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秀珍菇因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好,受到广大菜农的青眯,通过对秀珍菇栽培技术的介绍,对菜农培育秀珍菇起到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3.
王晓丹 《食药用菌》2012,(5):309+311
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其朵形美观,口感脆嫩鲜美,适合炸、炒、煲等烹饪,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逐年猛增。由于秀珍菇生产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每年6~10月份期间鲜菇量少价高。而反季节设施栽培则是一种见效快、收益高的栽培模式。现将我们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介  相似文献   

4.
闫静  王伟科 《食用菌》2020,(6):46-47+50
<正>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原产于印度詹务,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秀珍菇属典型的变温结实型食用菌,目前夏季栽培秀珍菇以专用菇棚移动制冷机打冷出菇为主。即在秀珍菇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形成菇蕾阶段进行温差刺激,达到早出菇、出菇整齐,方便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生良 《食用菌》2007,29(4):46-46
秀珍菇外形悦目,质地鲜嫩,口感好,无平菇的腥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栽培效益好。我场自2004年开始进行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3年的摸索,基本掌握了秀珍菇夏季出菇栽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秀珍菇又名白平菇 ,其学名为黄白侧耳。秀珍菇菇形秀小、白漂 ,口感柔嫩 ,美味爽口 ,营养丰富 ,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人体必需 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 ,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由于品种来源不同 ,部分秀珍菇品种表现特征稍有差异。据卢政辉等报道 ,秀珍菇有两个菌株 :一是引自日本的“小平菇” ,出菇温度 8~ 2 4℃ ,菌盖灰色 ,成熟后色白 ,丛生柄短 ,产菇集中 ;二是引自台湾的小平菇 ,出菇温度 8~ 2 4℃ ,菌盖浅灰色 ,单生、柄短 ,中生或偏生。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1 .1 营 养 栽培…  相似文献   

7.
针对秀珍菇反季节栽培中遇到的问题,对其栽培设施和管理进行了改进,使其生物转化率能够达到100%,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蒋其根  钱益芳  蒋峰 《食用菌》2005,27(2):40-41
秀珍菇又名环柄香菇 ,原产印度。因其外形悦目 ,质地鲜嫩 ,炒煮后菇形不变、颜色不变 ,口感好 ,又无平菇的腥味。故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栽培原材料来源广泛 ,出菇温度范围广、季节长、栽培管理粗放 ,只要措施运用得当 ,均能获得高产 ,故为广大菇农接受。 1999年我福星农产品公司从台湾引进种植秀珍菇获得成功后 ,至 2 0 0 4年全区秀珍菇种植数量在 10 0 0万袋左右 ,塑料袋 ,平均单产 0 .2 6 5kg/袋 (17cm×33cm) ,成为本地区食用菌生产的主导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及上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秀珍菇880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秀珍菇又名袖珍菇、白平菇、小平菇、姬菇等,因其菇形秀小、口感柔嫩,美味爽口而得名。秀珍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长期食用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能。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市场售价比平菇高,是极具竞争力的新品种,市场潜力极大。笔者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秀珍菇880高产栽培技术,生物转化率得到较  相似文献   

10.
从菌棒前处理、低温刺激、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秀珍菇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此种方法种植秀珍菇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生物转化率可以达到80%,对发展北京地区农户栽培秀珍菇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浙江余杭区地区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并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菜篮子"——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非常适宜发展鲜销食用菌产业。目前余杭区已成立了三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栽培规模近800万袋,经济效益显著。现将秀珍菇、金针菇,秀珍菇、金福菇周年供应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台湾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发 《食用菌》2003,25(6):32-32
台湾秀珍菇,中名紫孢侧耳,别名小平菇、姬菇、黄白平菇、美味侧耳,是近年来福建省从台湾引进的一个新品种。该菇形态优美、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欢迎。1 生物学特征与特性1.1 形态特征 幼菇的菇盖呈灰白色,茵褶菌柄呈白色,菌柄多为偏生,少近于中生。子实体多为丛生,少为单生。  相似文献   

13.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志生 《食用菌》2006,28(6):63-64
1概述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Singer)又名袖珍菇、小平菇。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菌丝洁白,细密,有锁状联合;菌盖浅灰(白)至深灰,半圆形、椭圆形、圆形,完全伸展后呈扇形或圆形;菇柄侧生,或近中生(中生),内实,单生或丛生,细长;菌褶稍密,延生,白色  相似文献   

14.
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秀珍菇无平菇的腥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它味道鲜美可口,具有独特风味,近年来成为菌中新秀,深受消费者欢迎,其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反季节栽培更是满足了菌类淡季市场的需求。笔者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对原有栽培方法不断改进,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栽培技术,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产品安全也得到有力保障。该技术主要改进措施:1采用木条菌种,缩短菌包培养时间,促进发菌一致性;2改进配方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3臭氧消  相似文献   

15.
张志鸿 《中国食用菌》2023,(2):88-93+101
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配方试验设计,对秀珍菇栽培配方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筛选出能实现高产的配方指导秀珍菇工厂化生产。结果表明,棉籽壳对秀珍菇有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而桉树皮纤维、麦皮和豆粕对增产有极显著的影响。优化配方为桉树皮纤维27.3%、棉籽壳28.8%、细木屑10.0%、麦皮28.5%、豆粕5.4%。  相似文献   

16.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取名于其秀气而珍贵,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小于3cm,菇柄长小于6cm。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真菌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含17种以上氨基酸,因此又名“味精菇”。近年在我县种植100万袋以上,效益好。现将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常规秀珍菇墙式栽培,采取单排出菇模式,一般宽20 cm,高200 cm,排放菇菌袋15~20层.因为堆放的层数高,容易整排倒塌造成菌袋破损,影响产量.另外,堆放层数高,散热差,菌丝易被烧坏,而且袋内水分蒸发快,使得培养料易因缺水导致秀珍菇质量差、产量低.减少堆放层数可以散热,但单位面积内排放的菌袋就会减少,降低出菇大棚...  相似文献   

18.
秀珍菇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解决秀珍菇[(Pleurotus cornucopiae(Paul.:Pers.)Rolland]反季节栽培过程中出菇难,污染率高的问题,我们对采用谷秆两用稻草粉替代麦麸和木屑作培养料,利用冷库对成熟菌袋进行温差刺激等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201”优质稻草粉代替栽培料中50%麦麸和50%木屑栽培秀珍菇,可以使栽培袋制作的成品率提高到98%以上,生物学效率增加5.84%—9.38%:每生产1000袋可降低栽培料成本22.80—32.31元.经济效益可提高353.39~619.94元;同时节省了麦麸和木屑,解决“菌牧、菌木”矛盾,有利于发展畜牧业,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唐三定 《食用菌》2006,28(3):37-38
利用一定海拔高度山区日照少、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通过选育较耐高温的品种,采取降温措施,对秀珍茹进行室外反季节(夏季)栽培。5月份配料接种,菌丝35d长满料袋,5~7d现蕾,10~12d成熟,存22~26℃温度的条件下.可出3潮菇,产最比春季平均低24.2%,鲜菇销售价格比春季平均高50%。  相似文献   

20.
对5个不同秀珍菇菌株,设置了1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杭秀1号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品质也好。中农秀珍菇出菇密集,菇蕾较多,菇形小,商品性差;转潮快,菇形也很小,成品菇率很低,不适应栽培;中农秀珍菇较抗病虫害,杭秀1号抗病虫害差,其余菌株抗性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