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着多糖浓度的上升,还原能力不断增强,对·O2-和·OH的清除效果也在加强,但多糖浓度更大时,清除率增强效果不明显,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粗多糖对·OH的清除能力较强,多糖浓度为0.2 mg·mL-1时对·OH清除率最大,为98.95%;但对·O2-的清除作用不明显,多糖浓度为10mg·mL-1时清除率为21.68%.提取的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粗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活性呈现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1,(4)
为筛选猴头菇立体逆向栽培的适宜菌株,比较9个猴头菇菌株的菌丝长势、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形态特征等。结果表明,猴头菇H3(常山猴头菇)菌株表现较好,菌丝长势旺,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颜色和形态特征优,商品性佳,平均产量可达0.75 kg/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对我省主要几个猴头菇菌株在高效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猴头菇Ha是适合在本地区进行高效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松杉木屑袋栽猴头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松杉木屑为主料,探求猴头菇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松木屑中添加一些辅料,袋栽猴头菇是可行的,培养料对猴头菇菌丝体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松木屑翻晒堆积处理,袋栽猴头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白酒糟、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设计配方栽培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以菌丝体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和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为指标,筛选栽培猴头菇的可行性配方。结果表明,配方5(大豆秸秆40%、白酒糟40%、玉米秸秆18%、石膏1%、轻质碳酸钙1%)栽培猴头菇的菌丝体生长状况较好,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也较为理想。配方5为栽培猴头菇菌株的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栽培香菇相似的菌棒代替栽培瓶和栽培袋,再结合新的菌棒排位方式,与传统的两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对猴头菇菌丝生长时间、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棒栽培法较传统栽培方法更节约成本,并且产量、农艺性状、商品性等都具有优势。通过菌棒排位方式对比试验得出层架式立体栽培更适用于大规模的猴头菇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猴头菇为试材,对猴头菇5个菌株品种的菌丝生长势、子实体产量、抗杂能力和物理性状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牡猴1号"、"牡猴10-6"和"猴头4330"具有较强的抗杂菌污染能力,各菌株在产量上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牡猴1号"和"猴头6505"产量均比对照"俊峰2号"明显增高。综合子实体性状等指标初步认定"牡猴1号"菌株可在东北寒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国内袋栽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常用的生产栽培袋规格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生产周期、商品菇性状、子实体生物学效率、生产成本和利润,综合比较之后得出采用长袋制作菌棒法栽培猴头菇生产效率和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三氯化铬溶液对猴头菇栽培料进行处理,以探索其对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的产量、多糖含量、子实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三氯化铬,不同质量浓度的处理均能提高子实体的产量,其中以297 mg/L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7.3%;子实体多糖含量也有所提高,以520 mg/L的处理多糖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48%;另外,对猴头菇子实体形态影响不大。故在猴头菇栽培时,采用三氯化铬溶液处理培养料能提高猴头菇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猴头菇“黑威9910”为试材,以汉麻秸秆和阔叶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猴头菇菌丝生长、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汉麻秸秆作为新型栽培基质替代木屑栽培猴头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汉麻秸秆替代木屑可以促进猴头菇菌丝生长,缩短出菇时间和成熟时间;当基质中汉麻秸秆添加量达到40%时,猴头菇子实体大小适中、菌肉紧实、畸形率低,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当完全添加汉麻秸秆替代木屑时,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同时子实体无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成分检出。  相似文献   

11.
以猴头菇为研究对象,采用金针菇菌糠、滤泥等廉价培养基质,通过优化液体菌种和栽培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等建立猴头菇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为H3,培养到第4天时活力最强;猴头菇栽培培养基配方W2;栽培方式以小口径、不需要搔菌为好;比较菌糠培养基与纯玉米芯培养基栽培获得的子实体,金针菇菌糠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菇温度对猴头菇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猴头菇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菇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3的产量最高,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产量分别达到了148.2g·袋-1和125.6g·袋-1;出菇温度维持在16℃左右,出菇周期最短并且产量最高,出菇时间为26d。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子实体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粗毛纤孔菌甲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极性萃取物.选用福林酚比色法、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  相似文献   

14.
以款冬叶片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款冬叶片总黄酮提取工艺,同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款冬叶片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提取时间3 min,微波功率500 W,料液比1∶15 g·mL^-1,在该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91%。款冬叶片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当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069 8 mg·mL^-1时,对DPPH·、·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达84.21%、84.10%和68.32%,表明款冬叶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蟹味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常规高压、阶梯式高压和常压灭菌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蟹味菇菌丝体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体后熟期,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菌丝体的3种木质素酶和4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5.12、123.27、19.15 U·L~(-1);滤纸酶、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2.57、64.02、34.37、29.02U·L~(-1)。在阶梯式高压灭菌处理下,蟹味菇的农艺性状均高于常规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蟹味菇子实体的平均丛质量依次为高压灭菌(184.58g)常规高压(174.72g)常压灭菌(170.24g)。  相似文献   

16.
为高效利用蛋鸡厂废鸡蛋液资源,选取废鸡蛋液作为氮源代替麸皮用于平菇栽培,探究其对平菇子实体中粗多糖产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废鸡蛋液对于平菇粗多糖得率没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组粗多糖得率维持在2.87%~4.93%。粗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添加废鸡蛋液的P4组总抗氧化活性最高,达到0.48 mmol/L(FeSO4),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最高,分别为77.38%和86.19%。废鸡蛋液可以用于平菇栽培的替代氮源,表现出良好的粗多糖产率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12种不同品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灵芝粗多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多糖得率为0.604%~2.590%,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54.9%~95.0%,还原能力范围0.207~0.417。其中日本进口品种(1号)灵芝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为2.59%(25.9 mg·g-1),并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分别为95%、0.417。对1号灵芝粗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精制多糖,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发现,1号灵芝精制多糖具有C-O键、C-H键、-OH等多种多糖特征键。通过测定12个不同品种灵芝多糖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明确了各品种灵芝间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灵芝多糖的提取及对不同品种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饶瑶 《中国食用菌》2020,(2):55-56,60
对鸡腿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鸡腿菇多糖对·OH和DPPH·都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且清除率与多糖的浓度成正比。这说明鸡腿菇多糖能够防止人体细胞膜过氧化损伤,减轻运动员的疲劳。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松茸竹荪搭配对运动员免疫系统的影响开展研究。采用体外抗氧化试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抑制作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松茸和竹荪所含有的有效成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人体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改善机体的抗病毒能力,提高运动员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AIM: To determine the antioxidant and the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of Centella asiatica extracts. METHODS: Centella asiatica was extracted with alcohol and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 The content of polyphenol was determined by Folin-ciocalteau method. The efficacy of the extracts to scavenge the hydroxy radical (OH·),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 and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s measure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as assessed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Centella asiatica extracts. RESULTS: (1) Centella asiatica was found to have abundant polyphenol extrated from different phases and in a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s: ethyl acetate extracts>n-butanol extracts>water extracts>ligarine extracts. (2) Extracts of Centella asiatica exhibited the scavenging efficacy of OH· and DPPH· free radicals, in which the acetic ether extracts showed the significant effect. (3) The acetic ether extracts had significant ability to inhibit the generation of ROS in stimulated lymphocytes. (4) The acetic ether extracts suppressed th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5) The active ingredient was identified as flavone. CONCLUSION: Flavones in the Centella asiatica posseses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effectively inhibits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showing ability of immunosuppre 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