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水乡乡村聚落空间研究进展,运用文献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法,总结1915—2021年中国南方水乡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特征、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区域层面主要基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进行定量研究,村域层面主要基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进行定性研究;不同时期的研究存在内容差异和方法差异,不...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文献计量统计方法探索我国美丽乡村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乡村发展及美丽中国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以CNKI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美丽乡村领域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高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及演化趋势分析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美丽乡村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急速下降趋势,2018年之后相关主题被乡村振兴替代,呈政策驱使型过渡。(2)美丽乡村研究的发文团队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及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形成了郑金贵-陈锦泉团队、陶建群团队、沈费伟-刘祖云团队、于法稳团队、魏家星-姜卫兵团队等主要研究团队;然而,研究团队间的合作有待加强。(3)从演变趋势来看,美丽乡村研究经历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的探索阶段、全面发展美丽乡村的深化阶段以及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相关理论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4)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发展模...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知网(CNKI)2003~2020年9月间有关景观基因的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景观基因的研究进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了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现状、廓清知识结构、解读研究热点、探测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基因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网络较为集中,作者与机构间的合作不广泛;"文化基因""传统聚落""文化景观""保护"等成为热点研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基因"的保护与传承是近年讨论和关注的热点;"基因图谱""保护与传承"成为未来研究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CiteSpace 6.1 R3(64bit)软件,以2003~2022年间中国知网(CNKI)收录论文为对象,围绕乡村景观规划相关文献的机构、作者以及关键词等进行了共现分析并得到可视化图谱,从而探索了领域研究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高质量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研究相对独立;研究内容相对集中,“乡村振兴”目前已经成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并且今后仍是持续关注的焦点。通过CiteSpace软件探索和研究了当前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对我国今后开展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中的自然环境、聚居空间和人文景观等已逐渐成为消费者日益青睐的消费场所。文章以旅游消费为视角,通过对苏南乡村旅游地现状的解读后发现,苏南乡村景观的再生产过程正逐渐被地纳入到城市的消费体系中,乡村的景观空间呈现景观同质化、聚落异质化与村民边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以昆山市斜塘村为具体案例,根据消费的行为模式与特点提出乡村景观在自然、聚落及人文景观上的更新策略,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基于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发表的有关"生态系统服务"文献,从发表文献数量、主要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机构、主要发表期刊、主题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文文章的发表数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是目前国内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机构;(3)欧阳志云、谢高地、郑华、王兵、李双成、肖玉和傅伯杰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群体;(4)《生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和《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是刊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最多的期刊。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乡村聚落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可有效利用其处理分析各种信息数据的功能模块,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现状,得出乡村聚落直观的空间分布规律,预测乡村聚落发展趋势,为乡村规划提供现实依据。文章以都江堰市天马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天马镇乡村聚落空间分布中的应用。利用基于GIS的插值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得出天马镇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密度不均,总体密度小,呈多核心分散式布局的结论。结果表明,"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传统场镇以及川西林盘星罗棋布的布局模式是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道路地理要素也对该分布形态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农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乡村产业规划的研究热点领域,农业品牌的发展已经将现代化的成果反哺给农村产业的建设,是我国乡村农业产品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持。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21年以"农业品牌建设"为关键词的文献样本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绘制了我国农业产品建设研究的知识图谱,探究了相关领域主要研究力量,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目前农业品牌建设的研究热点,并可视化分析研究前沿。结果显示:研究力量的合作仅仅局限于小范围内,关键词热点研究主要以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为主,研究前沿主要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化发展进行预测和研究,农业品牌建设领域的研究逐渐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山地旅游研究的发展与丰富,对该领域文献进行综合梳理、理性反思和审视具有重要意义。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构建了山地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客观呈现了研究的演变、发展与趋势走向。研究发现:(1)近30年的发展中,山地旅游研究实现了极大的丰富,整体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目前保持较高发文量波动增长期;(2)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包括山地资源分析与旅游开发、山地旅游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三大板块;(3)各研究主题中,山地资源分析与旅游开发研究互为补充,山地旅游影响研究具有明显的由“物”向“人”的转向,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地人地关系系统为核心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由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而成的可持续发展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起步较晚,可持续发展学科也正处于孕育过程中。为此,以可持续发展学科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科学及生态学学科""社会学及人文社会学学科""经济学学科"以及"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学科交叉""课程设置"等为检索关键词,对我国近4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并采取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被引情况和发表情况、学科交叉相关文献和不同学科研究方向相关文献的发表情况的统计分析以及对不同学科研究方向间的对比分析,对可持续发展学科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可持续发展学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1975—1994年期间,可持续发展学科在社会学及人文社会学学科方向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最多;而1995—2014年期间,在环境科学及生态学学科方向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占据首位,相关文献被引频率也最高。这都说明可持续发展学科在环境科学及生态学学科方向的发展前景最好,在经济学学科方向的发展相对缓慢。基于此,我国可持续发展学科的建设策略应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和面对复杂的问题;同时,我国应进一步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框架(草案)》精神,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能够自觉地运用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认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客观评价国际竹林碳汇研究进程,了解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前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竹林碳汇研究的发展。采用VOSviewe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分析近30 a国际竹林碳汇研究的历程。结果表明:(1)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2)竹林碳汇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研究作者群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3)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以环境科学为最多;(4)竹林碳汇研究的资助机构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最多,资助文献达到354篇,H指数最高;(5)竹林碳汇目前研究内容逐渐多样化,在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精准监测、竹林碳汇的影响机制、竹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碳循环机理等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了解竹林碳汇领域整体研究的背景,分析了竹林碳汇研究的阶段历程,得出竹林碳汇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知网中1995—2019年86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内容分析法,得出郊野公园发展概况、热点及趋势。研究发现:1)郊野公园体系虽未建立,但逐渐步入深化研究阶段,文献数量平稳增长; 2)研究机构较为独立,没有形成领域内的合作关系; 3)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郊野公园规划模式、生态功能、营造与功能导入、绿道系统、评价体系。文章最后提出郊野公园研究的未来展望,以期为形成完善的郊野公园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呈现我国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我国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设计应用研究相关领域的22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现状、知识演进、研究热点、未来发展方向等。结果表明:近些年相关研究领域逐步趋于成熟,主要研究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作者及发文机构合作程度较低且分散;研究分为萌芽期、融合发展期、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研究热点为芳香植物作用机制、芳香植物与人体保健功能,以及芳香植物与疗愈环境;研究前沿话题为景观设计、疗愈景观、康复景观。因此,未来研究中建议完善芳香植物数据库的建构以及加强风速和风向对芳香植物挥发物浓度和扩散程度影响的研究,并加快推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教学、应用,鼓励构建创新平台等。  相似文献   

15.
以地理国情监测为技术支撑,基于InVEST模型的中的Carbon模块、Water Yield模块,以杭州市为研究区,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供应强度、城乡差异因素,结合服务"热点"、服务"范围"概念,从全局、城镇—郊区—乡村、格网3个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储量服务的"热点"和"范围"面积占比...  相似文献   

16.
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05—2015年国内外主要专业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论述了城市绿化领域低碳发展与生态设计学术研究成果的构成情况及研究热点,探究不同时期研究重心的动态变化,对比归纳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共性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桉树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www.cnki.net)的文献为数据源,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1987—2016年共30 a的桉树专题相关文献进行阶段性(以10 a为界)统计,从文献数量、学科分布、研究层次、文献作者、发文机构、资助基金、文献来源和关键词等8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份增长,桉树专题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87—1996、1997—2006及2007—2016年的文献数量分别为965、2115及4631篇,以第3阶段(2007—2016年)增幅最大.30 a间3个阶段桉树研究的学科领域均以林业学科最多,所占比例为70%左右,研究层次均以工程技术(自科)和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为主.不同阶段文献作者的最高发文数量分别为11、30和75篇,发文机构均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福建等地.3个阶段的文献主要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主,文献来源主要出自期刊,整个30 a间,均以《桉树科技》所刊登的文章数量为最多,是其他期刊的2~6倍.关键词均以"桉树"出现的频次最高,其他主要关键词主要为品种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8.
从文献入手,揭示黄柏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分析。在中国知网以“黄柏”为关键词检索1959—2021年的学术期刊文献,利用中国知网的可视化统计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0多年来黄柏文献一共分为萌芽-迅速增长-下降三个阶段,1959—1997年为萌芽阶段,平均发文数量在10篇以下,有许多年份存在空白;1998—2007年为迅速增长阶段,发文数量迅速增加,并在2007达到57篇的发文顶峰;2008—2021年为下降阶段,发文数量整体逐年下降,最低值达到22篇,但仍然比第一阶段多。(2)黄柏着重于中药学和中医学方面研究,研究水平高于其他领域。(3)黄柏当前研究热点为其药用价值和药用成分,未来研究趋势将会在药用价值的基础上,注重品质的开发利用。黄柏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极易形成发展短板,制约黄柏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利用中国知网基础数据库,以"生态化学计量学"为检索主题词,对2010—2021年国内发表文献量、主要研究学者、研究机构、资助基金、主要期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2—2020年,关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文献数量呈快速增加趋势;(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结构;(3)《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和《生态学杂志》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领域的重点期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西南地区远离汉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处于与西域交流的重要通道,因而该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发展、交流及互相影响的地区。由于此地区多山的地形和艰苦的自然环境,保存了众多较为完好的民族聚落。本文根据过往研究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文化生态研究动态,总结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南民族聚落文化生态动态模型,并探讨了西南民族聚落文化生态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展望,试图为未来西南地区聚落文化生态传承与研究、聚落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现代聚落布局与构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