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对比研究中药复方经发酵前后其成分变化对小鼠腹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药复方发酵前后成分的变化,以大肠杆菌K88所致腹泻小鼠为动物模型,对比研究中药复方发酵液与中药复方水提液对腹泻小鼠腹泻率、腹泻指数、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发酵液中保留时间为16 min处的主要特征吸收峰消失,主要成分发生了转变,产生了一种新的特征吸收峰。饲喂试验显示发酵组小鼠腹泻指数与腹泻率显著低于中药水提组(p<0.05);中药复方发酵液在降低小鼠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提高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数量方面优于中药复方水提液;发酵组小鼠胸腺指数与肝脏指数显著高于水提组(p<0.05)。中药复方发酵液在提高IFN-γ/IL-4比值方面优于中药复方水提液。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经过发酵后成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物质,对腹泻小鼠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应用效果优于中药复方水提液,为其在治疗腹泻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中药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K88所致腹泻小鼠的影响。选取6~8周龄巴比西小鼠(BALB/c)100只,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大肠杆菌感染模型组(Ⅱ组)、中药发酵组(Ⅲ组)及中药水提组(Ⅳ组),其中Ⅱ、Ⅲ和Ⅳ组小鼠均用"抗生素+大肠杆菌"模式造模。Ⅰ、Ⅱ组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基础日粮,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中药发酵液、10%中药水提液。统计分析各组小鼠腹泻率、腹泻指数、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结果显示,ETEC K88感染小鼠36 h后,与Ⅱ组相比,Ⅲ、Ⅳ组小鼠腹泻指数(P < 0.05)与腹泻率降低,且Ⅲ组腹泻指数显著低于Ⅳ组(P < 0.05),Ⅲ、Ⅳ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较Ⅱ组降低,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提高,且Ⅲ组效果更优;Ⅲ、Ⅳ组的免疫器官指数均高于Ⅰ和Ⅱ组,且与Ⅱ组相比,Ⅲ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肝脏指数分别提高了48.37%、29.57%、36.88%,且差异均显著(P < 0.05);Ⅲ、Ⅳ组IFN-γ/IL-4比值较Ⅱ组提高,且Ⅲ组高于Ⅳ组。综上所述,乳酸菌发酵中药液具有降低腹泻小鼠腹泻率及腹泻指数,提高免疫器官指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快速消除体内炎症反应等作用,可为开发防制ETEC所致的仔猪腹泻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研究运输应激对马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嗜酸乳杆菌对马运输应激的预防作用。【方法】试验选取10匹24月龄的伊犁马,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马均进行环境适应1周后,试验组开始在饲喂基础饲粮外补饲嗜酸乳杆菌胶囊,对照组不补饲。饲喂15 d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第16天同时开展里程约400 km的运输试验,分别于运输前后采集对照组马颈静脉血液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并在喂菌前、喂菌15 d后和运输8 h后采集马粪便,试验组喂菌前样品设为A1组,喂菌15 d后样品设为A2组,运输8 h后样品设为A3组,对照组运输8 h后样品设为T3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马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运输前后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中间细胞比率和血红蛋白在运输8 h后呈现显著性下降(P<0.05),血红蛋白浓度在运输8 h后极显著降低(P<0.01)。补饲嗜酸乳杆菌和运输均能够引起马肠道菌群组成出现差异,补饲嗜酸乳杆菌增加了理研菌科RC9(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毛螺菌科AC2044属(Lachnospirac...  相似文献   

4.
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益生菌,嗜酸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对于该菌的工业化生产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对嗜酸乳杆菌的营养需求、冷冻环境适应策略以及高密度发酵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嗜酸乳杆菌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5种复方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以五倍子、黄连、黄芩等为主要成分组成的A、C、D三组复方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对动物饲料中添加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对两种杆菌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5%、蔗糖1.5%、淀粉0.5%、牛肉粉0.5%、蛋白胨1.5%、酵母粉1%、硫酸铵0.5%、培养时间18~20 h,活菌数可达1.3×1012CFU/mL,较优化之前的8×1011CFU/mL提高了62.5%。嗜酸乳杆菌最佳生长条件为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大豆蛋白胨、2%葡萄糖、20%番茄汁、发酵时间22 h,最大活菌数达1.9×1011CFU/mL,较优化之前的1.3×1011CFU/mL提高了46.15%。使用优化的条件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可以极大地提高发酵水平和活菌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对嗜酸乳杆菌单菌发酵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混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混合菌种组合比为2∶1∶1.同时对工艺条件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活菌型最佳发酵终点为90-95°T灭菌型最佳发酵终点为75-80°T;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组合配方.对活菌型产品进行了4℃下,18 d的储藏试验,产品中的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大于1×106 cfu/mL.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展了芽孢杆菌7348、Zfy4、地衣芽孢菌对植物草粉、板蓝根、紫锥菊的不同组方进行发酵,并检测了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芽孢菌7348发酵中药复方2和复方5,发酵后芽孢菌活菌数最高,且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地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芽孢菌发酵中药的过程中,微生物与中草药的相互作用,使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被释放出来,从而增强了中药复方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脱脂牛乳中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02和嗜热链球菌LS-11为基础发酵菌株,当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02后,研究发酵过程中生长曲线和酸度曲线的变化,以及发酵前后游离氨基酸总量、硫胺素、核黄素和叶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02后,发酵体系生长更为旺盛,酸度变化先强后弱,游离氨基酸和核黄素提高幅度增大,硫胺素和叶酸提高幅度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0.
酸浆中嗜酸乳杆菌发酵豆腐废水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浆中分离得到一株嗜酸乳杆菌,并对其发酵豆腐废水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等都影响嗜酸乳杆菌发酵产酸。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发酵豆腐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值6.0;接种量6%;时间48h,在最佳条件下的产酸量可达到0.5514g/100ml。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传统酸马奶中嗜酸乳杆菌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蒙古乌兰巴托周边牧民家庭采集的5个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30株嗜酸乳杆菌,从中筛选出4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进行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7℃发酵24h,嗜酸乳杆菌发酵乳平均产酸为147.40T,pH值在3.69~3.53之间,粘度在366.3~384.3cP之间,12%TCA可溶性氮为6.262L~9.241mmol/L;4℃冷藏过程中,发酵乳pH降低缓慢,乳糖含量呈降低趋势,且仍有较高活菌数;4℃冷藏4周时,MG1-5、MG2-1、MG4-2和MG1-12的存活率分别为96.86%、90.39%、89.73%和89.39%,乳糖分解率分别为39.52%、58.2%、46.57%和40.22%;4株菌表现出不同的发酵特性,MG2-1有较强产酸能力、蛋白水解能力和乳糖分解能力(P<0.05),MG1-5则具有更高存活率,MG1-12表现出更强产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建立HPLC法检测中药阿魏酸、甘草次酸含量,比较固体发酵对中药阿魏酸、甘草次酸溶出率的影响。阿魏酸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InertSustain AQ-C18(5 μm,4.6 mm×250 mm),柱温箱25℃,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流动相乙腈醋酸水溶液,检测波长310 nm。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0.1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甘草次酸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InertSustain AQ-C18(5 μm,4.6 mm×250 mm),柱温箱30℃,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流动相磷酸乙腈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5~1.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经检测:发酵中药阿魏酸、甘草次酸溶出率分别为40.50 mg/kg、517.9 mg/kg,发酵前中药阿魏酸、甘草次酸溶出率分别为34.12 mg/kg、387.8 mg/kg,发酵复方中药较未发酵组阿魏酸、甘草次酸溶出率分别增加18.70%、33.55%,复方中药发酵后可显著提高阿魏酸、甘草次酸溶出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21日龄(449.66±6.01)g的健康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Ⅰ组、Ⅲ组和Ⅴ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棉籽粕,试验组(Ⅱ组、Ⅳ组和Ⅵ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籽粕,进行42 d的饲养试验后从每组随机选取6只鸡屠宰、采样,并对样本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发酵棉籽粕对黄羽肉鸡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Ⅰ组显著提高了13.91%(P0.05),Ⅳ组肌肉中亚麻酸含量比Ⅲ组显著提高了21.51%(P0.05),Ⅱ组、Ⅳ组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Ⅰ组、Ⅲ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4.22%和9.04%(P0.05);3)Ⅵ组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较Ⅴ组显著提高了13.85%(P0.05);Ⅳ组、Ⅵ组肌肉中风味氨基酸(FAA)含量较Ⅲ组、Ⅴ组分别显著提高了6.04%和9.27%(P0.05),Ⅳ组、Ⅵ组肌肉中FAA比Ⅱ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55%和5.39%(P0.05);4)Ⅵ组肌肉中肌苷酸含量较Ⅴ组显著提高了10.81%(P0.05),其他各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饲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可以改善黄羽肉鸡肌肉的风味特性,按6%或9%比例添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应用复方中药制剂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效果,本试验选取日龄和体重相近且患流行性腹泻的猪5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头。对照组猪用西药治疗,试验组猪采用复方中药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猪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发现试验组猪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 <0.05),表明应用复方中药制剂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效果显著,且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对AA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AA肉鸡4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5个重复。试验鸡在新城疫活疫苗(La Sota株)免疫时分别应用复方中药制剂和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连用7 d,并于14、28日龄分别进行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测定T-淋巴细胞阳性率、免疫器官指数及新城疫抗体效价等免疫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鸡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阳性率、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抗体水平(P0.05或P0.01);与药物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数量、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抗体水平(P0.05),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用药剂量可以减半使用。表明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制剂能显著地促进肉鸡淋巴细胞的增殖、免疫器官发育和疫苗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治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应遵循泻火止痢、凉血解毒、清热燥温的组方原则,在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中,中药复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选用30头(30±3)日龄断奶仔猪,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乌梅散观察其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的效果及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养猪临床用药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乌梅散在预防断奶仔猪腹泻方面效果显著,在促进生长和治疗腹泻方面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仔猪为靶动物,考察复方中药口服液对仔猪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未吮初乳的新生仔猪用PEDV(小肠及内容物)灌胃攻毒,制造仔猪病理模型,出现典型腹泻症状后灌服复方中药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各试验处理仔猪精神、呕吐、腹泻、死亡情况以及病理解剖特征。结果:仔猪用病料攻毒后18 h出现腹泻;复方中药口服液治疗48 h后,腹泻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复方中药口服液对仔猪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小肠以及肝、胆的保护作用,作用机理明确,临床疗效确切,可望为高死亡率吮乳仔猪腹泻的防控提供新的途经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对泌乳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 头泌乳牛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g/d、200 g/d、300 g/d中药复方。预试期7 天后连续饲喂30 天,试验期结束时检测生产性能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及所产牛奶中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奶牛瘤胃液pH显著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药复方提高了泌乳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了瘤胃发酵情况。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临床症状表现:胃肠炎、腹泻、消化道内的黏膜组织糜烂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不仅在牛群传播,还可以在其他反刍类动物中传播,如果不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会对养殖业造成较大程度的威胁。本次实验选取牛病毒性腹泻30头患牛,应用中药复方对其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排黄白色粥样或水样粪便,粪便中带有血液,患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