产与品质方面也要求更高。1981年春,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到银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