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仿段木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邦仁 《食用菌》2006,28(1):32-32
仿段木黑木耳栽培就是用杂木屑与谷壳、米糠、麸皮、棉子壳等农副产品制成人造耳木,经过灭菌、接种、发菌等工序后,采用密集刺孔出耳法,仿照段木出耳管理,生产出黑木耳品质与段木栽培相差无几。2004年我县发展秋种仿段木黑木耳300多万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干品计生物转化率在10%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江晓玲 《现代园艺》2009,(11):52-52
<正>香菇又名香蕈,其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是菜肴之佳品。目前,在有林地区采用段木栽培香菇,在无林地区和少林地区,多用代材料栽培香菇,现介绍以木屑为主料的香菇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人工栽培银耳在我国有150多年历史。主要采用段木砍花,半天然式栽培,周期长达2年之久,且耗材甚大,单产低,每1000公斤木材只能生产7公斤银耳。七十年代后期,福建省古田县农民,推广了三明真菌研究所发明的木屑瓶栽银耳,到八十年代初期,改为木屑袋栽银耳。近四年来全面采用  相似文献   

4.
丁湖广 《食药用菌》2012,(6):325-329
银耳培养料栽培是取代传统的木材(原木或段木)栽培,主要以杂木屑、棉籽壳等为原料,辅以麦麸、蔗糖、石膏等作为培养料,进行塑料袋或罐、瓶式栽培。目前我国银耳产量的95%为培养料袋栽。1银耳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5.
香菇栽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长期处于原木或段木栽培相结合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利用木屑栽培香菇,还是最近几年发展的新栽培法。目前在我国许多省、市都在积极试验推广。为多、快、好、省发展香菇生产做出贡献。根据几年来栽培经验,提出几个问题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6.
代料花菇与段木花菇的品质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木屑代料和段木栽培花菇的可溶性蛋白组分、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核酸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为6.09%,电泳图谱显示有11条谱带;在段木花菇中含量为5.75%,有10条谱带。氨基酸总量在木屑花菇中为18.56%,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4.16%;而在段木花菇中二者分别为14.51%和32.59%。核酸含量在木屑花菇中为3.92%;在段木花菇中为3.61%。粗纤维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为13.13%;而在段木花菇中仅为7.82%。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木屑花菇中分别为1.12%和42.77%;在段木花菇中为4.53%和62.01%。维生素B_1、B_2、尼克酸、麦角甾醇及微量元素铁(Fe)、磷(P)、钙(Ca)、锌(Zn)等在木屑花菇中的含量也均高于段木花菇。  相似文献   

7.
阔叶木屑添加针叶木屑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逐步深入 ,木材采伐量逐年缩减 ,特别是阔叶木材的采伐更是锐减 ,这就给用段木和木屑栽培食用菌造成了原材料紧缺。而针叶木屑未被充分利用 ,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充分利用林木资源 ,并解决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原料短缺的现状 ,笔者进行了在黑木耳培养料中添加一定的针叶木屑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黑木耳 916 (引自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 )和 980 1(本所培育 )。1.2 试验材料 供试验的主料为不霉变的阔叶木屑、堆放一年以上的不霉变的针叶木屑 (主要为兴安落叶松木屑 )和麦麸…  相似文献   

8.
小集锦     
《食用菌》1993,(1)
用打孔的废木块制香菇栽培种在山区农村,大多用段木栽培香菇,需要大量的木屑、枝条和木块制菌种,这就要添置切片机等设备,给菇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就收集段木打孔的圆木块用来制作栽培种,废物利用成本低,且制成的菌种也不亚于木屑种。现将其制种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世界上生产香菇大国,年产香菇10000t以上,也是香菇消费大国,年消费量达14000t,更是香菇进出口大国,年进口4800t,出口800t。香菇生产与营销有着完善的组织,使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成为一个有序的机制,运行比较畅通。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大环境中,日本的香菇生产与营销经受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是根据小川武广和古川久彦1993年在浙江庆元香菇专题研讨会上的论文和日本食用菌周报资料的综合报道。 一、日本香菇生产 (一)生产原料 日本多年来一直以段木生产香菇,但是近年来生产香菇林木数量下降,段木价格上涨,不得不从国外进口,1993年3月从中国进口了18000千根原木,并在中国设立了为进口原木的专门公司。尽管如此,段木生产的香菇数量仍逐年下降,有些不主张木屑生产香菇的人在段木紧缺面前也不得不承认木屑栽培香菇的优越性了。因此,用木屑种香菇便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用菌》1997,16(4):27-28
低‖海‖拔‖地‖区‖立体栽培花菇技术总结福建省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1979年我县彭兆旺同志首次发明木屑袋料栽培香菇成功,实现了从段木接种香菇栽培后的一次飞跃,向全国推广后,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1995年寿宁花菇又在袋料栽培的基础上实现了又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11.
茯苓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段木、树桩、残料、袋料、锯末、松针为栽培材料,以段木为栽培材料考虑露天栽培、温室栽培、灯台树与茯苓套种3种栽培环境,分别对茯苓的栽培材料和栽培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产量:树桩栽培>段木栽培>袋料栽培>残料栽培>锯末栽培(栽培材料),温室>露天>树荫下(栽培环境);生物学效率:段木栽培>树桩栽培>袋料栽培>锯末栽培>残料栽培(栽培材料),温室>露天>树荫下(栽培环境)。  相似文献   

12.
古焕泉 《食用菌》2008,30(2):45-46
黑木耳是一种家喻户晓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用菌,在市场上一直是比较紧俏的商品。我市栽培黑木耳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段木栽培,近几年来采用木屑袋栽,但都受到木材资源紧缺的限制,制约了黑木耳的生产发展。为了广开培养料的来源,利用我市丰富的稻草作培养料栽培黑木耳,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3.
〈一〉银耳新栽法的特点银耳过去只局限在少数山区生产,六十年代初推广了人工接种段木棒栽,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千家万户的农民采取木屑合成培养基瓶栽与袋栽法,克服了天然场地和段木栽培银耳的许多不利因系。这种新法栽培银耳有以下特点:(1)用材省。每立方米木材木屑可产干银耳120~160斤,平均每百斤木材木屑可收银耳8~15斤,比段木栽培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香菇液体菌种在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提高培养基粘度的方法,不用匀浆机成功地制备了符合生产要求的液体菌种。本研究则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发酵设备来生产液体菌种,用注射法技术栽培代料菌棒香菇。同时也可用液体菌种作原种来繁殖颗粒菌种以代替段木栽培中的木屑菌种,通过较大的面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缩短制种时间、避开高温季节,提高菌种活力,减少工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一、菌种选育木屑栽培香菇,是香菇生产上一项重大工艺的改革,它的显著特点是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变段木接种为木屑制种,变野外栽培为室内或人工遮荫设施栽培。因此在菌种选用上面要求选育菌丝生命力旺盛,抗霉菌能力强,易出菇,产量高、质量好,适合于木屑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黄背木耳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菌之一。自古以来,它被列为“山珍“之一,又是烹调高级菜肴的佐料。传统栽培木耳的原材料是段木、棉子壳和木屑等。平原地区段木缺乏,若用棉子壳作主要原料栽培黄背木  相似文献   

17.
袋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试了代料栽培黑木耳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核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氨基酸总量为10.0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的氨基酸总量的42.47%;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总量为9.5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31%。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96%、12.38%和0.903%,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23%、12.49%和1.03%。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为66.92%,而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则为69.19%。VB1、VB2、P、Zn和核酸的含量二者比较接近,而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Fe、Ca含量均明显高于段木栽培黑木耳。  相似文献   

18.
钟雪美  黄录焕 《食用菌》1992,14(4):20-20
黑木耳生产历来是用段木栽培,每年要消耗大量木材,而且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近年来多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代料栽培,但用代料栽培的黑木耳营养价值如何?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选用稻草、玉米芯和木屑为主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的黑木耳进行营养比较,试图为解决林耳矛盾,开拓黑木耳代料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砍树与接种段木栽培香菇,接种成活率的高低,对产量影响极大。为了提高成活率,除采用纯壮菌种和严格接种操作外,段木的含水量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对不同含水量的段木接种成活率的调查发现:含水量在40%左右最有利于木屑菌种的恢复、发展;含水量35%以下,接种成活率要降低25%,因为木屑菌种的水分给菇木吸收而导致干枯;含水  相似文献   

20.
榆黄菇属口蘑科、侧耳属,又名金顶侧耳。子实体浅漏斗状,浅黄或金黄色,味道类,营养丰富,食药兼用。榆黄菇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栽培工艺简单,易推广,生物效率高,在我省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榆黄菇在自然条件下大量生长在东北林区,人工驯化栽培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栽培只有近几年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栽培原料以木屑、段木为主。我省是食用菌栽培大省,各类食用菌栽培数量、产量及出口量均在全国前列,但榆黄菇的驯化栽培几乎空白。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