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来源于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感染布病病例逐渐增多.2017年以来,泰安市开展了布病防控净化工作,本文总结了开展布病防控净化的重要意义、策略、主要工作措施、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推进动物布病防控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每年重点防控的动物疫病之一。随着政府部门对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人们对布病的了解日益深刻,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人感染布病的病例和牛羊布病阳性病例每年均有发生,如何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乃至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1做好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1.1做好检测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玉门市是一个养羊大县,近年来人畜感染布病不断增加。为有效防控布病,本文结合玉门市羊布病监测净化现状,深入查找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布病防控对策及建议。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把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家畜中牛、羊、猪较易感染,重点侵害的是家畜的生殖系统,雌性动物表现为流产和不孕,雄性动物则出现睾丸炎等症状。人感染布病主要是通过与病畜接  相似文献   

4.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等。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目前,布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永昌县已被甘肃省兽医局列为奶牛和羊布病一类防控区;金川区为奶牛布病一类防控区,羊布病二类防控区。在《金昌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布病  相似文献   

5.
天祝县是甘肃省羊布病防控一类区,采取羊免疫为主,检疫、监测相结合的多举共同防控措施。布病是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为了解县域其他动物布病感染情况,2019年对马、鸡、马鹿、猪、羊驼等动物做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马鹿阳性率较高达23.5%,马初筛阳性2例。据调查分析,有防控措施执行不严等许多原因,并对此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布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且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国家也对布病引起重视并规定牛羊布病为乙类传染病。如果一旦发现有动物感染,需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牛羊引种布病的防控策略,以期为畜牧场户预防布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布病是当前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人畜共患病。近十年,会宁县布病感染动物和人的比例不断上升,县畜牧兽医部门从2016年开始对全县羊只进行布病疫苗强制免疫接种,布病的蔓延扩散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经省市畜牧部门联合评估免疫效果后,确定从2021年开始对布病采取以检测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本文简述了会宁县布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畜间布病防控措施和成效,分析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除了导致养牛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能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和因人被感染导致的严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多年来,各级动物防疫部门主要关注奶牛的布病防控,对肉牛的布病防控介入很少,造成肉牛布病感染情况不明、底子不清,防控力度不够。随着规模化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兴起,肉牛布鲁氏菌病防控可不容缓。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控肉牛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除了导致养牛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能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和因人被感染导致的严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多年来,各级动物防疫部门主要关注奶牛的布病防控,对肉牛的布病防控介入很少,造成肉牛布病感染情况不明、底子不清,防控力度不够。随着规模化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兴起,肉牛布鲁氏菌病防控可不容缓。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控肉牛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呈世界性流行,全球有超过170个国家有布病报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布病呈回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疫情更加严峻;感染途径由主要的职业接触感染扩展到非职业的食源性感染,发病区域由北方牧区逐步向周边的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扩散,并向南方传播扩散。大多数患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动物产品感染,大多数动物感染是从患病动物、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点摄入病原体所致。目前,布病检测方法较多且各有其特点,其中细菌分离培养是"金标准",补体结合试验(CFT)是OIE公认的确诊试验。疫苗免疫是布病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但目前尚未有国际认可的用于人的布病疫苗,动物疫苗也存在安全性差、免疫期短等多种缺陷。未来需要加强布病监测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的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布病的预警、监督和防控。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其中鹿科动物是重要的宿主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动物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以及野生鹿群资源保护的需求,鹿布病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就国内外鹿布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诊断及预防等情况进行综述,为我国鹿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猪、鹿等各种动物发病后引发严重经济损失,人感染后严重影响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劳动能力[1-2]。因此发达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家畜布病的防控工作,相继制定了家畜布病的防控规划或根除计划,许多国家现已根除布病或将其危害控制在很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7年3月娄底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人感染布病疫情开展动物布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份犬布鲁氏菌病阳性样品,通过对疫情的发生、疫情追踪溯源及疫情防控等进行调查,初步认定为人和犬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病疫情。  相似文献   

14.
分析总结2018年辽宁省布病监测情况,并与前四年的布病监测情况对比,从三间分布和动物种类分别分析,结论是各市牛羊均有布病感染抗体阳性检出,商品代场的群体阳性率高于种场和散养户,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奶牛布病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总结研究布病分析流行规律和范围,指导布病防控。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本病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通过怀孕动物的生殖道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传播,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人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牛种布鲁氏菌次之。为加大牛羊布病防控和净化力度,2007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患病动物扑杀补贴政策,落实了牲畜布病的扑杀补助,这一政策明确规定了布病的确诊认定以及补助资金的评估和发放程序。  相似文献   

16.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引起奶牛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症状,可在人畜之间传播,影响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奶牛养殖场、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应高度重视,并要认真做好奶牛场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重要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1-2]。人感染布病主要来自于患病动物及其产品,我国与人布病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牛[1-2]。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畜布病疫情开始反弹,并高位维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人间布病聚集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病,甘肃省作为北方布病的主要流行省份,在"十三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控动物布病的发生与流行.为进一步评估甘肃省动物布病防控工作,在天水地区进行了布病的防控情况调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复核等方式,初步掌握了天水市畜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和防控现状...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当前最为流行的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人类食品安全。控制畜间布病,全面掌握流行情况、污染源及污染面从源头抓起是防控该病的关键。为科学防控布病,本文对近年来黔东南州布病流行情况、群众防控知识知晓率、引种调运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今后布病防控、防治和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10日,湖北省"2015年今冬明春重大动物疫情专家分析评估会"在武汉召开(以下简称武汉会议),会上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表示,布病病例发病到规范诊疗的时间较长,如果在畜间传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管理,后续人间布病疫情形势将较严峻。可见,布病的防控源头在畜间。人间布病的治疗倘若贻误"战机"而使布病转为慢性,就要面对长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