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试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中国郊野公园为例,分析郊野公园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探讨郊野公园的性质、风格和功能定位,重点介绍其基本构思原则、功能分区和景点设计、生态保育与景观改造、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设施、旅游项目和路线等,提出规划建设的方向,为郊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对休闲、游憩、健身、自然科普和心灵净化也有了新追求。为应对市民休闲游憩及社会环境的生态需求,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设本市郊野公园,探索休闲观光农业与景观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保持城市合理的空间结构,保护人文、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给居民提供一个近距离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聚宝山郊野公园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南京聚宝山郊野公园的样地调查,以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资源位,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位的状态指标,运用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Schoener生态位相似比例指数,测定并分析乔木层13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Levins和Hurlbert 2种生态位宽度指数测定结果差异不大,均表明朴树、黄连木和短柄枹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对群落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作用;213个优势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0.500的仅有1对,生态位重叠的程度不大,表明各主要树种之间竞争并不激烈。主要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比例0.2000的占总对数(78对)的71.8%,生态位相似比例也较小,各主要树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较低。综合分析表明,聚宝山郊野公园乔木层各主要种群间竞争不激烈,关系较缓和,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SBE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已建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张一般绿地景观照片、50张建筑与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景观照片、54张滨水植物景观照片和相关资料,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法对郊野公园这3种绿地类型进行景观评判,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相应的美景度模型,对绿地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一般绿地结构主要因素为绿视率、郁闭度、植物色彩数量、植物色彩对比度、生活型构成和植物野趣程度;影响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枝下高、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枝叶密度和建筑物风格;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空间占有率、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和层片结构。根据景观美景度模型所反映的群众喜欢度,对郊野公园上述3种绿地的结构调整提出如下经营建议:1)对于一般绿地,应充分利用野生花草和乡土灌木,构建以乔灌草为主的林分结构,以增大绿地的绿视率,促进植被向近自然方向发展;结合密度调整,对现有绿地进行局部物种组成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色系植物营造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对比度的景观;建议将郁闭度控制在0.6~0.8;加大大径级林木的培育力度,营造疏密有致的林下游憩空间;2)对于建筑、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可通过合理的植... 相似文献
8.
郊野公园源于美国国家公园的概念,诞生于英国,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0世纪60年代郊野公园在香港建设和发展后,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内地,并开始在部分省市开展郊野公园的建设。北京于2007年开始进行郊野公园环的建设,建设围绕中心城以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为建设基础,并对其进行近自然化和公园化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游憩功能的景观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带。本文尝试对北京郊野公园环的建设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后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县可建成湿地公园的42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发出,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依据野外现场水源补给调研结果,结合湿地公园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给出了现有水资源量对不同等级湿地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并从再生水利用方面对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渗水、过境水和再生水;在所调查的42块湿地中,现有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9处,能够满足适宜生态需水量的有11处,区域现有水资源量难以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处;总体来看,北京市再生水的有效利用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并能够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基本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11.
12.
公园绿地作为唯一有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其建设和投资标准不像道路、管线等基础睡设施那般明确,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各类公园绿地项目逐渐增多。为了加强公园绿地项目在前期设计和审批阶段的科学性、合理性,文章结合北京市当前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按照一亩地公园模型的思路,根据不同的投资工程,建立了投资标准测算模型,测算了投资指标,尝试为公园绿地的投资标准确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因子进行选取和等级划分,从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方面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调查分析,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所得数据划分为生态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区域 5个等级,对森林公园整体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表现出较高的生态敏感性,大部分处于生态重度至轻度敏感区域。对2015—2020年福建省生态敏感性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森林公园生态极度、重度、轻度和不敏感4个方面的森林面积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不敏感和轻度生态敏感的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中度生态敏感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议在今后森林公园资源开发利用中注重对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分析,对生态中度敏感区域进行基础设置优化和特色开发,减少对生态极度和重度敏感区域的开发,实现对森林公园生态的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陕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保持理念与黄土高原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的研究对于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榆林市榆溪河生态公园项目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沙化严重;植被种类单调,缺乏景观性。针对现状问题,基于水土保持的理念提出蓄水以涵养水源、保土并改良土壤、植物修复生态3种景观措施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以期通过实际案例探索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的景观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的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景观林带的概念及构成,高速路段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设计理念的确立,设计理念遵循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生物多样性、协调与平衡、整体性、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设计理念框架下的设计特点:明确思路理顺关系、精细踏勘奠定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分析优化结构、紧扣重点分类突破、灵活变通放大尺寸、紧贴实际动态设计、手法多样自成风格、有的放矢适合操作、务实增效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