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RV)TK/gI/gE三基因缺失重组病毒,试验以PRV-JL14作为母本株,将其基因组与转移载体进行同源重组后,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作为标记基因进行筛选,先后敲除gI、gE和TK基因大部分序列,获得重组病毒PRV-ΔgIgE/TK,并将重组病毒在BHK-21细胞中传代培养并绘制其一步生长曲线,同时以不同剂量对小鼠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TK、gI和gE基因缺失后的重组病毒基因组稳定,在BHK-21细胞中传代培养20代未见突变;与母本株PRV-JL14相比,PRV-Δg IgE/TK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能力没有降低,且对小鼠的致病力显著降低。说明试验构建的重组病毒PRV-ΔgIgE/TK可以作为猪伪狂犬病的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方法扩增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NY株TK基因两侧序列,克隆至pUC-19载体,同时插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构建转移质粒pUC-TKLRE,并与PRV变异株gE/gI双基因缺失突变株rPRV NY-gE~-/gI~-的基因组DNA共转染ST细胞,通过蚀斑纯化,获得表达荧光蛋白的PRV三基因缺失突变株。分别用PRV三基因缺失突变株、rPRV NY-gE~-/gI~-、PRV商品活疫苗Bartha-K61株、DMEM细胞培养液免疫6周龄雌性小鼠,2周后对小鼠进行第2次免疫,且首免后6周用PRV强毒NY株对小鼠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成功拯救PRV三基因缺失突变株rPRV NY-gE~-/gI~-/TK~--EGFP~+,且对小鼠是安全的。间接ELISA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证实rPRV NY-gE~-/gI~-/TK~--EGFP~+使小鼠机体产生了较高滴度的PRV特异性抗体,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证明,其诱导小鼠机体产生了细胞免疫应答。攻毒试验结果显示,rPRV NY-gE~-/gI~-/TK~--EGFP~+对PRV强毒NY株的攻击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本试验获得的PRV三基因缺失病毒rPRV NY-gE~-/gI~-/TK~--EGFP~+有望成为一种防控当前PR流行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US区基因序列(KJ789182),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PRV NY株gE/gI基因两侧序列,克隆至pUC-19载体,构建转移质粒pUC-gE/gILR,同时插入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基因,构建转移质粒pUC-gE/gILRE,作为重组同源臂。以PRV NY流行株为亲本株,将其基因组与转移质粒pUC-gE/gILRE共转染ST细胞,通过筛选绿色荧光蚀斑,获得含有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rPRV NY-gE~-/gI~--EGFP~+。再以该毒株基因组与转移质粒pUC-gE/gILR进行同源重组,通过筛选无荧光蚀斑,纯化重组病毒,经PCR扩增、测序,证实获得了去除EGFP基因的重组病毒rPRV NY-gE~-/gI~-。该重组病毒在ST细胞上培养时,与亲本株PRV NY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但该重组病毒的体外生长动力学比亲本株弱。本研究成功构建了1株针对目前PRV流行株的gE/gI双基因缺失病毒,为我国根除PR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伪狂犬病病毒gE/TK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pBdTK-Uni的多克隆位点中插入由SV40启动子控制下的IacZ基因表达盒,同时在右侧同源臂下游插入一个1.7kb的KpnI片段,构建成一个新的转移载体pUhi-LacZ.用该载体与Bartha-K61株基因组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Vero细胞,经过10代蓝斑筛选纯化和PCR鉴定获得了一株稳定表达LacZ基因的伪狂犬病病毒gE/TK基因缺失突变株,命名为rPrV-LacZ.在不同的细胞(PK-15、IBRS-2、Vero和CEF)上,对该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的增殖滴度和细胞病变进行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转移载体pBdTK-Uni具有实用性,可用于构建伪狂犬病病毒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相似文献   

5.
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转移质粒pUC-TKLR与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gE/gI/TK三基因缺失PRV变异株rPRV NY-gE~-/gI~-/TK~-/EGFP~+基因组经脂质体转染至ST细胞中,进行无荧光重组病毒蚀斑筛选、纯化,并对该病毒在多种细胞上增殖特性、病毒滴度、一步生长曲线和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小鼠的安全性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成功获得重组病毒rPRV NY-gE~-/gI~-/TK~-,不含EGFP。经PCR及测序鉴定,证实获得的rPRV NY-gE~-/gI~-/TK~-在TK基因上缺失311 bp。rPRV NY-gE~-/gI~-/TK~-在ST、PK-15、VERO和MDCK细胞上的TCID_(50)分别为10~(6.375)/0.1 mL,10~(5.625)/0.1 mL,10~(5.375)/0.1 mL,10~(3.875)/0.1 mL;与亲本毒株NY在ST细胞中的毒力(10~(6.5)/0.1 mL)相近;当rPRV NY-gE~-/gI~-/TK~-传至20代时,病变细胞仍无绿色荧光,缺失部分TK基因(311 bp),且对小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无报告基因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TK双缺失株,以PRV-JSZ株为亲本毒株,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先构建出带有loxP位点的rPRV-gE-/GFP,通过Cre重组酶处理后,获得剔除EGFP的gE单缺失株rPRV-gE ;再以rPRV-gE为母本,以相同方法构建gE/TK双缺失株rPRV-gE/TK.荧光检测和PCR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gE单缺失株和gE/TK双缺失株 ;病毒生长曲线测定可见rPRv-gE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速度与野生株相似,而rPRV-gE/TK较为缓慢 ;rPRV-gE/TK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大于1×105 TCID50,显著高于rPRV-gE和野生株 ;缺失株免疫小鼠强毒攻击后能提供80%的保护.这些结果表明以Cre/loxP系统可重复使用构建伪狂犬病病毒多基因缺失株,为研制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苗和载体疫苗提供了快速筛选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gE和gI双基因缺失株伪狂犬病病毒gE-/gI—PRVSA738和野毒株PRV—SA的生物学特性,对该病毒进行了理化特性和体外增殖曲线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缺失株对氯仿、酸、热及冻融次数敏感,从双基因缺失毒株与野毒株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曲线来看,在病毒培养50h之前野毒株的毒价均高于缺失株,而在50h以后缺失株的毒价又高于野毒株,并且在36h时2株病毒的毒价均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E、gI基因的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PRV NP株的gE、gI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回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预期的PRV gE、gI基因片段相符。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PRV NP株gE、gI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分离的PRV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7%~99.8%、89.9%~99.5%。遗传进化树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PRV NP株的gE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的位点与2012年国内分离到的PRV流行株相同,从而推测NP株为PRV变异毒株,本研究为PRV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发科学、有效的新型猪伪狂犬病(PR)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流行变异毒株的病原学特性及分子遗传变异特点,本研究从广东省某疑似暴发猪伪狂犬病的猪场采集的病料中分离到一株PRV毒株,命名为GD株。该病毒在PK-15细胞中能够产生典型的PRV细胞病变,病毒滴度可达109.0 TCID50/mL。将病毒感染KM SPF小鼠,接种小鼠在4 d内全部死亡,并且均出现典型的PR症状。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RV GD株的TK和gE基因与国内外PRV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4%~100%和97.6~99.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4%~100%和95.5%~99.8%。基于g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PRV GD株与国内近几年分离鉴定的流行变异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上。与经典株相比,PRV GD株的gE蛋白氨基酸序列在48和496位均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符合PRV变异株的典型特征。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PRV变异株,为PRV流行变异毒株的防控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近年来贵州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收集了贵州不同地区的4株PRV分离株,即Guizhou-DY株、GZ-Z1株、GZ-TH株和GZ-TD株,对其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Guizhou-DY株和GZ-Z1株与2012年以前国内外的传统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3%~99.4%及96.7%~98.4%,而近期分离的GZ-TD株和GZ-TH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7%~99.9%及98.1%~99.5%。Guizhou-DY株和GZZ1株的gE氨基酸第48位和第496位均没有天冬氨酸(D)的插入,但近期分离的GZ-TD株和GZ-TH株的gE氨基酸第48位和第496位均有D的插入,与2012年以来发现的PRV新毒株氨基酸变异位点相同。Guizhou-DY株和GZ-Z1株与传统PRV分离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而GZ-TD株和GZ-TH株与2012年之后的PRV变异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流行毒株的gE基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24-1329
通过查明辽宁省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的传染来源及其病原变异情况,为建立有针对性的诊断与防制方法提供基础依据。采集辽宁某猪场疑似伪狂犬病病死仔猪的脑组织病料,应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分离培养,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聚合酶链反应、病毒TCID50测定和动物试验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确认从辽宁省成功分离到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暂命名为PRVLN/1301株。应用猪伪狂犬病毒(PRV)标准株设计引物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gE和TK基因PCR扩增、T-A克隆、测序,成功扩增克隆出猪伪狂犬病病毒辽宁株PRVLN1301的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基因序列。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PRVgE基因存在第995位点由C-A的突变、第999位点由T-G的突变,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存在1个氨基酸L-Q位点的变化,即由亮氨酸变为谷氨酰胺,TK基因没有变异和缺失。说明该毒株与其他地区毒株为同一来源,但存在部分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伪狂犬病病毒Fa株gI和gp63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NcoI消化含有伪狂犬病病毒(PRV)Fa侏BamHI-7片段的质粒PPB7,以低融点琼脂糖回收目的片段,经连接并转化E.coli DH5d,获得缺失3gI和部分gp63基因的重组质粒PPB7-1。将PRV Fa与PPB7-1 DNA共同转染PK15单层细胞,待出现50%以上细胞病变时收获病毒,并以蚀斑法得到纯化重组病毒株,命名为PFDI/D63。小鼠试验证实缺失株对小鼠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1903-1910
为了解2013-2014年我国闽西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收集闽西不同地区的15株PRV分离株,并对其g 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5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14株PRV变异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7%~99.9%和97.1%~99.8%;而与15株PRV经典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7.0%~99.6%和94.6%~99.3%。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g E氨基酸序列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第48位和第496位各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该插入特征为PRV变异毒株的重要标志。同时,抗原性分析发现这2个位点还位于g E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内。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15株PRV分离株与近3年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株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中,而与经典毒株处于不同的分支中,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以上结果表明PRV变异毒株已成为我国闽西地区主要的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病毒上海株gE和gI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Genebank发表的伪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gI和gE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了两对引物,对PRV上海株(PRV-SH)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均呈现一条约960bp和1740bp的条带,将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中,进行了序旬测定,将PRV-SH株的gI基因与Rice株gI基因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7%,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1.3%,证实为gI基因,将PRV-SH gE基因序列与Ea株、Ruce株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序列与PRV Ea株、Rice株gE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7.5%;的氨基酸序列与Ea株,Rice株和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17株gE的同源性分别为97.2%、94.8%和15.6%。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伪狂犬病病毒TKˉ/gIˉ株基因组经AscⅠ酶切获得含PK基因的8.7kb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入pPolyⅡ载体的AscⅠ位点,获得中间载体P8-AA,将LacZ表达盒插入其SphⅠ/NdeⅠ位点,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8AA-lacZ,将其与伪狂犬病病毒TKˉ/gIˉ株基因组共转染PK-15细胞,细胞出现病变后通过覆盖含有X-gal的营养琼脂进行蓝白斑筛选,通过蚀斑克隆方法分离到重组体PRV(rPRV),且经过连续传代的rPRV仍能稳定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活性。通过对重组病毒PRV-LacZ和亲本株TKˉ/gIˉ株TCID50的试验表明,PK基因的缺失对病毒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伪狂犬病病毒gI/gE双缺失通用转移载体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伪狂犬病病毒(peudorabies virus,PRV)Ea株gI、gE、11K全基因,gD、28K基因部分编码区的质粒pSK4.5进行改造,消除其中的BamH1和Not1位点,将晚期基因gG的启动子、多克隆位点以及SV40poly(A)同时插入改造后的质粒pSKBN的Stu1和BstEⅡ位点,取代gI和gE的部分编码区,构建了由gG启动子驱动的gI/gE双缺失通用转移载体pgGIE-Uni。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至少有8个单一酶切位点可供外源基因直接插入,上下游倒翼分别为0.8kb和2.4kb。将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兰耳病)主要抗原基因ORF5插入pgGIE-Uni的BamHI和Not1位点之间,构建了含ORF5的转移质粒pgGIE-ORF5。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制猪伪狂犬病-兰耳病的2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灭活疫苗(PRV JS-2012-△g I/g E株)的最小免疫剂量,本研究将25头14日龄仔猪(猪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抗体均为阴性)随机分成5组,每组5头。第1~4组分别接种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PRV JS-2012-△g I/g E株)0.5、1、2、3 m L/头,免疫28 d后各组参照第1次免疫的剂量分别加强免疫1次,第5组实验猪不做处理作为阴性对照。免疫后,每周采集各组猪血清检测抗体水平。待第2次免疫28 d后,5组实验猪均滴鼻接种PRV JS-2012株第5代强毒2 m L,含病毒105.0TCID50/头。结果表明:第1次免疫后14 d,第2~4组猪PRV g B抗体全部转为阳性,而第1组猪在第1次免疫后21 d全部转阳。攻毒后,第1组有1头猪发病,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和轻微神经症状,其余4头猪有一过性的发热,无任何其他异常临床表现,保护率为80%;第2~4组,实验猪只有一过性的发热,无任何其他异常临床表现,保护率为100%;第5组猪在攻毒后48 h,体温迅速上升到41℃以上,并表现为明显的精神沉郁、厌食和神经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0%。由此确定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JS-2012-△g I/g E株)最小免疫剂量为1 m L/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