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黄连解毒汤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平板打孔法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7.50mm±0.50mm、14.00mm±0.80mm、10.63mm±0.89mm。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依次为250.0、31.25、250.0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依次为500.0、250.0、250.0g/L。对黄连解毒汤进行拆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芩单味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黄连解毒汤原方的抑菌效果相接近,黄芩是原方中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药。黄芩、黄连两药配伍有拮抗作用,使其抑菌作用减弱。本研究为兽医临床上用中药方剂防治细菌性疾病提供理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选取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牛津杯法对2种生物碱进行了药敏试验,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奶牛子宫中分离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MRSA的MIC分别为12.5 mg/mL和25 mg/mL,氧化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MRSA的MIC分别为25mg/mL和50mg/mL。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58-1561
为研究木犀草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本试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木犀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测定亚抑菌浓度木犀草素对4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为0.078g/L;对沙门菌的抑制作用次之,MIC值为1.25g/L;对大肠埃希菌和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MIC值均为2.5g/L。木犀草素对4种试验菌株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其抑菌作用增强(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的目的是观察多西环素对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效果,以及其抗生素后效应(PAE)。试验采用标准肉汤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在MIC的基础上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多西环素0.5、1、2、4倍MIC时对细菌的PAE。结果显示,多西环素对临床分离株的MIC为16μg∕m L,在0.5、1、2、4倍MIC时对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的PAE分别为0.5 h、1 h、2.5 h和3.5 h。结果表明,多西环素对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有明显的PAE,且PAE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白头翁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抗含耐磷霉素基因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型大肠埃希菌体外研究,为耐药菌感染的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微量2倍稀释法测定白头翁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用1/2 MIC的白头翁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耐药大肠埃希菌。结果表明,白头翁水提取物的MIC大于0.5g/mL,以0.5g/mL的白头翁水提取物与13种抗菌药联合使用,可增强抗菌药抗菌活性,显著降低抗菌药MIC。白头翁水提取物联合抗菌药可用于耐药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凉粉草含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使用对连续传代的携带fos A3耐药基因的产CTX-M型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应用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各抗菌药及凉粉草含药血清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凉粉草含药血清的亚抑菌浓度(1/2 MIC)与抗菌药联合使用对大肠埃希菌进行传代。结果发现,凉粉草含药血清联合抗菌药对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与凉粉草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氨基糖苷类、生物碱类、多磷类、利氟霉素类、磺胺类抗菌药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磷霉素钠和硫酸阿米卡星体外联合抗大肠埃希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磷霉素钠和硫酸阿米卡星单一药物和联合使用对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磷霉素钠和硫酸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分别为64μg/mL和22μg/mL。联合应用对大肠埃希菌FIC指数为0.45,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宁夏地区羊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采集于宁夏地区的108份病料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108份病料中共分离到5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达53.7%;分离菌株中耐药株共34株(58.6%),其中15株(4...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差异和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差异,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87株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采用ESBLs表型检测方法筛选产ESBLs的菌株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法对分离株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87株大肠埃希氏菌中5株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75%。产ESBLs株对多数试验药物呈耐药性;而非产ESBLs菌株对多数试验药物敏感,仅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超过50%。20种药物中,产ESBLs株大肠埃希氏菌对18种药物的耐药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携带blaCTX的阳性率极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产ESBLs菌株中的blaTEM和blaOXA基因的阳性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源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菌株流行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且宁夏地区羔羊源ESBLs菌株优势基因型为blaCTX和blaTEM。  相似文献   

10.
猪源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离率、耐药性和基因型,收集2010年9月-2011年3月从上海地区10个规模化养猪场分离的296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以及PCR技术分别检测TEM、CTX-M、OXA和SHV基因。在296株大肠埃希菌中,52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产酶率为17.6%。在52株ESBLs菌株中,46株为TEM型,占88.5%;15株为CTX—M型,占28.8%;1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CTX—M型,占21.2%。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而且存在多重耐药;上海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TEM型和CTX—M型。  相似文献   

11.
苦豆子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菌株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0株动物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苦豆子总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目的筛选出能够逆转耐药菌株的中药。方法:以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筛选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以琼脂稀释培养法、试管稀释法、活菌计数法检测苦豆子总碱对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40株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有16株为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苦豆子总碱在体外对抗生素敏感株、产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家兔临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通过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极度敏感;黄连、厚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5.0mm^20.5mm,最小抑菌浓度在15.6~31.3mg/mL,石榴皮、黄连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0mm^19.5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7.8mg/mL,本研究为家兔致病菌的中药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药对奶牛乳房炎两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用牛津杯法测定了15味蒙药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种蒙方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又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经口灌服蒙方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有8味蒙药对两种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2 mm,最大达到22 mm。3种蒙方体外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方Ⅱ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MIC分别为0.125 g/mL和0.25 g/mL,MBC均为0.25 g/mL。口服不同剂量方Ⅰ的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氟苯尼考与氯霉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试管肉汤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对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病鸡进行治疗试验,内服3d,2次/d。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及氯霉素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3.2μg/mL和1.6μg/mL;以氟苯尼考40mg/kg和氯霉素40mg/kg体重给鸡(每组40只)内服后,对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7.5%和55.0%,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95.0%。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及相关炎症因子在脑损伤中的调节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大鼠、感染大肠埃希菌大鼠和黄连解毒汤预防大鼠脑组织中的TLR9表达及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只-1)、试验组[n=30,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菌液0.5 mL·只-1(2.4×109CFU· mL-1)]、黄连解毒汤预防组[n=30,每只按12.6 mL·kg-1剂量提前6d灌服黄连解毒汤,处理当天再分别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菌液0.5 mL·只-1(2.4×109 CFU· mL-1)].除对照组外,试验组和预防组又分6个小组,每小组5只大鼠.分别于处理后的3、6、9、12、18、24 h随机处死1小组试验组和预防组大鼠及1只对照组大鼠,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TLR9及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发现,TLR9在大鼠正常生理状态下有少量表达,感染大肠埃希菌后,TLR9的表达出现明显变化,且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明显.在感染后3h时TLR9表达量较正常生理状态下显著增加(P<0.05),在6h时开始显著增加,12h时达到高峰,与对照组和试验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抑制TLR9的表达对细菌所致的脑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司帕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4种氟喹诺酮药物及3种其他抗菌药物相比较。结果表明,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其他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磺胺药物耐药性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对从山东、内蒙古、山西分离到的161株猪源大肠埃希菌测定磺胺药物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磺胺药物高度耐药,对磺胺异恶唑(SF)和新诺明(SMZ)的耐药率分别为91.30%和90.06%.同时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基因S...  相似文献   

18.
苯扎溴铵和氯已定诱导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细菌对消毒剂和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通过亚抑菌浓度苯扎溴铵和氯已定分别对大肠埃希菌质控菌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测定诱导前后多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前后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中融合蛋白AcrA调控基因acrA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经苯扎溴铵和氯已定诱导后的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钠、土霉素、阿莫西林均产生了耐药性,且诱导后的菌株均存在acrA基因mRNA高水平表达,提示大肠埃希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之间的耐药性存在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外排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细菌对消毒剂和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通过亚抑菌浓度苯扎溴铵和氯已定分别对大肠埃希菌质控菌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测定诱导前后多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前后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 Tolc中融合蛋白AcrA调控基因acrA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经苯扎溴铵和氯已定诱导后的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钠、土霉素、阿莫西林均产生了耐药性,且诱导后的菌株均存在acrA基因mRNA高水平表达,提示大肠埃希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之间的耐药性存在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外排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0.
摘要:产β-内酰胺酶是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综述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AmpCβ-内酰胺酶的分类及各类型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