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孕酮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本试验以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为材料,添加不同浓度孕酮(0、1、3、5 ng/mL)对其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孕酮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孕酮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3 ng/mL孕酮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率提高(P>0.05),5 ng/mL孕酮组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1 ng/mL和3 ng/mL孕酮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而5 ng/mL孕酮则抑制了β-catenin的表达(P<0.05),且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较3ng/mL孕酮组有下降趋势(P>0.05)。综上,高浓度孕酮抑制了体外培养的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表达,提示该信号通路参与了奶牛产后子宫复旧延迟进程,为进一步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观察该病原菌对乳腺上皮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相关修复因子EGFR、TGF-β3和VEG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以MOI=1∶1的比例接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别作用0,15,30,45,60,120,240 min,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β-catenin、Cyclin D1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及核易位;荧光定量PCR检测EGFR、TGF-β3和VEGF基因mRNA表达。结果显示,β-catenin蛋白在45,60,120 min表达量升高,与0 min相比差异显著(P<0.05);Cyclin D1蛋白在45,60,120和240 min表达量升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c-Myc蛋白在15,30,60,120,240 min表达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修复相关因子EGFR、TGF-β3和VEGF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30 min均出现极显著升高(P<0.01),且VEGF基因mRNA在45,60,120和240 min均呈现极显著升高(P<0.01),EGFR基因mRNA表达量在30,45和60 min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诱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转导和修复因子EGFR、TGF-β3和VEGF基因转录,该信号通路和修复因子可能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炎症和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肝脏X受体(LXR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研究采用小鼠体内试验及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试验,用LXRα激动剂T0901317激活LXRα,子宫灌注0.2 mg/mL LPS 50μL,检测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亚硝酸盐、前列腺素E2(PGE2)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对核因子κB(NF-κ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重组与合成蛋白(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40μmol/L的T0901317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没有毒性作用,对TNF-α、IL-1β、亚硝酸盐、PGE2的表达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可降低磷酸化蛋白65(p-p65)、磷酸化蛋白ⅠκB(p-ⅠκB)的磷酰化水平,提高磷酸化葡萄糖合成激酶3β(p-GSK3β)、Nrf2及Nrf2调控的抗氧化因子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表达。说明LXRα可以通过调节GSK3β-Nrf2信号通路抑...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研究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大分子转膜黏蛋白-糖蛋白1(MUC-1)、高度保守的分泌型WNT家族亚型糖蛋白(Wnt-7a)、β受体1(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而阐明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机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细胞纯度,不同浓度LPS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分泌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内膜感染模型中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通过组织块法纯化获得的奶牛子宫上皮细胞数量较多,经免疫荧光角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较高。采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0、5、10、50μg/mL的LPS作用6、12、24、48 h后,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TNF-α、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低浓度组(P0.05),引起细胞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UC-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Wnt-7a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Integrinαvβ3、IFNAR1和IFNA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可成功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脂多糖(LPS)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LR4和BNBD4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川芎嗪的调控作用,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分为对照组、LPS组、川芎嗪组(高、中、低浓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各组细胞TLR4和BNBD4 m 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PS可显著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LR4及BNBD4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可抑制LPS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LR4升高作用,并能促进BNBD4 m RNA表达。提示川芎嗪可干预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并促进其分泌β-防御素起到改善子宫内膜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决定细胞的命运。LiCl通过抑制GSK-3β(glycogen synthetase kinase-3β)稳定细胞内β-catenin的表达。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原代培养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实验材料,将其培养在含有1%CEE和20%胎牛血清的GMEM培养液中,再用15 mmol/L LiCl诱导分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经典Wnt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及成肌分化过程中细胞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LiCl处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后促进分化,p-GSK-3β、β-catenin、myosin及慢肌蛋白增加,p-β-catenin、GSK-3β及快肌蛋白减少,并且核内源性β-catenin增多。结果提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并且诱导其向慢肌分化。  相似文献   

7.
应用CASY细胞分析仪及HPLC分别检测王不留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及乳腺上皮细胞分泌β-酪蛋白、乳糖的影响,研究王不留行增乳活性单体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奶牛泌乳中期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王不留行增乳活性单体成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活力提高均显著(P0.05);能显著提高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的表达(P0.05),也能提高乳糖的分泌(P0.05,P0.05)。因此,王不留行增乳活性单体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显著提高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泌乳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33-2237
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的有效防控至关重要。本试验探讨了约氏乳杆菌对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预防作用。约氏乳杆菌悬浮至10~4,10~5,10~6 CFU/mL后,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同培养3 h,添加1 mg/L LPS处理3 h,检测趋化因子IL-8和促炎因子TNF-αmRNA、蛋白分泌量和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3 h后,IL-8和TNF-αmRNA和蛋白分泌量均显著上升(P0.05), 10~4 CFU/mL约氏乳杆菌预处理后IL-8、TNF-α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而10~5或10~6 CFU/mL约氏乳杆菌预处理并未影响IL-8和TNF-α表达。结果提示,约氏乳杆菌具有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且10~4 CFU/mL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效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QLE)基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本研究用RNAi技术敲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QLE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QLE基因及凋亡和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周期和凋亡检测试剂盒筛选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准确计数处于不同周期的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结果显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转染siRNA后,SQLE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受到极显著抑制(P0.01);G1期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G2期细胞数量没有显著性改变,S期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0.05);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6(又称Fas或CD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P27)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apoptosis regulator,Bax)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敲低SQLE基因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旨在验证Cyclin Y(CCNY)基因与羊毛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744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Sanger法混池测序寻找多态性位点;利用MALDI-TOF-MS方法进行个体基因型鉴定;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基因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蛋白定位;利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鉴定出中国美利奴羊CCNY基因的3个SNPs位点,分别命名为CCNYSNP1(rs613860955)、CCNYSNP2(rs622396422)和CCNYSNP3(rs611417387)。关联分析显示,这3个SNPs及其构建的单倍型均与羊毛细度显著相关(P0.05);组织表达谱检测分析显示,CCNY基因在睾丸和肺中有较高的表达,在皮肤等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显示,CCNY主要定位于毛囊的内根鞘和毛母质细胞;CCK-8细胞增殖检测分析显示,过表达CCNY基因显著促进人表皮永生化细胞(HaCaT)和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FF)的增殖(P0.05);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CCNY基因极显著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P0.01)。以上结果显示,CCNY是控制羊毛细度的一个重要基因,所鉴定出的CCNY基因3个SNPs有望用于细毛羊的分子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11.
<正>四十多年前,研究发现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EOPs)为重要的疼痛神经调节器,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近来研究发现,除了外周神经系统,在生殖系统内也存在EOPs及其受体[1-4]。Lim等[1]在绵羊卵巢中发现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且β-EP的含量可能与发情周期有关;Petraglia等[2]在正常奶牛与超排奶牛的子宫液中发现β-EP和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NK);Li等[3,4]在猪子宫液中检测到β-EP和MENK。本课题组近期也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检测到阿片受体的表达。MENK和β-EP在奶牛子宫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5],但目前对EOPs与家畜子宫疾病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EOPs在家畜生殖内分泌和妊娠以及子宫炎症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丹参水提物(SME)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利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增殖和产生TNF-α,建立EEC炎症模型。然后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SME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MMP-2mRNA表达变化。结果表明,5μg/mL LPS作用EEC 12h时促增殖作用显著(P0.01);SME可显著促进EEC炎症模型中MMP-2的表达,以中、高浓度组的作用较为明显。说明SME对LPS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百里香酚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活性,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EECs)建立炎性模型,以百里香酚进行干预。采用NO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百里香酚对LPS诱导的NO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百里香酚对LPS诱导的IL-1β、TLR4和NF-κB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百里香酚(100、50、25μg·mL~(-1))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炎性模型细胞TNF-α、IL-1β、IL-6、NO和PGE2的分泌,亦可降低炎性模型细胞IL-1β、TLR4和NF-κB的基因转录水平(P0.01)。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可抑制LPS诱导gEECs炎性模型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讨脂多糖(LPS)对绵羊胚胎附植期Toll样受体4(TLR4)及相关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构建好的pcDNA3.1-TLR4过表达载体转染绵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运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细胞转染效果,然后用1μg/L LPS刺激转染后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建立内膜基质细胞炎症模型。将经LPS处理的细胞分别培养12、24、48、72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内膜基质细胞中TLR4mRNA及蛋白表达量,以及免疫因子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并以未经LPS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促进了免疫因子IL-1β、IL-6的释放量,但随LPS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中IL-6的表达量逐渐下降,而IL-1β的表达量逐渐升高,使得Th1/Th2偏向不利于妊娠的Th1方向表达;TLR4mRNA相对表达量在12、24、72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LPS处理后的细胞TLR4蛋白表达量也始终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cDNA3.1-TLR4过表达载体成功转入绵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LPS有效激活了子宫内膜细胞中TLR4信号通路,并促进了下游因子的表达;子宫蜕膜组织中TLR4受体蛋白对胚胎附植早期妊娠微环境的平衡维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苜蓿素对脂多糖诱导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抗炎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4组,即基础培养基(对照)和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μg·m L-1LPS(L)、1μg·m L-1LPS+10μg·m L-1苜蓿素(L+T)和10μg·m L-1苜蓿素(T)。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T组则显著升高(P0.01)。2)L+T组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L组(P0.01),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低于L组(P0.01)。3)LPS能够显著升高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2(TLR2)、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表达水平(P0.01),而添加苜蓿素能够显著降低IL-1β、TNF-α、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P0.01)。4)与对照组相比,T组细胞的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5(STAT5)、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1(S6K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CAT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LPS能够显著降低细胞的CAT1、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STAT5、m TOR和4EBP1表达水平(P0.01或P0.05),而添加苜蓿素能够显著升高STAT5表达水平(P0.01)。结果表明,乳腺细胞在LPS刺激下,导致细胞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升高和抑制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添加苜蓿素能够抑制乳腺细胞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但对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表达作用不明显;无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乳腺细胞活性和促进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脂多糖(LPS)对猪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及雌二醇(E_2)分泌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LPS(0、500、1 000和2 000ng·mL~(-1))处理体外培养的猪颗粒细胞,并测定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FN1、IGF2、IGFBP2、Cyclin D1、Cyclin D2和P27~(kip)的表达,同时对E_2的分泌及P450arom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 000或2 000ng·mL~(-1) LPS均可显著促进颗粒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提高活细胞百分率(P0.05)。而500ng·mL~(-1) LPS即可促进与细胞生长增殖、周期相关基因FN1(P0.01),IGF2、IGFBP2(P0.05),Cyclin D1、Cyclin D2(P0.01)的表达,抑制阻碍细胞周期的基因P27~(kip)(P0.01)的表达,同时可以通过强烈抑制芳香化酶P450arom基因的表达(P0.01),显著抑制E_2的分泌(P0.01)。综上表明,LPS可以促进颗粒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同时抑制颗粒细胞分泌E_2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基,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μg/m L LPS(L组)、1μg/m L LPS和2.5μg/m L苜蓿素(L+2.5组)、1μg/m L LPS和5.0μg/m L苜蓿素(L+5组)、1μg/m L LPS和10.0μg/m L苜蓿素(L+10组)以及1μg/m L LPS和15.0μg/m L苜蓿素(L+15组),培养24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对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而L+2.5组和L+10组则极显著升高(P0.01);2)与L组相比,L+10组和L+15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与L组相比,L+5组和L+10组细胞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L+5组细胞的髓样分化因子8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抗氧化性能,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究丹皮酚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MECs)炎性损伤的缓解作用。使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丹皮酚对BMECs活力的影响,选用20、50和100 mg/L丹皮酚处理LPS诱导的BMECs炎性模型,并检测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因子、相关炎性因子及NF-κB关键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0~100 mg/L丹皮酚对BMECs增殖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不同剂量的丹皮酚可显著抑制细胞凋亡及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抑制IκBα和p65的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丹皮酚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MECs的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为材料,通过LiCl对AMSCs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第二信使β-联蛋白(β-catenin)的稳定作用,探讨体外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猪A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AMSCs细胞表面分子CD44和CD105的表达;油红O染色法检测AMSCs成脂分化潜能;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等技术分析Wnt/β-catenin通路各因子及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猪AMSCs表达CD44和CD105,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25mmol·L-1的LiCl处理AMSCs后,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后,猪AMSCs在成脂诱导剂作用下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数目减少、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表达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明显抑制猪A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够促进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的磷酸化,从而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抗病毒功能。其中β-catenin是GSK-3信号通路下游的一个重要转录调节因子,能够被GSK-3磷酸化,磷酸化的β-catenin能够被细胞内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降解。为探究GSK-3/β-catenin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oea virus,PEDV)复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Marc-145细胞上分别抑制GSK-3的活性和Wnt/β-catenin通路后感染PEDV,检测结果显示,抑制GSK-3的活性后,β-catenin含量增加,并且能够抑制PEDV的增殖;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后,β-catenin含量降低,促进PEDV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结果表明,PEDV感染Marc-145细胞后,宿主细胞能够下调GSK-3的活性,并进一步上调β-catenin的含量,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本研究从分子层面上解释了GSK-3介导β-catenin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为PED的防控与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